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2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厂站结合 开门办科研
上海激光技术试验站
我们站是在一九七○年建立起来的,主要从事中小能量激光器的应用研究和推广试验工作。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科研路线,建站以后,我们分析了激光技术的研究状况:过去由于修正主义科研路线的干扰,有的单位的研究工作长期关在实验室里,科研项目多年徘徊不前。通过分析,我们认识到,科研机构只有打开大门,使科研人员同工农群众相结合,使研究工作同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我们走出大门,到生产第一线去,以工厂为研究基地,实行厂站结合,和工人同志共同进行激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我们对于半导体激光技术虽然作了一些研究,但总是打不开局面。现在,把研究工作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就大不相同了。在一家工厂,我们和工人同志一起参加生产劳动,亲眼看到工人老师傅为了观察冲天炉的料位,需要爬几十米高的扶梯,体验到工人同志对技术改造的迫切愿望。于是,我们和工人一起进行研究,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搞出了半导体激光冲天炉料位控测器,实现了加料自动化。后来,我们与有关单位协作,又先后制造成功汽车车速测量器等多种半导体激光应用仪器。这些仪器的制成,对于工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也使半导体激光技术本身得到进一步提高。过去在实验室里长期解决不了的半导体激光器怕热、怕震、性能不够稳定等弱点,都在实际使用中逐步解决了。
开门和关门,效果为什么如此不同呢?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开”和“关”,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两条根本对立的科研路线。本来,科学研究、试制生产、推广使用都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斗争中不可偏废的环节,它们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但是,过去由于修正主义科研路线的干扰,三者被人为地分割开来,对立起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科研单位只管研究工作,至于研究出来的成果,能不能应用推广于生产,那是“与我无关”的。在科研单位内部,也是等级森严,界限分明,搞理论研究的是第一等,搞应用研究的是第二等,搞应用推广的,则是所谓“下九流”。这样做,不但违背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规律,使认识脱离了实践,同时也是资产阶级法权观念的反映,阻碍了科技工作的进展,对科研人员的思想起着很大的腐蚀作用。科学技术来自生产实践,并为生产服务。激光技术也只有在生产使用中才能提出研究的新课题,在应用推广中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跟在洋人屁股后面转,脱离我国的实际情况,势必吃大亏,过去半导体激光的研究就是吃了这个亏。认识提高以后,我们开门办站的自觉性更高了。几年来,我们坚持把科学研究、试制生产、推广使用三者结合起来,将近三分之二的科研人员坚持在生产第一线搞科研,三分之二的科研项目在生产和使用单位进行。实践证明,这样做,符合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则,大大缩短了从研究到生产使用的时间周期。建站以来,我们已经取得了三十多项成果,仅在一九七四年就完成十八项,这在过去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
开门办站,并不等于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新生事物的出现会带来新的矛盾。工厂有生产任务,科研单位有科研任务,如果你敲你的锣,我打我的鼓,那岂不是乱了套吗?如果到工厂去搞科研,研究课题与生产不搭界,只不过是实验室搬了家,“换汤不换药”,这样,工作就不能很好开展。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去年十一月,上海玻璃瓶十厂的同志为了实现生产自动化,迫切需要解决对某道生产工序的玻璃液面变化进行自动控制的问题,希望得到我们的支持。按照过去的老规矩,将近年底了,自己的任务忙不过来,对于没有纳入科研计划的项目是一概不接的。我们考虑到生产的实际需要,打破了这个老规矩,抽出几位科研人员和厂里的工人老师傅一起,组成了三结合小组,投入研制工作。玻璃液面自动控制是一项难度较高的技术,国外采用的一些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有许多缺点。我们决心走我国自己的发展道路。三结合小组在现场边研究,边设计,起早摸黑,不辞劳累,从厂里的生产需要和实际条件出发,采用激光技术的三点式控制方法,只花了二十多天的时间,就制造成功了自己的激光玻璃料位控制器。这种控制器不但在工作原理上远远比一些国外采用的方法先进,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还能及时发现和报告玻璃液内的气泡和杂质,使一机发挥了多种作用。以后,我们又进一步改进了仪器中的光学系统,使成本大大下降,在玻璃行业中较快地推广使用。激光玻璃料位控制器的研制成功,工人满意,工厂欢迎,同时,科研人员也感到收获很大,不但促进了科研人员世界观的改造,而且对激光技术研究的业务水平有了提高,还摸到了激光应用的新途径。实践告诉我们,虽然生产单位和科研单位的工作性质有所不同,但只要坚持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使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技术改造的需要,实行厂站结合,不但不会乱套,而且能使生产任务和科研任务相互促进,齐头并进。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使科研人员和工人打成一片,有利于破除科研人员中的资产阶级法权观念,缩小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促进科研人员世界观的改造。
开门办站以后,怎样处理好推广应用工作和基础技术研究的相互关系,是我们遇到的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激光基础技术研究主要是指激光器件以及单元技术的研究,它既为推广应用服务,又是在推广应用基础上提高。我们在抓推广应用工作的同时,也抓紧对基础技术的研究,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以应用带研究,以研究促应用。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有关单位曾经搞过一台激光视网膜凝结机的实验性装置,但是在修正主义科研路线的影响下,由于对红宝石固体激光器输出脉冲间隔时间过长等涉及到激光基础技术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加上其他一些原因,结果,这项装置不了了之。一九七○年,我们和有关部门组成研究、生产、使用三结合协作组,重新研制,并结合临床实际,分析以往失败的原因,采取通水冷却等措施,很快地突破了技术难关,使红宝石激光由原来十分钟发出一次提高到一分钟发出几次,在三个多月的时间内,就制造成功新的视网膜凝结机,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减轻了病人痛苦,以后很快在全国许多医院推广使用。一九七二年初,我们又采用提高激光功率等方法开始作激光虹膜切除器的研制工作,到一九七三年十一月,这种新的治疗器投入了临床使用。最近,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又把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倍频激光技术的研究工作同这项技术在眼科治疗器上的应用结合起来研究。实践证明,开门办站不但大大加快了激光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也为激光基础技术的研究开拓了新的前景。当然,在推广应用中开展基础技术研究,并不排斥必要的实验室研究工作。我们在站内设有三个试验室,着重对一些带有共同性的基础技术问题开展研究提高工作,这样就把站外研究和站内研究结合起来,使基础技术的研究工作进展更快,也进一步丰富了开门办科研的内容。
几年来,我们开门办站,坚持科研为工农业生产服务,既担负了激光基础技术的研究任务,又进行了推广应用工作,还配合上海市激光技术协作组、科技交流站开展激光知识的普及交流和组织协调工作,为发展激光技术发挥了社会主义科研单位应有的作用。
前进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我们在开门办站的过程中,经历了激烈的斗争。有的同志对于实行厂站结合,开门办站等新生事物不理解,提出过种种非难。在我们站里,对于开门办科研的一些问题,进行过四次大的辩论。有人讥笑我们激光站是“四不象”(不象研究所、交流站、推广站、机关)。革命科研人员豪迈地说:“‘四不象’好得很!我们社会主义的科研单位就是不能象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样。”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通过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我们进一步懂得了加强科研领域内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的重要性。我们要更好地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科研路线,使科研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第2版()
专栏:

科研的必由之路
李科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战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大科研人员深入农村、工厂,开门办科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的迅速发展做出了贡献。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科学研究是为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的。生产实践直接地、不断地给科研人员提出了许许多多的课题和研究任务。恩格斯说得好:“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显然,生产实践是科学研究的源泉。如果科学研究和实践断绝了关系,那还有什么科学呢?科研工作只有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到实践中去取得真知,坚持理论与实践、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使科研成果有效地指导生产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提高和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劳动人民是科学技术的主人和创造者。他们战斗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与自然界作斗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科学研究要总结群众的生产实践经验,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科研工作也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科研人员应当到生产实践中去,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同工农群众一起搞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虚心向工农群众学习,接受工农群众的再教育。这样做,不仅可以使科研人员的立足点来个转移,改造世界观,提高思想觉悟,成为工农兵所欢迎的知识分子,而且在科学研究上,还可以从工农群众中吸取政治营养,吸收群众智慧,丰富新的知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广大科研人员批判了修正主义的科研路线,开门办科研,同工农相结合,大搞群众性的科研活动,攀登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高峰,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上海激光技术试验站,实行厂站结合,开门办科研,给科研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过去有些不好解决的科研项目,科研人员一经与工人相结合,很快就解决了。开门办科研,短短的三、四年,就取得了三十多项研究成果。开门办科研,不但大大加快了激光技术的发展,而且为激光技术的研究开阔了新的前景。自升塔式起重机的诞生,也是广大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实行“三结合”,开门办科研,大搞群众运动取得的丰硕成果。这些事例生动地说明,科研人员只要坚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使科研工作紧密地结合生产实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完全可以做到思想、科研双丰收。
坚持开门办科研,是无产阶级搞好科研的必由之路。
“开门”与“关门”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反映了科研工作走什么道路的问题。这是一个原则问题。科学事业是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搞好科研工作,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反修防修有着重大意义。科研工作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坚持开门办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我们必须批判刘少奇、林彪所推行的脱离无产阶级政治,脱离工农群众,脱离生产实践的修正主义的科研路线,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科研路线。我们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学习理论反修防修、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努力开展科学研究,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做出贡献。


第2版()
专栏:

一曲协作的凯歌
——记自升塔式起重机的诞生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下厂小分队
雄伟的北京饭店大厦,屹立在宽阔的长安街上。你可知道,当初,有四台高耸入云的塔式起重机,担负着运送建筑材料的任务?它能把重达十吨的建筑材料,提升到一百六十米的高空。工人们亲切地叫它“大塔”。“大塔”,是首都工业战线社会主义协作的产物,是北京市广大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克服重重困难,只用了九个月的时间,自行设计、制造出来的。
三结合搞设计的道路实在好
一九七二年秋天,北京饭店扩建工程开始动工,要建造一幢高出地面八十六米的十七层大楼。当时,我国还没有高层建筑吊装机械。围绕着这个问题,扩建工程指挥部里展开了讨论。
有的人讲:“赶紧进口两台大型起重机吧!饭店任务急,要是自己制造,万一不成,耽误了工期!”也有一部分人讲:“还是采用土办法,用高车架解决垂直运输问题,虽然进度慢,但比较保险。”
大多数同志既不同意采用那种落后的施工方法,更不同意进口起重机械。他们批判了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也批判了因循守旧的懦夫懒汉世界观,坚决主张用我国自己制造的“大塔”,修建这座现代化大楼。
扩建工程指挥部党委坚决支持自己制造“大塔”的意见,决议:要在九个月内把“大塔”立在工地上。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下旬,北京市建工局党委把设计“大塔”的紧急任务交给建筑工程研究所,要他们一次设计成功,三个月内拿出图纸。
建工研究所里顿时沸腾起来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广大设计人员,为能承担这项为祖国争光的设计任务感到无比自豪。参加设计工作的,有北京市建工研究所、机械施工公司、一机部建机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等七个单位的工人和二十多名设计人员。他们个个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力争完成这项艰巨的战斗任务。
在这个由工人、干部、技术人员组成的“三结合”设计班子中,青年设计人员占绝大多数,其中有不少人是第一次搞机械设计的,再加上没有现成的技术资料可以参考,困难确实不少。但是,他们想到: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市工人阶级的支持,就没有搬不开的大山,闯不过的难关。他们决心按期拿出图纸,而且要大胆采用液压顶升机械和可控硅调速装置等先进技术。在那紧张的设计工作中,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有的同志吃在设计室,住在设计室。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互相关心,互相鼓励。设计室里始终洋溢着团结协作的热烈气氛。
在整个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始终坚持同使用单位、加工单位的工人、技术人员密切联系,经常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虚心听取工人师傅的意见。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师傅帮助下,不少图纸改了一遍又一遍,越改越精确,越改越完善。经过三个月的奋战,设计工作按时完成了。设计人员看着那一叠叠整齐的图纸,深有体会地说:“三结合搞设计,这条道路实在好,工人师傅不但帮我们提高了设计能力,还帮我们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
团结战斗 加工制造
设计胜利结束了,但是,要按照上千张图纸制成“大塔”,这是更艰巨的一仗。
制造“大塔”,光机电产品就有七千多件,钢材规格达一百二十种,而且要在三个月内把一千二百多吨钢材加工成四万多个机件。这个艰巨的任务,由参加制造“大塔”的北京建工局、机械局、仪表局,迅速下达给生产单位。从东城区到西城区,从丰台区到朝阳区,北京的三十多个工厂,同时摆开了制造“大塔”机件的战场。
锻造大齿圈,由北京第二通用机械厂负责。它是决定制造“大塔”进度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在二十天内完成。锻造这种每个重达六吨的大型齿圈,在这个厂里,既无设备,又没经验,困难不小。计划人员反复安排,至少得两个多月才能完成。厂领导发动工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在炼钢车间,工人们为了提高炼钢速度,大胆提出用平炉炼大齿圈合金钢的建议。炼钢工人做了充分准备,经过一昼夜奋战,把铸造大齿圈所需用的合金钢全部炼了出来。通红的钢锭用保温车运到锻压车间,由于旋转工作台小,锻压直径为四米的齿圈又成了难题。锻压工人在没有大设备的情况下,想出了土办法,把预计需要两个月才能锻成的大齿圈,仅用半个月便完成了。
机械施工公司修配厂在完成一万八千套螺丝锻件的时候,工人们集中力量,团结协作,由原来每班锻三百根,一下子提高到一千一百根,提前十三天完成了锻件任务。在北京建机厂,在钻孔班长王强的带动下,工人和技术人员群策群力,改革胎卡具,提高钻孔效率七倍,高质量地完成了“大塔”构件上的一万多个钻孔任务。北京油漆厂把有经验的老工人和技术人员组织起来,经过反复试验,连续奋战五个昼夜,终于制成了“大塔”所需用的两吨翠绿色油漆。当北京整流器厂接到制作“大塔”控制柜的任务后,厂领导一面派老工人去协助设计单位修改图纸,一面组织人力准备材料,图纸修改完了,马上就加工制造。结果,在制造“大塔”工作中抢先第一个完成了任务。
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在“大塔”的制造中,有谁能计算出那三十多个工厂的同志们为了给毛主席争光,给社会主义祖国争气,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呢!有谁能估量出他们为完成制造“大塔”任务而表现出的高度智慧和惊人的创造力呢!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不为个人图名、图利,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大力、流大汗的无名英雄吧!
不畏艰险 进行安装
一九七三年八月十五日,人们盼望已久的“大塔”总安装开始了。安装工人不分昼夜,不畏艰险,头顶烈日,攀登在高高的塔架上,有的抡大锤,有的拧螺丝,有的焊钢架,团结战斗。当一台“大塔”安装到二三十米的时候,突然塔帽顶升出了故障,安装工作中断了。北京起重机厂得到消息以后,厂领导同志率领十五名工人和技术人员,急速赶到现场。他们顶风冒雨,在“大塔”上爬上爬下,整整忙碌了一宿,最后查出是齿轮泵出了毛病。一机部起重机械研究所的同志,赶紧从库房里挑出最好的齿轮泵送来,排除了塔帽顶升的故障。
在建筑物北部凹形区域内安装“大塔”的时候,也遇到了紧急情况。当时,急需从永定门拆运一台八吨塔吊,来吊装“大塔”的起重臂。机械施工公司的起重工人,火速赶到现场。他们为了抢时间,冒着急雨爬上四十米高的塔架拆卸部件。回到工地,个个成了泥人。他们顾不上休息,连夜安装塔吊。平时拆装这么一台塔吊,少说也得三天。可这一次,他们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连拆带装仅仅用了一天多时间。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批自升塔式起重机诞生了。一九七三年九月三日,四台翠绿色的“大塔”迎着朝阳,巍然耸立在北京饭店扩建工地上。这是对“洋奴哲学”、“爬行主义”、唯心论的“天才论”的有力批判;是广大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坚持开门办科研的成果。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协作的壮丽凯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