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进化论与特创论的斗争
山东海洋学院 方宗熙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在生命起源这个问题上,存在着进化论与特创论的斗争。
进化论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由过去生存的生物逐渐演变而来的。生物进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少数生物类型到多数生物类型。人类是动物进化的产物。特创论则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他们胡说什么在大约六千年前,上帝最早创造出来的是人,男的叫亚当,女的叫夏娃;以后,为了满足这一对男女的需要,才创造出其他生物。也就是说,各种生物都是按照各自特殊的目的而被神创造出来的,以后,物种保持不变,不同种类生物之间没有血统关系。所以,特创论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形而上学的唯心论。
科学的进化论是在十九世纪才开始建立的。一八○九年,法国学者拉马克(公元一七四四——一八二九年)发表了《动物学的哲学》。他在这本书里提出了系统的进化论,但是,拉马克所提出的论据不足,不能说服科学界。一八五九年,英国学者达尔文(公元一八○九——一八八二年)发表了《物种起源》。这时,科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达尔文用丰富的科学事实,不仅论证了生物是由进化而来的,而且用自然选择学说来阐明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物种起源》是一本对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所代表的形而上学世界观的宣战书。从此,在科学界分成了两大对立的势力:一派支持达尔文的进化论,另一派反对达尔文的进化论。两派论战的结果,进化论取得了胜利,人们从形而上学的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物种起源》的胜利是科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马克思主义创始者对达尔文的著作评价很高。恩格斯在给马克思的信中写道:“我现在正在读达尔文的著作,写得简直好极了。目的论过去有一个方面还没有被驳倒,而现在被驳倒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九卷,第五○三页)恩格斯在总结十九世纪自然科学成就的时候指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十九世纪三大发现之一,同时也指出了这一理论的某些重大缺点,并且认为:“进化论本身还很年轻,所以,毫无疑问,进一步的探讨将会大大修正现在的、包括严格达尔文主义的关于物种进化过程的观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一一四页)
《物种起源》的出版引起了一场斗争。它所引起的论战的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在科学史上是罕见的。
一八六○年,即《物种起源》发表的第二年,在达尔文的故乡英国,由反动势力召开了一个科学会议,会上,围绕进化论爆发了一场大论战。当时,宗教教会的势力还很强大,科学界的大部分人是反对进化论而支持特创论的,支持进化论的,只是少数。英国著名的动物学家赫胥黎(公元一八二五——一八九五年)等,参加了这次会议,他们是支持进化论的。
在这次会议中,激烈的论战是由牛津主教威尔伯福斯挑起的。这个主教根本不懂生物学,他依仗当时宗教的权威,纠合科学界的落后势力来攻击进化论,攻击达尔文。他胡说什么:“按照达尔文的观点,一切生物都起源于某种原始的菌类,那么我们人类跟蘑菇就有血统关系了。”他无理地质问坐在附近的赫胥黎教授:“我要请问一下坐在我的旁边的赫胥黎教授,按照他的关于人是从猴子传下来的信念,请问:跟猴子发生关系的,是你的祖父这一方,还是你的祖母那一方?”听众要求赫胥黎发言。赫胥黎以简短有力的回答,驳斥了威尔伯福斯的胡说八道。赫胥黎指出,威尔伯福斯对所讨论的问题了解得那么少,实在没有资格发言。赫胥黎以庄严的神情,讲了在历史上留下纪录的这样一段话:“我说,我重复说一遍:一个人没有理由因为有猴子做他的祖父而感到羞耻。如果有一个祖先在我的回忆中会叫我感到羞耻,那就是这样的一种人:他不满足于自己的活动范围,却要用尽心机来过问他自己并不真实了解的问题,想要用花言巧语和宗教情绪来把真理掩蔽起来。”赫胥黎的话立刻博得了听众热烈的掌声。通过这次论战,愈来愈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人,站到达尔文这一边来了。
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象长着翅膀似的,很快传到了世界各国,它激起了宗教势力和各种落后势力的仇视,纷纷起来反对进化论。
一九二五年,美国田纳西州的达顿城发生了一件有名的“猴子案件”。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个名叫斯科普斯的青年教师在课堂上讲生物进化,说人类起源于古代的猿类。学生的家长知道了这件事情,认为和他们的宗教信仰相违背,就对这位教师提出诉讼,罪名是他向孩子介绍异端邪说,反对宗教,带坏孩子。诉讼的结果,青年教师被当时的法庭判处以罚款,并不准他再讲进化论。于是在这类地方的中学里不能讲授进化论了。
四十七年以后,在一九七二年九月,有人在上述的美国达顿城作了调查,发现那里的中学生中,还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人相信特创论,而不相信进化论。这说明,世界上至今还有那么一些地方,宗教势力和其他落后的反动力量联合在一起,企图阻挡科学真理的传播。
但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在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进化论这个真理在科学界还是逐步地取得了优势。可是,宗教和其他反动势力并不甘心失败,还要作垂死挣扎。十几年前,在美国有一批“学者”联合组成“特创论研究学会”,他们宣称这是一个科学机构,并要求美国政府给予经费。就是这个“学会”,公开出来干预教育事务,他们写文章宣称《圣经》上关于上帝创造人和其他生物的叙述是历史事实,不是迷信,应给予正面介绍,不能批判。
在特创论的支持者中也有些人不得不承认科学事实,承认进化论在某种范围内是可以接受的,但他们又认为有几个问题只有用特创论才能得到解答。例如,大量的化石为什么在寒武纪(距今约六亿年)才突然出现呢?为什么前寒武纪的地层中“没有”生物化石呢?为什么各主要生物类型之间找不到中间类型的化石呢?还有,为什么人类起源于古猿,证据在那里呢?等等。
现代的特创论者妄想抓住这些问题,迷惑人们,推翻进化论。
其实,在这些问题上,特创论者是做不出什么文章来的。第一,生物化石在寒武纪大量出现,有它的客观原因。寒武纪生物是以前生物长期发展的产物,因为前寒武纪的生物是更加低级的生物类型,它们的个体更小,可以形成化石的东西就很少;而且由于前寒武纪变质岩更多,化石容易受到破坏,不易保存下来。第二,前寒武纪的地层里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化石,不过是少得多罢了。现在已经发现了一些最早的生物化石,例如,细菌化石,它们出现在距今约三十二亿年以前的地层里;又如,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最早的绿色植物,即蓝绿藻一类的生物,这也是显微镜下的生物,它们出现在距今约三十亿年前的地层里。这些材料充分地说明了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从寒武纪那些多细胞而且构造相当复杂的生物才开始的。第三,代表中间类型的化石的确比较少,这有其客观的原因。达尔文早就指出,中间类型由于比较不适应于环境,在生存斗争中容易绝灭,所以成为化石的机会就少得多了。但是,中间类型的化石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例如,在欧洲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它是从爬行类到鸟类的中间类型;在我国发现的卞氏兽、犬颌兽等是另一类中间类型,代表从爬行类到哺乳类的过渡阶段。第四,人类起源于古猿的化石材料,几乎已把整个灵长类动物的进化情况揭示得比较清楚了;而猿人所使用的丰富文物的发现,也有力地支持了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理论,成为直接论证生物进化的最有力的材料。
现代的特创论者并不是不了解科学发展的现状,可是,他们是用另一种世界观来观察世界的。在他们看来,整个自然界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造物主的智慧,也就是要证明各种生物都是上帝创造出来的。早在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哲学家伏尔泰(公元一六九四——一七七八年)就指出过他们的反动目的,他说:“倘使没有上帝,也得捏造一个出来。”
说到这里,我们对于进化论与特创论的斗争的实质就可以一目了然了。这个斗争是科学反对宗教、无神论反对有神论、唯物论反对唯心论、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斗争。一句话,这是生物科学中两条路线、两种世界观的斗争。所以这并不单纯是个学术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个阶级斗争问题。
为什么从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统治者都支持宗教呢?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支持特创论呢?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特创论的支持者公开地说:他们竭力主张学校里要讲授特创论,是为了使孩子们的心身能够得到“健康”的成长。真是一语道破:原来是为了争夺下一代!
支持特创论就是维护宗教。按照宗教的观点,不仅各种生物是上帝创造的,而且社会秩序也是上帝安排的,所以劳动人民在反动统治下受压迫、受剥削,是命中注定的。反动统治者就是利用宗教这个鸦片烟来麻醉劳动人民的革命意志的。
人类社会是按照客观规律向前发展的。一小股狂热鼓吹特创论、反对进化论的顽固势力决不能阻挡进化论的传播。代表正确认识路线的科学进化论,必将在与形形色色的特创论的斗争中继续不断发展、壮大,直至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


第3版()
专栏:

煤和植物化石
甘肃燃化局中心实验室 徐福祥
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 沈光隆
煤是工业生产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煤不仅是现代的主要能源,还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人们常常把煤比作“工业的粮食”。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早已发现并且开采利用煤炭了。
煤是古代植物变成的
煤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采煤过程中,矿工们常常在煤层附近的岩层中发现一些植物的根、茎、枝、叶和花果的化石;就是在煤堆的矸石中和烧过的煤渣里,只要留心敲打,也会找到一些过去植物的遗体——植物化石。煤总是和植物化石保存在一起,它是不是由古代植物变成的呢?于是,人们开始从各方面去寻找答案。
在一些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的湖沼地带,人们常常见到那里生长着许多杂草和小灌木。在这些湖沼底部,堆积着许多褐色、暗棕色的泥炭和腐泥。这些泥炭和腐泥,除含有大量的水分外,其中还夹杂着一些枯枝落叶等植物残体。把这些泥炭和腐泥晒干,可以象煤一样当作燃料来烧。这使人们想到,如果这些泥炭和腐泥进一步脱水、密实,不是就成为煤了吗?人们又想到了木炭的形成过程:将木材燃烧,然后迅速密封、冷却,就形成了和煤性质相近的木炭了。泥炭、腐泥和木炭的形成,既然都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煤又怎样呢?
如果把煤磨制成薄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会发现:煤差不多全是由植物的细胞组织、树脂、角质层、孢子(或花粉)等组成的。把煤进行化学分析,也可以发现,煤中的碳、氢、氧、氮、硫等成分,和现代植物的化学成分是很近似的。而且,现代植物中的碳,和煤中碳元素的同位素成分,也是非常近似的。于是,人们得出了肯定的答案:煤是由古代植物变成的。
那么,古代植物怎样才能变成煤呢?
植物死亡以后,如果长期暴露在地表,就会腐烂,其中的碳素也会变成二氧化碳而逸散。但植物死亡后,如果在海滨平原、内陆湖沼洼地等处大量堆积,并被水和泥沙覆盖起来,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和化学的变化,就会形成煤。
我们知道,整个植物界可以分成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低等植物比较原始,构造也很简单,如菌类和藻类,它们多生长在湖泊、沼泽里,或生活在海水中,有的常漂浮水面。这些低等植物死亡后,遗体慢慢沉入水底,在与水面隔绝、氧气不足的环境下,经过细菌分解,逐渐变成一种胶冻状的腐泥。
高等植物种类繁多,构造也比较复杂,大多生长在陆地上。高等植物死亡后,如果在有水覆盖的沼泽地里堆积起来,由于气流闭塞,细菌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植物遗体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等不会遭到彻底破坏,就逐渐转变成为腐殖质和腐殖酸等,这就是煤的雏形——泥炭。如果沼泽的气流通畅,细菌分解作用强烈,植物遗体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被彻底破坏,只有植物体中最稳定的部分,如角质层、孢子等才能保存下来,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残植煤”。我国江西萍乡煤田中,就有这种残植煤。
腐泥和泥炭被泥沙覆盖后,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经过脱水、密实、胶结等成岩过程,便分别形成了腐泥煤和褐煤。如果地壳缓慢下沉,埋藏在地下的褐煤,进一步在上覆岩层的高压和地壳内部的高温影响下,煤中的碳含量不断增高,挥发成分显著减少,粘结性能日益增强,褐煤也就逐渐变成烟煤、无烟煤,甚至有的还会变成石墨和天然焦。
由此可知,煤是古代植物变成的。根据对植物化石的研究,地质史上植物的进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海生藻类植物时代、陆生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及包括现代植物在内的被子植物时代。与植物发展相对应的成煤期,我们叫做早古生代成煤期、晚古生代成煤期、中生代成煤期和新生代成煤期。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地域辽阔,各成煤期的植物都非常丰富,为煤的形成奠定了极其有利的物质基础。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植物虽是成煤的物质基础,但并不是古代的植物全都会变成煤。比如,在某些地层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古代植物的遗体及遗迹——植物化石,并不能找到煤层。植物变成有经济价值的煤层,只有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才是可能的。这些环境和条件是:要有大量的植物滋生繁殖,为煤的形成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古气候条件应当温热湿润,利于植物的生长;古地理环境应当是海滨平原和内陆湖沼密布,植物死亡后能够迅速堆积埋藏;同时,地壳必须保持均衡的沉降,便于植物遗体和泥沙的进一步堆积,加速煤化和成岩过程的进行。煤是地壳本身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个产物,植物能否堆积成为有价值的煤层,地壳运动是个重要条件。一棵树木只要条件适宜,也可以变成煤,但它不会成为具有开采价值的煤层,我们在野外常常在岩层中见到一些很薄的煤线、煤纹、煤包等,就是这个道理。
植物化石是找煤的好帮手
古代植物变成煤后,经过后来的地壳运动,有的深埋在地下,有的露出在地表。暴露在地表或埋藏不深的煤层,容易被人们发现,加以开采利用。深埋在地下的煤层,只有通过一定的勘探方法,才能发现它们。寻找隐伏煤田的方法很多,但利用植物化石去帮助找煤,也是一个重要的间接找煤方法。
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人们总结出在地质时期中的石炭一二迭纪、三迭—侏罗纪和第三纪,是几个最重要的成煤时期。在这些时期形成的岩层中,各有着一些独特的植物化石。例如,在石炭一二迭纪的煤系地层里,鳞木、封印木、芦木、大羽羊齿及其他许多种子蕨类等,非常丰富。三迭—侏罗纪的煤系地层里,各种苏铁类、银杏类和真蕨类植物,比较多见。第三纪的煤系地层里,则主要是松柏类和一些被子植物。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人们发现,有些植物化石,总是出现在煤层的顶底板中,有的只分布在煤层的夹矸中,有的却远离煤层。这样,人们就进一步区分出那些是某一时代的造煤植物,那些植物化石与煤的关系不大。掌握了这些知识以后,只要采集到一定数量的植物化石,经过分析判断,便可以大致确定出那些地方是有煤层赋存的理想地带,就可以配合其他勘探方法,做进一步的工作,以便找出新的煤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广大的地质工作者遵照毛主席关于“开发矿业”的教导,依靠群众的力量,配合煤田地质工作人员,已经在我国南方的缺煤省区,不断地寻找出一些新煤田。
为了经济、合理、有效地开发煤田,事先必须掌握煤田的煤层(包括煤质)变化规律。一个煤田的煤层,往往不止一层。由于古地理环境的变化,有的煤层常常向着某一方向,会出现增厚、变薄、分叉乃至尖灭等现象。加上后来地壳运动的影响,往往使得原有的连续煤层,发生褶曲、断裂等现象。要弄清楚这些现象的规律,必须进行详细的煤层对比工作。
运用植物化石去进行煤层对比,常常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植物化石在煤系地层中的分布,一般是有规律的。摸清了各个煤层及煤层上下岩层中的植物化石组合内容,就能够将不同地区和不同埋藏深度的煤层,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比较。由于大多数煤层都是深埋在地下的,只能从钻孔岩芯中去获得化石材料。钻孔的直径,一般总是不太大的,在钻孔岩芯中搜集大的植物化石的机会也就不多。因此,人们不得不求助于微体植物化石——孢子、花粉了。孢子和花粉,是植物的生殖细胞,不仅数量多,而且抗腐性能强,在岩层中能大量地保存为化石。将各个煤层或者钻孔岩芯的不同部位的岩石样品,进行粉碎和化学处理后,便能获得孢子、花粉化石。对这些孢粉化石,进行详细的鉴定、统计并制成相应的图表,根据孢粉的百分含量和组合内容,可以了解当时植物的种类和岩层的大致的时代,就能有效地进行煤层的对比工作。
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煤矿资源的分布广,品种全,储量也十分丰富。植物化石在开发煤矿资源和煤层对比中,都有重要的实际用途,因此我们应当给予重视,并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为大打矿山之仗创造条件,为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3版()
专栏:资料

地质年代
过去,地质学工作者一直把约六亿年前已发现有化石的地层叫显生宙,把显生宙以前、当时还没有发现化石的地层叫隐生宙;并且把显生宙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近年来,由于科学的发展,发现早在三十二亿年前的地层中,已经有了属原核细胞的细菌化石。因此,地球上生物出现的时间大大提前了。
在地质学上,最早曾有人把地层自老而新划分为四个部分:古生代划为第一纪,中生代划为第二纪,新生代划为第三纪和第四纪。后来由于第一纪和第二纪的地层很厚,化石种类繁多,又把第一纪分为六个纪,并改名为古生代。把第二纪分为三个纪,叫做中生代。
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石炭纪、二迭纪、泥盆纪,都属于古生代。因为近代科学首先在欧洲兴起,所以地质时代的名称,最早是欧洲人根据他们的发现而定名的,后来成为全世界统一的名称。如:寒武是英国南威尔士的古称;奥陶是在威尔士住过的一个古代部族的名称;志留又是英国西部的一个古部族的名称;泥盆纪是从英国得文郡这个地名来的;英国最初把石炭纪叫做“成煤的时代”,以后就叫石炭纪了。至于二迭纪,是因为德国的二迭纪地层明显地分为上下两部分而得名的。
中生代有三个纪:三迭纪、侏逻纪和白垩纪。德国人研究了欧洲阿尔卑斯山的三迭纪地层后,看到它可以明显地分为三部分,于是便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三迭”。侏逻纪是来源于德国和法国交界的侏逻山。至于白垩纪,因为最早研究欧洲西海岸的地层,看到它上部都有白垩,就起了这个名称。其实,其他国家的白垩纪地层,并不一定都有白垩,象我国西北,大部分是砂岩、页岩、泥岩,都是紫红色,就没有白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