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西欧十国国防部长决定加强军备合作
法国和瑞典军事首脑强调警惕欧洲南北两翼危险必须加强国防
新华社布鲁塞尔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六日电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十个欧洲国家的国防部长十一月五日在海牙举行特别会议,研究西欧国家军备标准化和军备合作问题。与会国原则上决定成立一个欧洲防务采购秘书处,以促进有关各国在武器生产方面的合作。
会议发表的公报说,“(与会各国的)部长们决心通过工业的合作和联合生产,来加强欧洲内部在武器和军事装备的研究、发展和生产方面的合作”。
公报说,“为了更好地使用有限的防务资源”,在联盟内部提高军事装备标准化的程度“具有最大的重要性”,“欧洲国家应该比迄今为止所作的更为有效地协调它们的装备计划”。
会议还讨论了进一步加强欧洲各国之间在防务采购方面的合作的组织安排问题,一致认为有必要改进和加强这方面现有的机构,并决定“进一步探讨在一个将向(北大西洋)联盟所有欧洲成员国开放的独立的机构中加强欧洲武器合作的可能性”。会议原则上同意成立一个欧洲防务采购秘书处。
会议还讨论了北约组织的西欧成员国同北美成员国之间在军事装备的采购方面的合作问题,要求各西欧成员国同美国和加拿大之间“更为公平地均衡地”互相采购防务装备,认为这将促进“作为一个整体的(北大西洋)联盟的团结”。会议并决定向美国和加拿大建议:在最近的将来举行“对话”,以便讨论这方面的具体问题。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英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挪威、丹麦、希腊和土耳其的国防部长。
新华社巴黎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七日电 法国正在加强地中海的海军力量。
目前,十七艘法国军舰,其中包括一艘导弹护卫舰和一些护航舰、潜艇,正在西地中海参加一次海军演习。参加这次演习的,还有美国、英国、意大利、希腊、荷兰等北大西洋集团国家的十多艘军舰及许多海军飞机。这次演习从十一月三日开始,将进行到十一月十八日。
指挥这次演习的法国土伦港口司令、地中海舰队司令伊夫·布尔戴海军中将最近在谈到地中海的局势时说:“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全世界的海军力量有一半在地中海。如果人们看一看地中海在地球上所占的面积,并且把它同其他大洋比较,就可以发现,地中海是特别拥挤的。因此,政府关心的是,比以前更要确保法国在这个海域的势力。”
法国国防委员会曾决定在一九七五年底和一九七六年,把航空母舰“克雷蒙梭号”和“福煦号”以及导弹巡洋舰“科尔贝尔号”从大西洋岸基地布勒斯特调到地中海基地土伦,以加强地中海的法国舰队。十月十日,“克雷蒙梭号”已经到达土伦港。法新社就此评论说:“法国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重新部署海军力量的计划进入了积极实施阶段”,这是“吉斯卡尔·德斯坦总统在一九七五年头几个月制定的法国新战略的第一步”。
法新社的评论还说:“法国舰队的重新部署……使法国在地中海和印度洋能起更积极的作用”。
今年早些时候,法国海军参谋长儒尔·努朗指出:“在地中海航行的主要军舰不是沿岸国家的军舰,这就是说,是苏联和美国的舰队。再考虑到地中海地区的空中威胁比其他地区更大,因此,改变我们某些舰只的部署既是适时的,也是必要的。”
据新华社斯德哥尔摩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六日电瑞典三军总司令辛内格伦十一月四日向政府国防大臣提出一份瑞典一九八二年以前国防远景规划的第二部分的报告。辛内格伦在此报告中强调,瑞典应拥有强大的国防,以使对瑞典的任何进攻成为徒劳;并指出,苏联海军的扩张将会影响北欧地区的稳定。
报告认为,“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欧洲的军事力量在不太遥远的将来会有任何较大规模的减少”,欧洲局势“存在着危机和冲突会迅速升级到军事行动的危险性”。“中欧裁军谈判在进行中。即使能够达成裁减军队的协议,也不见得能够导致北欧和南欧常备武装力量的减少。相反地,存在着那里的军事力量继续增加的危险”。
报告说:“近几年来出现了使北欧未来的不安全(因素)增加的趋势。在北海、挪威海和巴伦支海的石油开采以及苏联海军的扩张都将会影响北欧地区的发展和稳定。”
辛内格伦在报告中还指出,“瑞典作为通道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报告强调,瑞典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防御入侵是我国国防力量最重要的任务。国防必须能够适应各种情况并且将能够迎击各种侵略者。”
辛内格伦在报告中谈到发展国防工业时强调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减少对大国的依赖。


第6版()
专栏:

亚非团结日本委员会和瑞士《十月》揭露“缓和”大骗局
必须吸取慕尼黑教训对新战争危险作好准备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七日讯 据日本东方通讯社报道,亚非人民团结日本委员会最近同工人和青年学生一起举行国际形势讨论会,揭露苏美两霸进行争夺,新的战争危险在增长。
在十月二十九日的讨论会上,亚非人民团结日本委员会理事佐藤重雄作了报告。他说:“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宣扬战争的危险已经不存在,世界进入了缓和时代。苏联还宣扬说,印支战争结束了,赫尔辛基会议开过了,因此也应在亚洲搞缓和,并执意搞亚洲集体安全体系。”
他说:“印支战争和赫尔辛基会议结束后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霸权的动向不是走向缓和,而是更加激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三十年了,现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有相当大的增长。两个超级大国表面上高唱裁军,背后却在竭力扩充军备。”
佐藤指出:“苏联正企图进一步向诸如巴尔干、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南部地区渗透”,“以期在对大西洋和地中海的争夺中处于优势地位。”他还指出:最近,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与东德签订了一个条约,“通过这个新条约,苏联完全消除了德国重新统一的可能性,使两个德国永远处于分裂状态。”他说:“所有这一切都是增加战争危险的重要步骤。”
佐藤重雄强调说:“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危险迫近时,张伯伦和达拉第与希特勒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姑息希特勒的侵略,散布和平幻想”。他说,“从赫尔辛基会议不难嗅到慕尼黑的险恶的气味。我们必须认真地从前一次世界大战中汲取教训,对新的战争危险作好准备。”
佐藤还强调指出:苏联企图强迫日本参加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和继续占领日本北方四岛的目的,是使自己在同美国争夺亚洲中处于优势地位。因为,苏联海军要通过宗谷海峡、津轻海峡、对马海峡,才能进行战争活动。在这方面,在北方四岛建立海军基地,特别是在择捉岛上建立基地,对苏联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在十一月五日的讨论会上,日本的苏联问题专家佐久间邦夫作了题为“美苏争霸下的苏联经济”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列举大量事实揭露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对外掠夺对内压榨劳动人民、疯狂地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罪恶行径。他指出:就军事力量而言,苏联已经赶上和超过了美国。
据新华社日内瓦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六日电 瑞士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机关刊物《十月》最近一期发表文章强调指出,“苏联是一个扩张主义的、侵略性的超级大国和战争煽动者”。
文章说:“最近,勃列日涅夫集团大肆吹嘘其骗人的‘缓和’与‘和平’政策。按照他们的说法,依靠这个政策,欧洲政治和军事方面的紧张局势就会不可逆转地得到缓和。但是,我们判断苏联的政策是以事实,而不是以勃列日涅夫之流的甜言蜜语为根据的。事实证明,苏联正在大力准备对欧洲发动战争,这种图谋同‘保卫苏联祖国’是毫不相干的,而是社会帝国主义的扩张主义、侵略和战争贩子本性的明证。”
文章还说:“西欧国家理所当然地要加强它们的军事防御措施,欧洲国家和人民迫切需要提高警惕,以维护独立。”


第6版()
专栏:

法国报刊揭露苏联大施压力要法改变防务立场
苏联在欧安会后加紧向西方采取攻势
据新华社巴黎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六日电 最近,法国报刊纷纷就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十月中旬访问苏联一事发表评论,揭露苏联对法国施加压力,并且指出苏联在“欧安会”后正变本加厉地向西方进攻。
法国报刊认为,这次访问明显地暴露了双方的分歧和矛盾。据报道,在法国总统访问莫斯科时,苏联领导人以“促进局势缓和”为幌子,要求法国改变它在裁军问题上的立场,企图削弱法国和西欧加强防务的努力。在十月十四日为法国总统举行的宴会上,勃列日涅夫发表讲话,要求“把缓和扩大到军事方面”。吉斯卡尔·德斯坦则回答说:“只能在世界范围内,在有效的监督下,而且在尊重有关国家有资格独立自主地保障本国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实现军备方面的缓和。”
法国不少报纸都指出,苏联向法国大施压力。《世界报》的社论说:“几个星期以来,苏联一直在增加压力要改变法国在裁军和欧洲安全问题上的立场”。《尼斯晨报》写道:“勃列日涅夫在顽强地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主张:推动法国走上某种裁军的道路。蓬皮杜曾经受到同样的压力。”《民族信息报》指出,但是法国一贯拒绝参加日内瓦裁军会议和维也纳的中欧裁军谈判,这一次法国总统又拒绝参与危害法国独立而有利于美苏垄断的活动。法国《人民日报》指出:克里姆林宫“把希望寄托在美国和欧洲各国在面临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能够稍稍限制一下各自的军备开支。”但法国不打算让任何人把条件强加给它,因而引起了苏联的怨恨和压力。
据法国报刊报道,法苏双方对于实施“欧安会”最后文件的解释,也存在着明显的分歧。法国总统在十月十四日的宴会上要求苏联实现“在意识形态竞争方面的缓和”。据透露,这句话的意思是要苏联不再支持和利用法国国内某些亲苏势力从事颠覆、渗透活动,而且还要苏联按照“欧安会”的最后文件放宽对“人员和思想的自由交流”的限制。但是,勃列日涅夫在同一个宴会上的讲话却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法国报刊认为,勃列日涅夫的这一表示意味着苏联今后绝不会放弃对西方国家的渗透和颠覆活动,同时又是警告西方国家:赫尔辛基最后文件并未给任何人要求莫斯科“实行意识形态缓和”的权利。
许多法国报刊纷纷就此发表评论。《费加罗报》十月十九日在社论中指出,“尽管赫尔辛基(会议)的诺言娓娓动听”,苏联却仍然打算利用这种手段作为它推行霸权的武器。《问题》周刊十月二十日的评论也说:“问题恰恰在于缓和本身”,“缓和”是“莫斯科设下的陷阱”,“这次是整个西方正落入陷阱中”。《震旦报》十月二十九日的评论进而指出,“苏联领导人利用了赫尔辛基讲台来变本加厉地向西方发动进攻”。这家报纸还认为,克里姆林宫“在赫尔辛基阶段之后,有可能已进入侵略性的扩张主义新阶段”。针对苏联的勃勃野心,这家报纸要求西欧国家“整顿防务”,“应该由欧洲人来保护自己”。


第6版()
专栏:

萨达特总统结束对美国的访问
据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六日讯 华盛顿消息: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结束了对美国的十天正式访问,于五日晚(当地时间)乘飞机离开华盛顿去英国访问。
萨达特总统是在对法国进行了二十四小时的访问后,于十月二十七日到达华盛顿的。他在访问美国期间,先后同美国总统福特、副总统洛克菲勒、国务卿基辛格等举行了多次会谈。十月二十八日,埃美双方在华盛顿签署了有关经济、文化合作的四项协议。十一月五日,双方又草签了一项关于美国原则上同意向埃及出售两座核反应堆及使用这种原子设备的有关技术和供应的协议;与此同时发表的一项说明此项协议要点的联合声明强调指出,美国原则上同意供应埃及的这些核装备将只限于非军事用途。
萨达特总统十一月五日离开华盛顿之前,在美国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了演说。他在演说中说,巴勒斯坦问题是整个中东问题的核心问题,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它悬而未决的问题也就可能得到解决。他在谈到同美国的关系时说:“我们(同美国)的双边关系正在按着我们接受和赞成的这样一些原则发展,即:平等、尊重彼此的独立意愿、不干涉彼此的内政、互相合作。”他还强调说,虽然他希望加强同美国的关系,但是,他打算坚持“不结盟原则”,坚持“埃及的民族独立”。


第6版()
专栏:

美政府重大人事变动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应
一些美国参议员认为施莱辛格被免职使美国受到损失
苏联宣传机器表示欢迎,西欧舆论则感到震惊和不安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七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总统福特十一月三日宣布了美国政府的几项重大人事变动,免去国防部长施莱辛格的职务,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应。
福特总统十一月三日晚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他提名现任总统助理、白宫办公厅主任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取代詹姆士·施莱辛格担任国防部长,提名现任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联络处主任乔治·布什取代威廉·科尔比担任中央情报局局长。
福特说,担任国务卿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亨利·基辛格“将放弃他的总统助理的职务,以把他的全部时间用来履行他作为国务卿的职责”,而由现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接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现任总统副助理理查德·切尼将接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担任负责协调白宫工作班子的总统助理。
此外,福特还提名现任美国驻英国大使埃利奥特·理查森取代罗杰斯·莫顿担任商务部长。
福特说,他希望参议院将迅速采取行动批准那些需要批准的职务的人选。
关于为什么要进行这些人事变动以及这些变动对美国对外政策有什么影响,福特在回答新闻记者提问时说,“我希望有自己的班子,我留下了基辛格国务卿”;“这个由基辛格和拉姆斯菲尔德、布什和斯考克罗夫特组成的班子使我得到的正是我认为能够执行继续得到成功的对外政策的那种班子”。福特说,在这个班子里,“基辛格国务卿在制定和执行对外政策方面将起主导作用”。
福特在谈到这次人事变动后的美苏关系时指出,美国将“设法缓和苏美之间的紧张关系”。他说:“我相信,我将遵循的政策以及我所拥有的班子将在将来使这一政策继续下去。”他强调美国要继续为达成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而努力。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你预计什么时候填补在伦敦和北京的空缺”这一问题时,福特说:“我们没有讨论过接替布什先生或理查森先生的问题。”“我还没有获得机会来集中考虑接替布什的事。”
美国政府的这次人事变动,在美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应。
美国民主党参议员亨利·杰克逊十一月二日在获悉施莱辛格已被免职后立即发表一项声明说:“他(施莱辛格)突然被免职一事表明现政府在最严肃的国家安全问题上容纳不了不同的观点和恳切的劝告。”他还说,施莱辛格的去职使美国“在奉行一项审慎的国防和对外政策方面遭到了损失”。同一天,杰克逊在对《华盛顿邮报》记者谈话时还说,施莱辛格的离职是由于同基辛格国务卿有分歧。他说,他确信,基辛格放弃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职务只不过是为了“堵别人的嘴”。共和党参议员戈德华特说,把施莱辛格解职是“很严重的事”。“苏联人将会把这看作是很大的胜利。”他还说,他对内阁不再有“一个强烈表示反对意见的人”感到不安。
美国民主党另一位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却说:对美国来说,“最关键的是需要在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上就限制战略武器竞赛达成一项有效的协议。如果总统作出的更动会加强达成这样一项协议的可能性,那么这个国家将获益非浅。”
苏联塔斯社在十一月三日福特总统正式宣布之前就根据美国报刊的传说报道了施莱辛格将被撤换的消息。德新社十一月四日报道说,苏联的《美国》月刊主编别列奇科夫对福特总统解除施莱辛格的职务表示欢迎,他说他希望美国政府的改组将促进苏美两个大国之间的“积极发展”。《华盛顿邮报》十一月三日刊登的一篇文章写道:“施莱辛格离开国防部一事在世界上大概会受到的密切注视或热烈的欢迎莫过于克里姆林宫。”“对苏联人来说,施莱辛格是福特政府最高级领导中反对缓和的善于使人信服的强有力人物。莫斯科公开抨击这位国防部长的政策。”“克里姆林宫的智囊班子,诸如美国问题研究所以及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研究所的专家们将近一年来一直在仔细注视着施莱辛格和基辛格之间存在分歧的消息。这些专家认为,苏美关系的未来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辛格同莫斯科讨价还价的做法是否战胜施莱辛格的比较强硬的立场。”“华盛顿这次人事更动肯定会被克里姆林宫认为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据报道,美国的西欧盟国对美国政府的这次人事变动感到不安。《华盛顿邮报》记者十一月三日自波恩报道说,西德国防部长勒伯尔对美政府人事变动的消息“大为震惊”。德新社十一月四日报道说,波恩国防部人士对施莱辛格被解职一事“非常遗憾”。英国《每日电讯报》十一月四日发表的一篇社论说:施莱辛格被解职“对于北约联盟及其对俄国和华约国家的地位来说,可能是坏消息。他对于主要由基辛格博士制订的同俄国搞‘缓和’的政策向来是持批评态度的。”福特“解除施莱辛格的国防部长这一重要职务就清楚地表明了他在这场关于‘缓和’的争论中站在哪一边”。法国《震旦报》十一月四日报道说:“由于抛弃了施莱辛格,他(福特)就不仅失去了一位铁腕人物,而且对西方来说,也就丢掉了一种良知,一种继续生存的理论。”法国《法兰西晚报》十一月五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说,美国已在缓和的祭坛上牺牲了施莱辛格,“在美国,‘苏联威胁’的概念已被放进无用的小玩意儿的橱窗里了。”
《华盛顿邮报》记者报道说,“北约组织地区周围的许多官员认为,(施莱辛格)被解职一事,很可能加深美国在赞同还是反对同苏联搞缓和方面已经越来越深刻的辩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