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1月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学大庆 赶开滦 迈大步
——全国煤矿采掘队长会议讨论高速度发展生产问题
本报记者述评
在全国工农业生产日益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煤炭战线怎样更好地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大发展的需要?最近几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千名采掘第一线的同志们齐集首都,共同商讨把煤炭战线的广大职工队伍,建设成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从而把煤炭生产高速度地搞上去。这是一次规模很大、热气很高的盛会,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今年以来,煤炭战线学大庆、赶开滦的群众运动,是以毛主席提出的学习理论反修防修、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三项重要指示为纲,围绕着贯彻落实党中央一系列指示开展的。由于端正了思想政治路线,整顿和建设了各级领导班子,煤炭战线的革命和生产形势越来越好。今年前三个季度,原煤、精煤产量和开拓进尺都超过国家计划;煤矿基本建设也是近几年中完成得最好的一年。这个群众运动越来越广泛、深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重视了在基层建设上花力气,在提高人的觉悟上下功夫。出席这次会议,并且在会上作为典型介绍的“十面红旗”——四个采煤队、四个掘进队、一个钻机组、一个机电保运队,是全国煤炭战线的优秀代表,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十面红旗”以及其他一些先进采掘队的事迹和经验,为煤炭战线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建设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毛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文章中,热情赞扬开滦和焦作煤矿的罢工运动,讲到煤矿工人和整个工业无产阶级特别能战斗。解放后,广大煤矿工人继承和发扬特别能战斗的革命传统,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积极同资产阶级斗,同修正主义斗,同大自然斗,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高速度地发展煤炭工业,必须象大庆那样,建设一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什么样的采掘队才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呢?“十面红旗”以及其他一些先进单位的经验说明,这样的战斗队伍,应该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为革命挖煤的劳动态度;有吃大苦耐大劳的革命精神;有从严过细的工作作风;有敢闯敢创、讲究科学的态度;有多快好省的经济成果。
这样的队伍,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复杂的阶级斗争中,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在同大自然斗争中,善于制服大水、瓦斯、流沙、断层,有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辽宁阜新高德矿三二二掘进队、辽宁北票冠山矿四二一四掘进队、安徽淮北第三十工程处掘进七队就是这样过硬的队伍。山东淄博洪山矿五四采煤队,同零点五到零点八米的极薄煤层战斗了二十三年。他们趴着打眼,蹲着支柱,跪着攉煤,年年做到了高产稳产、安全生产。他们自豪地说:“我们是矿山的主人,要想主人的事,干主人的活!”
党支部是基层队伍的战斗堡垒。有了一个特别能战斗的党支部,才能带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十面红旗”成为高速度发展煤炭生产的标兵,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搞好党支部的革命化建设。上海大屯煤矿工程指挥部二十七处吴修伦掘进队党支部,带头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带头参加生产劳动,积极开展思想斗争,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全队团结一心,党指向那里,就打到那里。二十年来,他们转战大江南北六个省、市,行程二万五千公里,没有一个人掉队,是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钢铁队伍。
“十面红旗”都具有艰苦奋斗、从严过细的作风。河南义马千秋矿八一采煤队、山西阳泉三矿硬骨头采煤队,“严”字当头、严细成风。他们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捍卫党的原则严,执行纪律和规章制度严,科学管理严。他们敢打敢冲,又有严格的科学态度,在极其困难的生产条件下,无坚不摧,安全生产,创同类煤层单产的最好水平。
班组是基层的基础。煤炭生产,作业地点分散、流动,要求班自为战,组自为战。每个班组好比一根支柱,柱子都吃住劲,队也就牢靠了。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加强班组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辽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一地质队二○○九钻机组,领导班子经常开门整风,越整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越高,战斗力越强。全队争分夺秒,实干苦干,六年来平均每年进尺两万多米,成为煤炭地质战线的一支尖兵。
要把基层建设搞好,步子怎么走?到会同志认为,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有规划,才能鼓舞斗志,激励士气,使人们有奔头,为夺取一个又一个目标而努力作战。我们要使煤炭战线的红旗成林,标兵成列,为高速度发展煤炭工业组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
加快煤炭工业现代化的进程
要高速度地发展煤炭工业,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大庆道路。大家认为,办法就是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是靠老矿挖潜力,加快新井的建设,改造和发展小煤矿。
要高速度地发展煤炭工业,还必须在革命化的统帅下实现机械化。煤矿工人有了吃大苦耐大劳的革命精神,加上机械化,如虎添翼,就更能发挥战斗威力。人们从开滦范各庄矿红旗采煤队连续两年产量翻番的事实,看到了中国矿工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这个采煤队,能以人的有限的精力创造出如此巨大的成果,其奥秘就在于用思想革命化带动机械化,推动了技术革新活动的蓬勃开展。
实现机械化,是一场思想革命。范各庄矿红旗采煤队班长陈国祥同志,畅谈了他们这些年来,如何同洋奴哲学斗,同爬行主义斗,同旧的习惯势力斗,同困难的自然条件斗,用人的思想革命化带动机械化,从而不断创出新水平、攀登新高峰。在开始使用机组的时候,有人受习惯势力的影响,不愿意使用。在同旧的习惯势力的不断斗争中,逐步坚定了人们使用机组采煤的信心。但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一些同志只抓机器不抓人。支部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哲学思想,认识到,人和机器的关系,人是决定的因素,机器是人掌握的,不能只抓机器不抓人。狠抓人的思想革命化,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发动群众在实践中摸索和掌握机械采煤的规律,不断提高操作技术,为机器正常运转创造了条件。人们终于掌握了机器,机器为人们创造了新的劳动生产率。这个采煤队的经验受到了代表们广泛的重视和赞扬。如何用人的思想革命化带动机械化,更有效地发挥机械的效能,如何尽可能地推广和采用新的技术,如何尽快地用先进机械装备我们的采掘队伍,使矿工们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这些都是会议上热烈议论的问题。
目前,我国煤炭工业的机械化水平还很低,技术装备也比较落后,科研工作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值得重视的是,对煤炭工业机械化这样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不少同志长期以来认识不深,抓得不力,进展缓慢。全国煤炭战线的劳动模范李瑞同志说:“一定要在我们这一代实现机械化,我们交班再也不能只交个大铁锹了。”这句话说得多好!反映了广大煤炭职工的迫切愿望和坚强的信心。艰苦奋斗的“大铁锹精神”是煤矿工人的传家宝,中国矿工要一代一代传下去。但是作为生产工具,大铁锹一定要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被先进的机械设备所代替。加快煤炭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需要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在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的群众运动中,大家认为,要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既要抓先进技术,也要抓简易技术;既要普遍发动群众,也要抓住关键课题;既要发挥群众的创造精神,也要重视专业科学技术人员的作用。我们要有雄心壮志攻克先进技术堡垒,掌握先进技术能使生产面貌得到根本改变,但是决不能忽视简易技术和简易机械的推广工作。有的同志说得好:我们必须自己动手,走艰苦奋斗的道路。如果等、靠、要,当伸手派,那就谈不到什么“挖潜”了。这几年,开滦煤矿用少量的国家投资,依靠广大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搞了五千二百多项技术革新,以煤炭产量论,他们已把一个开滦变成了两个开滦,这是一个出色的典范。
这次会议还为今后十年煤炭工业现代化提出了一个奋斗目标:第一步,到一九八○年,重点煤矿基本实现一般机械化,有重点地推广综合机械化;第二步,到一九八五年,重点煤矿基本实现综合机械化,其他煤矿机械化的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就是说,我们将用十年的时间实现煤炭工业机械化。任务光荣而繁重,需要我们迈开大步。
集中一切力量为采掘第一线服务
采掘第一线是煤炭生产的主战场。是真想而不是假想高速度地发展煤炭生产,那就要充实和加强采掘第一线,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为采掘第一线服务。
河南义马矿务局特别重视搞好劳动管理工作,劳动力的使用突出了重点,不断地充实和加强第一线,做到一线满员,二线精干。一九七○年以来,这个矿的老井共增加了一千一百多人,全部用在井下,百分之八十充实到采掘第一线。目前井下工人占全部职工的百分之五十八点六,采掘工人占井下工人的百分之七十四。由于政治思想工作做得细致,工作面上的劳动安排合理,这样就充分发挥了每一个采掘工的作用。这是义马矿所以能保持稳产高产、产量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采掘第一线同后勤辅助部门的关系,归根结底,是生产关系中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处理好了,就能推动生产,反之,就会妨碍生产。“十面红旗”之一的安徽淮南矿务局谢一矿机电保运队,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树立了团结协作、全心全意为第一线服务的思想。这个尖兵队长年做到服务上门,有求必应,坚持把维修工作做在采掘工作的前面。班前,他们提前下井,抢在出煤之前,进行试运转;班中,抢采煤工作面放炮停机的空隙,检修保养设备;班末,抢在交班前,把设备检查一遍,为下一班出煤创造条件。多年来,他们主动地为采掘第一线搞技术革新,想方设法消除生产中的隐患,受到采掘工人的赞扬。
面向采掘第一线,就要把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用于第一线,一句话,集中主力打歼灭战。事实证明,凡是这样做的,煤炭生产就有高速度。我们高兴地看到,这些年来,不少领导干部和井上职工深入第一线,同采掘工人共同战斗。许多矿的领导干部说:我们不当桌上司令,不靠电话要煤。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在井下劳动,同采掘工人建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真正是“想采掘工人所想,急采掘工人所急”。开滦矿的井上职工主动提出:“两人工作一人干,抽出一人上一线。”这样,为井下服务的工作做得更加深入细致了。不少地区商业部门的同志送货到采掘第一线,一些家属到井口送水助战,感动得井下工人说:“我们一定要多出几吨煤!”
这次全国煤矿采掘队长会议,人多,热气高,充满战斗豪情。我们深信,来自基层的最有实践经验的战士的聚会,将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为煤炭生产的高速度发展开辟广阔的前程!


第2版()
专栏:

“我爱西沙胜爱家”
——记战斗在西沙群岛的战士们
“我爱西沙胜爱家,
金沙银滩把根扎,
莫看礁盘巴掌大,
紧连亿万幸福家。
海阔长空飞彩霞,
一枝钢枪手中拿,
头顶烈日去巡逻,
永远战斗在西沙。”
——西沙战士之歌。
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西沙到处呈现一派革命和生产建设的繁忙景象。一条条渔船在追捕鱼群,一艘艘战舰在破浪巡航。岛上,一幢幢楼房冲天而起,一条条马路纵横如网,冬瓜、茄子果实累累,万年青、椰子树排列成行……。然而,最使我们受教育和鼓舞的,还是西沙战士爱岛、守岛、建岛的动人事迹。他们日日夜夜在这里忘我战斗,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西沙战士之歌。
西沙的生活是艰苦的。而热爱西沙的战士们豪迈地说:艰苦能磨练我们的意志,和艰苦作斗争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我们在访问期间,听到了许多战士热爱海岛,同海岛的艰苦条件作斗争的动人事迹。晋卿岛上有个信号兵,名叫张俊山。他的家住在北京,而他却常说:“我的家就在晋卿岛。”有一段时间,海上连续刮着大风,运水船一时来不了,岛上贮存的淡水一天天少起来。张俊山同他的战友们为了节约淡水,改用海水洗澡、洗脸、洗衣服。第一次洗海水澡,大家没经验,头上打了肥皂,结果头发象被胶水粘住了一样,怎么梳也梳不开,太阳一晒,海水结成了盐霜,小伙子们一个个又都变成了满头“白发”。这时,只要用淡水一冲问题就解决了,可是,宝贵的淡水谁舍得用来冲头发啊!“把头发剃掉!”张俊山的倡议得到了战友们的赞同,在一片欢笑声中,大家把头发都剃光了。大风还在不停地刮,张俊山同战友们把食用淡水限制在每人每天三杯,除了做饭、炒菜用外,喝的开水每人每天只有一杯。为了减少出汗,上级指示他们暂时停止室外作业。大家说,水可以不喝,建设晋卿岛的速度不能放慢。他们仍然顶着烈日坚持工作。上面太阳晒,下面沙子烤,不一会嘴唇就干裂了,嗓子就象冒火一样。平时最爱喝水的张俊山,以坚强的毅力忍受着,并且多次把分得的一碗水送给战友喝。后来,淡水越来越少了,他们决定用海水做饭。海水饭又苦又咸又涩,还有一种说不出的辣味。张俊山和战友们边吃边谈论着红军长征的故事,心里却是甜丝丝的。
为了早日把西沙建设成南海上的钢铁堡垒,战士们争分夺秒加紧施工。这里有些岛没有码头,货轮靠不到岸,大批施工材料,全靠战士们用木船摇,肩膀扛。有一次,海上刮起四五级大风,货轮上五千多吨的沙、石、水泥等卸不下来,而工地上正等着用。为了不耽误施工,在西沙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三等功、在建设西沙中又立了三等功的共产党员苏启斯,把衣袖一卷,说声“下……”就带头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那时正是涨潮,海水很快就齐胸深。他们毫无畏惧,继续向货轮冲去。有的在船上搬,有的在水里运。一百多斤重的水泥袋,苏启斯扛起就走。脚被锋利的海蛎和珊瑚石划破了,海水一泡,象刀割似的疼痛,他用布一包又冲进海里。肩膀被水泥、石头压肿了,他还继续扛。腰痛病发作了,直不起腰,一个浪头扑来,差点把他摔倒。大家劝他休息,他怎么也不肯。在他的鼓舞下,大家搬得更欢,跑得更快。计划三天卸完的物资,不到一天就全部卸完送到工地,保证了施工的需要。
战士们热爱西沙,日夜警惕地守卫着西沙。他们踏遍海岛的每个角落,熟悉地形和方位。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海岛四周每一块礁石的形状、大小、方位,潮水涨落的规律,他们都了如指掌;对海浪击石、鱼群跳跃、划桨使舵等声音,他们也能迅速辨别。一个漆黑的夜晚,海风呼啸,阴雨连绵。九班副班长陈文美和新战士罗兴建顶风冒雨巡逻在海滩上。突然,在六七十米远的滩头上多了一个黑点。他们两人知道,在那个方位上原来只有三个突出水面的礁石,现在怎么是四个呢?“有情况!”他们立即卧倒在礁石旁。陈文美小声叮嘱罗兴建原地监视,自己迂回到黑点的侧后方,终于查明了情况。
西沙的战士们爱岛、守岛,同时用辛勤的劳动建设着宝岛,不断改变着宝岛的面貌。在西沙群岛的最南端,有个中建岛。多少年来,这里是白茫茫的一片珊瑚沙,寸草不长,人称南海的“戈壁滩”。从前,海军的一支部队刚上中建岛时,整天生活在沙尘飞扬的沙海里,盛一碗汤,稍微沉淀一下,碗底就盖上一层沙。逢到刮大风,沙粒打在帐篷上,突突突地响。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指战员们坚持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把守卫中建岛、建设中建岛与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紧紧联系起来。他们上岛不久,就运来了椰子树、枇杷树等树苗进行试栽。树苗被风刮歪了,他们一棵棵地扶正;岛上的水碱性大,他们就把洗脸、洗澡、洗衣服用过的淡水一点一滴地积起来,澄清后用来浇灌。在战士们的精心培植下,一批树苗长出了新枝嫩叶,使中建岛上有了第一批绿色植物。没想到,夜幕降临后,海里有一种寄生蟹成群结队地爬到树苗上疯狂地啃树皮,不几天,就把许多树苗咬死了。为了保护树苗壮茁生长,指战员们一面补种新苗,一面从海边搬来一块块珊瑚礁,在树苗周围垒起了围墙。
在中建岛上能不能自己种蔬菜呢?指战员们又向自己提出了新的课题。战士刘树成到永兴岛办事,费了好大的劲,带了三麻袋土回来。他把这些土和岛上的沙掺在一起,造了一小块菜地。菜苗长得寸把高了,绿油油的真喜人。但是,一场台风过后,全被刮掉了。不久,刘树成被调到其他岛上去了,留下的战士总结经验教训,想了不少防台风的办法,终于使蔬菜在中建岛生了根。
现在,当我们登上昔日的南海“戈壁滩”中建岛时,只见一棵棵挺拔的椰子树直插蓝天,枝叶茂盛的枇把树生气勃勃。满岛还开遍了一种叫“太阳花”的小红花,十分惹人喜欢。连许多老渔民都赞不绝口地说:“真是个奇迹!”
西沙群岛远离祖国大陆,祖国人民关怀着子弟兵,从四面八方给子弟兵寄来了许多慰问信、纪念品,给了西沙战士很大的鼓励。我们不论走到那里,指战员们都向我们激动地表示“我们是守卫西沙的人民子弟兵,一定要把西沙建设得更加坚强,更加壮丽,让祖国人民放心!”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附图片)
科学考察队员向驻西沙群岛解放军战士了解引种蔬菜等作物的经验。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