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生为人民战斗 死为人民献身
  ——记海军某部战士沈书琴的英雄事迹
编者按:海军战士沈书琴的英雄事迹,是非常感动人的。读了这篇通讯,使人想起雷锋。
我们的革命战士来自人民,是人民的儿子。全心全意为人民而战斗,为人民谋利益,是一切革命战士的职责。而这样做了,就会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爱和拥护,就会有强大的战斗力。
在海军部队,在上海地区,在大兴安岭,人们在谈论着一个普通战士——沈书琴,赞扬他是雷锋式的好战士,革命青年的好榜样。
共产党员沈书琴是海军某部战士,出身在上海松江县一个下中农家庭。今年六月二十日,他到黑龙江牛耳河镇执行任务时,奋不顾身拦截惊马,用生命保住了十几名遇险的儿童和行人。
最近,海军某部党委作出决定,为沈书琴同志追记一等功,并号召干部、战士向沈书琴同志学习。
“象雷锋那样,当好革命的螺丝钉”
青年人爱谈理想,沈书琴也是这样。他说:“为人民服务是我一辈子的幸福,为共产主义奋斗是我崇高的理想。”
一九七一年一月,沈书琴到了海军部队,他高兴得蹦呀!唱呀!心想:上舰当水兵多带劲,在蔚蓝的海洋上,保卫着祖国的万里海疆。可是,组织上分配他去当了一名工程兵,他也愉快地接受了分配。工程兵天天跟石头打交道,同他一起分去的新战士有的想不通,但沈书琴不是这样。他说:“我要象雷锋那样,当好革命的螺丝钉。”
工地上热气腾腾,风钻突突。沈书琴个矮、力气小,为了多装快卸碴石,他拚命干。每天往返几十里。脚跑肿了,他不吭声;腿碰破了,他包扎一下继续干。老战士们都说:“这个新战士,真是好样的!”在施工大会战中,沈书琴受到嘉奖,这时他入伍才四个月。
不久,沈书琴和其他新战士被调到汽车排,大家的干劲很大。有的同志认为掌握了方向盘,从此有了“铁饭碗”。沈书琴就和这些同志一起向雷锋学习,要为革命开好车。不到三个月,沈书琴又被调到器材科工作。助理员问他:“不让你学开车了,有意见吗?”小沈说:“只有党调动我个人,绝对不能个人挑选革命工作!”
沈书琴把个人这颗小螺丝钉,时刻紧拧在共产主义宏大的革命事业上。他当工作员,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当代理会计,要管好几千种器材,业务复杂,他刻苦学习,兢兢业业,三年多时间,没有发生一点差错。炊事班老战士复员了,他主动去帮助洗菜、烧火。后来,当木材调运员时,他出差去外地,总是出色地完成任务。……
沈书琴不满足于完成本职工作,主动积极地找事干。每逢节日,他就到驻地附近的村里给老人、小孩理发,给五保户挑水、扫院子。同志们说:“一年五十几个星期天,难得见他歇一天!”
沈书琴工作这么忙,还经常把儿童组织起来,教唱歌曲,排练节目。有的同志说:“孩子们的这些小事你也去管?”沈书琴说:“这是教育后一代的大事。孩子们的课外活动搞得好不好,关系到他们将来的成长。”晚上排完节目,有的孩子担心回家途中遇到狼,沈书琴就翻山过沟,把他们送到家。同志们都这样称赞沈书琴:“他头脑中有远大理想,眼里有干不完的事。一天到晚,他总是乐呵呵地工作,从来不想个人得失。”
“争取入党,就要一心向党”
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沈书琴不断茁壮成长。一九七三年五月他入团后,继续革命不停步,向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努力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改造世界观,争取早日入党,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一生。”他思想上要求入党,行动上处处有表现。
沈书琴是器材科里的理论骨干,为了学好理论,他买了许多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还订了一份《红旗》杂志。他以雷锋的“钉子”精神,刻苦学习革命理论。一天,大家讨论商品是怎样产生的问题,沈书琴一时说不清楚。到了晚上,他刻苦学习马列著作和有关资料。经过一夜的苦学苦钻,终于初步明白了商品产生的原因和将来必然消亡的道理。第二天,他作了发言,大家很受启发。
沈书琴不但刻苦读书,而且十分注意联系实际。沈书琴出差到那里,就把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宣传到那里。有一次,他在旅社里看到两个旅客带了香烟、好酒来搞“协作”,就热情地给他们宣传毛主席的教导:“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沈书琴说:“我们对违背党的原则的事,应该一不做,二抵制,三要通过学习提高认识。”使这两个同志深受教育。
沈书琴爱管事,在机关里是有名的。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他看到个别党员干部落在后头,就给党委写信,提出“群众起来了,党员和干部怎么办?”这件事,引起了争论。多数同志认为他做得对。但是,也有人对他说:“小沈,以后你还是少得罪点人好。”沈书琴坚定地回答说:“干革命,要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只能迎着风浪上,不能随着大流下。”
这时,海带班需要人。沈书琴把这看成是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的好机会,坚决要求去。领导考虑他有胃病,没有同意。后来,沈书琴三次请战,才让他去了。
海带班的工作是艰苦的。为了抢季节,每天四点出海,晚上六、七点钟才收工。沈书琴晕船呕吐,胃痛得直不起腰,可是他不顾疲劳和病痛,还给大家读报、教歌,和大家一起开展革命大批判,把海带班的政治、文化生活搞得热气腾腾。
沈书琴在海带班表现非常突出。他把入党志愿书填好了,正值党支部要整风,党员要鉴定,沈书琴列席了党的会议。
沈书琴在入党前夕能不能象往常一样,大胆给党员提意见呢?有的同志心里正在嘀咕的时候,沈书琴发言了。他开门见山地向领导提出了批评,接着又对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开了一炮。他发言尖锐泼辣,态度诚恳,使人听了心服口服。党员同志打心眼里称赞他。一九七五年一月二十五日,沈书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生为人民战斗,死为人民献身”
沈书琴常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靠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靠在革命实践中一次一次的磨练。”正因为他有这样崇高的思想,所以当人民生命财产遇到危急时,他敢于赴汤蹈火去抢救。
沈书琴在路上看到一只装满公社稻谷的木船翻到河里,他不顾寒冷刺骨的河水,跳进河里去打捞。
一个小孩掉在河里,卷进漩涡,他奋不顾身下水抢救。
有个社员骑自行车带着一个人,在下山坡时,刹车失灵,飞速向山下冲去。前面就是一条深沟,情况十分危险,沈书琴听到呼救声,立即冲过去,死死抓住自行车。两个社员脱险了,他自己却被撞倒了。
在施工中,那里有危险,他就在那里出现。一次,一块大石头从拱顶上滚落下来,眼看就要砸到扒碴的同志身上,沈书琴一个箭步冲上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石块,他自己的右手被砸伤了。
沈书琴多次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他把这些都看成是磨练自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好机会。
“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我,生为人民战斗,死为人民献身。”这是沈书琴入党后,在第一篇日记上写下的钢铁誓言。
谁能想到,这铿锵有力的话语,半年后竟成了英雄的遗言。
今年六月二十日,正在黑龙江牛耳河镇担负调运木材任务的沈书琴,看到街上三匹高头大马突然受惊,拉着胶轮大车,直冲中心街区。当时,有六名儿童正在路上玩耍。他们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沈书琴立即向惊马奔去,抓住马头,往右使劲一拉,六名儿童脱险了。但是大车前方十几米外,一个女孩领着一个男孩正走在街心。沈书琴竭尽全力控制惊马,高喊:“快闪开!快闪开!”眼看两个孩子就能脱险。谁知受惊的小男孩突然哭着跑回街心,去拣脱落的鞋子。在千钧一发之际,沈书琴奋不顾身抱住马的脖子使劲往下拽。惊马立即跃起,长嘶一声,前蹄腾空,把沈书琴吊在空中,为孩子赢得了极为宝贵的一瞬间。
大车仍在飞驰,惊马越奔越狂。沈书琴的双脚被马踩得鲜血直流。两边的群众大喊:“同志,危险!快撒手吧!”可是,沈书琴手中的马缰连着孩子们和行人的生命啊!大车很快闯进热闹的丁字路口。情况非常危急!沈书琴见拦截单马不能使车停住,便站在里外两匹马中间,左拉右拽,向行人发出警告:“快闪开!快闪开!”惊马在沈书琴的全力钳制下速度减了下来,街上群众纷纷退避到路边。可是惊马踩住了沈书琴的脚面,把他撞倒在街上,沉重的车轮从他胸口辗过去……
英雄的鲜血,洒在了牛耳河镇的街头。人们一拥而上,把沈书琴抬进了医院。镇上的汉、满、蒙、回、朝鲜、达斡尔等各民族的群众,流着热泪,争着要为英雄输血。他们怀着一个心愿——一定要把英雄抢救过来!要多少血,就抽多少血!沈书琴一醒过来就问:“车拦住没有?”“撞着小孩没有?”当人们问他叫什么名子时,他只说了“我是海……”,话没说完,就停止了呼吸。这一天,牛耳河镇上有多少人浸沉在悲痛中,多少家的晚饭凉了没有人吃。当地各族人民都在传颂着英雄的名字——沈书琴。沈书琴同志牺牲后,额尔古纳左旗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人们要求把英雄沈书琴的遗体安葬在牛耳河镇。
滔滔的牛耳河水,日日夜夜把英雄赞美;英雄生前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呼伦贝尔各族人民的心里。
人们怎么会忘记,沈书琴在牛耳河镇上十几天,天天为人民做好事。在旅馆,他扫地,修壁炉;到饭店吃饭,他烧火、洗碗;到理发店,他打水、搞卫生;在贮木场,他帮着推平板车。他把旅馆周围的孩子组织起来,讲革命故事,教唱革命歌曲。……大家回想着这一切,怀念着英雄,汇成一句共同的语言:“这个海军战士,真象雷锋同志。”
在烈士墓前的碑文上写着:“沈书琴同志的光辉形象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芒。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这是额尔古纳左旗各族人民对一个为抢救人民生命而献身的共产党员最高的赞扬。
人们含着眼泪,站在他的墓前。一位七十九岁的贫农老大娘拄着拐杖,沉痛地说:“这孩子死得比泰山还重啊!”
沈书琴生前教唱过革命歌曲的儿童,来到烈士的墓前,栽上青松。他们庄严宣誓:长大了,要象沈书琴叔叔那样,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沈书琴,这位革命战士,象一棵青翠挺拔的劲松,永远屹立在大兴安岭之巅,激励着千千万万革命青年奋勇前进!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铁道兵某团发扬红军一往无前的革命气概
  为祖国多快好省修建铁路
新华社讯 曾经在红军长征经过的路上担负过铁路修建任务的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某团指战员,经常开展学习红军革命传统的活动,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精神为祖国多快好省地修建铁路。
这个团是在参加修建成昆铁路大会战的时候,开始开展这一活动的。那时候,指战员们走在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路上,反复学习毛主席著作中有关长征的论述和毛主席有关长征的诗篇,并且结合参观红军当年浴血奋战的战场,请红军老战士讲述当年跟随毛主席长征的战斗经历,受到了生动、深刻的两条路线斗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大激发了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加速施工进度的革命斗志。他们发扬红军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住帐篷,吃咸菜,荒山安家,火把照明,日夜奋战,出色地完成了长征路上架彩虹的任务。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每接受一项艰巨任务,都要开展学习红军光荣传统的活动,用红军长征的那么一股劲头来排除万难,争取胜利。去年,他们从祖国的西南赶到北方,参加一条新建铁路的大会战。这里每年无霜期只有四个多月,冬天雪暴风狂,滴水成冰。战士们白天施工,一镐下去只能刨一个小白点;晚上睡在帐篷里,一觉醒来,眉毛上常常挂满了霜。在这样艰苦的生活和艰巨的工程面前,全团指战员把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贯串到整个施工中去,以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英雄气概激励自己,坚持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施工任务。这个团的三营,寒冬季节担任了一座特大桥梁的施工任务,要求他们在一个冬天打好三十六个桥墩的基础,工程相当艰巨。指战员们团结一心,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中,踏着冰水打眼放炮,冒着寒风揭开冻土,手冻肿了,脚冻裂了,仍然坚持不下工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这个团的领导干部在发扬红军革命传统的活动中,起了带头作用。有一段时间,连日暴雨,正在施工的某隧道口山坡上出现大裂缝,隧道峒门、拱部也出现了裂痕,一场十几万方的大滑坡即将发生。如果改线,就会给国家带来几十万元的损失,还要拖延施工时间,耽误全线按时通车。在这关键时刻,团长汲乃英夜以继日地蹲在隧道工地,带领技术人员进峒观察险情,跑遍整座山查找原因,然后又同干部战士一起分析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保证了隧道的正常施工。政委王明德,哪里工作最艰苦,他就出现在哪里,深入做思想政治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传统,带作风。今年四月,他在一连蹲点一个多月,除了帮助连队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外,还和干部战士顶班干。干部战士激动地说:“红军传统记心头,领导干部来带头,干部战士有劲头,永远革命不回头。”


第3版()
专栏:

  昆明部队某边防团发扬艰苦奋斗传统
  建设边疆 保卫边疆
据新华社昆明电 驻守在祖国西南边疆的人民解放军昆明部队某边防团党委成员,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带领指战员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积极贡献力量。
这个团原来驻在比较艰苦的西盟山区,团党委成员就经常以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教育部队,并且带领大家自己动手修路、盖房,开荒生产,在这常年云雾缭绕的高山上种出了三十多斤重的大白菜、十几斤重的大萝卜,驻地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后来,他们移防到条件较好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团党委成员结合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进一步体会到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对反修防修的深刻意义,不管环境怎样变化,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永不变。无论在机关、在连队,他们都始终坚持不脱离劳动,不脱离群众。团里盖营房,党委成员和战士一起脱土坯、烧砖瓦。连队开展农副业生产,他们又和干部战士一起扛着锄头下地,挑着粪桶浇菜。夏天,连降暴雨,公社成熟的水稻受淹,党委成员毅然带领部队前去帮助抢收,和洪水奋战半个多月,夺回好几万斤粮食。党委常委、副团长董来都不论走到那里始终自觉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不久前,党委分工他负责全团的群众工作,他不辞辛劳爬山涉水跑遍每一个群众工作点,边了解情况,边参加助民劳动。党委常委和即义,分工管营建,要组织施工,又要外出配料,很是忙碌。但他也抽出时间参加施工劳动。
团党委成员学习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还处处自觉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影响,保持普通一兵本色。他们团的住房比较紧,党委成员就和机关干部一样几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既是办公室,又是宿舍。后勤部门几次提出先给团里的领导同志盖宿舍,党委都没有同意。后来,盖了几栋家属宿舍,团党委成员又让其他干部先搬去住。团党委书记、政委孙秀清说:“等大家都住上较好的房子,我们党委成员再搬也不迟。”团党委还作出严禁请客送礼、搞特殊化的决定。干部战士高兴地说,咱们团的党委成员,老八路作风没有丢!


第3版()
专栏:

  梦笔山上的雷达兵
在四川西北的千里岷山中,有一座高耸入云的梦笔山,它就是当年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过的一座大雪山。今天,空军某部雷达二连的战士们,继承红军的革命精神,在这里坚守岗位,艰苦奋斗,又创造了许多新事物。
梦笔山气候多变,忽儿雨雪纷纷,忽儿风沙滚滚,初来这里,有些人有高山反应,环境很艰苦。二连党支部组织全连同志到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请红军老战士给战士们讲述红军当年长征经过这里的情景,学传统,讲路线,使大家受到深刻的教育。战士们激动地说:“没有革命前辈的艰苦奋斗,就没有革命胜利的今天;没有吃大苦、耐大劳的革命英雄气概,就不配做红军的后代。”他们发扬红军革命加拚命的精神,以顽强的战斗意志同恶劣的自然条件斗,战胜了高山缺氧的困难,靠着铁肩两只手,把近百吨水泥、木料和其它材料扛上山,经过四个多月的奋战,在雪山顶上,修筑好了阵地和营房,安下了家。
为了执行好战备任务,战士们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在陡峭的梦笔山炸石凿岩,修筑一条盘山公路。天寒地冻,崖坚坡滑,一镐下去,冰渣四溅,而地面却只留下一道白印。战士们顽强同崖石坚冰搏斗,使盘山公路一米一米地向山顶伸去。一天下午,施工进到一个大风口,狂风卷着碎石打得人睁不开眼。共青团员、朝鲜族战士许基俊昏过去了,同志们把他送回宿舍休息,可是,小许醒来立即拿着锄头往工地奔。他说:“当年红军为了革命,历尽艰难困苦。我们年轻一代一定要沿着革命前辈开辟的道路走下去,把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重担挑起来。”
公路修通了,雷达运上山了,战士们立即开始了战勤值班。但是,入冬不久,山上的水源枯竭了。没有水,油机不能开,天线不能转,影响战备。为了解决水的问题,他们在山腰砸开冰层,打井修池,在冰渣和泥浆中坚持战斗。虎口震破了,脚冻肿了,大家毫不畏缩,终于把地下水引出来了。
连队的战备、生活物资,要从内地运上山去。瞬息万变的高山自然条件,时常给物资供应带来许多困难。一个初春的傍晚,一辆满载着战备物资的卡车,在距离阵地不到三公里的地方,被一场突然袭来的暴风雪阻住了。车轮陷进深深的积雪里。全连同志立即踏着两尺多厚的积雪赶到现场,顶风冒雪,一锹一铲地把积雪铲走,一直战斗到第二天凌晨,把车推上了阵地。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