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2月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东帝汶人民的独立权利不容侵犯
本报评论员
十二月七日,印度尼西亚的军队从空中武装空降,从海上两栖登陆,大规模地入侵新独立的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占领了首都帝力。目前,武装进攻的事态还在扩大。这是印度尼西亚政府破坏东帝汶人民的独立斗争、企图吞并东帝汶的严重事件。这个事件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严重关注。
谁都知道,东帝汶人民长期遭受葡萄牙殖民主义统治,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东帝汶人民进行了长期英勇的斗争。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于今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宣告东帝汶独立,建立了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它反映了东帝汶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得到了第三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可是,对东帝汶人民的独立斗争,印度尼西亚政府不断进行威胁和恫吓。现在,印度尼西亚政府悍然出兵武装入侵东帝汶,侵犯东帝汶人民的主权,这充分暴露了印度尼西亚吞并东帝汶的企图,引起了东帝汶人民的反对和世界公正舆论的谴责。
印度尼西亚和东帝汶都属第三世界,两国人民都曾经受过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已经取得了独立的印度尼西亚对于东帝汶人民争取独立的愿望和行动,本来是应该理解并给予同情和支持的。两国政府完全有理由、有条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正常关系,友好相处。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曾多次表示了同印度尼西亚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但是,印度尼西亚政府却无视东帝汶人民的这一正当要求,反其道而行之,公开宣称“要在战场上解决”,对东帝汶发动了新的武装入侵。
印度尼西亚政府为它自己的入侵行径制造了种种借口,硬说什么东帝汶的局势“对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威胁”,
“破坏了印度尼西亚和东南亚的稳定”,等等。这真是欲加于罪,何患无词。东帝汶人民争取和维护独立,是他们的正当权利。东帝汶是一个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刚独立的小国,它“没有一艘军舰或一架飞机,没有坦克或大炮”,怎么会“威胁”有一亿多人口、有庞大国家机器的印度尼西亚的安全呢?怎么会“破坏”这个地区的稳定呢?恰恰相反,不是别人,正是印度尼西亚的武装入侵,威胁着东帝汶的安全,破坏了这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这是十分清楚的。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人民的方向发展。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的时代洪流滚滚向前。东帝汶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是第三世界人民反殖、反帝、反霸斗争的组成部分。东帝汶的社会制度,只能由东帝汶的人民自己选择和决定,而不能由别国来强加。有着光荣斗争传统的东帝汶人民响亮地提出了“不独立,毋宁死”的战斗口号,强调以武装抵抗来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东帝汶人民的斗争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一定会胜利的。他们的正义斗争,必将得到各国人民和一切主持正义的国家的尊重和支持。中国人民坚决支持东帝汶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我们希望印度尼西亚政府立即停止对东帝汶的武装入侵,撤走一切入侵的军事力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东帝汶建立友好睦邻关系,并且通过和平协商,解决双方之间存在的问题。


第5版()
专栏:

朝鲜《劳动新闻》发表评论
强调美军必须撤出南朝鲜
谴责朴正熙集团又疯狂镇压爱国学生和新闻工作者
新华社平壤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七日电 朝鲜《劳动新闻》十二月五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美军必须从南朝鲜撤走,已成为今天不可阻挡的迫切的时代要求。”
文章说:“第三十届联合国大会关于以解散‘联合国军司令部’,撤走打着联合国旗号驻扎在南朝鲜的一切外国军队为基本内容的朝鲜问题的决议,反映了这一迫切要求。”
文章说,但是,在上述决议通过以后,美军仍然继续赖在南朝鲜,进行着更加横蛮无理的活动。
文章说:“美帝及其走狗胡说,如果美军撤走的话,朝鲜的‘和平’就会受到‘破坏’,这是再荒诞无稽不过的了。”文章说,“美军撤走,只会保障朝鲜的和平。”
新华社联合国电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观察员权敏俊在十一月二十八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指出,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美国军队从南朝鲜撤走的决议,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强烈要求,美国不应规避它履行这一决议的义务。
他说,既然联大通过了这项决议,美国首先就应解散“联合国军司令部”并撤走它占领南朝鲜的侵略军。
他强调说:朝鲜的现实清楚地表明,只要美国军队以“联合国军”的招牌继续留在南朝鲜,那么紧张局势就不能消除,持久和平就得不到保证,朝鲜统一的问题就得不到解决。
他指出,使美国军队从南朝鲜撤走是当前的一件紧急事务,无论是根据全体朝鲜人民对重新统一的殷切期望,还是根据维护亚洲和平和安全的现实要求,都不容把这件事再拖延下去。
他谴责美国指使南朝鲜军事法西斯主义者举行模拟进攻共和国北部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加剧朝鲜的紧张局势。
他最后说,美国再也不能用任何借口和口实来为它的军队占领南朝鲜进行辩解了,美国应该同意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缔结一项和平协定。
新华社平壤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八日电 汉城消息:南朝鲜朴正熙傀儡集团最近又疯狂镇压爱国青年学生和新闻工作者。
十二月五日,朴正熙集团的伪法庭,借口违反“第九号紧急措施”,对二十五名南朝鲜汉城大学、中央大学等校的爱国学生和《东亚日报》记者提出了判刑。他们是今年五月间朴正熙集团宣布“第九号紧急措施”以后被捕的一百三十多人中的一部分。
朝鲜《劳动新闻》强烈谴责朴正熙集团的镇压暴行。这家报纸十二月八日发表的评论说,朴正熙集团这种凶恶行径,是对要求自由、民主和祖国自主和平统一的全体朝鲜人民的不能容忍的叛逆行径。评论说,朴正熙傀儡集团“必须废除法西斯的‘维新’独裁体制,立即停止罪恶的‘反共’活动和战争挑衅阴谋活动,无条件地立即释放它非法逮捕入狱的青年学生和人民。”


第5版()
专栏:

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学生示威
据新华社贝鲁特电 据巴勒斯坦通讯社报道,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学生,最近举行示威,反对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者在被占领的巴勒斯坦推行制造傀儡政权的“地方行政计划”。这次示威,是最近以色列占领区巴勒斯坦群众抗议行动的继续。(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群众的抗议行动已进行了十几天。开始发生在西岸的拉马拉和比尔泽特两个市镇,随后扩展到耶路撒冷、伯利恒、纳布卢斯和希布伦,目前进一步扩展到了加沙地带。


第5版()
专栏:

萨达特、布尔吉巴总统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谴责以色列野蛮袭击黎巴嫩
新华社开罗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七日电 埃及总统萨达特十二月七日写信给第二届非洲教师组织代表大会,谴责以色列最近侵略黎巴嫩和袭击巴勒斯坦难民营的罪行,并且指出,这种行径表明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种族主义倾向。
他在信中还说,以色列剥夺了巴勒斯坦人民在自己家园居住的权利,现在又力图剥夺他们生存的权利。他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并且认为,必须进一步共同努力,以结束种族隔离和解放那些斗争中的人民,特别是非洲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
阿拉伯律师联合会最近在开罗发表了一项声明,谴责以色列对黎巴嫩新的野蛮侵略。声明说,这将使巴勒斯坦人民和其他阿拉伯人民更加坚定和更加坚决地坚持他们的权利,并团结一致夺取这些权利。
新华社突尼斯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五日电 据突尼斯《新闻报》报道,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十二月三日写信给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阿拉法特,谴责以色列十二月二日出动大批飞机袭击在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难民营。
布尔吉巴总统在信中说:“以色列又在世界面前采取一次典型的侵略行径,以色列再次出动它的空军在巴勒斯坦难民包括男人、女人和儿童中制造死亡,突尼斯对这样多的人无辜丧生表示遗憾,同时对这一罪行表示极大的愤慨。”
信中说,突尼斯相信以色列的这种行径只会使巴勒斯坦人民返回家园的日子更快到来。
《新闻报》三日也就以色列的这一罪行发表社论指出:“由于在国际大家庭内遭到孤立和受到最严厉的谴责,以色列陷于绝望,从而推行‘野蛮路线’来表现它的这种绝望情绪。”
新华社贝鲁特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五日电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军事部主任祖海尔·穆赫辛十二月二日在这里发表谈话,强烈谴责以色列侵略者在二日上午出动大批飞机野蛮袭击黎巴嫩村庄和巴勒斯坦难民营时所犯下的新的罪行。
穆赫辛说,犹太复国主义者的飞机对巴勒斯坦难民营无辜居民的袭击是罪恶的、怯懦的和野蛮的。他说:“尽管许多人在这次袭击中牺牲了,但是,这种野蛮的行动决不会损害巴勒斯坦人民的士气。相反,这只会促使他们加倍努力,用一切方法向敌人报仇。”
他还说,由于联合国安理会决定于明年一月在巴勒斯坦人参加的情况下辩论中东问题,以色列遭到了挫败,随后发动了这次野蛮的侵略。
巴勒斯坦通讯社也在十二月二日就此发表评论说,以色列这次对巴勒斯坦难民营无辜居民的罪恶袭击是犹太复国主义者采取的绝望行动,是对巴勒斯坦突击队在被占领的家园发动日益猛烈的军事行动的挣扎。但是,敌人的“这种野蛮行径既不能动摇巴勒斯坦革命的坚定性,也不能摧毁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人民的团结”。


第5版()
专栏:

我武术代表团在毛里塔尼亚举行表演
达达赫总统和夫人出席观看
新华社努瓦克肖特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三日电 中国武术代表团十二月二日晚在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青年宫举行了首场表演,受到三百多名观众的热烈欢迎。
乌尔德·达达赫总统和夫人观看了表演。观看表演的还有:毛里塔尼亚国民议会议长萨勒·阿卜杜勒·阿齐兹、国内主权国务部长艾哈迈德·乌尔德·穆罕默德·萨拉赫、青年和体育部长西迪·艾哈迈德·乌尔德·戴伊和毛里塔尼亚政府的其他领导人。
中国驻毛里塔尼亚大使康矛召和各国外交使节也观看了表演。
在表演过程中,观众不断鼓掌和喝采。
中国武术代表团是应毛里塔尼亚青年和体育部的邀请,于十二月二日下午到达努瓦克肖特对毛里塔尼亚进行友好访问的。


第5版()
专栏:

我军医代表团结束访问罗马尼亚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六日电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长张汝光率领的中国军医代表团结束了对罗马尼亚的友好访问后,于十二月六日离开布加勒斯特回国。
前往机场送行的有罗马尼亚武装部队总后勤部副部长特拉扬·达菲内斯库少将,罗马尼亚武装部队卫生部代部长尤金·斯帕塔鲁上将等。
我驻罗马尼亚大使李庭荃和大使馆武官李永治也到机场送行。
中国军医代表团十一月二十一日到达后,受到了罗马尼亚有关方面的亲切接待和热烈欢迎。在访问期间,代表团先后参观了布加勒斯特市、布拉索夫、锡比乌、克卢日等县的部队和地方医院等。
罗共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罗马尼亚国防部部长扬·约尼查大将五日接见了中国军医代表团全体成员并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罗马尼亚国防部副部长马林·尼古列斯库上将和李庭荃大使分别在五日和六日为军医代表团的访问举行了宴会。


第5版()
专栏:

伊朗举行德黑兰国际电影节
我国电影受到观众欢迎
新华社德黑兰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八日电 第四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七日在伊朗举行。伊朗王后法拉赫·巴列维出席了开幕式和闭幕式。电影节期间放映了五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二百多部影片。中国彩色纪录影片《人民邮政》参加了本届电影节,受到观众的欢迎。


第5版()
专栏:阿尔巴尼亚通讯

中阿人民心连心
——记辽宁歌舞团访问阿尔巴尼亚
十一月三日早晨,英雄的山鹰之国阳光灿烂,无数群众聚集在地拉那饭店门口,欢送已经圆满结束访问演出的中国辽宁歌舞团。汽车渐渐启动了,欢送群众和歌舞团团员还在热情握手,紧紧拥抱。《北京—地拉那》的歌声到处飞扬,“恩维尔—毛泽东”,“毛泽东—恩维尔”的欢呼声此伏彼起。
二十多天里,辽宁歌舞团访问了地拉那、斯库台、都拉斯、科尔察、爱尔巴桑,所到之处,人们象迎接亲人一样地欢迎他们,赞扬他们的演出成就。
十月十九日,阿尔巴尼亚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恩维尔·霍查同志观看了歌舞团的演出,并且接见了歌舞团的正副团长和部分演员,同他们进行了极其亲切友好的谈话,勉励他们沿着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前进,为发展和加强阿中两国人民的革命友谊和战斗团结作出更多贡献。歌舞团在参观访问中,亲自感受了霍查同志领导阿尔巴尼亚人民在反帝反修的斗争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在科尔察当年霍查同志居住过的地方,歌舞团会见了曾经在艰苦的环境下保护和照顾过霍查同志的老妈妈波利克塞尼·特兰德费利,从她那里进一步了解了霍查同志早年的革命活动。演唱《山民欢呼恩维尔》的独唱演员高娃,激动地从自己的皮包里拿出一张霍查同志接见歌舞团的合影照片,向特兰德费利老人表示,一定要唱好这首歌。
在访问的日子里,歌舞团的同志们每天为情同兄弟、亲如家人的阿中友谊而深深激动。在斯库台古城,一位老人手擎鲜花,向正在参观市容的歌舞团同志说:“按我们山民历来的习惯,给敌人以子弹,给朋友以鲜花。请接受我的心意。”他的名字叫卢尔·杰拉什,今年六十三岁,是山区农业合作社的社员。为了看辽宁歌舞团的演出,他步行二十多公里,沿途摘了一束美丽的山花,作为送给中国客人的见面礼。老人的盛情深深感动了歌舞团的同志们,团长毕文廷亲自把一枚天安门纪念章戴在卢尔的胸前,老人激动地指着自己的胸口说:“中国在我心中,毛泽东在我心中,阿尔巴尼亚—中国是兄弟。”
五十多岁的门托尔·切马利是一位老游击队员,解放后当过工人,后来成为人民演员。他演唱的《歌唱你,祖国》深受人们欢迎赞赏。当他得知歌舞团独唱演员顾威想学这首歌时,不顾喉咙刚动过手术,逐字逐音帮助顾威同志练唱。他说:“我不仅要教会中国同志唱歌,还要把心交给你们,我不仅热爱社会主义的阿尔巴尼亚,还热爱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万杰尔·梅莱全程陪同歌舞团访问演出,和中国同志相处亲如兄弟,对演员们的生活给以无微不至的照顾。有人病了,他亲自送水送药。演出休息时,他把一个一个苹果削好,亲自送到演员手里。一天三餐,他总是第一个走进餐厅,亲手安排食品,每天晚上,他总是睡得最晚。中国同志见他瘦了,都很感动。要他注意休息,他却乐呵呵地说:“跟中国朋友在一起,我总不感到累,我的任务是使你们在阿尔巴尼亚象在自己家里一样。”
歌舞团在前往科尔察途中,看到来自费里和利布拉什德区的数百名义务劳动青年正在开山辟岭,修筑普雷尼亚斯—古里伊库奇铁路。沸腾的劳动场面把演员们吸引住了,他们个个摩拳擦掌,下车和青年们一起劳动。阿尔巴尼亚小伙子和姑娘们满面笑容,纷纷解下自己的义务劳动领巾,披戴到中国战友的肩上,表示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敬意。接着,两国青年争先恐后,挥镐抡锤,为修筑新的铁路并肩战斗。工地青年组织书记德里塔当场作诗一首,高声朗读。诗中说:“山连山,水连水,中阿远隔千万里,心心相连是兄弟。高举马列主义大旗,永远团结战斗胜利在一起。”
十月三十日,歌舞团来到规模宏大的爱尔巴桑冶金联合企业工地。数千名钢铁工人向中国同志伸出友谊之手。他们热情地告诉歌舞团的同志,一号高炉已在今年十月十六日建成,并将在十二月二十六日出铁。听到这个喜讯,中国演员在一号高炉下兴高采烈地为工人们表演了部分节目,放声歌唱中阿人民的伟大友谊。
辽宁歌舞团在访问演出期间,不仅同阿尔巴尼亚广大工农兵观众进行了友好接触,而且还同阿尔巴尼亚文艺工作者交流经验,并且同阿尔巴尼亚国家民间歌舞团在地拉那“游击队”体育宫举行联合演出。两国文艺工作者热情、认真地互相学习了不少歌舞节目。他们在欢聚的日子里,走到哪里,友谊的歌声就传到哪里。
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