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来一个动员
——旅大市委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经验
在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的推动下,中共辽宁省旅大市委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的指示,切实做好今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动员工作。目前,全市已有三万六千九百多名知识青年(占应下乡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九)满怀豪情,奔赴农村。
旅大市委在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他们的经验主要是:
学习理论,提高觉悟。旅大市委以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为纲,把做好今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动员工作,列为联系实际学习理论的一项内容。市委召开了全市公社以上各单位领导干部参加的知识青年工作会议,联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实际,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伟大意义的认识,增强他们为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自觉性。
市商业局党委通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认识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对缩小三大差别、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有深远意义的伟大事业,是造成使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的一项革命措施。因此,他们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党委领导成员亲自动手,把思想工作做到家。他们还召开全局动员工作会议,及时总结点上的经验,到面上推广,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动员工作越做越好。今年,这个局所属的十四个单位,有十三个单位应下乡的知识青年,已经百分之百下了乡。全局已下乡的知识青年人数,占应下乡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九点八。
全党动手,发动群众。旅大市委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认真学习湖南省株洲市厂社挂钩、集体安置下乡知识青年的经验,充分调动党、政、军、民、学各方面的力量。市委要求:全党动手,发动群众,一鼓作气,一抓到底。全市各级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党委成员人人动手,各条战线积极行动,四面八方紧密配合,共同来做这项工作。市工会、共青团、妇联的各级组织,配合各级党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宣传部门、文艺团体和新华书店,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造革命舆论。商业部门也积极为即将下乡的知识青年准备供应物资,送货上门。
旅大市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员工作中,工厂、学校、街道三方面互通情况,密切配合。工厂提出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学校提出不把学生的思想问题留给工厂,街道提出一定要做好家属工作。西岗区香炉礁公社所管的居民区,有一千四百五十四名应届中学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分布在三十多所学校,他们的家长分布在二百七十多个工厂、企业事业单位。面对工作量大、任务重等困难,香炉礁公社注意发挥一百九十个“社会主义大院”管委会的作用,组织了一千五百多名以工人为主体、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工作队,利用业余时间到工厂和学校走访调查,积极开展各项动员活动。结果,这个街道公社应下乡的青年百分之百地都下乡了。坚持“三带头”。旅大市委在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工作中,十分强调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带头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送子女下乡务农,做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模范,做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促进派。市委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以身作则,首先给全市做出了好样子。今年,市委有三名正、副书记和十八名部门领导干部的子女是应届中学毕业生。这些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带头送子女下乡当农民。市委机关干部的子女中有二百三十一名应下乡的知识青年,现已全部下到农村。旅大机器制造厂的郎玉林,是一九三八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一九六八年,他把大女儿送到乡下。今年,他又把同年毕业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送到农村去。他说,我是个共产党员,不能把子女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要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做出贡献。在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的带动下,全市很快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
抓好典型。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抓好典型”的教导,旅大市委在动员工作中注意抓好典型,加以推广,指导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向前发展。旅大市第五十一中学应届毕业生姜宝泰等十一人,组织了“赴昭乌达盟小分队”,坚决要求到边疆去干革命。市委抓住这个典型,组织巡回报告,在全市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在姜宝泰等十一名同学的带动下,全市有五百五十九名革命小将积极要求到边疆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前些日子,他们已奔赴昭乌达盟插队落户。为了搞好动员工作,旅大市还请了一些下乡知识青年先进人物回城作报告;召开知识青年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经验交流会,并选出先进典型在全市介绍学习心得。广大应届中学毕业生受到很大教育,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坚定不移地走上山下乡的金光大道。
做好下乡知识青年的安置工作和教育工作。在这方面,旅大市委主要抓了以下三件事:一、安排好下乡知识青年的生活。市委调动城乡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为知识青年建房六千多间,使知识青年一到农村,大部分能住在知识青年点里。各级党组织还注意帮助下乡知识青年养猪,种菜,搞好伙食。二、办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市委提出,农村各级党组织要以办好“共大”的实际行动,迎接新下乡的知识青年。现在,旅大市农村百分之八十五的大队办起了“共大”,有“共大”教学班一千三百多个,八万多名下乡知识青年参加了学习。在“共大”里,广大知识青年认真攻读革命理论,联系实际展开坚持乡村、建设乡村的讨论,更加坚定了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决心。三、选好带队干部,做好带队工作。旅大市委先后选派了二千五百多名带队干部。这些带队干部积极配合农村党组织和贫下中农,搞好知识青年的理论学习、思想教育和生活管理,帮助他们在农村茁壮成长。
目前,旅大市委正在学习理论,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决心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工作做得更好。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帮助下乡知识青年安排好生活
山东省安丘县柘山公社,去年七月接收了八十三名下乡知识青年。公社党委从实践中认识到,对下乡知识青年除了从政治思想上关心他们以外,还应当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他们把安排好知识青年的生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一、鼓励下乡知识青年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公社党委经常向下乡知识青年讲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重要性,使他们懂得了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不仅有利于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培养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而且有利于安排生活。知识青年们提高认识以后,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人人多出勤,个个干劲大。今年上半年,他们每人平均做了一百六十五个工日,同农村一般劳动力的出勤工日基本上相等。青年们出勤多了,收入增多,生活也好安排了。
二、指导下乡知识青年种好菜园。知识青年下乡以后,公社党委按照党的有关政策,拨给他们一定数量的菜地,并要求接收知识青年的大队,选派有种菜经验的老贫农,指导知识青年种好蔬菜。现在,全公社五个下乡知识青年小组,都做到了蔬菜自给。
三、帮助下乡知识青年养猪养鸡,办好集体食堂。柘山公社是个山区,饲料来源丰富。公社党委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帮助每个知识青年小组盖了猪圈、鸡舍,喂了猪,养了鸡。目前,全公社知识青年小组饲养生猪四十三头,平均两人一头,已向国家出售肥猪七头。这样,不仅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而且增加了集体收入,改善了伙食。
四、教育下乡知识青年精打细算,勤俭过日子。柘山公社组织老贫农、老党员、老干部,经常对知识青年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还帮助每个知识青年小组成立了生活管理委员会。现在,这个公社的知识青年都养成了艰苦朴素的好风气,他们注意向贫下中农学习,衣服破了自己缝,鞋子破了自己补,头发长了互相理。
五、及时给下乡知识青年建好新房。这个公社刚接收下乡知识青年时,就找了宽敞、干燥的房子给青年们住。去年秋收以后,公社发动有关大队,及时给青年们修建了砖、石新瓦房五十九间。这样,知识青年不仅有了整洁的宿舍,而且有了伙房、图书室等。
党组织和贫下中农的热情关怀,使知识青年受到深刻教育。他们一致表示,要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陕西省眉县小寨大队的下乡知识青年,决心坚持乡村干革命。这是他们在劳动休息时,和干部、社员一起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远景。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北大荒”落户记
——记共产党员、青年教师李昌海的先进事迹
上海市共产党员、青年教师李昌海,以实际行动支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主动要求到爱人下乡所在地“北大荒”安家落户。他的先进思想和革命行动,是向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挑战,是与留恋城市轻视农村的旧传统观念的彻底决裂。 ——编者
在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某部,广大军垦战士传诵着共产党员、青年教师李昌海和下乡知识青年黄燕娴结婚以后,从上海市来到“北大荒”安家落户,以实际行动向资产阶级法权思想挑战的先进事迹。
李昌海出身在上海市的一个劳动人民家庭。早在上海师范学院学习的时候,他认真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努力改造世界观。学习期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六二年,李昌海大学毕业了,被分配在上海市虹口区四平中学当教师。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以后,李昌海热烈响应,他不仅积极动员学校的学生上山下乡,而且带头支持自己中学毕业的两个妹妹到黑龙江农村干革命。李昌海的朋友黄燕娴,是一九六六年的高中毕业生,一九六八年从上海到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某部三十三团十四连当军垦战士。她在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上成长得很快,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黄燕娴在和李昌海的通信中,经常向他介绍“北大荒”的战斗生活以及自己在广阔天地里成长的情况。李昌海也鼓励黄燕娴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把一生献给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伟大事业。就这样,他俩逐渐建立了爱情。一九七二年,李昌海和黄燕娴结了婚。为了扶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个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以实际行动支持黄燕娴扎根边疆干革命,李昌海去年五月离开上海,来到“北大荒”安家落户。他的这一行动,使扎根边疆干革命的军垦战士,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人们赞扬说:“李昌海不愧是同旧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闯将,不愧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促进派!”
李昌海从上海到黑龙江安家落户,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起初,他担心自己身体适应不了东北的气候,因此,犹豫不决。一九七三年七月中旬,他趁暑假到黄燕娴所在的单位探亲,连队领导干部和同志们对他十分热情。有的给他介绍军垦战士战天斗地的先进事迹,有的给他描绘“北大荒”的美好远景,有的给他讲述自己实行与工农相结合的切身体会。当时正值麦收季节,李昌海经常跟军垦战士一起,到田间参加劳动。社会主义机械化大农业生产的壮丽场面,知识青年建设边疆的革命精神,使李昌海深受教育。这时,他对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和“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教导,理解得比以前更深了。回上海之前,连队党支部委员、老军垦战士刘朋高对他说:“昌海呀,边疆建设需要你们这样有文化的青年人,欢迎你来‘北大荒’安家落户!”黄燕娴也对他说:“农村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农村,让我们为建设‘北大荒’并肩战斗吧!”李昌海回到上海不久,党的十大胜利召开了。他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认真学习十大文献。周恩来同志在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搞好文艺革命、教育卫生革命,做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办好五·七干校,支持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他反复学习这一段话,认识到自己把家安在城市还是安在乡村,是关系到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个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态度问题。过去,自己没有下决心到“北大荒”去安家落户,不是身体适应不了那里的气候,而是思想跟不上社会主义革命深入发展的步伐。黄燕娴扎根边疆,立志务农,坚持的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自己是个共产党员,应该坚决支持她,决不能拖她的后腿。不久,他向中共虹口区委和上海市委有关部门先后提出了到“北大荒”安家落户的申请。
李昌海要求到“北大荒”安家落户,同旧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行动,受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李昌海在四平中学担任语文教研组组长,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名骨干,有些同志舍不得让他走。学校党支部认为,李昌海的行动,是对留恋城市、轻视农村的资产阶级思想的深刻批判,便同意了他的申请。李昌海的父亲是个退休老工人,对儿子的革命行动感到高兴,他对小李说:“去吧!你是工人阶级的后代,要听党的话,走毛主席指引的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到了边疆,可要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啊!”许多认识李昌海的上海下乡知识青年,也纷纷给他写信,支持他的革命行动。然而,一些受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和旧传统观念影响较深的人,对李昌海的行动却很不理解。有人奇怪地问他:“你咋舍得离开上海这个大城市呢?”李昌海回答:“我是共产党员,应当为逐步缩小三大差别做出贡献。”迎着阶级斗争的风浪,李昌海来到祖国东北边疆。
李昌海到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以后,受到各级领导的热情鼓励。三十三团党委把他安排在团直中学工作,担任语文教研组组长、教育革命领导小组成员,并及时给他们夫妇安排了住房。十四连的干部和战士,送来蔬菜和柴禾,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
一年多来,李昌海按照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路线,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他和教师们起早贪黑,努力为学生编印乡土教材。他经常到学生的家里访问,配合家长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夏锄秋收季节,他和学生们一块到地里拔草铲地,收割庄稼,注意在劳动中改造思想。他还经常走访贫下中农出身的老职工、老军垦战士,请他们忆苦思甜,介绍“北大荒”的巨大变化。在党组织的关怀和贫下中农的教育下,他和这里的军垦战士、贫下中农建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
最近,李昌海和黄燕娴联系他们在“北大荒”安家落户的斗争经历,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学习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述,心更明,眼更亮。他们决心扎根“北大荒”干一辈子革命,为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贡献更大的力量。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成都部队某部领导成员
带头送子女下乡务农
人民解放军成都部队某部的领导成员,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自觉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带头送子女下乡务农,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促进派,受到了广大指战员和驻地群众的好评。
今年,这个部队驻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员工作刚一开始,部队领导成员就针对那种“军队干部的子女应当予以照顾”的资产阶级法权思想,联系思想实际,认真学习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教导,批判了刘少奇、林彪鼓吹的“读书做官”、“下乡镀金”、“变相劳改”等反动谬论,进一步提高了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伟大意义的认识,增强了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他们说:我们人民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柱石。在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的指示一下达,我们军队总是模范地执行,样样干在前头。今天,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我们军队更应当热情支持,部队干部更应当积极带头,把自己中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副参谋长叶贵安说:“孩子是革命的后代。把他们培养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我们老一辈革命者应尽的职责。”老叶的大女儿高中毕业以后,他多次组织全家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学习毛主席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论述,忆苦思甜,帮助家属提高思想觉悟,帮助孩子坚定上山下乡干革命的信心。最近,他的大女儿已经第一批奔赴农村插队落户。
这个部队的领导成员,自觉维护地方党委的一元化领导,对子女上山下乡的安置地点,不挑肥拣瘦,分配到哪里就到哪里,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副部队长郝凤阳的孩子,听说自己被分配在偏僻的山区,流露出怕艰苦、不愿去的情绪,想让父亲想办法把自己换到离家近的平坝地区。老郝知道以后,特地从外地赶回来,用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孩子继承前辈的光荣传统。他对孩子说:革命干部来自人民,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只有为党为人民做好工作的责任,没有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权利。到艰苦的地方去磨练,才能更好地反修防修。在老郝的耐心教育下,孩子不再要求调换地方,高高兴兴地到当地最艰苦的地方插队落户去了。
领导干部积极带头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办事,使这个部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越做越好。现在,这个部队已经有十一名干部子女下到农村。副营长王连友先后把自己高中毕业的大儿子和初中毕业的二儿子都送到了农村。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