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一些海湾国家领导人和报纸强调
  促进协调加强合作反对外来干涉和威胁
新华社科威特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日电 据科威特《舆论报》和《每日新闻》十一月二十日报道,沙特阿拉伯王储、第一副首相法赫德·伊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强调:“沙特阿拉伯强烈反对对海湾地区事务的任何外来干涉,坚决支持海湾各国之间有助于本地区的安全和稳定的各种合作。”
法赫德最近在接见这两家报纸的记者时说:“海湾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只能靠海湾国家来维护。”他在谈到拟议中的海湾国家首脑会议时说,沙特阿拉伯欢迎召开海湾国家任何一级的会议。
在谈到中东问题时,他说:“阿拉伯人在一九七三年战争中取得胜利是阿拉伯国家之间团结和协调的结果。”他说:“在反对以色列的斗争中,沙特阿拉伯将始终全力以赴地支持阿拉伯前线国家。”
新华社科威特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八日电 据科威特《政治报》十一月十八日报道,沙特阿拉伯第二副首相兼国民警卫队司令阿卜杜拉·伊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最近向这家报纸的记者发表谈话,强调加强海湾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阿卜杜拉说:“自从出现了两个超级大国以来,国际关系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经济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还出现了一个新的事实,即大多数亚洲、非洲和南部非洲国家已经获得了自由和独立,获得了对于自己国家领土和自然资源的主权。”他说:“如果再考虑到海湾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我们就能很好理解海湾各国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在维护各国的稳定和安全以及捍卫各国的自然资源方面的意义。”
他说:“正是为了这些目的,沙特阿拉伯将尽最大努力去寻求一个所有海湾国家都能接受并对它们都有利的合适的方式。”他说:“没有解决不了的分歧。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不会放弃继续努力实现海湾国家之间合作的责任。”
据新华社科威特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九日电 据科威特报纸十一月十九日报道,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统扎耶德·本·苏丹·阿勒纳哈扬重申,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把自己的一切潜力都交给阿拉伯事业和维护阿拉伯团结使用,它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代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他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对外政策体现巩固阿拉伯国家和海湾国家之间的合作。他指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已经同海湾国家签订了一些合作协定,并同它们就政治、财政和石油问题进行了磋商。
新华社科威特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九日电 巴林消息:最近出版的一期《今日巴林》周刊发表社论,强调必须加强海湾国家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以反对外来威胁和野心。
社论指出,海湾地区的人民“期望海湾出现人民能够全力以赴和独立地建设他们的国家和地区的局势”。社论说:“这个地区的人民希望建立起坚实的海湾长城,使这个地区摆脱外来威胁和危险;并且希望保卫海湾这条水路,以对付一切国际争夺。”


第6版()
专栏:

  苏里南总理阿龙宣布
  独立后国名为苏里南共和国
新华社帕拉马里博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电 苏里南总理亨克·阿龙十一月二十一日正式宣布,苏里南独立后的国名叫苏里南共和国。他强调指出,这个年轻的国家是第三世界的一部分,她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应该造福于苏里南民族。
他说,议会在十一月十九日已经一致通过了苏里南的新宪法,这项宪法为国家的独立提供了根本的保证。他强调说:“我确信我们能够满怀信心地走向独立的未来。”阿龙总理还宣布,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将是现任总督约翰·费里埃。
十一月二十日上午,帕拉马里博数千名居民在澳拉内广场举行集会,庆祝新宪法的诞生。
苏里南将在十一月二十五日正式脱离荷兰的控制而宣告独立。随着独立日的临近,应邀前来参加独立庆典的各国政府代表团正在陆续到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中国驻圭亚那大使王占元是在十一月十九日乘飞机到达这里的。他在机场上受到苏里南副总理奥尔顿·范根德伦和其他政府官员的迎接。同机到达的还有一些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的政府代表。


第6版()
专栏:

  胡安·卡洛斯就任西班牙国王
新华社马德里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电 西班牙王子胡安·卡洛斯·德博尔冯—博尔冯十一月二十二日宣誓就任西班牙国王。他是在西班牙摄政委员会召集的国会和王国委员会联席会议上举行宣誓仪式的。宣誓后,联席会议宣布他为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


第6版()
专栏:

  巴拿马和美国重新开始谈判新的运河条约
据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讯 巴拿马城消息:巴拿马和美国十一月二十日开始举行关于签订一项新的运河条约问题的谈判。
这次谈判是在两国谈判中断了两个月以后恢复的。据报道,双方在谈判中的主要分歧仍然是新的运河条约的期限和美国在运河区保留的军事基地的数目问题。巴拿马坚持行使对运河和运河区的完全主权。


第6版()
专栏:

  要求增加工资保障就业 抗议资方无理解雇
  意大利英国比利时加拿大工人罢工示威
  日本国营企业工人集会示威要求恢复罢工权利
新华社罗马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电 意大利北部皮埃蒙特大区一百多万劳动者和全国五十多万交通运输部门职工十一月二十日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保障和增加就业。
皮埃蒙特大区的工、农业和服务行业等部门的职工以及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都参加了这次四小时的罢工。约十万名群众还在都灵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这一天,意大利全国铁路工人、海员、码头工人以及城市公共汽车、电车和地下铁道的司机,飞行驾驶员、机场雇员和技术人员以及交通运输车辆制造和修配厂的职工也举行了罢工。
另据报道,近一百万意大利工人和政府雇员十日举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重订合同和保障就业。
这一天,大约六十万国营和私人企业的化工工人罢工,要求立即谈判新的劳动合同。
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消防队员、航空公司雇员及海关工作人员等三十二万人十日举行了二十四小时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和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由于这次罢工,使得罗马机场关闭了二十四小时。
在整个西西里,十日也有十万工人罢工,罢工者还在巴勒莫举行了游行,要求增加就业机会。
新华社伦敦电 伦敦三百名报纸印刷工人十一月十四日举行罢工,强烈抗议《每日快报》资方无理解雇一批印刷工人。
为了支持《每日快报》印刷工人的斗争,伦敦其它报纸的印刷工人在十三日举行集会,一致决定举行罢工,除非被《每日快报》资方解雇的工人都恢复工作。伦敦出版的全国性报纸因而都在十四日停刊了。
在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西部,梅基斯纺织机械厂四千名机械工人罢工斗争已经坚持了十周。
新华社布鲁塞尔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电 比利时各大学的学生、科学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工人和教授一万多人十一月二十一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示威游行,反对政府关于削减大学经费和解雇大学工作人员的法案。
来自列日、安特卫普、埃诺、根特、库特拉伊、那慕尔和阿尔隆等地的示威者参加了这次示威游行,他们在标语牌上写着:“我们不作危机的牺牲品!”
新华社渥太华电 加拿大二万二千名邮政工人正在坚持全国性罢工,要求增加工资。一万二千名教师也在十一日和十二日罢教。
邮政工人的罢工是从十月二十一日开始的。近几天来,罢工的邮政工人在渥太华、多伦多、蒙特利尔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等地举行了示威游行。加拿大广播公司十二日说,“这次邮政工人的罢工是加拿大历史上历时最长的。”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讯 据东方通讯社报道,日本国营铁路和邮电等部门的工人约五万人十一月二十日晚上在东京集会,要求政府无条件立即恢复国营企业工人的罢工权利。
集会是由日本春季攻势联合斗争委员会发起的。日本工会总评议会议长市川诚在会上发表讲话说,日本工人为了恢复国营企业工人罢工权利,进行了长期的斗争。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八十五万国营企业的工人,也关系到全体日本工人。他说:“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坚持斗争,我们就一定会胜利。”
日本社会党、公明党的代表也在会上发言,表示支持工人的斗争。
会上通过了一项宣言,表示工人们将坚持斗争直到实现恢复国营企业工人罢工权利为止。会后,工人们举行了示威游行。(附图片)
不久前,日本东京以及东京附近地区的工人、市民集会,要求制止通货膨胀,降低物价,保障人民生活权利。
传真照片(新华社稿)


第6版()
专栏:

  美国经济仍然难以摆脱危机
  减税和扩大公共开支等办法未能刺激经济,反而扩大了财政赤字,加剧通货膨胀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讯 从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以来,美国经历了战后最严重经济危机。到今年四月,工业生产已下降了百分之十三点八。今年第二季度制造业的设备利用率已下降到百分之六十六点五。在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的背景下,使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暂时有所缓和,工业生产从五月份开始略有回升。但是,许多迹象表明,美国经济仍然是困难重重,难以摆脱危机。作为美国工业三大支柱的钢铁、汽车和建筑业的生产,至今并没有明显起色,有的甚至还在恶化。
在这次危机前就开始猛烈下降的建筑业,今年一至九月,一直在一百万至一百三十万单位之间徘徊。美国《商业周刊》指出,住宅建筑即使“少量的增加也可能不会实现”。占总建筑量百分之三十一的公共建筑在过去一年中在扣除了通货膨胀的影响后减少了百分之十一。
汽车工业近几个月稍有回升之后,今年十一月又要减产,计划生产六十万辆,比去年同期减少百分之二点五,这将是十五年中十一月份的最低产量。
钢铁工业生产形势一直很糟。今年头八个月的产量比去年同期减少百分之十八,八月份的产量比去年最高点的十月份低百分之三十。据《商业周刊》报道,预计美国今年的粗钢产量比去年减少百分之二十二,其中钢的交货量比去年减少百分之二十六。这将是自三十年代以来最大的一次下降。
此外,今年上半年的石油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百分之五,目前日产量已降到九年来的最低水平。机床、木材等工业虽有回升,也都在低水平上挣扎。
今年五月,美国官方公布的失业人数达到八百五十三万八千人,几乎比这次危机前增加了一倍,失业率达到一九四一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六月以后,失业人数虽有减少,但是十月又再度上升,全失业的人数又突破八百万人,加上半失业的超过一千万人。据美国报刊的材料,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失业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六。
在严重失业和物价上涨的双重打击下,广大劳动人民实际收入不断减少。据报道,在美国有四千六百万人生活在贫困中,一千五百万人依靠菲薄的“社会福利救济”为生,一千七百万人不得不向政府购买食品券以取得食品补贴,特别是约有二千多万年过六十五岁的老人“简直是为了生存在挣扎”,“处境已变得岌岌可危”。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购买力受到严重削弱,势必影响经济的回升。美联社十月三十一日报道说,美国消费者深感忧虑,他们对美国政府能否很快改善经济状况缺乏信心。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垄断企业虽然力图用转嫁经济危机、垄断市场价格等手段保持高额利润,但是仍无法挽回利润下降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有不少企业被迫宣告破产。
据统计,今年头七个月破产的企业达七千一百四十多家,比一九七四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二,平均每家破产企业的负债额为一九七○年的二倍,为一九五○年的约十三倍。十月初,拥有一千多家分店的大零售商格兰特公司宣告破产,成为美国零售业中最大的一宗破产事件,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破产事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银行破产事件也大为增加。据《纽约时报》最近报道,自一九六○年到一九七四年,美国有八十四家银行破产,每年平均不到六家,而今年以来就有十一家银行破产,成为一九四二年以来银行破产最多的一年。
今年以来,美国政府企图通过减税和扩大公共开支等办法来刺激经济,但是并未收到效果,却造成政府的财政赤字空前庞大,通货膨胀再度恶化的威胁正在增加。
据报道,到今年六月三十日为止的美国一九七五财政年度赤字达四百三十六亿美元,现行财政年度赤字将达八百亿美元或更多,两个财政年度赤字总额将超过一千二百亿美元,比一九四六年到一九七一年度二十多年的累计赤字总和还大。此外,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也陷于严重的财政危机之中,美国最大的城市纽约已几次告急,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濒于破产边缘。美国各级政府庞大的财政赤字,只有靠向资本市场大举借款和发行钞票进行弥补,这必将对通货膨胀带来严重影响。
从最近几个月来的物价上涨的趋势来看,通货膨胀重新加剧。
今年头五个月,消费物价涨势稍有减缓,到七月份,消费物价又上涨了百分之一点二,折合年率达百分之十四点四。到十月份批发物价又上涨了百分之一点八,这也是一年来批发物价上涨幅度最大的一个月。
《华盛顿明星报》指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克服衰退问题起作用的政府赤字开支不再那么有效了”。


第6版()
专栏: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秘书处发表报告
  西欧仍处在经济衰退之中
新华社日内瓦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七日电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秘书处十一月十七日发表报告说,到十月底为止,西欧经济仍旧处在衰退之中;这次衰退是从一九七四年中开始的,以后不断加深。
报告说,把西欧工业化国家算在一起,从一九七四年年中到一九七五年年中,工业生产下降了百分之十。预料,西欧各国国民生产总值一九七五年内将普遍下降,其中,西德、爱尔兰、意大利和瑞士将下降百分之三到四,法国将下降百分之二点五。
报告说,西欧国家的失业人数在一九七五年继续增加,已经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历次周期性生产下降期间的失业情况。在一九七五年夏天,在西欧工业化国家中,官方登记的失业人数将近四百二十万人,而在一九七四年夏天是二百五十万人。
报告说,由于经济情况迟迟不见好转以及担心失业进一步增加,一些西欧国家在今年八月和九月被迫重新采取了扩大开支、减少税收之类的通货膨胀政策,这就导致了这些国家的巨额预算赤字。据估计,赤字数额约占这些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六。
报告说,由于经济危机,西欧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正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不景气状况。法国、英国、意大利、瑞士和其他西欧国家的出口急剧下降,西欧所有工业化国家的进口量一九七五年看来都将低于一九七四年。报告指出,现在还没有什么迹象表明,西欧国家的对外贸易即将从这种不景气状况中恢复过来。


第6版()
专栏:

  日本十月份企业倒闭数字创历史最高纪录
新华社东京电 由于日本经济危机深重,十月份日本企业倒闭数字创日本历史最高纪录。
据帝国兴信所十一月七日公布的统计数字,十月份因负债一千万日元以上而倒闭的日本企业达一千二百七十九家,比九月份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三点二,突破了去年十二月份倒闭一千一百八十二家的最高纪录。这些倒闭企业的负债总额为一千三百五十六亿五千二百万日元。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倒闭之风不仅已由建筑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向旅游业、建筑材料、海运、陆路运输、船舶等行业扩展,而且不断波及到大企业。据帝国兴信所十一月五日发表的统计,有名的大和机工公司已宣布破产,这是今年以来倒闭的第三家较大的公司。
日本报刊指出,十月份企业倒闭剧增固然是由于销售不畅,而“危机的长期化则是主要原因”。
据《每日新闻》估计,到今年年底日本的企业倒闭将继续增加。一九七五年全年的倒闭数字可能突破一万二千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