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光辉的历程 壮丽的颂歌
——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宇晓
震惊世界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宏伟、壮丽的革命史诗,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战胜王明、张国焘“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胜利凯歌。在纪念伟大长征胜利四十周年的日子里,反映这个重大题材的大型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在首都重新演出了,这使广大工农兵群众和老红军同志感到特别兴奋。
长征组歌这部作品,经过加工修改,更加突出了长征过程中的路线斗争,更加有力地歌颂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作品从歌词到音乐,都集中地反映了这一点。
作品中第一曲《告别》,第二曲《突破封锁线》,首先就是从路线的高度来回答为什么进行长征的问题。
随着《告别》的乐曲和歌声,使我们想到一九三四年十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造成的严重恶果而迫使红军撤离革命根据地时的情景。“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从开始这四句舒缓而又深切的混声合唱中,我们感到的是一种深沉壮烈的情感,既蕴蓄着对王明路线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仇恨,又体现了红军指战员不为艰难挫折所屈服的英雄气概。特别是在“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一段深情的女声合唱之后,紧接着出现了坚毅、刚劲的混声合唱,有力而充满信心地回答出:“革命一定要胜利,敌人终将被埋葬!”第二曲《突破封锁线》,则是在第一曲基调上的进一步挥洒。这段歌曲在音乐上一气呵成,表现出中央红军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的战斗情景。虽然红军“不怕流血不怕苦,前赴后继杀虎狼”,但由于王明路线的统治,排斥了毛主席在党中央的领导,红军仍然处在非常困难的境地。这一段紧迫的歌声最后,红军从心底自然而然地发出了“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的渴望来。这两句歌词,前一句在节拍上加以延长,用以表现全军指战员想念毛主席的深厚阶级感情;后一句在“迷雾途中”之后急促停顿一下,然后激昂地唱出“盼太阳”三个字,非常形象地表现出红军指战员的迫切心情。听到这样的歌声,怎能不激起我们对王明路线的异常愤慨,唤起对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无比热爱呢!
我们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听到了第三曲《遵义会议放光辉》。这是一首感情非常丰富的歌曲。开始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四句,明朗而又深情的女声二重唱,不只是在描写环境,而且是在抒发革命从此(遵义会议)即将走向胜利的开朗情怀。特别是在“旭日升”后面的衬字“哎”的拖腔中,高音声部唱“?”,低音声部唱“?”,一般情况下这两个音同时出现是不协和的,但用在这里,却产生了清脆、明朗的音响效果,喻意着革命的“新春”已经来到。之后紧接着出现的快速的混声合唱,在音乐上产生强烈对比,通过这个对比,生动地展现了“万众欢呼毛主席”的欢腾、热烈的感情,表达了红军和群众对遵义会议取得重大胜利的无限喜悦。最后,又在浑厚壮丽的混声大合唱中,唱出了“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的警句。这是一曲热烈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赞歌,正是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而使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它“纠正了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性质的严重的原则错误,团结了党和红军,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我们应该加以热烈的歌颂。
长征组歌在突出路线斗争这个主题的同时,也热情地表现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大团结。第七曲《到吴起镇》,从欢快的歌声中,描写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与陕北军民会师的热烈场面;第九曲《报喜》,描写了红二、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战胜了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逃跑主义的阴谋活动,终于沿着毛主席指引的北上抗日路线到达陕北的情景;第十曲《大会师》,又以雄壮宏伟的混声大合唱,歌颂“各路劲旅大会师”,“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唱出了全曲的最强音。遵义会议之后,全党、全军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不仅战胜了王明、张国焘的“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而且在军事上也粉碎了蒋介石几百万重兵的围追堵截。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第五曲《飞越大渡河》、第六曲《过雪山草地》、第八曲《祝捷》等,集中反映了红军在毛主席的光辉军事思想、战略、战术方针指引下,经受了种种艰难险阻的严峻考验,终于克敌制胜的战斗场景和革命英雄气概。
在表现以上这些重大的政治内容上,这个组歌不仅歌词的语言很有概括力,读起来动人肺腑,而且在音乐创作上也很有“造型”感,唱起来扣人心弦。象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一开始运用女声独唱和混声伴唱,刻画了四渡赤水战斗的环境,歌中虽然没有具体表现战斗过程,但它运用了“造型”式的表现方法,在曲中插入男中音独唱,形象地表现了我军声东击西、指挥敌人、调动敌人、消灭敌人,“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等历史场面。特别是独唱与合唱绘声绘色的对答呼应,使这两句和下面“调虎离山袭金沙”一句得到了更加生动的体现。而这一段歌曲,又特别反复强调唱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重要的形象词句,真是水到渠成的一声声心底的赞叹!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并且使之结合得比较自然,这是这部作品在演出方面的显著特点。帷幕拉开,舞台上出现一百多名全部红军装束的歌唱队员和乐队演员,随着一曲曲歌声、乐声的表演,适当配上幻灯画面,加上动作造型,还有朗诵等,效果很好。如第六曲《过雪山草地》,开始是乐队演奏,天幕上出现高耸的雪山景色,台上出现一组组红军战士过雪山的造型,虽然这时没有歌声,但我们仿佛听到了战士们的火热的心在歌唱,形象地感受到了红军过雪山时誓让“雪山低头”的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力量。然后,进入歌声的时候,合唱又打破了只能站在台上演唱的格式,形成不同形状的一组一组坐在台上演唱的造型。加上天幕上映出一望无际的大草地的衬托,在观众面前展开了一幅雕塑式的红军过草地时的生活情景。随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歌声,演员们逐渐参差站起,恢复原来的演唱队形,反复唱出“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言壮语。这种艺术处理方法,是大合唱中的大胆尝试,从实践的效果看,工农兵是欢迎的。又如,为了反映当年红军的战斗生活,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中的男中音独唱,手打竹板的表演,使我们很亲切地联想到当年红军宣传队员在战地作宣传鼓动的情景。这里,竹板不只是一个表演道具,而且也是一种伴唱乐器。类似这些艺术处理方法,是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
在音乐创作上,长征组歌的主旋律形象鲜明,易唱易记,关键在于适当采用了多种地方的民间音乐素材。这不仅使这部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而且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出红军跨越千山万水的内容来。采用民间音乐素材时,也不是完全依据所描写的地区的环境来选用的,而是根据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需要来选择和创作。象第八曲《祝捷》,是一首歌唱直罗镇战斗胜利的赞歌,这里却别具匠心地吸取了湖南民间音乐的特性音调,恰如一位南方的红军战士长征到达陕北后与当地军民一起在欢庆长征的辉煌胜利。
如果从更高一步来要求,我们觉得这部作品在音乐上也还有美中不足之处。例如第十曲《大会师》,音乐上再现和重复第一曲《告别》的旋律较多,虽然旋律已有变化和发展,但总感到用以歌颂胜利大会师的力量不足,影响了大会师应有的更加磅礴雄壮的气势。再如第三曲《遵义会议放光辉》,音乐虽然动听,深度似嫌不够,不能完全和充分表达出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来。另外,有些地方因歌词有所改动,音乐如何进一步与歌词更好地和谐一致,也值得进一步精益求精地不断冶炼。(附图片)
北京部队政治部歌舞剧团演出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第三曲《遵义会议放光辉》。
新华社记者 摄


第3版()
专栏:

喜看舞蹈赞长征
黎明
为纪念长征胜利四十周年而演出的三个小型舞蹈《飞夺泸定桥》、《风卷红旗过雪山》和《艰苦岁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充分运用舞蹈艺术形式,生动地反映了长征途中几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场面,把我们带回到那如火如荼的战斗年月,使我们受到了革命传统的教育,激励我们继续发扬长征的精神,排除万难,把革命进行到底。
《飞夺泸定桥》是一个相当凝炼精粹的作品。它截取战斗最激烈的一瞬,在斗争的风口浪尖上把英雄人物突现出来。根据特定的内容,它创造了富有典型性的舞蹈动作,在短暂的时间内,刻画出了一组英雄群像。那中弹负伤仍然紧握手榴弹带头冲锋的勇士,那龙腾虎跃、奋不顾身完成爆破任务的小战士,还有挥舞双刀急转直进的女战士,等等,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这个舞蹈,虽然没有让敌人在舞台上直接出现,由于处理得当,并没有减弱矛盾冲突的尖锐性,而且画面更加洗炼,以便集中笔墨刻画正面人物。这种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段的恰当运用,成功地表现出这个作品所描绘的在铁索桥上猛烈冲击的红军战士,个个都是革命开路先锋的英雄形象。
《风卷红旗过雪山》这个舞蹈始终突出了红旗。这红旗,象征着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象征着党的领导。在整个舞蹈进程中,表现一支红军队伍,翻越雪山时,尽管征途出现许多艰难险阻,但一面红旗始终飘扬在队伍的前头。旗手倒下又爬起,前赴后继,一个接一个继续高举红旗奋勇前进。在红旗指引下,革命大军终于浩浩荡荡,翻越过雪山天险。这个舞蹈,形象地告诉我们,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
三个舞蹈中,《艰苦岁月》尤其感人。它集中刻画了老班长和小号手两个人物。这一老一少,虽然年龄殊异,但都有着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远大的革命理想。这对于反映广大红军的面貌,更加具有典型意义。在情节结构上,舞蹈着意安排了吹笛这个中心段落:在行军最艰难的时刻,老班长抽出随身携带的竹笛,吹起激昂的乐曲。这时相继出现老班长和小号手欢乐的双人舞,战士们的集体舞,以及这两个主角豪迈、矫健的独舞,形成了舞蹈的高潮。最后,以老班长高高举起小号手为中心的集体造型,是富有色彩的一笔。这一笔,不仅增添了英雄人物的壮美感,而且显示了革命队伍的团结友爱,显示了革命前辈对年轻一代的关怀与支持,显示了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更显示了高瞻远瞩的革命理想。它教育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以上这几个舞蹈是在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创作出来的,不仅具有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在艺术上也各有特色。它们在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结合上下了一定的功夫。它们虽然还存在着某些缺点和不足,比如,有的舞在一些地方结构比较松散,层次不够清晰,有些舞蹈语汇的创造,还有待于进一步推敲、琢磨。但从总的方面来看,这些作品还是比较成功地表现了长征这个重大题材。它们都没有回避对于艰难困苦的描写,但是正确处理了革命的艰苦性与革命乐观主义的辩证关系,突出了红军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正是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显示了红军的英雄本色。修正主义文艺路线是反对文艺表现重大革命题材的,他们的舞蹈家甚至预言用舞蹈表现长征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些舞蹈的创作,是对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有力批判。今天,革命的舞蹈创作正在出现一个新的繁荣局面,我们期待着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出世。(附图片)
广州部队政治部歌舞剧团演出的长征舞蹈《艰苦岁月》。
(《解放军画报》社供稿)


第3版()
专栏:

建设边疆 巩固国防
——话剧《前哨》观后
文汛
西藏自治区话剧团演出的话剧《前哨》,以西藏边疆前哨人民公社劈山引水试种冬小麦为中心事件,展示了百万翻身农奴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战天斗地的动人情景,表达了藏族同胞誓把家乡建设成钢铁前哨的坚强意志,突现了建设边疆、巩固国防的重大主题。
前哨人民公社地处西南山区的对敌斗争前沿,这里有高寒地区恶劣多变的气候,有统治西藏人民几千年的“神权”、“天命”等精神枷锁的残余,还有达赖残匪内外勾结对边疆建设的捣乱、破坏……。然而公社社员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连年奋战,粮食产量上《纲要》、跨“黄河”,连年丰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把前哨公社建设成边防线上的战斗堡垒?对这个问题,公社领导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公社革委会主任顿珠满足现状、固步自封,缺少大干社会主义的雄心壮志。他认为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利用副业多抓钱,使社员生活更加富裕。与此相反,公社党支部书记赤丹认为:“要把咱这边防山村建设成钢铁前哨,就要学大寨继续革命,把粮食抓上去!”因此,他主张开发青松岗试种冬小麦,夺取更大的丰收。
两个答案、两条路线、两种结果。在顿珠那条以钱为纲、重副轻农的错误路线的影响下,二队擅自跑马占荒、把产药区围上篱笆,据为己有。这个篱笆围子不但直接挡住了开发青松岗的去路,而且为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开了方便之门。金钱挂帅的修正主义路线不符合翻身农奴的根本利益。卓嘎就曾公开声明:“不抓粮,一心抓钱走歪道,我们不干!”正是这些基本群众,在赤丹的带领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冲上青松岗,战胜天灾人祸,劈开千年“神山”铁牛岭,引来万年雪山瀑布水,使大面积种植冬小麦获得成功,夺取了农业学大寨的新胜利,使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公社制度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剧中揭露了达赖叛匪的潜伏特务益西在开发青松岗过程中所犯下的一系列罪行。他为顿珠执行错误路线火上浇油;他利用边觉私心拉人下水;他煽动丹增的封建迷信思想;最后他赤膊上阵,挖渠放水,制造重大生产事故。他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破坏农业学大寨运动,妄想把人民公社搞垮,把边疆建设搞乱,以配合国际反动势力对我国的颠覆和骚扰。这充分反映出一小撮国内外反动派对我国农业学大寨运动是多么恐惧和仇视!但是,在赤丹所代表的站起来的翻身农奴面前,益西以及支持益西的一切国内外反动势力都必将遭到可耻的失败。《前哨》一剧把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两条路线斗争放在边境地区国内外复杂的阶级斗争背景上来展示,充分揭示出“农业学大寨”、“广积粮”对于建设边疆、巩固国防、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大战略意义,使主题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西藏自治区话剧团是个年轻的剧团。编导演都由藏族同胞担任,基本上都是翻身农奴。进团之初,他们既不识藏文,更不懂汉语。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经过勤学苦练,他们不但学会了藏文,而且能说流畅的汉语。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通过学演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以及经常到西藏农牧区参加劳动,他们认识到,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火热的斗争生活,塑造高大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在全团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创作并演出了反映西藏高原边防线上翻身农奴学大寨的大型话剧《前哨》,初步塑造了藏族基层干部赤丹的英雄形象。整台演出气氛热烈,演员的表演严肃认真,情绪饱满,富有激情。话剧团同志们努力用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希望他们在革命的征途上,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附图片)
西藏自治区话剧团演出的话剧《前哨》。 新华社记者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