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革命理论的威力
——访北京第一轧钢厂
在全国钢铁工业战线学理论、抓路线、创高产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访问了北京第一轧钢厂。
这个厂主要生产各种线材。今年上半年提前一个月完成了生产计划,产品质量逐步提高,原材料消耗不断下降。和去年同期相比,工业总产值提高了百分之二十,钢材产量提高了百分之十二。下半年乘胜前进,又超额完成了第三季度的生产任务。
什么原因使这个厂的生产迅速发展?是增添了新设备吗?不是,今年国家没有给他们一台新设备。是增加了人员吗?也不是,全厂去年有多少人,今年还是多少人。这个厂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正如工人们所回答的:“这是革命理论的威力。”
密切干群关系
在北京第一轧钢厂,党委“一班人”中,无论是参加革命几十年的老干部,还是刚走上领导岗位的新干部,都经常在生产第一线参加劳动,和工人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发表以后,厂党委成员认真进行学习,并联系实际重新学习了“鞍钢宪法”中提出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原则,更加认识到,正确处理领导与群众的关系,这是企业里不断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一环,因而更加自觉地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在群众之中。
党委书记张耀良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他常年住在办公室,清晨就起床往车间里跑,晚上十点钟以后还在车间里转。工人们三班倒,班班都能看见他。天长日久,他和工人结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有时深夜一、两点钟,工人还到办公室和他谈心。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来,张耀良经常带领党委“一班人”和科室干部,同工人一起奋战。今年三月份,冷剪机工段一度出现料少、人员紧的困难。张耀良和党委三个常委以及科室干部三十多人,来到这里参加劳动,剪切了二千一百吨钢坯,还清查了一批混号钢,保证了给轧钢机连续供料。工人们说:“我们厂的领导干部,真是我们的好带头人。”在厂党委带动下,车间干部也都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抢脏活、累活干。今年一至八月,全厂干部平均参加劳动一个多月,不少干部参加劳动达到九十多天。
干部深入车间跟班劳动,密切了干群之间的关系,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第三轧钢车间担负着全厂一半以上的轧钢任务。前两年,由于有的干部深入群众不够,处理问题的方法又简单,影响了群众积极性的发挥,生产任务完成得不好。今年以来,厂党委在去年蹲点的基础上,又派了两个领导干部到第三轧钢车间继续蹲点。他们同车间干部一起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毛主席关于群众路线的教导,帮助车间干部认真改进作风,改善了干群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安定团结。工人群众革命热情高涨,学理论,夺高产,车间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今年上半年月月超产,班产量创造了全厂历史最高纪录。
自觉做主人
北京第一轧钢厂的各个车间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工人们刻苦学理论,自觉做主人的新气象。轧钢工人坚持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当家做主的思想觉悟越来越高。工人们说:“我们要在各尽所能上比贡献,干革命能挑千斤担,就不挑九百九。”为了多轧钢,轧好钢,工人们争分夺秒,努力提高轧机作业率。加热炉的工人在一千多度高温的炉子旁边,全神贯注,又稳又准又快地把烧好的钢坯钩出来送给开坯机,使开坯机的空转时间缩短再缩短。一天,轧机正在紧张地作业,忽然,几根通红的钢坯一起被顶出加热炉炉口。原来,这是因为炉温过高,几根钢坯紧紧粘在一起了。停车吗?那就要少轧钢。这时,共产党员、劳动模范李永贵手拿大铁杠,冲上前去,排除故障。通红的钢坯从他脚下不停地穿过,他不顾危险,冒着滚滚的热浪,用全身力气把钢坯撬开了。由于用力过猛,撬杠打在他的耳朵上,他只觉眼前金星直冒,耳边轰轰作响,差点摔在钢坯上,同志们急忙把他扶住,要送他去医院,他却休息了一会,又进车间干了起来。他说:“各行各业都需要钢铁,抓紧一分一秒多轧钢,是我们钢铁工人的责任!”
为了多增产,工人们发扬革命首创精神,大搞技术革新。第二轧钢车间,是全厂设备最老、效率最低的车间。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组成了“三结合”技术革新小组,在今年上半年,试验成功了二十九个技术革新项目,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如精轧机实现喂钢自动化以后,轧机效率提高了一倍,还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分工虽不同,都是主人翁”。全厂工人为着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协作。六月份,三车间安装新卷线机,按照常规要十天才能完成。工人们打破工种界限,团结战斗,连续奋战四十八小时就把新卷线机提前安装成功。一次,轧钢车间急需三百个大挂钩。这种大挂钩一向都是靠外厂加工,需要半个月才能完成,赶不上生产的需要。工艺车间的工人们知道后,提出“兄弟车间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大挂钩的任务,我们全包下来”。工艺车间工人一齐上阵,仅仅花了十二个小时,就赶制出三百个大挂钩,满足了轧钢车间的急需。
同旧的传统观念决裂
北京第一轧钢厂的工人们,以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为武器,批判资产阶级,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自觉地同旧的传统观念决裂,社会主义的新人新事大量涌现。青年工人张津生,一九六八年从技工学校毕业以后,被分配到轧钢车间当工人。当时,他嫌轧钢这一行又脏又累,一心想离开这个车间。正巧,有一次他在工作中不小心被红钢烫伤了脚,领导上照顾他,调他到空压机房当了维修钳工。今年,张津生在学习中,用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对照自己过去的思想,心情非常激动。他想:工人阶级要带头同旧的传统观念决裂,大干社会主义,决不能贪图安逸,怕苦怕累。他坚决向党总支要求,重返轧钢生产第一线。党总支批准了他的要求。在轧钢岗位上,张津生大干苦干,朝气蓬勃,进步很快。最近,他担任了三车间一班的党支部书记,带领全班工人团结奋战,提高了生产效率,刷新了班产纪录。现在,这个厂的许多青年工人象张津生这样,斗志昂扬地战斗在各个岗位上,决心把青春献给祖国的钢铁事业。
“批判旧观念,顶起半边天”。这个厂的女职工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中,进一步批判了“妇女落后”、“妇女无用”等谬论,努力为发展钢铁工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机修车间的“三八”车工班,十四名女工中有七人有了孩子。但是她们克服家务事多的困难,积极搞好革命和生产,今年以来全班的出勤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有一次,轧钢车间急需一种零件,加工这种零件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三八”车工班勇敢地接受了这项任务。副班长熊志敏的爱人和母亲都病了,领导上和同志们叫她回家去照顾病人。但她坚持不离开生产岗位,利用业余时间照顾病人,始终没有请过一天假。她们经过几个日夜的紧张战斗,胜利地完成了加工任务,保证了轧钢车间的需要。
新华社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胡耀邦会见并宴请法国原子能和平利用代表团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日讯 中国科学院负责人胡耀邦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名义,今天晚上会见并宴请以法国原子能委员会高级专员让·泰亚克为团长、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国际关系主任贝特朗·戈尔施米特为副团长的法国原子能和平利用代表团。
法国驻中国大使馆公使苏利埃、文化参赞普拉杜参加了会见并应邀出席了宴会。
参加会见和宴会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长钱三强和有关方面负责人沙克、姜圣阶、苏华、高之杕、晏鸿亮、朱永行等。会见和宴会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胡耀邦和让·泰亚克在宴会上先后祝酒,共祝中、法两国科学工作者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合作和友谊不断发展。
法国原子能和平利用代表团是应中国科学院的邀请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于昨天晚上乘飞机到达北京的。


第4版()
专栏:

吴拉埃团长举行答谢宴会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日讯缅甸政府工业代表团团长、缅甸第一工业部部长吴拉埃今天晚上举行答谢宴会。
应邀出席宴会的有外经部部长方毅、副部长陈慕华,有关方面负责人程飞、程瑞声、晏家华、徐永庆、翟畯家、张宪文、王珣、王林秋、史瑞楚、邢贻行、刘向文等。
缅甸政府工业代表团副团长、缅甸第二工业部副部长吴拉丁和代表团其他成员,缅甸驻中国大使德钦千吞的夫人,出席了宴会。
在充满中缅两国人民亲戚般友好气氛的宴会上,吴拉埃团长和方毅部长先后祝酒,共祝缅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日益巩固和发展。
昨天晚上,德钦千吞大使和夫人为缅甸政府工业代表团访问中国举行了酒会,方毅部长、陈慕华副部长应邀出席。


第4版()
专栏:

拉希德部长离京回国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日讯 巴基斯坦农业代表团团长、巴基斯坦粮食和农业部长谢赫·穆罕默德·拉希德今天乘飞机离开北京回国。
代表团成员、巴基斯坦国民议会议员赛义德·阿贝斯·侯赛因·加尔德兹也同机离京回国。代表团的其他成员将前往南京访问,然后回国。
到机场欢送拉希德部长的有我国农林部部长沙风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和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米尔查等。
拉希德部长等巴基斯坦朋友在中国期间,访问了大寨大队,参观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公社、淡水养鱼场和牧场。


第4版()
专栏:

为多哥国家男子排球队访问中国
多哥驻中国大使举行招待会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日讯为多哥国家男子排球队访问我国,多哥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阿卡波—阿希亚尼奥今天举行招待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负责人路金栋,有关方面负责人魏明、王文忠以及我国排球教练员、运动员应邀出席了招待会。以阿贾克普莱为领队的多哥国家男子排球队全体成员出席了招待会。多哥国家男子排球队在我国期间,访问了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地,进行了友谊比赛,即将回国。


第4版()
专栏:

结束对阿尔及利亚友好访问
我国邮电代表团回京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日讯 以邮电部长钟夫翔为团长的中国邮电代表团,结束了对阿尔及利亚的友好访问,今天乘飞机回到北京。
到机场迎接的有邮电部副部长申光、刘澄清、彭洪志、罗淑珍、韩国忠和阿尔及利亚驻中国大使馆一等秘书司马威。


第4版()
专栏:外事往来

外事往来
何英会见并宴请瑞典外交部政治司司长
外交部副部长何英十日晚会见并宴请瑞典外交部政治司司长莱夫兰德,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瑞典驻中国大使比耶尔克和夫人参加了会见和宴会。莱夫兰德是应我国外交部邀请前来中国访问,于九日到达北京的。
冈比亚共和国政府贸易代表团回国
由冈比亚共和国总统府国务部议会秘书捷莱·荔·布·达夫埃率领的冈比亚共和国政府贸易代表团,结束了对我国的访问,十日晚乘飞机离开北京回国。外贸部副部长陈洁等到机场送行。代表团在中国期间,访问了北京、广州,参观了广交会、工厂、人民公社,游览了名胜古迹。
许在廉会见法国客人
煤炭工业部副部长许在廉九日晚会见了法国煤炭研究中心主任德拉努瓦,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德拉努瓦应中国煤炭学会邀请于十月二十六日到达北京,先后参观访问了北京、山西、河北、辽宁等省、市的煤矿、煤炭科学研究单位、工厂、人民公社,游览了名胜古迹。法国客人于十一月十日离京回国。
朝鲜友好访华参观团到京
以朝鲜轻工业委员会副总局长白云奉为团长,轻工业委员会处长车德用、平安南道行政委员会处长朴明燮为副团长的朝鲜友好访华参观团,应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邀请,于九日到京。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负责人杨公素、孔筱和朝鲜驻中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李宰弼等到车站迎接。当晚,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设宴招待参观团。
罗马尼亚射击代表团回国
由安德烈·塞维斯库率领的罗马尼亚射击代表团,结束了对我国的友好访问,九日乘飞机离开北京回国。代表团在我国期间,访问了北京、南京,同中国射击运动员进行了友谊比赛。他们所到之处,受到了我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泰国射击、射箭代表团回国
泰国射击、射箭代表团结束了在我国的访问,五日乘火车离开广州回国。泰国射击、射箭代表团四日乘飞机由北京到达广州后,参观了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当晚,广州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汤国良设宴招待了代表团全体成员。
加拿大友人朗宁等回国
加拿大友好人士朗宁和他的女儿奥德里·托平、梅美·威斯特莱因等客人,结束了对我国的友好访问,于六日回国。他们在我国期间,先后访问了北京、洛阳、武汉、广州、桂林、南京、上海和我国西北、西南地区的一些城市。
英国制药工业协会访华代表团访问外地
应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邀请,由英国卫生和社会保险部上议院发言人韦尔斯·佩斯特尔勋爵率领的英国制药工业协会访华代表团九日离开北京到外地访问,然后回国。代表团是十一月二日抵京的。代表团在京期间,石油化学工业部副部长陶涛和卫生部副部长黄树则分别会见了代表团。代表团同我国有关单位进行了技术座谈,并参观了工厂、公社、医院,游览了名胜古迹。
罗马尼亚第七批旅行团回国
由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旅游部总监察员扬·克勒琼率领的罗马尼亚第七批旅行团于九日乘飞机离京回国。该团是在十月二十五日抵京的。在中国期间,先后访问了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无锡等地。
(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自力更生 土法上马 开展科研活动
黑龙江青年农场办好大型养鸡场
据新华社哈尔滨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五日电 国营黑龙江省青年农场积极发展养鸡事业,取得显著成绩。这个农场从一九七三年开始试养肉用鸡,当年就育成一批,并向国家上交一万八千只;一九七四年上交鸡数达到十二万四千只;今年到九月中旬统计,又上交八万多只,现在场里存栏的肉用鸡还有十二万六千多只,全年育雏由去年的三十万只增加到三十五万只。
青年农场养鸡事业迅速发展,是坚持自力更生方针,采取土法上马大办养鸡场的结果。这个农场位于哈尔滨市近郊。一九七二年底,上级决定在这个农场兴办一个大型养鸡场。当时,有些人不通,说什么“农场农场,就是种地打粮,办大鸡场是不务正业,丢‘纲’转向”。针对这种情况,农场党委组织职工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指示,开展了“城郊农场要不要为城市服务,如何为城市服务”的大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使大家认识到,城市近郊农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为城市人民提供更多的肉、蛋和其它副食品,是关系到密切城乡关系、巩固工农联盟的一件大事,从而坚定了农场职工为革命大办养鸡场的决心。
但是,大型养鸡场到底怎么办?由于缺乏经验,当时农场党委的思想并不明确。开初,他们安排一些人在农场的江北生产队利用原有的土房舍繁殖肉用鸡“白洛克”,选育种鸡群;又安排另一些人搞设计,为修建养鸡场作准备。搞设计的同志,有重洋轻土思想,提出了一个投资八百万元的建场方案。场里抽调了三百人进行施工,干了两个月,花了近二十万元,结果由于建筑材料和设备不足,不得不“下马”了。与此相反,江北生产队的养鸡事业却搞得红红火火。十几个人自己动手,不到二十天就维修了共七百二十平方米的旧鸡舍。他们经过反复实验,用红砖砌成地平火笼,加盖塑料薄膜,代替“电热媬姆伞”,解决了育雏舍的保温问题;用边角废料制成了鸡饲槽,围起了鸡运动场的栅栏,这样,当年就育成了一批肉用鸡。两种办法,两种结果,深深教育了农场党委。他们决定:发动群众,土法上马,多快好省地建设大型养鸡场。这一决定得到了上级党委的支持和农场职工的拥护,大家说:“只要有大干社会主义的革命精神,又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能让土鸡舍里飞出白凤凰(肉用鸡“白洛克”)!”
一九七四年一开春,养鸡场全场职工就投入了扩建鸡舍、改造设备的战斗。技术员、共产党员苏滨涛与“三结合”技术攻关小组一起,连续奋战二十多天,自己设计,就地取材,制成了一台可容纳四万三千枚种卵的室型孵化器,这种孵化器种卵容量比一般孵化器多两倍半,又比购买孵化器节省资金八千多元。在这同时,广大职工冒着严寒盖成了四千多平方米的育雏舍和简易大棚。此后,他们又自力更生兴建大棚十栋,鸡舍八栋,种鸡舍一栋,修缮了四栋,还新建了一座八百五十平方米的饲料库,建成了给水自动线和给料自动线,保证了养鸡事业的大发展。
青年农场养鸡场在发展养鸡事业过程中,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活动,不断探索养鸡规律,使养鸡场越办越好。黑龙江省冬季长,气温低。可是,饲养肉用鸡“白洛克”,需要较高的保温条件。青年农场养鸡场经过实验,采取了“早春孵化,初夏育雏,暖季大养,冬前育成”的办法,充分利用三月到十月这段时间养鸡,这样,可以逐步由季节性饲养过渡到常年大批饲养,从而为东北寒冷地区多快好省地发展养鸡业闯出了一条路子。他们还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大胆地采用了生干料、不定时不限量的喂养法,改变了过去采用湿料、定时定量喂养的老办法。这样,不仅便于机械化作业,减轻劳动强度,而且可以使体强和体弱的鸡都能吃饱吃好,促进鸡群发育平衡。同时,由于生干料不易腐败变质,也减少了仔鸡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几年来,青年农场党委不断加强养鸡场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又红又专的饲养员队伍,为养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养鸡场的职工,除三名技术人员外,其余全是下乡知识青年。这些青年在党的教育下,决心把青春献给养鸡事业。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工作,从而使养鸡场被评为黑龙江省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先进集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