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1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为严格执行国家财经制度而斗争
——长春市银行大马路办事处加强监督职能的调查
吉林省长春市银行大马路办事处,设在一条繁华的大街上,共有一百三十一名职工。在这个办事处的业务区内,有三百六十四户工商企业和三万五千多户职工。多年来,办事处职工坚持社会主义办企业的方向,坚决抵制资本主义和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受到了人们普遍的赞扬。他们通过银行的监督职能,把具体业务工作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联系起来,严格执行党的政策和国家的财经制度,为从经济上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做出了贡献。
为了适应业务区内多数工商企业星期日照常营业的需要,这个办事处从一九七○年下半年开始,坚持星期日照常开门办公。五年中二百五十多个星期日平均每天收进现金十八万多元,加速资金结算一百五十万元。由于职工革命责任心不断增强,工作认真负责,会计和出纳差错率比上级银行规定的比例,分别低百分之七十六和百分之九十五。可是,他们并不满足于服务周到,帐平表对。一九七二年批林整风中,办事处党支部引导大家讨论了这样一件事:一个不法分子,曾利用一个撤销单位没结清的帐户搞投机倒把活动,经办人员两年没有发现。大家围绕这个问题深入学习党的基本路线,从路线的高度来认识银行工作的重要意义,懂得了银行不是单纯的经济组织,而是管理国家经济的“簿记机关”,是在金融战线上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如果单纯抓收支存放、点钱记帐,不抓经济领域里的阶级斗争,就会给投机倒把分子以可乘之机。从这以后,他们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把政治工作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对经济现象作政治分析。在工作实践中他们还逐渐总结出一学二记三分析的经验:一学,是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二记,是牢记党的政策和财经制度;三分析,是分析企业存款来源、支款用途和对转关系。
这个办事处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对那些利用货币搞投机倒把的行为,坚决打击,对人民内部违反财经纪律的错误作法,坚持原则,为国家把住口子。去年,有一个企业为了搞计划外的基本建设,变卖了一部分国家统一调拨物资,收入不送存银行,还从银行套支现金。办事处从分析这个企业现金库存限额中,发现了问题,进行追查,经请示上级银行同意,根据国家规定,对这个企业违反财经纪律的作法进行了严肃处理。与此同时,办事处还主动与这个企业联合召开了批林批孔大会,提高了群众的觉悟,进一步改善了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增强了两个单位的革命团结。
这个办事处通过存款、放款、结算这些日常的业务工作,几年来,共堵住九百六十四笔不合理的支付,坚决地打击了投机倒把活动,维护了国家的财经制度。一个货币管理员深有感受地说:“我在银行摆弄了二十多年货币,通过学习,才懂得了不抓货币交换中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就管不好货币。”
毛主席说:“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几年来,大马路办事处面向生产,服务生产,支持生产,坚持蹲点帮厂,蹲点帮店;帮助企业清仓查库,挖掘物资、资金潜力,把工作做到所服务的单位中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个办事处为了支持长春市自行车胎厂添置急需的小型设备,主动贷款九万五千元,使这个厂的生产翻了一番,增加了市场供应。根据长春市非金属材料试验机厂的实际需要,办事处贷款一万六千元,帮助这个厂购进配件真空泵,使十六台纸页成型器配套出厂,活化资金十六万元。他们还通过银行业务沟通工商关系,帮助长春新生橡胶厂销出了积压的五十万双胶鞋,使这个厂解决了急需的生产费用,上交了税金和利润,偿还了贷款。
这个办事处通过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结合总结工作,进一步体会到,要支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就必须同资本主义倾向作斗争,不断地批判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有一段时间,在银行系统中一度出现了“取消监督”、“撒手不管”的倾向,甚至有人说,跟银行往来的工商企业,不是国营户就是集体户,都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经济,不管给他们多少钱也花不到社会主义外边去。但多数同志却不这样看,他们说:“记帐要看线,管钱要抓纲,一收一付,里边可有路线斗争啊!”通过讨论,他们分清了路线是非,纠正了“撒手不管”的倾向,一致表示要在工作中坚持原则,敢于同违反国家政策和财经制度的行为进行不懈的斗争。有一个街道办的集体所有制工厂,生产的乳化油质量低,但却以高价卖给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办事处在检查企业资金使用情况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便及时向上级反映。有关部门制止了这个厂追逐利润、盲目生产乳化油的资本主义倾向,同时,帮助这个厂转产一项本省急需的新产品立德粉。办事处还主动请技术人员作这个厂的技术指导,帮助衔接产供销环节。这个厂的职工积极努力,新产品立德粉很快试制成功,投入生产。工人群众称赞银行的这种做法是“砍掉了资本主义‘摇钱树’,栽上了社会主义‘长青松’!”
这个办事处在开展业务活动中支持什么,限制什么,思想比较明确,是同他们重视调查研究分不开的。吉林省的鹿茸,是著名的贵重药材。一九七三年下半年,办事处了解到本业务区内的长春医药药材采购供应站,到九月下旬仅完成鹿茸收购计划的百分之三十三,影响了信贷计划的实现。近年来,吉林省的养鹿事业发展很快,鹿茸却收购不上来,这是什么原因呢?为此,他们深入产地和用户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原来是有些制药厂,用提等提价的办法直接到鹿茸产地收购。办事处的同志对这种违反国家财经政策的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们还主动向违反财经制度的有关单位反复宣传党的政策,同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加强鹿茸统购统销的具体建议。后来,上级有关部门加强了对鹿茸的管理,恢复了鹿茸产品的正常流通渠道。一九七四年,这个医药药材采购供应站超额百分之七完成了鹿茸收购计划。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加强货币管理和监督
公冶平
社会主义银行如何通过日常业务活动,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长春市银行大马路办事处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范例。
列宁指出:“如果对于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不实行全面的国家计算和监督,那末劳动者的政权,劳动者的自由,就不能维持下去,资本主义压迫制度的复辟,就不可避免。”这说明,严格执行国家财经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和财务监督是十分重要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货币交换仍然存在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经济领域里的阶级斗争,必然会反映到银行的日常业务活动中来。因此,银行在加强货币管理和监督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把政治工作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如果只埋头抓收支存放,满足于帐平表对,对金融工作中的阶级斗争不闻不问,就会给投机倒把分子以可乘之机,实际上放弃了社会主义银行应当履行的职责。
充分发挥银行的监督职能,不仅是维护国家财经制度的重要措施,而且对于促进企业管理,实行经济核算,降低成本,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银行的监督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大马路办事处的职工通过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和加强监督的自觉性,认真履行职责,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值得学习。


第2版()
专栏:

全心全意地为贫下中农服务
——肇州县医药商店大力支持农村合作医疗的事迹
黑龙江省肇州县医药商店,是全国商业部门勤俭办企业的典型单位之一。二十年来,商店职工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遵循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企业方向,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大力支持农村合作医疗事业。
这个商店为了更好地为贫下中农服务,成立了常年性的支农服务队。商店领导带领职工利用推车、挑担、背篓等形式,把药品送到生产队、田间、地头,受到贫下中农的欢迎。为了节约代顾客煎药的费用,职工们自己动手去拾柴,近几年来共拾柴一万多斤。他们认为,为群众多做点事,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农村合作医疗开办的初期,医药商店有的职工认为,我们医药商店是卖药的,能及时把药品送到农村,送到贫下中农手里就行了。由于存在着满足于现状的思想,因而一度对合作医疗这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关心、支持不够。在批林整风,批林批孔运动中,商店党支部组织职工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批判林彪一伙反对和诬蔑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罪行,使大家认识到,商店大力支持合作医疗,办好大队卫生所,对于减少疾病,增强人民体质,促进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更好地把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具有重要意义。那种认为合作医疗与己无关的思想,是单纯商业观点的表现。认识提高以后,他们自觉地为巩固发展合作医疗贡献力量。在药品供应上,对农村合作医疗单位尽量给予方便,同时主动帮助大队卫生所搞好药品管理,帮助赤脚医生增加药品方面的知识。为了降低医疗成本,他们还积极帮助大队卫生所发展中草药生产和采集中草药。朝阳公社红星大队卫生所,过去有地不种药材,单纯靠买药,一年不到就把合作医疗费花光了。一九七三年初,医药商店派两名职工到红星大队卫生所帮助发展中草药生产,他们和赤脚医生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一起批判修正主义卫生路线,树立自力更生,勤俭办医的思想。他们和赤脚医生一道种植药材,收获时,又亲自帮助收割、采集和晾晒加工。这一年,这个大队卫生所种植的各种中草药获得了好收成,满足了本队需要,减轻了社员负担。贫下中农和赤脚医生感激地说:“医药商店既管卖药,又管种药和采药,处处为办好合作医疗着想,真是咱们的社会主义好商店。”
近几年来,这个医药商店还通过帮助生产队发展多种经营,逐步扩大药材生产,为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根据国家对中药材的需求,今年,这个县的各生产队种植了一千五百多亩中草药,种植面积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加两倍多。
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这个商店人员多了,摊子大了,家底厚了。这时有少数职工认为,“形势好了,条件变了,咱们商店也要有个社会主义商业的气派啦!”党支部认为这是新形势下的新考验。他们组织职工重新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呵”的教导,回顾了过去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历史。使大家认识到,条件困难时要艰苦奋斗,条件好了也要坚持艰苦奋斗。如果忘记了艰苦奋斗,就会丢掉无产阶级的政治本色。职工们提高认识后,都自觉地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处处为革命精打细算,勤俭节约。他们当年在门市部、仓库、办公室和院子里设置的“聚宝箱”,现在依然存在,职工们随时随地把一张纸、一根钉子、一段绳头等都拣起来放到“聚宝箱”里。不仅如此,商店的职工还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凡是能自己做的事情都自己做。二十年来,商店不论是抹墙、脱坯、盖房,还是搭炉子、修理门窗,都是自己动手,从不花钱请人干。商店每年要进出三、四百吨药品,每次药品来了,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是干部、工人一齐动手,自己搬运。通过劳动,不仅培养了全店干部、职工吃大苦、耐大劳的革命精神,而且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2版()
专栏:

从化县银行江埔营业所和信用社积极扶植社队企业
为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出力
广东从化县银行江埔营业所和江埔信用社,遵照毛主席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在大力支援社队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积极扶植社队企业的发展,对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巩固和壮大社队集体经济,起了较为显著的作用。
江埔营业所和信用社,扶植社队企业的发展,是在公社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对全社土地、人力、资源、经济发展状况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开始的时候,有的同志对支援社队企业有顾虑,认为:“支持对了,受表扬;支持错了,要犯路线错误。”针对这种思想,营业所和信用社党支部,一方面引导职工认真学习毛主席有关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教导,同时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社队调查研究,发现不少生产队由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劳动力紧张,经常贻误农时;而不少生产队搞农业机械又缺少足够的资金。通过调查,营业所和信用社的职工深切感到,要促进农业的大发展,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必须从资金上给社队以必要的扶持。认识提高以后,他们克服了“少管为妙”的思想,积极扶植社队办好集体企业。到今年六月止,累计已向社队企业贷款三十七万多元,帮助所在公社兴办了集体养蜂场、养猪场、养鱼场和农机服务站。他们还根据江埔公社地处半山区,荒山面积多的特点,积极协助社队大力发展林木、果树和经济作物。现在,江埔公社呈现出一派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兴旺景象。
江埔营业所和信用社不仅从贷款上支援社队企业的发展,而且还对社队企业在贷款资金的使用和办企业的方向道路上,严格把关,充分发挥银行和信用社的监督职能作用。有一段时间,公社农机厂热衷于做赚钱多的家具,而不注意搞农机具的制造和修理,贫下中农对此提出了批评意见。在上级领导和营业所的帮助下,这个厂党支部充分发动群众,深入批判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批判资本主义倾向,端正了办企业的方向。从此以后,农机厂坚持社办企业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受到了社员群众的好评。去年,这个营业所在一个大队企业查帐时,发现财务制度不严,开支不合理,铺张浪费严重。他们配合大队党支部对这个企业的领导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帮助他们健全帐目,建立各项财务制度,促进了这个企业的健康发展。
在营业所和信用社支持下,社队企业越办越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发展,为实行农业机械化积累了必要的资金。目前,全公社已有九台中型拖拉机,一百三十多台手扶拖拉机和两辆汽车,还有不少插秧机、饲料粉碎机、粮油加工机械和其它农机具,使耕作、脱粒、农副产品加工和运输方面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进一步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推动了农田基本建设和多种经营的发展。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商业新风

方便群众的小红炉
盛夏的塞北草原,阳光分外骄艳。一个人赶着一辆毛驴车,拉着一个小红炉,走村串户,为贫下中农修理农具家具。这赶车的修理工,是河北张北县小二台供销社后河子分销店的营业员。
那是前年秋天,后河子分销店的同志到一些村庄收购废品,发现有的生产队和社员把磨秃了的镐头当废铁来卖,他们看了看,其中有不少镐头修理修理还可以用。经过了解,原来是当地没有铁匠炉,到外地修理费钱又误工,所以只好把它当废铁卖掉。
这件事引起了分销店负责人张文通的注意。他首先组织店内人员学习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光辉著作,然后发动大家自己动手,在分销店院内盘起一座小红炉,利用业余时间,替生产队和社员群众修理镐头。经过反复试验,刻苦学习,他们很快掌握了锻打技术。仅一个月时间,就为贫下中农修理镐头四十八把,受到社员群众的欢迎。
但是,分销店的同志并没有以此为满足。他们考虑到,小红炉设在店内,距离分销店比较远的大队来修理农具,还是要误工误时,影响生产。于是他们几个人又制成一个轻便的、能移动的小红炉,下队修理农具家具。今年上半年以来,他们走乡串户,焊接修理农具家具七百多件。广大群众称赞说,“分销店是咱贫下中农的贴心店。”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商业新风

柜台缝纫组
走进山东莘县徐庄供销社综合供销门市部,只见售货员们一有空就蹬起缝纫机来。供销社怎么搞起了缝纫组?事情原来是这样:
综合供销门市部共有三位同志,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来,他们联系实际,决心转变经营作风。过去,这个门市部剩余的布头,都是年终结算时一次处理,既积压资金,又不能满足群众需要。于是他们向领导上提出了建议,在柜台内增设缝纫机,把剩余布头加工成成品;用碎布给群众缝补衣服,不收加工费,只收几分钱的线钱。在党支部的支持下,他们添置了缝纫机。从此,综合供销门市部柜台缝纫组成立了。
消息传开后,布头加工的成品销售很快,缝补衣服的人也越来越多。广大群众都高兴地说:“社会主义的商业办到俺们心坎上了。”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商业新风

广西武宣县东乡公社河马分销社职工,深入瑶寨山区为少数民族服务,同群众一起学习。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