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大寨之花遍昔阳
——昔阳社社队队学大寨新成就综述
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昔阳县一批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千七百多名代表介绍了他们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大寨的经验。大家听后,感到很有启发。
昔阳县学大寨先进单
位的经验,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它的广泛性。一九
七○年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来,昔阳县在农业学大寨
的道路上继续前进。许多学大寨的先进社队快马加鞭,先进更先进,一些后进单位迅速赶上来了。五年
间,全县二十个公社、四百一十一个生产大队的面貌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有四分之三的大队跨入学大寨的先进行列;三分之一的大队成为大寨式的先进队。一九七四年,全县百分之九十三的大队粮食平均亩产上了《纲要》,四个公社、六十八个大队过了“长江”,二十四个大队超过了千斤。这次在大会上介绍经验的大寨公社和南垴、安坪、东沟、口上、西固壁、石坪、
白羊峪、河西等生产大队,就是从数以百计的学大寨先进单位中挑选出来的。其中有先进更先进的典型;也有后进变先进的典型;有原来条件较好、继续前进的典型;也有原来条件极差、短期内发生很大变化的典型。这些情况说明,昔阳县学大寨的先进社队已经不是局限于某一种类型,也不再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尖子,而是象烂熳的山花,在昔阳大地到处开放。
昔阳县各社队学大寨经验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它的深度。在大会上介绍经验的先进单位,尽管原来的基础不一样,自然条件不一样,然而他们在学大寨运动中所走过的道路,都是一样的学到了根本上。他们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只要象大寨那样,坚持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也就是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农民,自觉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学大寨就学到根本上。在一个县的范围内,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就能遍地开花。
真学、假学大不一样
昔阳县许多社队学大寨的经验表明,学大寨有个真学、假学、半真半假学的问题。过去,有些社、队,年年到大寨参观学习,有的大队就在大寨附近,天天喊“学大寨”,学了几年变化不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真学假学的问题。沾尚公社口上大队就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一九七○年昔阳建成大寨式的县,口上大队还在拖全县的后腿。最近几年他们大步赶上来了。为什么能这样?大队党支部书记禹银祥联系十一年来走过的道路,在这次大会上畅谈了自己的体会。
口上大队在昔阳西部沾岭山上,萧河上游,全村一百八十一户,六百零三口人,耕地一千零一十六亩。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广大贫下中农欢欣鼓舞,积极响应。大队党支部也开始研究学大寨的事,可是商量来商量去,总认为:“沾岭山,气候寒,土质坏,产量低,学习大寨难上难。”但是,农业学大寨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大寨出在昔阳,就在口上大队身边,怎么能公开说不学大寨?于是就来个学在嘴上,行动不对号。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二年,由于真学假学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尽管学大寨的会没少开,赶大寨的口号没少喊,到大寨参观的路也没少跑,学大寨的事却一件也没有扎扎实实地办。
一九七三年九月,在党的十大精神鼓舞下,这个大队认真对照大寨的经验,发动群众“揭矛盾”。贫下中农尖锐地指出:“口上大队这几年不是真学大寨,而是假学大寨。”“口上学大寨是雷声大、雨点小,资本主义没批臭,学大寨成了空口号。”对于群众的批评,大队领导开始有些接受不了,觉得几年来,白天干,黑夜熬,风里来,雨里去,辛辛苦苦工作,没戴上“光荣花”,却给扣上了一顶“假学大寨”的帽子。经过群众摆事实,讲道理,翻历史,揭矛盾,大队党支部才认识到:过去虽然嘴上也喊学大寨,可是并没有真心实意地照着大寨的样子去干。就拿批资本主义来说吧,前几年虽然也批了,但是水过地皮湿,搞投机倒把、副业单干、瓦解集体经济的歪风还照样刮。再说大干社会主义,这几年干是干了一些,但并没有改了天、换了地。这个大队本来可造一百多亩小平原,没有造,反而让原来一些大块地被河水冲成了“凹凹田”。虽然也打了一千五百多米坝,可都是些“豆腐坝”,圈在坝内的二百亩滩地,“一没平,二没垫,土层不到二寸半,春夏丢肥又误工,到了秋天没收成”。
通过群众的批评帮助,大队党支部领导成员开始“认帐”了。他们认真比大寨,查自己,解决真学假学的问题,学大寨运动就走上了正路。路线对了头,群众干劲大。从一九七三年冬开始到今年春天,全大队连续治理了塌土坡等五项大工程,总共用土石十四万方,打坝三千七百米,砌涵洞六百米,截潜流工程两处,修地垫地三百五十亩。尽管去年是连续第三个大灾年,春夏无雨,夏季刮风,伏末雨涝,秋季早霜,但粮食平均亩产却一跃跨过了“长江”。社员们说:真学大寨,还是假学大寨,结果大不一样。
学根本和图表面大不一样
一九七○年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来,全国各地到大寨、昔阳参观的人,不晓得有多少万!他们坡上转、沟里看,回去以后有的学出了成效,有的却还是老样子。原因究竟在哪里?昔阳县许多社队在介绍经验时,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说:学大寨不能学表面,不能只看到大寨的地整得好,庄稼长得好,粮食产量高;要琢磨大寨为什么能够这样。要学路线、学方针、学政策,要学习大寨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不断用社会主义去战胜资本主义,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经验。抓住了这个根本,学大寨就学到点子上。相反地,不从根本上学大寨,只图表面是学不好的。即使粮食产量一时上去了,也不一定是学大寨的先进队。洪水公社东沟大队在这方面有过沉痛的教训。
最近几年,这个大队的干部把东沟算成学大寨的先进队。理由是粮食产量增加了,社员的收入增加了。但实际上呢?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向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一个时期,大队党支部领导成员,不考虑经营方向,只想增加收入,从一九六七年到一九七四年,把一半以上的劳动力抽出去搞副业,没有下功夫搞农田基本建设,因此,农业基本上还是肩挑、驴驮、手工劳动,大部分耕地还是“三跑田”。实际上,学大寨八年,农业只是维持了个简单再生产,副业是越搞越脱轨转向,越来越脱离群众。
今年春季,县委负责同志来东沟大队蹲点,和大队的干部社员一道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一道调查研究,对比大寨,联系实际,揭露矛盾,使大家对大寨的根本经验有了新的认识。一九六三年,大寨遭了洪灾,冲毁了旧大寨,大寨干部和社员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建成了新大寨;这个大队却是淹了破东沟,建下个“散”东沟,把一个村子散到了十一个沟岔里,方圆扯下八、九里路。大寨的土地是从
“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海绵田”,现在又在建设机械化、水利化的“海绵园田”;东沟大队百分之七十的土地还是“三跑田”。大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东沟大队却把主要人力物力用在搞不正当的副业上。盖子一揭,人心大动。群众说:
“要记住这个教训,学大寨不学根本,集体经济转了向,走了错路,往后再不能这样干了!”
半年来,东沟大队持续进行革命大批判,划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界限,认真学习大寨的根本经验,农业学大寨运动才真正上了路。
带路人带什么路大不一样
昔阳县一些社队在介绍农业学大寨的经验时,大多谈到领导班子革命化的问题。这些年,全县各社队学大寨运动所以能迅速发展,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不断加强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建设。事实证明,哪一个社队有了好的带路人,学大寨运动就大有希望。李家庄公社石坪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有棠的发言,使代表们受到很大启发。
陈有棠是一九五三年从部队复员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当时石坪刚办起农业社,面临着一个发展集体生产的问题。他想,集体生产要发展,必须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怎么调动呢?他自己认为,石坪大队土地不多,人口不少,要使群众有吃有穿,生活富裕起来,光靠农业不行。石坪离阳泉近,村里又有不少瓦匠、木匠,合作化以前有些人跑阳泉抓了不少钱,现在要富裕起来,就得把这条门路抓过来。于是,他们就选派了一百多个精壮劳力,常年在阳泉刻砖坯,打石料赚钱。大队这样搞,生产队胆子就更大了,他们放出去的劳力,不管干什么活计,经营什么项目,只要一天交回两元钱,就给记一个劳动日。这样,连大队带生产队常年在外的劳力,占到劳力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陈有棠满心希望通过搞副业抓钱来发展集体生产,没想到弄了个笸篮担水两头空。农业生产不用说是丢了。一九六六年粮食总产只有五十多万斤,亩产一百五十多斤,钱也没抓下。一九六六年农林牧副总收入才十二万元,每人平均六十元。集体经济基本上是一个空架子。
一九六七年,县革委会做出在全县开展学大寨运动的决定后,全县掀起了批判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批判资本主义倾向的热潮。群众一联系实际,把干部们摆进去了,他们说:投机倒把是干部支持的,大搞副业是党支部领导的,你们调动的是少数人想捞钱的积极性。
对于群众的批评,陈有棠心里不服气。他说:我
当干部这么多年,为了改善咱石坪群众的生活,夜没少熬,汗没少流,集体的东西我一分一厘没有往自己家里拿过,怎么能把我辛辛苦苦的工作说成是带头搞资本主义呢?
后来,县里的领导同志帮助陈有棠对照大寨,分析迷失方向的原因。社员群众也给他摆事实,讲道理。他们语重心长地说,全县都在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咱们不能瞎驴记下一条道,顺着弃农经商的老道走下去呀!
在县、社党委和社员群众的帮助下,陈有棠联系本大队的历史,学习毛主席著作,开始认识到物质刺激,调动不起社会主义积极性来;工分挂帅,鼓不起大干社会主义的劲头来;抓钱丢粮,就要走到邪路上去。几年来,石坪大队党支部不断开门整风,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带路人的思想政治路线端正了,全大队学大寨运动就出现了新局面。
石坪的自然条件是:黄土坡连坡,石头沟套沟,下雨满坡流,雨过渴死牛。文化大革命前不敢在旧山河上动土。一九七○年真学大寨以后,在大队党支部的带领下,他们采用在荒沟上砌涵洞造地的办法,治理了全大队的四条主沟和两条大的支沟,共砌涵洞七千二百多米,造地五百多亩;还修了两个小水库,一个截潜流工程,一处高灌站,打了两眼机井和八十眼旱井,铺设了两千三百米管道。过去一亩水浇地也没有的干石坪,现在有三分之一的地能浇水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石坪大队粮食最高年产量才七十万斤,亩产二百三十多斤。一九七四年,粮食总产达到二百六十多万斤,亩产达到八百一十多斤。一九七○年以后,不仅摘掉了吃供应粮的帽子,而且每年交售给国家的公购粮都在一百万斤以上,超额完成国家的征购任务。文化大革命前,石坪大队基本上没有什么储备和积累,现在,集体储备粮达到六十二万斤,还有四十多万元的现金积累。实践证明,支部领导执行不同的路线,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
昔阳县学大寨先进社队的带路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象大寨大队的干部那样,既敢于在阶级斗争中冲锋陷阵,又能够在改造河山中带头苦干、实干,不怕流血、流汗。大寨公社南垴大队党支部书记李锁寿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李锁寿几年如一日,带领群众认真学大寨,把一个穷“难闹”,建设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南垴。不久前,他在带领群众大搞人造平原工程时,被土块压伤了,断了三根肋骨,进了医院。可是伤还没有全好,就拄着双拐棍到了工地。在李锁寿的带动下,南垴大队的干部一心为革命吃苦,不图个人享受。七个支委,每天都在农业第一线上苦干,除女副书记出勤稍少以外,其他支委每年出勤都在三百四、五十天以上。保管员李福盛每年也出勤三百四十天,领种子、饲料都在晚上干。
有了这样的带路人,社员就一呼百应,打一仗,胜一仗。过去的南垴,山是“和尚头”,沟是乱石沟,地是石板地,锄地碰石头,耕地调不过牛。学大寨九年间,南垴面貌大变。山,有的修了地,有的栽了树,再不是“和尚头”了。过去挂在石山坡上的六百亩地,大多数“开膛破肚”建成了高标准的大寨田,由四千多块,变成了一千多块,活土层由三、四寸,加到了二尺左右。“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由亩产不到二百斤,变成了一千多斤。还搬了五个山头,造了一百五十多亩山顶平原。过去南垴吃水难似油,现在不仅安上自来水,还在干圪梁上筑起三个大蓄水池,铺了好几千米长的铸铁管、钢管、皮管和尼龙管,使绝大部分耕地实现了喷灌。今日的南垴,正在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成绩大了继续找差距
大寨和昔阳最大的特点是永远不满足自己。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来,昔阳县大批社队坚持继续革命,不断前进。大寨大队所在的大寨公社党委书记赵怀瑞在大会上的发言,在这方面给代表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九七○年北方地区农业会议期间,报纸上刊登了《大寨公社尽大寨》的通讯。许多人也称赞大寨公社“尽大寨”了。在成绩大、荣誉高的情况下,大寨大队保持过去“成绩大,喜不倒;荣誉高,夸不倒”的革命精神,把荣誉变成不断革命的动力,把成绩作为继续革命的新起点,及时地提出:“大寨带全县,全县促大寨,大寨迈新步”的战斗口号。
大寨这样生气勃勃地继续前进,但是,大寨公社有的大队却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公社党委认为,即使是前几年学大寨很有成效的单位,即使是被誉为大寨式的大队的单位,同大寨比起来,也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这种在胜利面前停滞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正是同大寨的差距所在。他们及时抓住了骄傲自满的思想苗头,大张旗鼓地反骄破满。全社所有的生产大队都以大寨为榜样,把自己做的事情同大寨大队相比较,不断发现自己的差距,不断沿着大寨的方向前进。五年来,他们主要是在几个方面同大寨比出了差距。
第一,胜利面前比大寨,看方向道路正不正。开始学大寨那几年,全公社批判了“重钱轻粮”的资本主义倾向,把外出搞副业的劳力和马车撤回来,把各队不正当的副业停下来,集中力量搞农业,落实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使粮食增产,收入提高。近几年粮食产量上去了,有的队“重钱轻粮”的思想又冒了出来,影响了农业生产。在去冬今春整党中,公社党委发动干部和社员重新学习大寨精神,摆出了资本主义倾向的新表现,一宗一件地分析解剖,并和大寨对照,看错在哪里?大寨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生产,队里的马车从来没有外出跑运输赚现钱,而是长年累月拉石头建设大寨田;队里的劳力从来不干不为农业服务的加工副业,而是抽调劳力养猪、养马、栽植果树,结果畜牧业发展了,林业发展了,集体的收入也多了。通过比大寨,使大家认识到,学大寨的方向道路问题,不是解决一次就完事大吉,而是要贯穿学大寨运动的始终,不断地抓,反复地抓,如果稍一放松,正了的方向路线还会偏。
第二,富裕面前比大寨,看艰苦奋斗精神牢不牢。文化大革命前,大寨公社绝大多数大队不富裕。当时,他们曾经提出过“要想穷变富,必走大寨路”的口号。经过几年学大寨以后,随着集体生产的发展,社员生活水平上升,大家有吃有穿,信用社里有存款。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想艰苦奋斗少了,盘算“缸瓦房,粉刷墙,油漆柜,扣盖箱”多了。为了解决这种够吃够过的思想,公社党委一方面组织群众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一方面继续抓大寨精神的教育,提出许多问题让大家讨论:为什么大寨产量高了,还要搬山填沟造平原?为什么大寨粮食丰收了,社员还要省吃俭用?大寨人为革命种田的自觉性为什么这样高?一比大寨,就看出差距来了。这个公社有个后龙凤垴大队,学了几年大寨,粮够吃,钱够花了,就不想再干了。东干渠工程从他们门前过,国家把水管送到家门口,只要付出一些劳动,就可以使大片的旱地变成水地,可是他们不干。三年大旱减了产,才后悔了。总结了这个教训,去冬今春就打了八十眼旱井,筑了四个水池,自己购买了二千米水管,安上两级高灌,把松溪河水引上后龙凤垴。现在正在削垴填沟,造二百亩平原。过去多少年不敢想的事,现在干起来了。
第三,困难面前比大寨,看共产主义风格高不高。大寨公社开始学大寨时,条件很差,各大队发扬大寨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团结互助,战胜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那几年,大寨风格传遍了全公社。可是后来几年,学大寨成绩大了,荣誉高了,这种共产主义风格,反而被有些人忽视。拿井沟来说,这个大队和大寨近邻,和大寨大队是“虎头山下两兄弟”。井沟吃水困难,一九六八年春,大寨干部和社员主动拉着胶皮管,拉着一台三联水泵,帮助井沟把大寨“军民池”的水提上虎头山,使井沟的干部、社员吃上自来水。前几年大旱时,大寨主动把渠、池的水送给金石坡、井沟大队,自己挑起扁担担水下种。紧挨井沟的土巷大队缺水吃,有几个老人、小孩去井沟抬水,他们一拧水龙头,被井沟的人拦住了,说什么:“这是俺村的水。”为什么大寨送去的“风格水”,井沟又变成了“私有水”呢?后来,大队党支部组织社员学习大寨精神,下决心斗掉了只顾一村一队的小生产狭隘思想,支援了土巷一些水管,并派电工去帮助安装,很快把大寨的“风格水”引到了土巷。
用继续革命的精神学大寨,使大寨公社在农业学大寨的道路上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全公社二十个生产大队,同大寨大队之间的差距一步步缩小。一九七○年,全社粮食平均亩产超过千斤的只有两个大队,过“长江”的有十六个大队,过“黄河”的有三个大队。一九七四年,亩产超过千斤的大队增加到七个,其余的大队全部过了“长江”,最低的亩产达到八百二十二斤。
这样说来,是不是大寨公社的各个大队,同大寨就没有差距了?赵怀瑞同志说:大寨公社的二十个大队和大寨相比,仍然存在着许多方面的差距。这差距,那差距,根本的差距是公社党委在坚持毛主席革命路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和大寨党支部的差距。他表示,一定要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不断总结全公社学大寨的实践经验,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努力缩小这个差距。
昔阳县的许多社队正是以这种不断革命的精神,学大寨,赶大寨,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不断作出新成绩,全县走在全国许多大寨式县的前列。
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