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非统组织正努力使安哥拉各解放组织联合执政
坦桑等国舆论呼吁安哥拉三解放组织联合组成民族团结政府
尼日利亚政府和法国《红色人道报》谴责苏联公开干涉安哥拉内部事务
新华社喀土穆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九日电 据苏丹通讯社报道,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威廉·埃特基·姆布穆瓦十一月八日在谈到安哥拉局势时说,非洲统一组织正在作出一切真诚的努力,使安哥拉各解放组织联合起来,组成民族团结政府在安哥拉执政。
埃特基秘书长是在前往多哥首都洛美的途中在喀土穆机场短暂停留时对苏丹通讯社记者说这番话的。
埃特基说,尽管安哥拉局势危急,这是目前在安哥拉的非洲统一组织调解委员会要实现的主要任务。
他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非洲统一组织正打算召开安哥拉各解放组织的会议。
埃特基秘书长在喀土穆机场受到苏丹外长贾迈勒·穆罕默德·艾哈迈德的接待。他们讨论了安哥拉当前的局势和非洲—阿拉伯合作等问题。
据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八日电坦桑尼亚电台和报纸分别发表评论,表示希望安哥拉三个解放组织联合起来,组成民族团结政府迎接独立。
坦桑尼亚电台十一月八日晚广播一篇评论说,三个组织面临着共同的敌人,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打败敌人。如果内战发展下去,“将增加安哥拉人民的苦难,使这个国家陷于分裂”。
评论强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坦桑尼亚认为,对安哥拉来说,民族团结政府是最好的。因为安哥拉人民认识到,今天在安哥拉的斗争占第一位的是为民族独立和安宁而进行的斗争。
《每日新闻》的社论说,“各地的进步力量欢迎安哥拉以建立民族团结政府进入独立的前景,并不是他们看不到三个组织之间的意见分歧。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正确地认识到,安哥拉今天的斗争首先是一个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社论指出:内战肯定不仅会给安哥拉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分裂这个国家,而且还会分裂非洲。内战还“将为大国操纵安哥拉和非洲创造最理想的条件”。
《自由报》的社论说:整个非洲在为安哥拉丧失了数以千计人民生命的内战而担忧。安哥拉的战争不仅跟安哥拉人民有关,而且也跟非洲大陆的人民有关。它说,“我们认为,达成组成政府的协议从而导致安哥拉的独立是制止内战的唯一的办法”。
新华社阿克拉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八日电 加纳报刊最近连续发表社论,呼吁安哥拉三个解放组织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民族政府,并且表示赞成由非洲统一组织解决安哥拉问题。
《先驱日报》十一月六日发表的社论在指出苏联已表示要破坏安哥拉解放组织之间的团结时说,“很明显,安哥拉危机的背后大有文章。”
《旁观者周刊》十一月八日发表社论,呼吁安哥拉各个解放组织“放下枪炮,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民族政府来保卫来之不易的自由”。社论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赞同非洲统一组织调解委员会呼吁非洲国家不要承认一个解放运动在安哥拉单方面宣布独立的理由。”
《人民晚报》最近发表社论,表示希望让非洲统一组织去解决安哥拉解放运动之间的分歧。
新华社拉各斯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八日电 据尼日利亚联邦新闻部新闻公报报道,尼日利亚联邦军政府十一月八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苏联公然干涉安哥拉的内部事务,并且要求它立即停止进一步的干涉。
声明在提到苏联政府不久前给非洲统一组织现任主席阿明总统一封扬言要承认安哥拉一个解放运动单方面宣布独立的信之后说:“联邦军政府对于在非洲国家正在对安哥拉问题寻求一种非洲的解决办法的时候这样公然干涉安哥拉的内部事务,表示十分遗憾。苏联应当认识到,非洲不能接受这种无理的侮辱。因此,联邦军政府呼吁苏联和持有同样态度的其他国家立即停止进一步干涉与它们无关的安哥拉局势。”
声明指出,尼日利亚联邦军政府对安哥拉局势表示严重关切,并且强调指出,解决安哥拉问题的办法在于三个解放运动的领导人达成协议“来组成一个民族团结的政府”。
尼日利亚联邦军政府外交部长约瑟夫·加尔巴携带尼日利亚国家元首穆尔塔拉·拉马特·穆罕默德给尼雷尔总统的信件,于十一月六日到达累斯萨拉姆机场时向新闻界发表讲话说,尼日利亚希望看到十一月十一日安哥拉三个解放组织组成团结政府来接管政权。
加尔巴部长还说,跟非洲统一组织的作法一样,尼日利亚政府至今承认安哥拉所有的三个组织。
新华社巴黎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七日电 法国《红色人道报》十一月七日发表社论,谴责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要对安哥拉进行公开干涉。
社论说: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对非洲地区“抱有疯狂的扩张欲望”。葡萄牙的法西斯政权一垮台,它“就在安哥拉发动攻势”,“竭力破坏阿沃尔协议,煽动(安哥拉)内战”。
社论说,这个超级大国不久前甚至向非洲统一组织主席发出一份“威胁性的最后通牒”式的信件,扬言要对安哥拉进行公开干涉。苏联的这种行径引起了支持安哥拉统一的非洲国家的极大愤慨。
社论谈到了美帝国主义对安哥拉石油资源的掠夺,指出,美国企图保住它在安哥拉的经济利益。社论说:“第三世界又一个国家的人民成了两个超级大国激烈争夺的受害者”。
社论最后说,安哥拉人民的所有朋友都希望三个解放组织团结起来,拒绝超级大国的一切干涉,重建和平和准备实现安哥拉的独立。


第5版()
专栏:

越南两方决定派代表团协商统一问题
新华社河内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九日电 据越南通讯社报道,越南民主共和国国会常务委员会十一月九日发表公报说,最近,国会常务委员会举行特别会议,听取了政府总理范文同关于按照越南同胞的殷切愿望,在国家方面实现祖国的统一并为迅速完成祖国统一从而使全国走上社会主义创造条件的报告。
公报说,国会常务委员会听取了国会常务委员会主席长征关于在国家方面实现祖国的统一的具体措施的提案。
公报说,国会常务委员会在讨论之后,一致赞同政府和国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的建议,并决定组成北方代表团,以便同南方代表团进行协商,进而在全国范围内举行普选,选出统一的越南的总的国会和国家领导机构。
公报说,出席与越南南方代表团一起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的越南北方代表团由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越南民主共和国国会常务委员会主席长征任团长,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越南民主共和国国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黄文欢和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副总理陈友翼任副团长。
新华社河内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九日电 据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报道,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中央委员会,越南民族、民主及和平力量联盟中央委员会,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政府顾问委员会和知名人士、知识分子代表在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五日和六日在胡志明市举行了联席(扩大)会议,并发表公报说,联席(扩大)会议听取了阮友寿主席关于按照全国人民的殷切愿望,在国家方面实现祖国的统一并为迅速完成祖国统一从而使全国走上社会主义的主张和措施的报告。
公报说,会议在讨论之后,一致赞同阮友寿主席的报告和建议,并决定派出越南南方代表团,以便同北方代表团进行协商,积极准备在全国范围内举行普选,选出统一的越南的总的国会和国家领导机构。
公报说,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越南南方代表团由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南方局书记、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中的党代表范雄任团长,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顾问委员会主席阮友寿和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主席、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副主席兼总书记黄晋发任副团长。


第5版()
专栏:

孟加拉国扑灭了一次军事政变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九日讯 达卡消息:据外国通讯社报道,孟加拉国陆军参谋长齐亚·拉赫曼在孟加拉国武装部队和人民的支持下,扑灭了孟加拉国陆军参谋局局长哈立德·穆沙拉夫发动的一次军事政变。
据报道,十一月三日凌晨,哈立德·穆沙拉夫调动了一部分军队,包围了总统府,占领了首都达卡的战略要地,并逮捕了陆军参谋长齐亚·拉赫曼。政变发生后,孟加拉国总统孔达卡尔·穆什塔克·艾哈迈德五日辞职。原最高法院首席法官阿布·萨达特·穆罕默德·赛义姆六日继任总统。苏联塔斯社和印度的报纸、电台迅速而频繁地报道了这次政变的情况。
据报道,在穆沙拉夫发动这次政变后的第五天,齐亚·拉赫曼将军在七日的一场反政变斗争中,夺回了被穆沙拉夫篡夺的权力,并且恢复了陆军参谋长的职务。齐亚·拉赫曼当天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时说,他是“应人民、军队和警察的要求而这样行动的”。他要求,“孟加拉国所有的机关、法院、运输部门、机场、海港和工厂企业都应全力工作”。
赛义姆总统七日宣布,在孟加拉国实行军事管制,由他担任军事管制首席执行官,由齐亚·拉赫曼等三名陆、海、空军参谋长担任副执行官。
法新社援引达卡电台七日的报道说,这一天,成千上万的市民“拥到达卡街头热情欢迎齐亚·拉赫曼‘凯旋归来’”。
据报道,印度政府对孟加拉国七日事态的发展“相当焦虑”。印度总理英·甘地七日发表讲话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印度外交部发表声明说:“印度对孟加拉国事态的发展,不能继续无动于衷和漠不关心。”
美联社指出,印度政府的这种态度,同穆沙拉夫发动政变后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


第5版()
专栏:

罗马尼亚领导人接见我党的工作者代表团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电 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约瑟夫·邦克同志十一月七日下午接见了以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南省委第二书记张平化为团长的中国共产党党的工作者代表团全体成员,并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在接见过程中,邦克同志向代表团介绍了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建设和提前完成本五年计划的情况。
接见时在座的有:罗共中央副部长杜·图尔库斯和罗马尼亚经济和社会活动工人监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卢·德勒古特。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李庭荃接见时也在座。接见后,邦克同志设宴招待了代表团。
代表团从十月十八日至十一月六日参观访问了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和普拉霍瓦、布拉索夫、穆列什、洪尼多阿拉、加拉茨等十二个县的一些工业企业、发电站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并且同这些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了诚挚和有益的座谈。
代表团所到之处,受到了各县、市党政主要领导人、企业负责人和广大职工的热烈欢迎和亲切友好的接待,充分体现了中罗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和战斗团结。
代表团在十一月八日结束对罗马尼亚的访问,离开布加勒斯特回国。


第5版()
专栏:

北京大学代表团离地拉那回国
新华社地拉那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九日电 以马石江为团长的北京大学代表团结束了在阿尔巴尼亚的友好访问,十一月八日乘飞机离开地拉那回国。前往机场送行的有:地拉那大学校长彼·拉多维茨卡,劳动党地拉那大学委员会第一书记谢·迪尼等。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临时代办韩波等也前往机场送行。


第5版()
专栏:赤道几内亚通讯

赤道之乡友情深
——记中国公路技术组在赤道几内亚
在赤道几内亚大陆中北部,一条全长一百二十多公里的东西向的恩昆—蒙戈莫公路,穿过一片片可可林、咖啡林和茂密的热带森林,把沿线的一座座村庄连结起来。为了提高这条公路的质量和运输效率,一九七三年开始改建工程,这对促进赤道几内亚民族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改建公路的两年多期间,参加这一工作的中国工人和技术人员,在同赤道几内亚的工人和当地人民群众并肩劳动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谱写出许多闪耀着战斗友谊光辉的动人篇章。
共 同 心 愿
在筑路工作中,赤道几内亚的工人辛勤劳动,刻苦钻研技术。许多技术工人迅速掌握了不同工种的技术,已能独立操作,正在成长为一支技术骨干队伍。
赤道几内亚青年梅尔乔尔·比特格是工地锻工车间的实习生,年纪不满二十。他人小志气大,一心为建设祖国努力劳动和学习技术。他抡起大锤打铁,一气打十几下甚至几十下,从不喊累;他经常在炉旁高温下干活,挥汗如雨,从不叫苦。对关键性的技术,他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不掌握好就不歇手。他这种勤学苦练的精神深深感动着同他一块儿工作的中国工人老朱。他俩互帮互学,密切配合:一个尽心地教,不怕麻烦;一个用心地学,越难越钻。梅尔乔尔进步很快,一年多就掌握了锻工的一些基本技术,能独立操作和加工一些部件。
是什么力量使他有这样大的干劲和钻劲呢?请听听梅尔乔尔自己的话吧:“我爷爷是个铁匠,在殖民主义统治下受苦受累一辈子。我现在学技术,是为了发展祖国民族经济的需要。”
一天,梅尔乔尔的父亲远道来到工厂 探望儿子,并且要找中国朋友谈谈。这位老人向他们讲述了一段家史:原来,梅尔乔尔的祖父曾经干过铁工活,能锻造砍刀、矛头等工具和狩猎武器。那时是在殖民统治下,赤道几内亚没有钢铁。梅尔乔尔的祖父根据自己长期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发现当地一种红土中含有铁的成份,就砌起小土炉试验炼铁,终于成功了。但是不久,殖民当局知道了这件事后,又恨又怕,竟无理禁止他炼铁。从此,梅尔乔尔的祖父不得不放弃铁工活,他的铁工技术也就失传了。说到这里,老人无限感慨地说:“那时,殖民主义者害怕赤道几内亚发展民族工业,因为这对他们的统治不利。现在赤道几内亚独立了,能够依靠自己发展民族工业。”老人的一席话使在场的赤、中两国人员深受教育。过去的共同命运、今天的共同心愿,把两国人民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战 胜 毒 蜂
一天,中国工人老宋正驾驶着推土机进行工作。突然,推土机由于离合器失灵,碰到一棵树杆上,碰破了树上的毒蜂窝。瞬间,黑压压的一群毒蜂围着破窝乱作一团。当老宋跳下驾驶台,叫大家赶快躲开的时候,蜂群发现了“敌手”,紧紧向老宋扑来。这时,只见一位赤道几内亚青年勇敢地冲上去。他挥舞一件外套,前后左右扑打蜂群,保护老宋免遭蜂螫。老宋拉着这位青年,两人边打边跑,终于甩掉毒蜂,到了安全的地方。老宋和这位年轻人互相把手紧紧握在一起,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不一会儿,附近的人们围了过来,大家都称赞这位青年的勇敢。他却只是谦逊地笑着。接着他又建议:“要想办法把蜂窝捅掉,否则毒蜂总围着窝转,妨碍朋友的工作。”他说干就干,不顾中国朋友的劝阻,把衣服往头上一蒙,拿着一根细长杆子,朝着蜂窝跑去。他勇敢而巧妙地把毒蜂窝一下打出老远,然后立即朝着与人群相反的方向跑了好几百米,终于摆脱了毒蜂的追击。他回来后,人们发现他臂膀上已被蜂螫,一片红肿。中国人员怀着感激和关切的心情劝他赶快去工地诊所敷药,他却满不在乎,微笑着告别了。
救 死 扶 伤
去年一天清晨,阿尼索克县驻军司令来到中国公路技术组驻地,恳请中国朋友收下他送来的一车甘蔗。他说:“最近你们为我们帮了大忙,你们的行动再一次证明了伟大的中国人民是赤道几内亚人民的真正的朋友。”“这是生长在赤道几内亚土地上的甘蔗,最能表达赤道几内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情。”
事情是这样的:
一月九日傍晚,一辆开往阿尼索克县的客车出了车祸,许多乘客受伤,有的伤势很重。消息传来,中国公路技术组的负责人和医生急奔县医院。由于县医院设备、药物和医务人员都不足,县的负责官员决定把所有重伤员送往巴塔抢救。一位中国医生在当地医生陪同下逐个检查伤员时,发现躺在担架上的农民圣地亚哥·恩塞腹部破裂,肠子外溢,伤情非常严重,如送往巴塔,就要拖延时间,加上长途颠簸,会有生命危险。这时,他想起了毛主席关于“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教导,顿时浑身充满力量,决心留下恩塞就地抢救。他的想法得到领导上的鼓励和支持。当地负责官员非常感动,命令县医院和当地医生全力帮助抢救。
在中、赤两国医生和其他人员共同努力、加紧准备好各种条件后,手术开始了。这时已是夜间十点多钟,设在工棚里的手术室灯光通明,大夫和医助紧张而又细心地工作着。中、赤两国医务人员密切合作的情景深深感动着窗外围观的群众。一个多小时后,伤员肠子复位,伤口缝好,手术顺利结束。恩塞神志清醒,血压、脉搏正常。在赤、中两国医务人员精心护理下,恩塞伤口愈合很快,一周后就出院了。
当中国医生到恩塞的家乡探望他时,恩塞和他的一家以及全村人都十分激动。他们把中国朋友请到屋里,热情款待。
亲 切 关 怀
两年来,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在这个友好国家里,到处感受到赤道几内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诚挚情谊。
一九七三年八月的一天,马西亚斯总统来到公路技术组驻地视察。他兴趣盎然地参观了赤、中两国工人共同操作车床、刨床、钻床和驾驶各种筑路机械,心情十分愉快。马西亚斯总统关心地询问了中国人员的生活情况,并且亲自看了中国人员挖的水井以及猪栏、菜地,对中国人员自己动手改善生活备加赞扬。他还高兴地吃了中国人员种的蔬菜。第二天,马西亚斯总统设便宴,用赤道几内亚的特产木薯、芭蕉和花生米等招待中国技术人员。席间,马西亚斯总统同中国人员亲切交谈,不断赞扬和祝愿赤、中友谊的日益发展。
在筑路过程中,中国技术人员处处得到赤道几内亚人民的热情关怀和帮助。当需要采石时,赤道几内亚朋友手持砍刀,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在原始森林中开辟道路。当中国技术人员在密林中迷了路,赤道几内亚朋友就主动跑来当向导。在野外工作遇到大雨,赤道几内亚朋友就热情地邀请中国人员进屋躲雨,并为他们生火烤衣服,驱散寒冷和湿气。……一幕幕友谊的情景激动着中国技术人员的心。他们深深感到:中国和赤道几内亚人员共筑的这条公路是有尽头的,而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却是源远流长、与日俱增。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