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雁北五年间
不久前,我们访问了山西省的雁北地区。从雁门关到金沙滩,从北岳恒山到桑干河畔,沿途只见防风林带郁郁葱葱,灌溉渠道交错纵横,大片盐碱荒滩上新造的良田长着茁壮茂盛的庄稼……,昔日贫瘠荒凉的塞外高原,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解放以来,特别是深入学大寨的近五年来,这个历史上多灾低产贫困落后的地区,变化是巨大的。五年间,全区共完成各种水利工程一万多项,防渗渠道(用水泥板三面衬砌)达三千五百多公里;水浇地由一百一十万亩扩大到二百三十多万亩,平均每人有一亩水浇地;改良盐碱地比过去增加了六倍多。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去年粮食总产达到十八亿三千多万斤,比一九七○年增长百分之五十五。一九七○年前的二十年间,雁北粮食总产才净增四亿多斤,近四年就净增六亿多斤,四年的增产幅度超过了二十年。去年交售给国家的余粮,由一九七○年前的两亿斤,增加到四亿斤。多种经营普遍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
在参观访问中,我们接触到不少干部社员,所见所闻,给我们一个突出的印象:在我们国家里,不管那里的自然条件多么差,只要当地党组织能团结一心,又能坚持一条马克思主义路线,带领群众认真学大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苦战三五年,面貌就一定能大变!
(一)
旧社会,当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处于被奴役状态的时候,不可能真正成为大自然的主人;新社会,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有了主人翁的自觉性,才能冲破旧的思想束缚,真正做大自然的主人。雁北人民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就经历过由不自觉到自觉的思想觉醒过程。雁北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雁北难变”论在一个时期很流行。本地干部对改造雁北没有信心,一些外地干部在雁北工作也不安心。
一九七○年人民日报社论《农业学大寨》提出:“昔阳能办到,你们难道不行吗?”在雁北地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雁北到底能不能变?干部群众议论纷纷,大辩论在许多县开展着。有人认为土地瘠薄,无霜期短,低产难变。可是,在北岳恒山脚下的浑源县十义号大队却在沙板地上创造了连续六年亩产超千斤的奇迹。有人认为地广人稀,耕作粗放,产量难上。右玉县牛心公社消息屯大队的变化,推翻了这个论断。这个大队一个劳力种五六十亩地,过去广种薄收,后来因地制宜学大寨,按照广种薄收与少种多收的高额丰产田同时实行的方针,“林草上山,粮田下川”,几年时间使基本农田亩产超《纲要》,为改变雁北旧耕作制度闯开了新路。
群众中蕴藏着的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不断教育和鼓舞着干部。灵丘县原来有些干部认为穷山难变,想让山区社员搬家。但是,群众并不这样想。下关公社谢子坪大队,有十一名贫下中农,步行千里到大寨去“取经”。回村后,党支部立即带领全村男女老少,狠批修正主义路线,打击资本主义歪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战三年,面貌大变。广大群众“穷则思变”的革命精神,使县委很受感动。他们打消了“搬家”的计划,决心带领广大贫下中农建设山区。
雁北各级领导从群众斗争的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过去认为雁北难变,“思迁”不“思变”,正是懦夫懒汉世界观的反映,不改变这种精神状态,雁北怎么能变?经过辩论和实践,广大干部树立了扎根雁北,改造雁北的信心和决心。
各级干部继续革命的觉悟提高了,思想感情变化了,对雁北的看法也就从根本上变过来了,主宰雁北大地的主人翁气概也有了。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雁北,用革命的认识论指导实践。风沙大吗?广植防风林带可以挡住它;土地干旱吗?可以把地下水挖出来,河里水引上来灌溉它;地广人稀吗?正好大建方田,大搞种植、饲养业,让多种经营大发展……。雁北不是个难变的穷地方、苦地方,而是个好地方、宝地方,大有潜力,大有作为。领导的思想路线端正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力,就象桑干河的流水,源源不断地涌流出来,一切“落后有理”、“雁北难变”等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统统被冲垮了!雁北的面貌改变了!
(二)
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改造自然的斗争总是和两条道路的斗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不批判修正主义,不打击资本主义,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齐心干社会主义,就谈不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雁北地委和各级干部对这一点的认识,是在斗争中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
广灵县由三个小盆地组成,自然条件比较好,但农业生产发展很缓慢,一九七一年风调雨顺却减了产。这个情况引起县委的注意,他们调查了后进社队的情况,又总结了先进社队的经验,比较清晰地看到了全县农村阶级斗争的现实状况。有些队班子软,对阶级敌人的活动没有狠狠打击,对资本主义倾向没有及时批判。这些调查使县委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过去较多地注意分析本地的自然状况,却很少研究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后,农村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状况,因而,抓不住主要矛盾。县委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度,加深了对大寨根本经验的认识。他们带领全县人民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一年时间,面貌大变。
我们沿途所看到的先进单位,差不多都经过类似的斗争过程。阳高县南徐大队是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一九七二年遇到了大旱,河水断流,井水下降,一小撮阶级敌人乘机煽动外出单干;一部分资本主义自发倾向严重的富裕农民,怂恿一些干部派出车马劳力跑运输。南徐大队党支部站得稳,顶得住,发动群众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展开了对资本主义倾向的大批判。广大贫下中农异口同声地说:“社会主义方向不能偏,资本主义邪路不能走,我们要靠大寨精神抗旱夺丰收!”他们一鼓作气一年完成了九项农田水利工程,扩大水浇地二千多亩,当年夺得了亩产六百多斤的好收成。怀仁县的小昌城大队,一度迷失方向,资本主义自发倾向严重,农业上不去。党支部经过整顿后,不断地向社员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外出的劳力归了队,齐心协力搞集体生产。如今,三千多亩土地都修成方田,渠道纵横,绿树成荫,粮食增产,五业兴旺。这里的干部都深刻体会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就没有搬不平的山,治不好的田!
(三)
三大革命运动一起抓,这一点在雁北比较突出。几位县委同志都谈到,抓生产斗争离不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是大干还是小干?是大搞科学种田还是用老套套种田?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还是伸手向上“等、靠、要”?在雁北,我们看到很多田成方、树成行、渠道成网、机井成群的新农村。象朔县的祝家庄,浑源县的东辛庄,大同的落阵营等大队的农田,从规划图上看是棋盘似的方格格;当我们行进在笔直的林荫道上时,渠、路、树、机、井、电综合配套的大方田,就清晰地摆在面前。在这里,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给人很深的感受;在这里,小农经济时代的羊肠小道和零碎地块已经绝迹,展现在眼前的是社会主义农业的壮丽景象!
雁北多灾,十年九旱。抓水是改变雁北低产面貌的主攻方向。旧社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无力治水,只能是“水在河里流,人在岸上愁”。眼看着横贯全区的桑干河和许多河的水,年复一年地白白流去。合作化以来搞了一些工程也只是小打小闹,修修补补。一九七○年以来,许多县的领导班子开展了一场批判修正主义路线,批判小农经济思想的深刻革命。人们想大的,干大的,许多过去干不成的大工程,现在一举干成了。天镇县南高崖公社治理洪塘河工程,过去有的干部只算工程账、劳力账,看不到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和群众的伟大力量,越算越保守,越胆小,好几年不敢动工。经过革命大批判,解放了思想,他们充分发动群众,大打改天换地的“人民战争”,不到两年时间,挖开了一道人工河,筑起一条改河大坝,整个工程量超过一九七三年以前农田水利工程的总和。
我们参观了许多新建的水利工程。山阴县北周庄公社永静城大队,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打了一眼大口井,大井内套小井,向深层取水,又从井壁上向四周打“辐射”井,加大出水量。通过地下输水隧道,把水提到坡上。群众说这种办法是“上面不误种,冬天不怕冻”,省工,省料,少占地,少花钱。朔县腊壑口劈山引水工程,是十几个公社联合起来兴建的,使几万亩干旱农田得到了灌溉。还有不少社队,团结协作,采取专业队伍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办法,狠抓大型的“翻身”工程,统一规划,统一指挥,搞一项,成一项,多快好省。阳高县北徐屯公社,全部耕地都在盐碱滩上,前几年国家先后投资和贷款九十多万元,补助十多万斤粮,仅仅改造了一千来亩。一九七○年,公社党委带领群众批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振奋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两年多时间,就把三万亩烂泥盐碱滩,改造成了米粮川。
在雁北,许多不利的条件正在转化为有利条件,把“包袱”变成了财富。在这片地广人稀的土地上,不仅出现了锦绣般的万亩方田,种植业和饲养业也正在大发展。一九五五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对《看,大泉山变了样子!》一文的批示,极大地鼓舞了雁北人民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斗志。原是一片滚滚沙海的怀仁县金沙滩,如今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正在风口地带的右玉县,几年来发动全县人民植树种草六十六万多亩,条条林带基本上锁住了风沙,调节了气候,减轻了霜冻灾害。全区百亩以上的大片果园就有一百五十多个。“要想雁北富,就得风沙住。风沙何时住,遍地都种树。”雁北人民千百年来的美好愿望,正在变成现实。
全区还以养猪为中心,大力饲养羊、兔、鸡和大牲畜。大部分社队都有集体养猪场和养兔场。不少县还驯养梅花鹿、火鸡、水貂等。今年上半年,全区的集体养猪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集体兔场由去年同期的二十多个,猛增到一千八百多个,今年可向国家提供几千吨冻兔肉。
科学种田的成果也在塞上高原涌现。谷子和山药蛋,过去被认为是低产,现在出现了亩产千斤谷、六千斤山药蛋的单位。雁北无霜期短,过去一年只种一茬,现在搞套种复播,一年二茬、三茬。冬小麦、水稻,过去雁北很多县根本不能种,现在普遍试种成功。
“社会主义不仅从旧社会解放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也解放了旧社会所无法利用的广大的自然界。”雁北人民真正成了主宰大自然的主人。他们正在用辛勤的劳动,在长城内外方圆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创一个历史新时期。五年间的变化还只是一个开端,更大的变化即将到来!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山西省右玉县高墙?公社新建兔场的一角。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人民公社添上了金翅膀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山东省掖县西由人民公社广大贫下中农,学习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积累资金购置农业机械。现在,全公社已有农机六百三十二台,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社员群众高兴地说:“人民公社实现机械化,好象千里驹添上了金翅膀。”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解放了劳动力,使过去多少年来办不到的事情,几年就办成了。三山岛大队是全社发展的缩影。这个大队是个有名的穷地方。过去,因为缺牲口,没机器,每年要吃国家大批统销粮。为了改变落后面貌,三山岛人民在学大寨的过程中,积极发展机械化,现有渔、农用的柴油机一百三十台,拖拉机三部,因而,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加快了自然面貌的改变。他们用拖拉机在海滩上开出四百多亩粮田。近几年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每年向国家交售二十万斤粮食,八百万斤水产品。
机械化使西由提高了抗灾夺丰收的能力。一九七二年他们战胜了百年未见的大水,夺得了大丰收,粮食产量第一次过了“长江”。今年又战胜了特大干旱,使全社四万五千亩小麦,平均亩产超过了《纲要》。
西由公社的农业机械化是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社员们说:机械化不容易,三回合得胜利。
第一个回合是同修正主义路线斗。西由公社一九五九年刚建立公社拖拉机站的时候,就遇到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有人胡说什么人民公社办机械化“买不起,用不好,管不了”。在斗争的重要时刻,公社党委书记把行李搬到拖拉机站,一面大讲人民公社办机械化的优越性,一面带领全站职工总结管理经验,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用实际行动驳倒了“用不好,管不了”的谰言。经过斗争,公社拖拉机站逐步发展,现在已拥有拖拉机二十部,大型被动机四十二部,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二个回合是同资本主义倾向斗。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后,围绕着拖拉机往那条路上开,又展开了一场斗争。有一个大队有两部拖拉机,为了多赚钱,整天在外拉脚搞副业。为了端正农业机械化的方向,公社党委抓了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狠批资本主义倾向,并且组织干部和群众展开辩论,解决“农机务农”的问题。同时,公社还用先进典型的事迹,进行正面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干部和群众的路线斗争觉悟。
第三个回合是同小农经济思想斗。他们组织干部和群众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批判小农经济思想,从适于机械化作业的需要出发,进一步对全社的路、林、沟、渠、田重新进行规划,综合治理,使田地平整联片,道路四通八达,为扩大机械化作业创造了条件。
西由公社现有的农业机械,价值七百一十多万元,每个大队平均二十四万多元。这么多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是靠向国家贷款吗?不是;是靠降低社员生活水平吗?也不是,十年来,社员的平均收入提高一倍多。主要是他们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大力增产粮食的同时,注意抓好多种经营,为迅速实现机械化积累了资金。
开始,公社有的干部有畏难情绪。可是,群众有发展机械化的巨大积极性。街西大队一位老大娘,听说要大办农业机械化,晚上打着灯笼,挨家挨户地宣传,要大家齐心协力来办。这件事,使公社党委深受启发:只要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几年来,他们依靠群众广开门路,办起了养鸡场、木业组、机磨等多种经营,收入不断增加。现在,全社多种经营每年收入五百多万元,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二点九,为发展机械提供了资金。
西由公社还因地制宜,自己动手改造农机具。王贾大队的“革新迷”张永茂,带领机械革新小组,自力更生造出小麦播种机、中耕机、打浆机、高压喷雾器等几十种农机具。在张永茂的带动下,全社很快掀起一个改制农机具的群众运动。公社拖拉机站和农具厂的职工们先后将拖拉机改制成翻斗车、铲运车等多种机车,作业由一种增加到十四种,使机械“半年闲”变成了“全年忙”,充分发挥了机械的效能。西由公社还自力更生搞维修。现在社有修配厂,队有修理组,修理及时,修理费也大大下降。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充分发挥公社拖拉机站的作用
安徽省砀山县赵楼公社拖拉机站的广大职工,为适应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积极为生产队培训农机手。今年以来,他们为全社各队培训拖拉机手、柴油机手一百多人,受到广大农村干部和社员的欢迎。
赵楼公社拖拉机站是砀山县先进单位之一,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开展以来,他们深刻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在迅速发展,作为公社拖拉机站,必须同时是一个农机技术推广站、农业机械修配站。今年以来,他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为生产队培训农机手。他们主动与公社中学挂钩,开办农机课。挑选思想觉悟高、技术好、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职工担任学校兼职教师。下乡知识青年函授大学开办后,他们又积极主动担任课程。他们还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积极辅导,热情培养农机手。拖拉机站的职工下队进行生产作业时,总是带着双重任务,一面工作,一面给附近生产队农机手进行现场辅导。他们在公社党委的具体领导下,经常开办农机手短训班,又学理论,又学技术。通过短训班学习,使学员们基本上能掌握操作、保养和维修知识。
由于这个拖拉机站的积极培训,热情辅导,赵楼公社一支又红又专的农业机械化队伍正在成长,农业机械使用率大大提高,事故减少。这个公社的汪楼大队孟楼生产队,曾有一台柴油机在仓库里“睡觉”一年多。今年八月,公社拖拉机站举办的短训班,不但为这个生产队培训了农机手,而且使这台柴油机重新投入了生产。公社拖拉机站这种一心帮助生产队培训农机手的行动受到广大干部和社员的赞扬。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