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伊朗卡塔尔呼吁加强合作维护海湾安全
丹麦刊物揭露苏联在欧安会后加紧扩军威胁北欧
美国《纽约时报》军事记者说所谓“一代人的和平”不符合实际局势
新华社德黑兰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七日电伊朗和卡塔尔十一月十六日发表联合公报呼吁,通过完全不受外国影响的区域合作来保护海湾地区的安全。
卡塔尔国埃米尔
(国家元首)哈利法·本·哈马德·阿勒萨尼应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邀请,于十一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对伊朗进行了正式访问。访问期间,他同伊朗国王巴列维和首相胡韦达就双边问题、区域性问题和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访问结束时发表的联合公报还说,两国领导人对穆斯林国家之间的团结表示高兴。伊朗和卡塔尔相信,除非撤出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所有被占领的阿拉伯土地,尊重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利,中东就不可能有和平。
公报说,两国领导人支持宣布印度洋为摆脱大国争夺的和平区的主张,支持使中东成为无核区的建议。
据新华社斯德哥尔摩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六日电 丹麦外交政策协会出版的刊物《未来》最近一期刊登一篇题为《苏联舰队引起北欧忧虑不安》的文章,指出苏联扩充海军严重威胁着北欧国家的安全。文章说,“欧安会”召开之后,苏联的舰队实力在继续扩张,使波罗的海已经变成华沙条约组织控制的内海。苏联现在每年都在波罗的海、北海、挪威海并远出大西洋进行周期性的海上演习。这表明,苏联的兴趣在于控制挪威海及位于挪威海南面的波罗的海的水域和北面的巴伦支海的水域。
文章说,苏联在靠近挪威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部署尤其引人注目。在科拉—摩尔曼斯克地区的苏联北方舰队拥有大批载有远程导弹的核潜艇。那里驻扎着苏联一支主要的战略部队。
文章援引挪威国防大臣阿·雅·福斯特沃尔的话说,“在科拉半岛上大规模的陆军,特别是配备有精良登陆物资的苏联海军陆战队引起挪威忧虑不安。”文章指出,看来苏联蓄意要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摧毁瑞典南部和挪威的沿海防御。
文章强调说,处在一个西方舰队力量相对削弱,苏联舰队力量在世界各个海洋大力扩张的时期,斯堪的那维亚国家应对这一发展给予极大的注意。
据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五日讯 美国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名为《美国能打赢下一场战争吗?》
这本书的作者是《纽约时报》军事记者德鲁·米德尔顿。书中分析了当前的世界局势和美国的处境,指出:当前美国“仍然生活在一个富于爆炸性的世界上”,“美国必须准备与苏联打仗”。
作者指出,苏联在准备打仗,苏联领导人无疑认为“某种冲突将会到来,而且必须为此作好准备”。因此,作者认为,“美国目前的处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与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三九年战争爆发前的英国相比”。“也许在我们了解到我们的处境之前,战争已降临到我们的头上了”。作者认为,所谓“一代人的和平”和“缓和”之类的神话都是不符合局势发展的趋势的。
作者指出,美国高级军官和大多数计划人员认为,下一场战争将“在欧洲进行”。“有强烈的迹象表明,苏联总参谋部已经相信,新的冲突可能是非核战争”。在目前情况下,“西方是打不赢这种战争的”。作者认为,战争的可能结局将是:“俄国人占领大部西欧;而美国人(也许有英国作为一个前哨基地,也许没有)则集中力量于美国堡垒,从此作为下一场决斗的基地。”
作者认为,美苏之间难免一战以及战争将在欧洲进行,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而欧洲对双方又是利害关系重大的地区。苏联在欧洲部署了大部分军队,“它们的训练和装备都是为了适应欧洲地区的战争”,“最好和最新的装备也运给了驻德苏军”;而美国在欧洲的资产超过五百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为三百一十亿美元,具有巨大的利害关系,“如果苏联征服西欧,美国就将面临一个具有空前实力的经济竞争对手。美国在亚、非、拉第三世界的行动自由将受到新对手的军事实力的阻碍。”
作者认为,同苏联的进攻态势相比,美国则处于较软弱的地位。美国目前“浮荡在危险之中,而这个危险不是众目共睹的”。作者表示希望:最好有一位美国政治家“能起到邱吉尔在三十年代所起的作用”,“能够在今后的岁月里确切地告诉美国人民苏联的军事扩张将会给他们一些什么东西”。


第6版()
专栏:

日本各界人士举行各种活动
强烈要求苏联归还北方领土
日本人民同第三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四日电 日本各界人士最近在静冈市举行各种活动,强烈要求苏联政府归还日本的北方领土。
由日本首相府北方领土问题对策总部和北海道道厅联合召开的“促进归还北方领土集会”,十一月十三日在静冈市举行。日本首相府总务长官植木光教,外务大臣代表、外务省欧亚局长橘正忠,北海道知事堂垣内尚弘,静冈县和静冈市政府的负责人以及静冈市各界人士约六百多人参加了集会。
植木光教在集会上说,如果苏联不把北方四岛一起归还日本就不能签订日苏和约,这是日本政府坚定不移的方针。今后,日本政府将继续根据这一方针同苏联政府进行顽强的外交谈判。
一位曾经在齿舞群岛的勇留岛居住过的老人万屋佐之在会上介绍了北方四岛的情况。他激动地说,收复北方领土是一亿国民的责任。他强烈呼吁把收复北方四岛的运动扩展到日本全国。
橘正忠、堂垣内尚弘等也在集会上讲了话。
由北海道各地二十六名青年组成的“促进归还北方领土宣传队”十一月十一日到达静冈市,并出席了十三日的集会。当他们身上挂着写有“还我岛屿”字样的佩带列队走进会场时,场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支宣传队从北海道札幌市出发,在名古屋等许多县市进行街头宣传,开展签名运动并且同当地人士举行座谈会,呼吁各地人民积极参加收复北方四岛的运动。他们还分别向当地的县知事和市长递交了北海道知事堂垣内尚弘和根室市市长寺?伊弉雄呼吁早日收复北方领土的信件。
宣传队队长河原胜治向记者发表谈话说:“目前日本国内要求收复北方领土的舆论越来越高涨。我们不仅要在北海道地区开展收复北方四岛的运动,而且一定要使这个运动扩展到全国。”
“北方领土展览会”从十一月十三日开始在静冈市展出。展览会形象地介绍了北方领土的历史、资源以及日本各地人民要求苏联归还北方领土运动的情况。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三日讯 据东方通讯社报道,亚非人民团结日本委员会理事长坂本德松,最近在这个委员会召开的国际形势讨论会上指出,日本人民争取归还北方领土的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坂本指出,争取归还北方领土,首先是保卫日本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民族任务;其次,这是争取北方领土的前居民的居住权利和渔民的生存权利的斗争;第三,这是日本人民同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团结起来,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的斗争。
坂本说:“苏联不仅继续非法占领着日本的固有领土——北方四岛,不接受归还这四岛的要求,并且还在那里建立军事基地,把这四个岛屿变成它同美国争夺霸权的基地”。
坂本说:“葛罗米柯在《共产党人》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不仅坚持说日本关于归还北方领土的要求是没有根据的,而且还威胁说要给予应有的反击,但是,这种坚持恰恰是没有根据的,而且它自我暴露了苏联的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附图片)
十一月十一日,日本静冈县、静冈市各界人士举行示威,要求苏联立即归还日本固有领土——北方四岛。
新华社稿(传真照片)


第6版()
专栏:

苏军用飞机迫近日本领空引起日军界关注
新华社东京电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军用飞机迫近日本领空,引起了日本军界人士的关注。
据日本《读卖新闻》十一月十一日报道,日本防卫厅宣布,苏联中程运输机一架十一月十日上午在北海道西部积丹岬西北约一百五十公里处接近日本的领空。日本航空自卫队驻千岁基地的两架战斗机紧急起飞,进行警戒。苏联飞机被迫返回苏联滨海地区。最近日本防卫厅在日本北海道的千岁空军基地配置了一个以战斗机为主力的飞行队,并从十一月一日起开始担任对侵犯日本领空的飞机的警戒和拦击任务。


第6版()
专栏:

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举行第九届大会
我国代表严词驳斥苏联称霸海洋的提案
新华社伦敦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五日电 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第九届大会十一月三日至十四日在伦敦举行,来自八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五个国家的观察员和二十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大会。本届大会讨论、审议了三十项议程。
在本届大会开会前,苏联政府向海协提议制定一项《船舶在外国港口制度公约》,并提出了草案,要求作为讨论的基础。在本届大会第一委员会讨论这个草案时,中国代表丁奇中在发言中指出:“苏联这个草案的实质,是侵犯沿海国家主权,为其称霸海洋服务的。”他指出,按照这个公约草案的条文,外国船舶可以在任何借口下不经沿海国的许可自行紧急进入后者的港口,例如,可以用缺乏燃料、食品或淡水等作为借口。船舶在外国港口停留期间,只要船长提出所谓保证,就可以不接受所在国地方当局,诸如港口行政当局、海关、边防和卫生检疫部门等方面的检查。停泊在港口的船上发生了任何事情,非经船长要求,地方当局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干预。中国代表说:“仅从以上几点,就不难看出,这显然是对沿海国主权的公然否定,是一切珍惜本国主权的国家所决不能接受的。这个超级大国迫不及待地抛出这项公约草案,是别有用心的。因此,我们坚决反对这个超级大国所提出的这一草案,坚决反对把上述公约草案作为讨论的基础。”
第三世界许多国家的代表也强调指出,制定此类公约,应尊重各国主权。大会最后通过的第一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说:“一些代表强调关于此类问题的任何新的公约应充分尊重沿海国的主权,因此苏联代表提出的草案不能作为讨论的基础。”
大会决定,将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的名称改为“国际海事组织”,并修改了组织公约,包括删去了以下不合理规定:大会通过公约修正案时理事会拥有否决权。
大会还决定将中文列为该组织的正式语言,西班牙文列为工作语言。
大会选举了由十八个国家组成的理事会,中国、阿根廷、意大利为新当选的理事国。
中国代表在会上发言中要求海协组织继续敦促与海协有联系的一些国际组织把蒋帮“代表”驱逐出去。


第6版()
专栏:

澳大利亚组成看守政府
新华社堪培拉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四日电 澳大利亚总督约翰·克尔十一月十一日宣布解除惠特拉姆的总理职务,解散议会参、众两院,并任命原反对党领袖马尔科姆·弗雷泽组织看守政府,直到下次大选。
自从十月十五日以来,反对党自由—乡村党利用在参议院的多数席位,拒绝通过政府预算法案,要求提前进行大选。惠特拉姆的工党政府坚持参议院无权决定是否举行大选问题,即使预算通不过,政府也要继续执政,不搞大选。在这种情况下,澳大利亚总督约翰·克尔十一月十一日撤换了惠特拉姆总理,任命弗雷泽为看守内阁总理。
同一天,弗雷泽总理宣誓就职,并宣布说,经总督同意,澳大利亚将在今年十二月十三日重新举行大选。
弗雷泽看守内阁的主要成员还有:副总理兼外贸部长、矿业与能源部长约翰·安东尼;财政部长菲利普·林奇;外交部长、环境保护部长安德鲁·皮科克等。


第6版()
专栏:

国际时事讲话
安哥拉的喜悦和忧患
人们都十分关注安哥拉的局势,因为它关系到安哥拉人民的命运,关系到非洲国家的团结,也关系到第三世界的反霸斗争。
十一月十日,葡萄牙驻安哥拉高级专员在罗安达降下了葡萄牙国旗,持续近五个世纪的葡萄牙殖民统治从此结束。安哥拉成为非洲大陆上的第四十七个独立国家。这是安哥拉人民经过长期的英勇斗争,特别是最近十多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取得的伟大胜利。这是安哥拉人民的喜事,也是非洲人民的喜事。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超级大国、特别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插手,安哥拉至今仍然处于分裂状态,内战在继续进行。这种状况,是不符合长期遭受苦难的安哥拉人民的愿望的,也是使全世界一切革命人民感到痛心的。非洲的许多国家都已纷纷发出诚恳的呼吁,要求安哥拉三个解放组织以民族利益为重,团结起来,实现安哥拉的统一和进步。非洲统一组织为促进安哥拉各解放组织的和解做了许多工作,现在正在继续进行最大的努力,以促使安哥拉各解放组织联合组成民族团结政府。人们都殷切期待着,安哥拉三个解放组织尽早回到民族团结的道路上来。
安哥拉今天的这样一个局面,孰令为之,孰令致之,全世界人民现在是看得越来越清楚了。在安哥拉独立的前后,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作了最充分的表演。这个自命为非洲国家“天然盟友”的超级大国,为了分裂和控制安哥拉的罪恶目的,先后写信给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和现任非洲统一组织主席的乌干达总统阿明,就安哥拉问题对他们进行露骨的威胁和恐吓,蛮横地坚持其分裂安哥拉的反动立场。惯于挥舞霸权主义大棒的克里姆林宫的老爷们,以为向非洲国家施加压力就可以迫使人家乖乖地听其摆布,结果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苏修这种既凶恶而又愚蠢的做法,赤裸裸地暴露出它的霸权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面目,遭到了非洲舆论的猛烈抨击。扎伊尔政府对苏修提出了强烈抗议,谴责它加剧安哥拉的内战、干涉非洲国家的事务。乌干达政府严正地拒绝了苏修的无理要挟,下令驱逐苏修大使出境。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丢尽了丑,也给非洲人民上了很好的一课。
安哥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虽然遇到了曲折,但是在非洲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下,一定能够挫败超级大国的阴谋,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实现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围绕战争危险的议论
最近一个时期,国际上围绕着国际局势是否在走向缓和、战争危险是否不断增长等问题的议论日见其多。面对着两个超级大国争夺日益激烈,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加紧扩充军事实力、在全球特别是在欧洲加强进攻态势的严酷现实,西方国家清醒的公众舆论纷纷在敲响警钟,呼吁不要把幻想当作现实,提防上假缓和的圈套。
不少人提出了类似的问题:“如果缓和是真的,为什么苏联的军事演习主要不是为了防御,而是对西欧进行闪电式打击呢?为什么苏联还在建造航空母舰,还在第三世界各地建设海空基地?如果苏联人把缓和当成永久的状况,为什么他们的经济力量只有美国的一半,而各方面的军费开支却超过了美国,并使这个差距逐年扩大?”他们指出,“缓和”是“莫斯科设下的陷井”,目的是在军事上、政治上和心理上“逐渐解除西方的武装”,以便它可以“不战而胜”,或者必要时发动突然袭击。
在苏修军事威胁下首当其冲的西欧国家当然特别感到不安。苏修进一步向中欧地区增加军队,特别是加紧在欧洲南北两翼的军事部署,频繁地举行进攻性的军事演习;最近又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签订了一个所谓“友好互助合作条约”,旨在加强它“西线的军事前哨”,并派出军事头目格列奇科去“视察”苏联驻东德军队集群的“战斗准备”。这样一些动向,不能不引起西欧公众的警觉。西欧的一些报刊明白指出,苏修变本加厉对西方采取攻势,“可能已进入侵略性的扩张主义新阶段”,呼吁西欧国家加强防务,加强联合,以保护西欧的安全。西欧国家不少军政首脑人物,都强调要增强防御力量,以对付苏修的威胁。西欧十国国防部长本月初在海牙举行特别会议决定加强军备合作,也反映了西欧国家联合自强的趋势在不断增长。
不能不看到,有的人至今仍然对“缓和”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企图通过对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妥协退让来谋求和平和安全。西方的许多有识之士和报刊,针对这种思想状况,提出不可忘记三十多年前的历史经验教训,主张应当防止重蹈慕尼黑政策的覆辙。北大西洋军事委员会主席彼得·希尔—诺顿十月下旬在大西洋公约协会上说:“历史本身的一些事例表明,靠绥靖、靠回避,或者把只有表面价值的、表示良好意愿的声明当成真正有效的东西,是不可能避免一场侵略的。”美国前海军作战参谋长朱姆沃尔特和副参谋长巴格利指出,“任何建筑在绥靖基础上的政策都孕育着今后爆发战争的种子”。西欧的一些报纸直截了当地把“欧安会”比作一九三八年的慕尼黑会议。一家西欧的报纸说得好:“人们在谈论着战后时代的结束——但是,同样可能是战前时代的开始。”总之,不管苏修怎样以搞假缓和的欺骗手段来迷惑人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清战争危险增长的实际趋势,丢掉幻想,日益警惕,有所准备。这是毫无疑问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