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
教育要革命


第1版()
专栏:

  开门办所 结出硕果
  ——文化大革命以来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研究室科研人员的变化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一日千里,飞速发展。许多大型工程平地而起,水库大坝星罗棋布,铁路交通网纵横全国,无数矿山献出宝藏……。为这些巨大工程选点、勘测提供科学依据而辛勤工作的工程地质勘测和科研人员,是祖国社会主义工程建设战线上的尖兵。
随着祖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发展,不但形成了一支工程地质勘测队伍,而且一批工程地质科学研究的力量正在迅速成长起来。他们不畏艰难险阻,长年风餐露宿,出没在人烟稀少的深山、荒原、峡谷之中。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研究室的科研战士就是其中的一支队伍。
在北京北郊中国科学院的地质研究所里,一批刚刚从野外勘察研究归来的工程地质研究人员,正在认真总结前一段的科研工作。
年已六十二岁的谷德振同志,是这支工程地质科学研究队伍的老队长,从事工程地质科学研究工作已经几十年。谈起工程地质这门科学的发展,他深有感受地说,解放前,反动政府不搞什么大的工程建设,搞工程地质的研究人员也寥寥无几,工程地质学作为一门科学,那时还没有。今天,工程地质研究人员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尖兵。无论是水利建设,铁路建设,巨型地下工程,还是矿藏的开发,都显示了工程地质科学的重要作用。工程实践给工程地质研究提出了许多科研课题,工程地质研究人员肩负着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有干不完的研究工作。
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个研究室的科研人员懂得了工程地质科学要为社会主义工程建设服务,必须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大搞群众运动,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于是,他们走出高楼大院,开门办所,自力更生,发展符合我国地质条件,适应我国建设特点的工程地质学,提出我们自己的工程地质科学理论,以指导我们的工程实践,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提起这个问题,工程地质研究室参加过多年实践的一些研究人员,都深有体会。他们说,解放初期,由于我国才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经验不足,引进了外国的工程地质学及其相应的工作方法,但是,在实践中,我国工程地质研究人员深深感到,外国的工程地质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工作方法上,都不能满足我国大规模、高速度工程建设的需要。经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我们总结群众中丰富的生产经验,针对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研究和发展适应我国地质特点和工程建设要求的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
这个研究室以李四光同志的地质力学理论为基础,把地质力学与岩体力学结合起来,根据我国地质构造特点和工程建设需要,不断进行工程地质力学的研究。
工程地质力学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建筑物基础岩体的稳定问题,防止重大事故,为合理的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近十年来,在大量的工程建设实践中,我国工程地质研究人员,采取地质力学和岩体力学相结合的理论和方法,来处理工程地质问题,并把它发展成岩体工程地质力学,作为推动我国工程地质学向前发展的一个途径和方向。在实践中,已经看到它对工程建设的安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工程的建设中,由于遇到复杂的地质问题,特别是地质构造方面的问题,往往因此拖延施工期限并增加投资,如果处理不好,还会出现一些重大的工程事故,影响到工程的成败和劳动人民的安危。例如,有一个工程地区是一个断层交叉地带,岩石非常破碎,工程难以布置。但是,岩石的破碎是有规律的。经过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找到了稳定性较好的岩体,满足了设计的要求,使工程顺利地进行。
工程地质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在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越是深入实际,越是感到工程地质这门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也越是感到更多的工程地质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大胆探索。
工程地质研究室是在两条路线斗争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无产阶级政治统帅下,他们坚持了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他们积极承担国家工程建设的科研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广泛深入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他们在深入实践的同时,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自己动手建立试验室和发展测试设备,为三大革命运动服务。
这个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先后承担了国家四十多项重大工程的研究项目,深入到数以百计的工程现场。他们同设计、施工紧密结合,同时逐步实现工人、干部、技术人员相结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获得了思想和科研双丰收。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个研究室在参加近百座大、中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调查基础上,进一步开展铁道桥隧工程、矿山工程、国防工程及工业建筑工程的有关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也相应地发展了室内外实验研究及探测技术。他们剖析了地基、边坡、地下工程中普遍存在的许多工程地质问题,进一步明确了: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抓住岩体稳定性问题不放,就必须重视岩体自身的结构及其受力后变形、破坏的规律。他们一面在现场密切配合设计、施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一面认真总结经验,开展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提出了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研究课题,使工程地质学的理论研究工作不断提高。
实践出真知,实践锻炼人。工程地质研究人员作为开路先锋,踏遍祖国的万水千山,他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从一个工程转战另一个工程;他们作为基建队伍的参谋,往来于工地之间,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与工人师傅、解放军战士、现场技术人员共同开展研究工作;他们还经常应邀参加有关工程的选址、设计审查以及病害处理工作。通过工程实践,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工程地质研究队伍迅速成长起来。
这支三结合的科研队伍中,老同志经验丰富,工作踏实。就以谷德振同志来说,他从不放过第一手科学资料,那怕是山高路险,危石嶙峋,他都要深入实地详细观测,并细心地辅导年青人。在艰苦的第一线工作中,他总是和大家在一起,主动地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中年科研人员,是这支队伍的骨干力量。他们重视实践,深入现场,积极动手创造条件,开展科学实验。年青的科研人员,是这支队伍的生力军。他们肯学习,肯钻研,勇于创新,能够比较快地掌握科学理论与方法。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上高山,下深井,龙腾虎跃般战斗在第一线,在完成生产任务和理论研究中都作出了成绩。
初春,山高林密的大巴山寒气袭人。为了加快祖国建设的步伐,同帝修反抢时间,他们与兄弟单位的同志共同战斗在高山峻岭。春洪可以把便桥冲走,但冲不走他们搜集第一手资料的决心,没有桥便涉水于齐腰没胸深的山涧溪流之中。他们屡战悬崖峭壁,什么“蛇倒退”、“手扒岩”,照例爬几次。春雨连绵,仍自负简装挺进在山野之中。他们遵循毛主席“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教导,在艰苦的环境里仍然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了弄清地质上的问题,凡是与工程有关的地区,那怕山高路险,也要爬到、看到、敲到、记到、想到。他们说:宁可我们多流汗冒风险,也不能让施工的阶级弟兄流血遇险。为了在社会主义大厦上添砖加瓦,什么困难也难不倒豪情满怀的战士。
他们在一个矿山开展科研工作时,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态度,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深入变形破坏十分严重、随时都有垮塌危险的巷道,逐个摸清巷道变形破坏与岩体结构的关系及其规律。有一次在井下遇到大塌方,他们毫不迟疑地投入战塌方的紧张战斗。他们深入工人师傅中进行调查研究,在老师傅那里得到书本上所没有的实践经验,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启发和力量,使这些同志深刻体会到,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是必由之路。炎夏,戈壁滩热气炙人,露天在采场里,他们开展试验工作,忙的汗流浃背,还积极参加跟班劳动。
一九七四年,一个地下工程有近十项的研究任务要他们承担,室里人少任务多,怎么办,党支部引导大家学习毛主席著作,同志们提出了要“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他们群策群力,合理安排了各项工作,组织了一批力量开赴现场;大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老病号带病上战场,婴儿的妈妈也克服了种种困难,深入第一线。在现场,他们与战士们一块做试验,搞测量。白天紧张地工作,晚间整理资料,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不仅有经验的老同志讲授,年轻人也讲课,互帮互学,使科研工作生气勃勃,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这个研究室的同志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特别是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学习,树立了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思想,急工程之所急,选题于大量的工程建设中。他们工作不讲份内份外。一次,他们对赛里木湖进行考察,当他们完成了湖泊开发利用的研究工作后,又为当地找煤、找水,深受群众欢迎。同志们说:“只要我们的研究成果生产单位能用得上,就是最大的幸福。”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附图片)
工程地质研究人员跋山涉水奔赴水电工地。
本报通讯员摄


第1版()
专栏:

  文科必须以社会为工厂
  辽宁师范学院文科坚持教育革命的正确方向,开门办学取得新成果
据新华社沈阳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电 辽宁师范学院党委组织这个学校文科师生多次走出校门,到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向工农学习,和工农一起批判资产阶级,提高了觉悟,增长了才干。
遵照毛主席关于文科必须以社会为工厂,文科学生必须到三大革命运动中,拜工农为师,去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教导,深入三大革命运动实践办学。去年以来,这个学院仅中文系师生和工农兵一起就写了三千多篇批林批孔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文章,推动了教育革命的深入发展。中文、政治历史两个系各教研室都加强了同工农兵理论队伍分科对口结合,建立了十几个办学点。今年年初,他们到工厂、农村,结合实践进行专题教学。中文系紧紧围绕三大革命运动实践的需要,努力帮助工厂、农村建立理论、新闻报道、文艺宣传和师资等队伍。政治历史系为旅大市举办了两期有四百人参加的工人理论学习班,并为两千多名知识青年开设了函授教育,还积极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五七农业大学、七·二一工人大学培训师资。最近,他们又派教师、学员到鞍钢炼铁厂,和工人一起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简史,并和工人理论小组搞了四个专题调查,总结工人阶级落实“鞍钢宪法”的经验。为了更好地宣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这个系的师生还和大连红旗造船厂工人理论队伍结合,编写了二十几本书。中文、政治历史系及函授部还和红旗造船厂、大连钢厂共同编写了《柳宗元诗文选注》。这些书籍多数已编印出版。
这个学院文科师生在开门办学过程中,不断破除“在校期间学理论,毕业后再参加实践”的错误思想,使学员在学习期间就参加实际斗争,在斗争中转变思想,培养成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政治历史系学员在和鞍钢炼铁厂工人一起学习理论过程中,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批判,深入车间班组,请老工人做忆苦思甜报告,听车间领导干部介绍厂内两条路线斗争史。同时,他们还调查了阶级敌人向无产阶级进攻的情况,总结了十号炉工人以革命理论作指导,坚持安定团结,大干社会主义,战高温,夺高产的先进经验。在调查总结中,他们虚心学习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自觉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积极参加现实斗争。中文系在开门办学中,组织师生深入农村,以宣传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抢修辽河大坝为内容,进行写作课的教学。共写出小说、诗歌、短剧等文艺作品一百多篇,并就地朗读和演出,征询贫下中农意见,及时修改,充实内容。这样做,不但直接参加了斗争,锻炼了写作能力,同时也使工农兵学员们提高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
辽宁师范学院文科教师走出校门和工农结合,促进了世界观的改造,增强了对工农的阶级感情,激发了革命干劲。政治历史系教师黄岳海到大连红旗造船厂阀门分厂讲哲学史时,同四名工人一起,查阅了一百五十多部历史著作,用奴隶们创造历史的观点编写了《中国哲学史通俗讲话》。今年初,这个系有三名教师和红旗造船厂工人一起编写《列宁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一书。当时,一名老教师已买好船票准备回上海探亲,接到任务后,连旧历除夕都没有休息,立即退了船票参加工作。另两名教师家在地震灾区,为了完成编写任务,也主动放弃了休假,全力以赴投入了编写工作。


第1版()
专栏:

  积极为农村知识青年搞好业余函授教育
福建省高等院校和江西省上饶地区广泛开设函授科目,使知识青年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和专业知识水平,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据新华社福州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电 福建省积极为农村知识青年举办业余函授教育。首批学员一千五百多人已在最近结业。目前在学的知识青年函授学员还有一万多名。
福建省农村知识青年业余函授教育,是在去年批林批孔运动中陆续开办的。参加举办的有福建农学院、林学院、师范大学、医科大学、福州大学和厦门大学等六所高等院校,共开设了《马列和毛主席著作选读》、《写作》、《水稻育种》、《养猪及猪病防治》、《拖拉机使用和维修》、《农村常见病防治》等二十一个函授科目。学习期限一般为半年到一年。各地都从业余函授科目对口的有关部门聘请了一批兼职教师,就地进行辅导,省里有关部门也都密切配合,为举办函授教育做了大量工作。
参加函授学习的知识青年,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许多知识青年经过《马列和毛主席著作选读》和《写作》班的函授学习,普遍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成了农村理论和写作骨干。
参加农、林、理工科函授学习的知识青年,也将学到的专业知识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春季,地处闽西北山区的永安县开展猪病防疫注射,《养猪及猪病防治》班的学员都参加了这次实践。他们在当地兽医人员的带领下,深入农村,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和注射,加快了全县猪病防疫注射进度,也使学员在思想和技术上得到很好的锻炼。学员们回到社队以后,继续钻研兽医知识,成为贫下中农欢迎的“赤脚兽医”。
为了保证有更多的知识青年参加函授学习,福建医科大学还把有关函授科目分到十几个县去办,受到各级党委的重视和知识青年的欢迎。知识青年们通过学习,有的被安排当了大队赤脚医生,有的当了生产队不脱产的卫生员。他们热情地为贫下中农治病,为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作出了贡献。
据新华社南昌电 在上海有关高等院校的协助下,江西省上饶地区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举办的业余函授教育蓬勃发展。一年半以来,全区有十五个县(镇)和四个直属垦殖场办起了业余函授教育,开设的科目有十五个,参加学习的知识青年达一万八千六百多人。
上饶地区各级党组织以满腔热情关心和办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业余函授教育。地、县(镇)党委都有领导成员分管这项工作,建立办事机构,并且确定若干业务部门为函授教育有关科目的对口单位。这些业务部门都把办好业余函授教育列入工作计划,选派兼职教师,并为本科目教学活动提供条件,承办面授短训班。上饶地区农业局是“育种”、“植物保护”科目的对口部门,他们把培训农村植保员、种子员、农技员列入函授教育计划。地区财政金融局和人民银行把“农村会计”科目的函授教育同农村会计网的活动结合起来,各公社人民银行营业所的会计都担任了这个函授科目的辅导员。
广大贫下中农称赞说:“函授教育办起来,不愁农村缺人材。”全地区三千多名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历史科目的函授学员,分别担任了社、队的理论骨干和生产队政治夜校的理论辅导员;四千九百七十多名有关农业科目的函授学员,绝大部分担任了社队的植保员、种子员、虫情测报员、农业技术员、拖拉机手、柴油机手等,成为农村科学种田和农业机械化的生力军;两千多名“医防”科目的函授学员,也绝大部分担任了大队赤脚医生,以及生产队的卫生员、保健员或接生员。他们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