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月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发展油料生产大有可为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一九七四年我国广大农村油料作物普遍获得丰收:长江流域各省战胜干旱和低温,油菜籽获得好收成;湖北、河南等芝麻产区,芝麻棵大枝多蒴子密,单产比上一年高;山东、河北、广东、辽宁等地的花生也比前年增产;山西、内蒙古、甘肃等地,胡麻产量有新的增长;南北山区经过垦复的油茶和核桃等木本油料结实累累;被称为“小油料”的向日葵和蓖麻等收获量也不小。去年各地虽然遇到各种自然灾害,全国油料作物的总产量仍然较前年有所增长。目前,广大社员正把晒干扬净的油料踊跃交售给国家,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油脂油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种重要物资,解决食油问题是关系到群众生活的一件大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油料生产不断得到发展。但是,从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来看,发展油料生产的步伐还必须大大加快。
我国幅员广阔,地跨寒带、温带、热带,适合生长的油料作物品种繁多,无论南方、北方、平原、丘陵、山区,都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因此,加快我国油料生产的步伐是完全可能的。以油菜为例,过去,我国油菜生产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几年来,南北各省的群众,大胆实践,不断摸索油菜生长规律,创造出适应当地条件的种植方法,使世居长江流域的油菜已在我国许多地区“安家落户”。地处黄河两岸的河南省,如今已成为我国油菜新的产区。过去基本上不种油菜的广东、广西、福建、辽宁、河北、山西等省、区,现在改革了耕作制度,南方推广“稻、稻、油”三熟制,北方利用冬春闲地扩种油菜,都获得高产。一九七三年和一九七○年相比,我国油菜播种面积扩大了九百多万亩,油菜籽总产量增加百分之四十多。
一种油料作物能够在短期内有较大发展,一个地区的油料生产在短期内也能够大力发展。上海市连续十一年做到食油自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解放初期,全市食用植物油百分之八十靠外地调入。后来,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种植油菜,使油菜生产迅速发展。一九六四年,全市第一次实现食油自给。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中共上海市委在“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指引下,把油料生产提到重要的位置,和粮食、棉花一样,统筹安排,加强领导,总结和推广增产经验,使油菜生产不断发展。一九七四年,尽管遇到严重自然灾害,全郊区的油菜籽总产量仍然比一九六四年增加百分之六十六,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同时,随着郊区棉花生产的发展,各级党组织很重视利用棉籽榨油,努力增辟油源。一九七四年,全市生产的食用植物油不仅可以保证城乡人民吃油的需要,而且还能供应一部分工业用油,为逐步提高工业用油自给水平作出了可喜的开端。象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能够连续十一年做到食油自给,其他缺油的地区,经过努力也完全应该做到。
上海和其他一些地区的经验表明,要尽快发展油料生产,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深入批判修正主义,克服各种错误的认识,正确处理发展粮食、油料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的关系。
有人说,“粮食不上‘纲’,油料顾不上”。山东省招远县的实践,对这种错误思想就是一个有力的批判。招远县有些干部过去只看到粮食同花生争地、争肥、争劳力的现象,一度只注意抓粮食,忽视了花生生产。结果,花生减产,粮食也没有上去。在批林整风中,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也抓花生。结果,花生产量上去了,油多、饼多、猪多、肥多,粮食生产也大步赶上来。一九七三年,全县花生亩产三百二十一斤,粮食亩产七百二十九斤。粮食、花生的单产和总产都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象招远这样的典型,各地都有。他们的经验说明: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发展粮食生产和发展油料生产是可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在解决食油的问题上,是靠自力更生,还是依靠外援?存在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在这方面,也有不少发人深思的事例。一九七○年,湖南有关部门派人到广东要求支援食油。湖南省委知道后,立即制止,并把这件事作为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的一个内容,发动干部群众进行讨论。大家回顾了在油料生产上两条路线的斗争,深入批判修正主义,批判依赖外援、伸手要油的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积极垦复油茶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革耕作制度,推广“稻、稻、油”三熟制,努力扩大油菜面积,千方百计广辟油源。三年间,全省垦复油茶林一千三百万亩,新植油茶林一百多万亩,扩种油菜九十万亩。一九七三年全省食油产量比一九七○年增加四成,收购量增加一倍多,不仅实现食油自给,还调出一千多万斤油支援国家建设。一九七四年这个省油料又获丰收。吉林省从一九七一年以来,发动群众,广泛利用零散土地和盐碱地种植向日葵、蓖麻等小油料作物,一九七三年全省小油料收购量达一亿七千万斤,比一九七○年增加近两倍。光是小油料生产的食用油就相当于二亿多斤大豆的榨油量,可以解决全省食油销售量的四分之一,或满足全省饮食行业全年用油量的百分之七十三。一九七四年小油料产量又超过上一年,已提前完成收购计划。可见“小油料”其实并不小。湖南和吉林的情况再一次地证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相反地,如果自己不努力发展油料,依赖外省支援,安于吃外省调入的油,那就会把自力更生的精神也吃掉了。
有人认为油料产量低,是“拖后腿”的作物,不愿多种。然而贫下中农说得好:“不是油料产量低,是思想觉悟低。”湖北省襄阳县徐堤公社的变化很能说明这方面的问题。这个公社过去受“单一经营”的影响,粮挤棉,棉挤油,芝麻种到山上头,地孬、肥少、管理差,加上撒播稀植,产量很低。近几年,在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下,干部社员提高了觉悟,把芝麻请下山来,改撒播为条播,改稀植为合理密植。结果,芝麻产量大幅度上升,全公社一千多亩芝麻,平均亩产二百斤以上。上海市南汇县过去也认为油菜是低产作物。后来,干部社员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按照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一九七四年全县创造油菜籽亩产四百零二斤的高产纪录。我国油料播种面积最大的山东省,注意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不断进行“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教育,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从播种、管理到收获,抓得很紧,全省花生平均亩产量,比全国平均数高百分之四十多,成为我国调出食油最多的省。这些先进单位的事实令人信服地表明:油料不是低产作物,条件好的地方可以高产,条件差的地方也可以创造条件实现高产;一社一队范围内能够高产,一县一地一省范围内也能够高产。应当看到,我国油料生产还很不平衡。同样种一亩油料,产量相差一倍甚至几倍。拿我国主要油料作物来说,过去有六个省区花生平均亩产曾经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数的百分之四十九,九个省市区油菜籽亩产超过全国平均数的百分之三十九,七个省的芝麻亩产超过全国平均数的百分之六十九。如果其他地区努力赶上这些产量较高的地区,光是这三项油料就可以增加四千万担,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潜力!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发展,广大农村干部社员的路线斗争觉悟不断提高,革命干劲焕发,革命团结进一步增强,这都有力地促进着农业大上快上。同整个农业战线的大好形势一样,展望未来,我国油料作物发展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新华社记者


第4版()
专栏:

明托夫总理应邀出席文艺晚会
阿沛·阿旺晋美副委员长等陪同马耳他贵宾观看革命现代京剧《平原作战》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一月八日讯 马耳他共和国总理多米尼克·明托夫以及随同来访的马耳他贵宾今天晚上应邀出席文艺晚会,观看了由中国京剧团演出的革命现代京剧《平原作战》。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农林部长沙风,有关方面负责人浩亮、贾汀、朱传贤、张毅君、刘溥,陪同观看。
演出结束后,明托夫总理由阿沛·阿旺晋美副委员长陪同走上舞台,同演员们热烈握手,祝贺他们演出成功,并赠送了花篮。
晚会是国务院文化组和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为欢迎明托夫总理等马耳他贵宾访问中国而举办的。


第4版()
专栏:

范德斯图尔外交大臣结束在我国的访问离上海
新华社上海一九七五年一月八日电 荷兰外交大臣马·范德斯图尔及其随行人员,结束了在我国的正式访问,今天下午乘飞机离开上海。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王少庸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张振亚、韦明等前往机场欢送。
陪同范德斯图尔外交大臣到上海访问的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高建中、荷兰驻中国大使费渊也到机场送行。
荷兰贵宾在上海参观了上海工业展览会、医院和少年宫,游览了黄浦江,并观看了杂技节目。王少庸副主任今天中午举行宴会招待了荷兰贵宾。


第4版()
专栏:

乔冠华外长宴请泰国访华代表团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一月八日讯 外交部长乔冠华今天晚上举行宴会,招待由泰国外交部副部长差提猜·春哈旺率领的泰国访华代表团。
出席宴会作陪的有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任王耀庭、副主任李川,外贸部局长奚业胜,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程瑞声等。
在宴会上,乔冠华部长和差提猜团长先后祝酒,共同祝愿中泰两国关系不断发展。
七日上午,韩念龙副部长会见了差提猜·春哈旺团长以及泰国访华代表团团员、泰国外交部政治厅厅长哥颂·信德旺安达,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第4版()
专栏:

长征路上一代新人
绵亘在甘肃和四川两省交界处的岷山,重峦叠嶂,林海浩瀚。在岷山深处,在当年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地方,如今已经建立起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企业——迭部林业局。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今天正踏着红军的足迹,在这里开发林区,建设林区。他们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积极参加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不断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现在,他们中间有三百五十七人加入了共青团,六十七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有十六个青年被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还有七个青年上了社会主义新型大学。
扎根林区干革命
许多青年人都有自己的远大的理想。怎样去实现这个理想呢?知识青年赵华钧在革命的实践中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赵华钧是上海港湾学校一九六八年的毕业生。他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伟大号召,在农村锻炼了一年,一九七○年又来到了迭部林业局益哇林场。
从沿海大城市来到深山老林,住的木板房,出门就爬山,整天和木头打交道,不久,赵华钧思想上产生了动摇,后悔当初不该来林区。
党支部书记几次找他谈心,和他共同学习毛主席著作,讲林业工作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作用,并且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党和人民希望我们青年一代成为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挑起革命的重担。可是,资产阶级也在千方百计地争夺青年一代。林区生活虽然艰苦,但比起当年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生活来,要好多少倍啊!条件艰苦,困难再大,有了毛泽东思想,我们什么也不怕!”在党组织的关怀和教育下,赵华钧的思想觉悟提高了。他重读毛主席的光辉著作《青年运动的方向》,联系自己的思想,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懂得了林业工作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伐木攒材也是革命工作。从此,他坚定了扎根林区干革命的信心,虚心向老工人学习,认真接受再教育,自觉地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改造自己。
为了开发新的伐区,一九七二年赵华钧被调到了阿夏林场担任机械技术员。
阿夏林场是一个新建的林场,生活条件差,工作条件更差,机械设备不多,性能又都不大好,要修理又缺少技术工人。在困难面前,毛主席关于“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的亲切教导在赵华钧的耳边回响。他一面积极工作,一面抽时间复习过去学习过的机械业务知识,经常和修理工一起,讲解一些机械常识和修理技术,并在实际操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样,大家很快掌握了一般机械修理技术。一次,通往新伐区的阿夏大桥正在紧张施工,发电机组突然出了故障,需要立即组织力量抢修。赵华钧接受任务后,和修理班的工人一起,突击抢修一昼夜,排除了故障,保证了正常供电,为大桥夜间施工创造了条件。一九七三年一月,林场的一台汽车坏了。这时,赵华钧和两个学徒工,打开引擎,立即着手修理。他们凭着简单的工具,只用了七天时间,就完成了修理任务,保证这台汽车迅速投入了生产。
赵华钧在林区生产中不断做出新成绩,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赞扬,去年被选为先进工作


第4版()
专栏:

为的是革命 想的是战友
在迭部林业局达拉林场三工段,提起共产党员、青年油锯手张培武,大家都称赞他是为革命勤勤恳恳做工作的好班长。
一九七○年,工段领导把来自甘肃陇南山区的青年工人张培武从采伐班调到油锯班担任班长。为了早日掌握开油锯这项技术工作,张培武托人从新华书店买来技术资料,认真钻研。在作业过程中,他虚心向老油锯手学习,不懂就问,下班归来还利用休息时间刻苦钻研。他经常把油锯卸了又装,装上再卸,反复琢磨,仔细推敲。由于他勤学苦练,很快掌握了开油锯的技术。
为革命乐于吃苦,勇挑重担,这是张培武的最大特点。一次,工段给他的油锯下达了一千立方米的采伐任务,要求十七天时间完成。他接受任务后,二话没说,带上干粮,背上水壶,和助手一起,上山采伐。他们两人只用了十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倒桩任务,受到同志们的赞扬。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工段派张培武带领十个工人到十四里外的无名沟去采伐。那里坡陡,地形复杂,采伐条件艰苦。张培武每天清晨扛油锯上山,披着晚霞归来,天天采伐近百立方米。遇到山高坡陡的采伐地段,他总是走在前面,把好采伐的树木留给别的同志干。在班长张培武的模范行动带动下,大家形成一个战斗的集体,提前完成了采伐任务。
张培武为革命开好油锯,年年月月超额完成任务。大家都夸奖他是林业战线上的一名优秀油锯手。
一九七三年八月,张培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批林批孔斗争展开后,他冲锋在前,带领全班同志深入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掀起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新热潮。


第4版()
专栏:

那里艰苦就在那里安家
海拔三千多米的旺藏林场冰泉沟,山高林密,气候严寒,终年积雪不化。就在这条沟里,知识青年、新干部李家林和他的伙伴,正在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努力生产木材。
二十五岁的李家林,是南京林校一九六八届毕业生。毕业后,他接受分配,来到了岷山林区。在艰苦的斗争生活中,他认真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虚心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努力改造世界观,思想上、政治上进步很快。五年多来,李家林筑过路,架过桥,当过安全员、木材划拨员,还做过森林调查。他干一行,爱一行,放到那里,就在那里作出成绩。
一九七三年六月,组织上决定让李家林到旺藏林场三工段担任副段长。李家林一到工段,就拜老段长王勤礼为师。老段长王勤礼给他讲自己的苦难家史,讲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林业工人的幸福生活,讲自己在林业生产上的经验和教训。为了使李家林熟悉新的伐区情况,王勤礼带领他跑遍了整个伐区的沟沟岔岔,一边走,一边讲。在王勤礼的帮助下,李家林很快地挑起了抓革命、促生产的重担。
一九七三年十月,三工段全年木材生产计划完成后,场内又下达了新任务。这时,山下的木材已基本运完,唯有三号沟内还有一千多立方米的木材没有攒下坡来,需要组织突击队住到三号沟内进行攒坡。工段党支部决定让李家林去完成这项任务。李家林带上四十人的突击队,在三号沟安营扎寨。他们从沟底向上爬一次,需要两个多小时。山上灌木丛生,一千多立方米木材,全部散乱在“阶梯形”的陡坡上,撬一下,滚动不了多远,就被挡住停下来。在这样的作业条件下,李家林牢记老段长的嘱托,那个班困难大,他就到那个班去跟班攒坡;那里地势险要、任务艰巨,他就在那里出现。在李家林的带领下,大家在三号沟里奋战两个月,把一千多立方米木材全部攒到了沟底出材口,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第4版()
专栏:

瑞典新任驻华大使向董必武代主席递交国书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一月八日讯瑞典王国新任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卡伊·比耶尔克今天上午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董必武递交了国书。
瑞典驻中国大使馆参赞赫德曼递交国书时在场。
递交国书时在场的还有外交部副部长何英、西欧司副司长崔明堂、礼宾司副司长刘华。李恩求会见并宴请英国朋友格林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一月八日讯 对外友协副会长李恩求今天下午会见并宴请了正在我国访问的英中了解协会主席费利克斯·格林。


第4版()
专栏:

李恩求会见并宴请英国朋友格林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一月八日讯 对外友协副会长李恩求今天下午会见并宴请了正在我国访问的英中了解协会主席费利克斯·格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