1975年11月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以“缓和”为烟幕掩盖扩军备战
瑞典共产党代表指出欧洲人民受到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严重威胁
澳大利亚《先锋报》强调超级大国争夺加剧,世界大战危险在增长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七日电 瑞典共产党的一位代表罗贝特·尼斯特伦最近在斯德哥尔摩瑞典共产党、火炬社和红色青年等组织举办的一次讲座会上发表的一项报告指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正在准备战争,欧洲人民受到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严重威胁。
尼斯特伦在这项题为《瑞典与超级大国》的报告中说,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今天非常激烈,正是这种激烈的争夺带来了今天“最大的战争威胁”。他说: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欧洲争夺最激烈。“不控制具有决定性的军事战略意义的欧洲大陆,任何一个超级大国都不能赢得对世界的统治。谁控制了欧洲,谁就在争夺世界霸权的角逐中比另一方占有决定性的优势。”他认为,苏联在欧洲的扩张主义政策迟早将导致同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全面冲突。
尼斯特伦在报告中指出:两个超级大国空前未有地扩充军备的中心也在欧洲。他说:“超级大国之间的政治、外交和经济斗争依赖于实力”,“苏联今天已在一些重要的方面比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集团占有军事优势”,“欧洲的形势可能同战前的形势相似”。
他强调,要识破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关于欧洲“缓和”和“和平”的谈论,“其唯一目的是向各国人民施放烟幕弹,掩盖他们继续和加速进行的战争准备。巨大的武库是为了用的”,必须对此保持高度的戒备和警惕。
他在这篇报告中还说,北欧在军事上受到超级大国的威胁。大战一旦在欧洲发生,将很快地把瑞典和其他北欧国家卷入。他认为,“苏联进攻北欧作为对中欧进行全面进攻的准备的这种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苏联在战略上特别注意北欧是很明显的”,“苏联在这一地区的军备扩充远远超过了防卫的需要”。他还指出,苏联在科拉半岛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海军基地。这个基地拥有五百到六百五十艘舰只、十万名人员、战略核武器和重要的水上飞机。摩尔曼斯克基地的修建意味着“美国在挪威海、巴伦支海和北海地区已毫无希望地落在苏联海军的后面”。他还指出,在波罗的海地区,苏联的海军也占优势。苏联的波罗的海舰队以及摩尔曼斯克基地和科拉半岛其他军事设施都在邻近瑞典的地区。他说:“苏联无耻地公开进行军事演习,矛头直指北欧国家,这表明苏联构成了对北欧的最明显的战争威胁”。
此外,尼斯特伦还揭露了苏联在北欧国家的领海内肆意捕鱼,掠夺那里的大部分渔业资源的强暴行径。
新华社堪培拉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七日电澳大利亚《先锋报》十一月六日刊登一篇文章指出,超级大国的争夺将导致世界大战。
文章说:“说超级大国在争夺,这不是空洞的词句,而是对美帝国主义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为夺取市场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不可避免的争斗所作出的科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分析。”文章说,今天,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是最危险的帝国主义势力。
文章接着说,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者通过提供“援助”或举办“联合企业”的方式,在一些国家“很快地渗透到经济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部门”。苏联驻澳大利亚大使巴索夫今年八月间就曾对澳大利亚皮尔巴拉的钢铁资源表示“感兴趣”。
文章说:九年以前苏联就把它全部对外“援助”的百分之三十八点六用于铁和非铁金属冶炼方面。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者需要钢铁。他们需要澳大利亚拥有的储量丰富的许多种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目前主要控制在美国手里。“这就是超级大国在澳大利亚进行争夺的实质。”澳大利亚处于“超级大国的争夺之中”。
文章说,超级大国目前的军备竞赛“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军备增加是一样的”。在备战活动中,“苏联更危险”,它比美国“更阴险,更野心勃勃”。
文章最后说:“世界大战的危险正在增长。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和竞争正在加剧。澳大利亚人民必须做好打仗的准备。”


第6版()
专栏:

苏修渔霸的贪婪行径激起各国人民强烈反对
日本、芬兰渔民抗议苏修渔霸疯狂掠夺渔业资源
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军追击侵入领海的苏联拖网渔船并把它押回港口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四日电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在同日本签订“渔业捕鱼协定”后,背信弃义,继续掠夺日本近海渔业资源,激起了广大日本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对。
日苏“渔业捕鱼协定”是今年十月二十三日正式生效的。据日本报纸报道,这项协定的目的是“防止在日本近海捕鱼的苏联渔船与日本渔船之间发生纠纷”,并规定了防止发生纠纷的办法以及赔偿问题。适用于这一协定赔偿规定的日本渔民受害事件共达一千一百七十七起,苏联需赔偿的金额为四亿五百六十万日元。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欠下日本广大渔民的旧债未清,又增添了新债。据《北海道新闻》报道,就在日苏“渔业捕鱼协定”生效后的第二天,十月二十四日清晨,当十八艘日本渔船在北海道南部近海捕鱼时,苏联渔船突然从日本渔民已撒下的鱼网区横行穿过,使日本渔民的鱼网、渔具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日本渔民目睹苏联渔船的这种恶劣行径,满腔怒火。虎杖滨的老渔民宫森气愤地说:“‘协定’,究竟还算个协定吗?”渡岛管区鹿部村的一位渔民说:“虽说搞了一个‘协定’,但苏联渔船并没有离开日本近海。”渡岛半岛南茅部町的一位七十六岁的日本渔民加藤不久前出海捕鱼时被苏联渔船剐过鱼网,他说:“协定?那个玩意儿根本靠不住。”
日本北海道指导渔业联合会十月二十五日在札幌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苏联渔船违反协定的对策,并于十月三十一日派遣四十名渔民代表前往东京,向日本政府水产厅和外务省陈述苏联渔船队在日苏“渔业捕鱼协定”生效后仍不断欺压日本渔民的情况。水产厅长官向渔民代表表示,日本政府“对于苏联明显违反‘协定’的活动,将通过外交途径提出强烈抗议”。外务省欧亚局局长在会见渔民代表时说:“苏联方面不遵守协定的精神,令人非常遗憾。我们将立即敦促苏联予以注意。”
十月三十一日,来自北海道渡岛、胆振、日高、钏路等地区的渔民代表还前往苏联驻日本大使馆抗议,强烈要求苏联当局立即停止这种无理的行为。
新华社赫尔辛基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四日电 据芬兰《赫尔辛基新闻》和《首都日报》十一月四日报道:芬兰境内的瑞典语区渔民联合委员会合作委员会十一月三日在赫尔辛基附近的埃斯普举行集会,抗议苏联拖网渔船在芬兰捕鱼区大规模捕鱼并损坏当地渔民的鱼网。合作委员会负责人在会上指出:最近在爱兰和西乌西玛水域就一再发生过这类的事件。
来自波赫雅玛、爱兰、土库等地区的渔民协会的代表们在会上的发言中,强烈要求不让外国渔船进入芬兰渔区捕鱼,以保障芬兰渔民的利益。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五日讯 莫尔斯比港消息:据巴布亚新几内亚一位渔业官员十一月三日宣布,一艘大型苏联拖网船十一月一日侵入新近独立的巴布亚新几内亚领海活动。
据报道,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海军巡逻艇当时发现这艘一千一百吨的苏联渔船侵入领海后,当即命令它停航,但它却悍然不顾这一命令,扬长而去。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队海军经过十五小时的追击后,终于登上了这艘苏联渔船,并且把它押回港口。据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这位渔业官员说,当对苏联船长提出质问时,“这位船长对进入这一地区的理由含糊其词”,“他也未能解释他当时为什么对巡逻艇发出的命令置之不顾”。这位官员说:“所有这些都是十分奇怪的”。


第6版()
专栏:

法国总统德斯坦提出恢复地中海和平的三项原则
地中海的安全应由地中海国家来保证
新华社突尼斯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七日电 正在突尼斯正式访问的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十一月七日在突尼斯国民议会发表讲话,提出要通过实现地中海地区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平等和地中海国家有能力自己解决地中海问题等三项原则来恢复地中海的和平与和谐。
德斯坦总统指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区,没有任何一个海洋象地中海那样过往频繁。在那里,有十四个国家的军舰在游弋,在这样庞大的军事力量中,绝大部分都不是本地区的。”他强调说:“对法国来说,它十分重视地中海的政治稳定,重视各国的独立和安全。”德斯坦总统在谈到欧洲和阿拉伯世界的关系时说:“欧洲在争取实现统一的同时,已开始重新全面地确定它同地中海南岸国家的关系。正是在这种广阔的前景下,可以看到正在进行的贸易谈判和欧洲—阿拉伯对话。虽然进展没有象你们和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快,但毫无疑问,这是一条康庄大道。对法国来说,它决不忽视促进这些谈判取得良好的结果。因为,它懂得这关系到地中海各国人民的利益。”
他在谈到中东问题时说:“只有当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得到收复,巴勒斯坦人拥有祖国的权利得到承认,以及这个地区的所有国家有着可靠的、公认和得到保证的边界后,和平才有保障。”
同一天晚上,德斯坦总统在突尼斯迦太基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再次谈到地中海问题时说:“我认为这样的时候已经来到:地中海国家,不论是欧洲国家,还是非洲国家或是中东国家,应该考虑如何使地中海的航路更加和平,如何使地中海的安全能够充分地由地中海国家来保证,或者无论如何由地中海国家来控制,就象世界上某个地区的安全主要由那个地区的国家来保证那样。”
他还说:“地中海国家的领导人开始考虑他们共同负责地中海的安全的做法是可取的。”


第6版()
专栏:国际知识

欧安会后苏修在欧洲干了些什么?
欧安会于八月初在赫尔辛基收场后,苏修大吹大擂“‘赫尔辛基精神’正在成为欧洲国际关系的准则”,欧安会是欧洲“缓和”的“新篇章”、“新阶段”,实现了“欧洲千年历史的转折点”等等。然而,就在苏修高唱“缓和”赞歌的同时,却进一步加强它在欧洲的攻势。
欧安会结束不到一个星期,苏修就在塞米巴拉金斯克地区进行了今年以来的第五次地下核试验,并公然派遣直升飞机侵入挪威的斯皮茨伯根群岛上空进行非法活动。接着从九月十六日到二十七日又向巴伦支海水域发射火箭,直接威胁挪威主权。在十月十八日至二十九日的十二天内,苏修又连续进行了三次地下核爆炸。
与此同时,苏修加紧向中欧地区增派军队,大量更新和增加华沙条约集团的武器装备,首先是坦克和炮兵,并部署了新式轰炸机。华沙条约集团在中欧地区的军队原有九十二万多人,其中约有五十万是苏联军队。就在欧安会举行期间,苏修把它驻东欧的军队从原来的五十万增加到六十二万,并频繁地举行军事演习。据外电透露,驻匈苏军在八月中旬举行了一个坦克师规模的战备演习。九月份,驻东德苏军又举行战斗和空中支援演习。驻捷苏军也进行了“核条件”下的军事演习。这些演习都没有按照欧安会协议向西方通报。
更值得注意的是,苏修在欧安会后迫不及待地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签订了一个所谓“友好互助合作条约”。新条约一笔勾销了一九六四年条约中关于
“通过两个主权德国之间的平等谈判和协议”重新统一德国这一规定,而强调二次大战后“欧洲国界的不可触动性”和两个德意志国家之间的“国界的不可触动性”,这是苏修巩固“西线的苏联军事前哨”,加紧向欧洲进行侵略扩张的一个新步骤。这个“条约”签订不久,苏修军事头目格列奇科又急急忙忙赶到东德去“视察”苏联驻东德军队集群的“战斗准备”。
此外,苏修加紧在欧洲南北两翼的军事部署,企图对整个西欧实行包抄。在北欧,苏修扩建了沟通波罗的海和白海的一条运河,以便使它的北方舰队的舰只能利用这条运河增援波罗的海舰队,把它的势力范围进一步向西推进。在南欧,苏修更加露骨地把它的手臂伸向巴尔干半岛和伊比利亚半岛,赤膊上阵支持这些地区的亲苏势力,使南欧局势空前动荡不安。
苏修在欧安会结束三个月来干的这些勾当再次表明,欧安会是一个欧危会。在欧安会的掩护和纵容下,苏修的扩张气焰更加嚣张,在欧洲更加展开咄咄逼人的攻势。正如一家外国报纸所指出的那样,欧安会首脑会议后苏联“已进入一个侵略性扩张主义的新阶段”。


第6版()
专栏:国际知识

巴伦支海
巴伦支海是北冰洋的一部分。它位于欧洲大陆北部的大陆架上,处在欧洲北部海岸、斯皮茨伯根群岛、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和新地岛之间。一五九四年至一五九六年,荷兰航海家威廉·巴伦支曾航行到此,巴伦支海因此而得名。
巴伦支海面积约为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一般深度为一百到三百五十米,最深处四百九十四米。
巴伦支海是苏联北方舰队进入大西洋的战略通道,在军事上居于重要地位;巴伦支海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鳕鱼和鲱鱼等,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最近几年,在巴伦支海的大陆架上还发现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巴伦支海的重要军事地位和丰富资源,使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垂涎三尺。它从重点争霸欧洲的全球战略着眼,急不可耐地加紧在这个水域的侵略扩张活动。近几年来,苏修不断增加在这个地区的海军力量,部署了大量的军舰和核潜艇,使紧靠巴伦支海的摩尔曼斯克成为苏联最大的海军基地。苏修还经常举行以挪威等沿海国家为假设目标的大规模海军演习,严重威胁着北欧国家的安全。苏修为了攫取这个地区的石油资源,还蛮横地坚持以北极为顶点的“扇形原则”来划分巴伦支海的大陆架
(即以北极极心为一端,以挪威和苏联沿海交界点为另一端划一直线为界),企图将此强加于挪威,以多占大片大陆架。对于挪威拥有主权的斯皮茨伯根群岛,苏修一直怀有野心,甚至要求对该群岛同挪威负有“共同义务”。此外,苏修还单方面破坏同英国、挪威达成的关于在巴伦支海捕捞鳕鱼的协定,贪婪地掠夺这个海域的渔业资源。
九月份,苏修又在巴伦支海水域进行发射火箭的试验。欧洲舆论指出,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对邻国挪威施加政治压力的行动”。(附图片)


第6版()
专栏:国际知识

国际联盟主持下的国际裁军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曾主持召开过一次国际裁军会议。这次会议筹备了近七年,开了近三年,得来的结果是扩军,不是裁军,是战争,不是和平。它是帝国主义制造缓和假象,欺骗和麻痹世界人民,掩盖它们加紧扩军备战活动的烟幕弹。
从一九二九年秋开始,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一场空前深重的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速激化,新的世界战争的危险迅速增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饱尝苦难的各国人民强烈希望能够防止再次发生世界战争。因此,各种所谓裁军活动广泛展开。而由帝国主义列强操纵的国联,从它建立一开始就高唱“裁军”的调子。早在一九二○年,它首先组织了一个非政府间的裁军临时混合委员会。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国联理事会又正式决定成立一个委员会,筹备召开所谓国际裁军会议。筹备委员会先后举行几百次会议。帝国主义各国都想裁减别人的军备,发展自己的实力,在会上勾心斗角,争论不休。到一九三○年底,筹备委员会才勉强草拟了一个裁军公约草案,这个草案只罗列了一些谁都能接受的毫无实质性内容的裁军空话,而且还规定,只要一方认为“情况变化”,就可以不受公约的约束。所以,它实质上是一纸空文。
经过将近七年的筹备,一九三二年二月二日,在国联主持下,国际裁军会议在日内瓦正式开幕,有六十个国家的四千多名代表参加。在会议上,各国代表轮番发言,提出成百上千的提案和建议,同时还建立了政治、海军、陆军、空军和国防预算五个委员会进行具体商谈。德国当时因受《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军备甚少,强烈要求各国“军备平等”,如要裁军,各国的军备都裁减到与德国一样的水平。法国建议各国把军用飞机、大炮、万吨军舰和一千二百吨以上的潜水艇交国联支配,并由国联组织和指挥一支强大的国际警察和“惩戒军队”。由于当时国联在很大程度上为法国所控制,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强法国的实力。英国和美国主张按筹备委员会的公约草案进行讨论,满足于空洞条文,既可以欺骗舆论,又可保持它们的军事强国的地位。日本则认为裁军要根据各国特点、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情况来决定,言下之意是其他国家的军备要多裁减,而日本情况特殊需要保留较多的军备。总之,与会各国各执己见,根本无法统一,如再争论下去就有破裂的危险。于是帝国主义各国在一九三二年七月通过了一项没有实际裁军内容的决议。国际裁军会议第一阶段会议至此宣告结束。第二阶段会议从同年十月开始。
在国际裁军会议进行的同时,国际形势日趋紧张,世界战争的危险越来越逼近。在欧洲,德国法西斯势力十分嚣张,希特勒上台后公然废除《凡尔赛和约》中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由秘密转为公开的扩军;在亚洲,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东北,企图吞灭中国,进而独霸东亚。一九三三年三月和十月,日本和德国相继宣布退出国联和裁军会议,肆无忌惮地进行大规模扩军备战。其他帝国主义也不甘落后。裁军会议已为帝国主义之间进一步激化的矛盾和肆无忌惮的扩军浪潮所吞没,拖到一九三四年底不宣而散。这次旷日持久的大规模裁军会议所起的唯一作用,就是使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毫无准备,措手不及,吃了大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