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1月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为壮大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多作贡献
上海市川沙县黄楼供销社牛桥下伸店
我们牛桥下伸店,现有五名职工,担负着商店周围十五个生产队、近三千人口的购销服务工作。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紧紧依靠大队党支部的领导和贫下中农的管理,发扬大寨精神,坚持为农业生产和贫下中农服务,对于促进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壮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我们有些同志由于分不清路线是非,对有些生产队不按照国家计划种植,在棉田里随便套种蔬菜、瓜果,甚至挤掉粮田面积,发展甘蔗、茭白等经济作物,高价出售等现象,非但不加抵制,还盲目收购,助长了农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贫下中农代表和我们一起联系这些事例,反复批判了“利润挂帅”等修正主义黑货。大家认识到:只埋头做生意,不抬头看路线,就会不自觉地帮资本主义的忙,堵社会主义的道。近几年来,我们比较自觉地把商店的工作与农业学大寨运动联系起来,与壮大人民公社集体经济联系起来,凡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有利于多种经营的,有利于壮大集体经济的,就坚决去做。
过去我们认为,商店支援农业生产,只要把支农物资及时采购回来,送货到队,就算完成任务了。在实践中,我们感到这样做,还不能适应农业学大寨运动的需要。有一次,戈坊生产队植保员来商店买去“除草醚”新农药,由于用药比例不当,喷药没几天,一亩多稻秧就烂了。生产队长跑到商店,把药瓶往柜台上一放,批评我们不关心农业生产。这件事对我们触动很大。大家就“只知卖药,不管用药”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提高了认识,决心当好农业生产的“后勤部”,不仅要搞好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而且要帮助社队保管好、使用好。以后,我们每经营一种新农药,都附上一张使用说明,并做到先试验,后供应。一九七三年“三抢”季节,棉花红铃虫大量发生,为害严重。我们商店的一个同志,看到几次喷药,效果都不显著,急得坐立不安,连续三个晚上蹲在生产队的棉田里细心观察,终于摸清了红铃虫的活动规律,掌握了最有利的喷药时机。我们及时把四千多斤药粉送到队里,配合生产队开展了两次夜间围歼虫害的突击活动,使农药用到了“刀口”上,控制了虫害的蔓延。
学大寨精神,走自力更生的道路,是壮大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们商业支农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前几年,我们有的同志片面地认为,供应东西越多,支农工作就做得越好。后来我们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总结了支农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认识到这种做法仍旧没有跳出单纯做买卖的圈子。有些生产队出现“产量提高,成本增高,收入不高”的现象,不利于集体经济的巩固壮大。这使我们认识到,支农必须贯彻执行自力更生的方针。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社队收入,我们积极帮助社队因地制宜,自己动手,生产一部分适用于农业的物资。近三年来,我们帮助生产队利用零星土地,种植了芦竹、土竹、杞柳、药材等经济作物;办起了竹木小农具加工场,建立了土化肥、土农药厂,使农用物资的自给水平有了提高。同志们深有体会地说:“眼睛向下,潜力就大。只要坚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就能在支农工作上作出新贡献,闯出新路子。”
几年来,大队党支部和“贫管”小组,经常引导我们联系商店实际,批判资本主义经营思想,随时拨正商店的经营方向。我们商店过去不经营小农具,一九七○年贫下中农建议我们经营这类物资,可是有关单位强调专业分工,不愿支持,我们思想上也动摇了。“贫管”小组知道后,一面同我们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教导,一面同商店职工一起到有关单位联系,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开展了小农具经营。以后我们又陆续经营了兽药、肉食、煤球、果品、水产等品种。对那些商店不经营的商品,经过努力能够办到的,我们就开展“预约代购”,上镇进货时给群众捎带回来,受到了社员的欢迎。


第3版()
专栏:来信

到边远山区上门收购好编辑同志:
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我县城厢供销社的职工,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援农业生产。他们不怕路远,不怕劳累,组织收购组深入到我们生产队就地收购土特产品,帮助我们安排集体副业生产,增加现金收入。这种做法,我们很欢迎。
我们生产队在广西和云南两省交界处,是深山老林地区,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但我们队距离县城远,过去交售几十斤土特产品,往返要一个整天。特别是这里盛产的土特产品,如芭芒杆、栓皮等,全队劳动力一天就可以采收一万多斤,但是,这些土特产要用很多劳力才能送到县城去。因为生产队劳动力有限,过去就不敢安排人去采收。大宗的土产山货,白白地浪费在山里,既不能给工业提供原料,又不能增加生产队的收入。今年,城厢供销社派出巡回收购组到我们生产队,就地收购芭芒杆等土特产品,使我们生产队增加了收入。我们把这笔钱买回熬茴油用的铁锅和冷却器,发展集体副业生产,以副养农,促进农业生产。社员群众赞扬说:供销社到边远山区上门收购,真是支援农业生产的“好后勤”啊!
广西那坡县城厢公社中强大队弄内生产队贫下中农


第3版()
专栏:

金龙区供销社组织巡回辅导小组
帮助分散商业人员学好理论
湖南平江县金龙区供销社党支部,根据山区农村商业人员分散的特点,由领导带头,组织巡回辅导小组,深入到各个购销店和代销点,积极帮助商业职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收到很好的效果。
金龙区共有十个购销店和三十八个代销点,分布在高山峡谷中,有的离区供销社五十多里。在购销店和代销点里工作的人员,占全社职工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轮流集中学习一次很不容易,而且他们离店时间也不能太长。区供销社过去也强调要加强理论学习,但缺乏具体措施,有的购销店就没有很好地坚持学理论。
金龙区供销社党支部感到,农村商业人员常同商品、货币打交道,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就必须认真学理论。特别是为什么要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干工作就会迷失方向。于是,党支部采取了一些措施,帮助职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建立和健全学习制度。区供销社每月分批组织商店职工集中学习两天,然后到各店去巡回辅导。党支部书记黄友成带头学习,带头备课。今年以来,他先后到十三个购销店和代销点,一面检查工作和学习情况,一面联系商业职工的思想实际,帮助大家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领导带头,措施得力,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农村商业人员学习理论的运动。有些购销店,过去学习坚持得不好,现在学习经常了,制度健全了。他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努力改进服务态度,端正支农方向,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他们农忙时送货到田头,夜以继日地为社队抢修农机具,深受贫下中农的称赞。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编后

要关心农村商业职工的学习
湖南平江县金龙区供销社党支部,把农村购销店和代销点职工的理论学习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是十分必要的。
广大农村商业职工有搞好学理论的迫切要求。但是,农村商业点多、面广、人员分散,组织他们学理论会有许多困难。各级党组织、商业部门和管理农村商业的贫下中农代表,都应当十分关心这些职工的学习,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把理论学习搞好。只要各级领导重视,又能采取切实有力的组织措施,就能够使广大农村商业人员的理论学习坚持下去,并且学出成果来。


第3版()
专栏:

深受群众欢迎的服务队
在河北晋县城关公社,人们经常看到一支四、五人的服务队,推车挑担,活跃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和县城集镇,为生产队和社员修理农机具、锔盆补碗,修锅修风箱。他们走到哪里都受到群众的欢迎。这就是城关供销社的修旧利废支农服务队。
城关供销社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农村商业以后,广大职工不断提高支农的自觉性。他们根据农业生产和贫下中农的需要,抽出几名职工建立了一支修旧利废支农服务队,推车挑担,走村串队,深入到田间地头和社员家庭,修理农机具和生活用具。既方便了群众,又支持了生产,深受广大社员的欢迎。可是后来,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有的人认为修修补补油水小,不如全力以赴抓购销。也有的人认为供销社搞修旧利废是“额外负担”。这样,修旧利废支农服务队“下马”了。
今年以来,城关供销社的职工通过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狠批刘少奇、林彪推行的修正主义路线,认识到:修旧利废看起来是小事,但它是关系到农业学大寨、巩固工农联盟的大事,应当恢复。于是,由一名副主任挂帅,重新组成了服务队。
服务队的同志们身带干粮,推上用具,深入农村,为生产队和社员服务。他们还向生产队的技术员传授修配技术,受到干部和社员的好评。有一次,服务队来到古城大队,听说一户社员家的饭锅坏了,正急着要到供销社去买。服务队马上到他家,把饭锅很快给补好了。这个社员激动地说:“你们真是俺贫下中农的贴心人!”今年以来,服务队走遍了全公社二十一个大队,一百一十五个生产队,方便了群众,支持了生产。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在西藏昌都土特产品收购站里,藏族人民向国家交售土特产品。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办好农村商业离不开贫下中农
——甘肃省徽县泥阳供销社的调查
甘肃省徽县泥阳供销社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斗、批、改的高潮中,由贫下中农管理了商业。几年来,这个供销社一靠党委领导,二靠贫下中农把关,三靠广大职工艰苦奋斗,认真贯彻执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这一财政经济工作的总方针,使农村商业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给农村商业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商业部门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农业服务?
一九七三年冬,泥阳公社广大贫下中农为了迅速改变山区落后面貌,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数九寒天,地冻三尺,一镐一个白印,劳动强度大,工程进度慢。公社党委要求供销社供应一批炸药,加快工程进度。可是,供销社没货,到外地采购吧,价格贵,时间又来不及。怎么办?贫下中农说,不能等,希望供销社自己动手干。但有的职工一时想不通,认为供销社造炸药是揽得太宽,搞不好,“人命关天”。贫下中农管理商业代表便同职工们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向他们介绍了农业学大寨的大好形势。贫下中农的革命精神,鼓舞了供销社职工们的革命热情。他们在贫下中农帮助下,搭起席篷,试制炸药。不到三个月时间,生产出成本低、质量好的炸药一万九千多斤,使修造大寨田的速度加快了一倍。供销社自制炸药成功后,立即把技术传授给生产队,现在已有六十多个生产队掌握了这种技术,光自制炸药这一项,就为生产队节约四万多元开支。
泥阳公社是个半山区,丘陵起伏,气候温和,有着发展粮食和多种经营的良好条件。过去由于受刘少奇、林彪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多种经营发展缓慢。文化大革命前,全公社除了建国初期种的一点核桃树之外,其它经济作物极少。一九六五年,供销社从外地引进一万多株苹果树苗,只把树苗供应下去就不过问了。由于不懂技术,种了六、七年,死了二千多株,剩下的也没有多大收益,白白占了地,干部和社员很有意见。
贫下中农管理农村商业后,在公社党委统一领导下,多次研究了发展多种经营的问题。贫下中农和供销社职工专门就供应果树苗的事开了一次会议,总结经验教训,批判了修正主义路线和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共同制订了措施。供销社从外地请来技术人员,给各生产队举办技术学习班,供销社职工们也积极学技术,学管理,帮助生产队剪枝、嫁接、施肥。经过几年的努力,一九七三年果树开始有了收益,一九七四年收苹果十二万多斤。
为了全面地发展多种经营,在公社党委统一部署下,“贫管”代表同供销社职工一起,把全公社十六个大队的山头、荒坡、沟溪全调查了一遍,按照国家需要和当地条件,制订了多种经营发展规划。他们首先选择了两个穷队进行试点。
一个是李磨大队,在川区,人多地少,每人平均耕地八分。过去吃粮靠国家,花钱靠贷款。供销社职工同贫下中农代表一起,大力宣传“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帮助队里种了大量的果树和经济林,开展粮菜间种、套种,还办起了十九个编织组和作坊,发展了养猪、养鱼、养兔等各种副业。一九七四年多种经营收入达十六万二千元,比一九六九年增加了三倍,不仅还清了欠款,还为集体积累了十三万多元,初步改变了经济落后面貌。
另一个是雷家庄大队柏亚子生产队。这里是个山区,人少地多,以前产量低、收入少。在供销社的具体帮助下,一九七一年以来,种植了苹果、核桃、毛栗、花椒等各种经济林木一万三千多株,还套种了川芎、元胡、玄参等药材,多种经营有了很大发展。粮食单产过了“黄河”,劳动日值由五角四分增加到一元一角,全队三十六户,户户有存款,家家有余粮。
公社党委认真推广了这两个队的经验。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全公社的粮食生产不断上升,多种经营有了较大的发展,粮丰林茂,壮大了集体经济。一九七四年全公社多种经营的收入每人平均有六十六元,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长二点一倍。
经过几年的实践,泥阳供销社的职工越来越感到,办好农村商业,就是离不开广大贫下中农。他们在日常各项活动中,都注意认真依靠贫下中农,充分发挥贫下中农管理商业的作用。例如,对职工进行路线教育,请贫下中农当老师;领导班子研究讨论重要问题,请贫下中农代表参加;购销计划、支农措施,在贫管会上讨论;开展政治运动或遇有重要问题,请贫下中农进店检查,帮助工作;年终总结,评比先进,请贫下中农参加评议。对于贫下中农提出的正确意见和要求,他们都认真对待,积极想办法解决。
由于供销社尊重贫下中农意见,贫下中农看到自己提的意见顶事,算数,进一步提高了管好商业的积极性。他们把商店当作自己的商店,与商业职工一道,积极改进工作,更好地支援农业学大寨运动。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