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9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斥新沙皇的“自愿归并”论
新华社记者述评
印度最近公然以“印度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宣布把锡金“看作印度的一部分”。这个赤裸裸的吞并锡金的侵略行径,尽管遭到锡金人民的强烈反对和世界舆论的严厉谴责,却受到了苏联的赞赏。苏联塔斯社在一条新闻中竟然把印度这一“决定”说成是印度“答应”了锡金方面“关于锡金代表参加印度的各个国家机关的要求”,似乎锡金要“自愿归并”印度。
究竟是锡金要“自愿归并”印度,还是印度要吞并锡金,事实是最好的回答。一九四七年印度刚刚独立不久,就宣布继承英帝国主义“保护”锡金的衣钵,强迫锡金同它签订“维持现状协定”。一九六八年八月,锡金人民举行示威,要求独立,印度当局十分恐慌,加强了它对锡金的控制。一九七三年四月,印度政府借口锡金发生“骚乱”,把军队开进锡金首都,强行接管了锡金政府的一切权利。今年六月,印度当局操纵它一手培植的锡金的亲印势力,在锡金议会中通过了为印度的吞并制造根据的“宪法”。现在,印度又不顾锡金人民的强烈反对,宣布把锡金“看作印度的一部分”,公开要吞并锡金。事实表明,什么印度“答应”锡金的“要求”等等,完全是一派谎言。连《印度斯坦时报》也不得不指出:“印度政府不可能让全世界相信,锡金‘并入’印度是锡金人民的愿望。”
为什么苏联新沙皇硬要颠倒黑白,把对别国领土的赤裸裸的掠夺说成是什么“自愿归并”呢?看来,这是有它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的。
提起“自愿归并”,人们并不陌生。这是勃列日涅夫之流的先辈老沙皇扩张领土惯用的手法之一。列宁在揭露老沙皇这一卑劣手法时写道:沙俄统治集团“早就在加里西亚、亚美尼亚等等地方进行阴谋活动,不惜拿出几百万来收买‘亲莫斯科派’,用种种犯罪手段来实现‘重新合并’这一崇高的目的。”沙俄侵占外高加索、摩尔达维亚等地,都被新老沙皇说成是这些地方“自愿归并”。 恩格斯在谈到这一点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这里我们所看到的,是对别国领土的赤裸裸的强力的掠夺,是明白的抢劫。”
十月革命以后,苏联革命的历史学家曾对老沙皇的这种“自愿归并”论作了深刻的批判。三十年代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指出,所谓的“自愿臣服”不过是“明摆的谎话”,是“大国沙文主义者”竭力散布的“神话”。但是新沙皇篡夺苏联政权后,对老沙皇的这种论调却十分感兴趣。在他们的公开讲话和出版物中喋喋不休地谈论着这种“自愿归并”。他们也正是按照这种“自愿归并”论来推行它的扩张主义政策的。人们记得,一九六八年新沙皇武装侵占捷克斯洛伐克时就曾经炮制了一份所谓的捷克斯洛伐克“党和国务活动家”的“邀请书”,为他们的侵略罪行披上了一件捷克斯洛伐克“自行要求”武装占领的外衣。勃列日涅夫在谈到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五十多年前联合成统一的国家——苏联的必要性时,甚至叫嚷什么对于所谓的“兄弟大家庭”各国来说,“这个原则也是适用的。”这意味着,有朝一日新沙皇完全可以按照“这个原则”,勒令其“大家庭”成员国“自行要求”加入新沙皇大帝国!
由此可见,新沙皇对印度扩张主义者炮制的锡金“自行要求”并入印度的做法大加赞扬,并不令人感到奇怪,这正是新沙皇嘴脸的一幅自我写照。
苏修新沙皇为印度吞并锡金的可耻行径叫好,进一步暴露了它对南亚和印度洋地区怀有不可告人的野心。不久以前,印度扩张主义者武装肢解巴基斯坦,就是在苏修的唆使和支持下干的,从那以后,它继续玩弄阴谋,挑拨离间,制造南亚次大陆的紧张和动乱。如今,它又支持印度政府新的扩张行径。人们从这一系列事实中不难认识到,苏修社会帝国主义是南亚各国人民的凶恶敌人。


第6版()
专栏:

锡金人士强烈反对印度强行吞并锡金
驳斥印度政府制造借口以掩盖其吞并锡金的殖民行径
阿《团结报》和英《工人报》谴责苏修支持印度扩张主义者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九月五日讯 锡金人士强烈反对印度政府制造借口,企图强行吞并锡金。
据英国《泰晤士报》九月四日报道,锡金国王纳姆加尔的法律顾问布韦内什·库马里,在新德里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反对印度政府制造借口,企图把它对锡金的吞并“合法化”。
她驳斥了印度政府为掩盖其吞并锡金的殖民行径而提出的在印度议会中为锡金设议员是应锡金议会的“要求”的说法。她说,实际上,这个“要求”是由印度指派的、对一切政策方针拥有最后决定权的印度人首席行政官和由首席行政官指派的锡金首席大臣提出来的,并没有在事先取得国王的同意,而国王对改变锡金地位的任何做法都是强烈反对的。
另据合众国际社报道,在新德里的锡金学生,九月三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谴责印度政府以所谓“积极响应锡金人民的民主要求”为借口来达到吞并锡金的目的。一位锡金学生控诉说:“我国每个村庄都有印度中央后备警察,我们不敢发表我们的意见。”另一位锡金学生说:“曾经有人对我们说,将把国王的权力交给人民。现在我们才知道是把国王的权力交给了印度政府。”
新华社地拉那一九七四年九月四日电 阿尔巴尼亚《团结报》九月四日发表评论,谴责印度反动派在苏修支持下加紧吞并锡金的阴谋。评论说,印度政府企图在印度议会为锡金设立两个议席的这一步骤,具有明显的扩张主义性质,它暴露了印度反动派妄图吞并锡金的罪恶野心。
评论指出,印度政府吞并锡金的阴谋,得到了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公开支持。反革命的共同利益,把莫斯科和德里连结到一起。评论说,印度反动派对锡金的行动得到苏联修正主义者的公开赞赏决不是偶然的,因为印度政府正按照苏修指使,进一步推行扩张主义政策。
新华社伦敦一九七四年九月五日电 英共(马列)机关报《工人报》最新一期刊登了一篇文章,揭露印度政府吞并锡金,并且谴责苏修支持印度扩张主义者的行径。
这篇题为《印度吞并锡金》的文章列举了印度反动派肢解巴基斯坦,不断骚扰尼泊尔,最近又企图吞并锡金等事实。文章指出,印度反动派的这种行径“比英国帝国主义(当年)更进了一步”。
文章回顾了一九五○年以来印度把锡金变成了印度的“保护国”并且逐步剥夺锡金各种主权的历史。文章接着指出,不久前印度政府又进一步操纵锡金议会强行通过了印度专家草拟的一部“宪法”,用“宪法手段来征服”锡金。文章说,这部“宪法”差不多完全取消了锡金已经极有限的独立性,把锡金变成印度的又一个邦。这部“宪法”规定准许锡金向印度议会派遣代表,同时剥夺了国王的全部权力,而把这些权力“授予一个由印度提名、向印度负责的‘首席行政官’”。
文章最后谴责苏修把印度反动派吞并锡金的行径说成是“民主力量”的“胜利”。文章说,“他们这样看,因为这是一个小型捷克斯洛伐克事件。正象一九六八年俄国开入布拉格去引进‘社会主义’一样,今天印度军队正在锡金引进‘民主制度’。”


第6版()
专栏:

阿拉伯国家联盟理事会会议在开罗闭幕
同意把巴勒斯坦问题作为单独问题列入联大议程的要求,决定加强阿拉伯同非洲的合作,并继续进行同西欧的对话
新华社开罗一九七四年九月五日电 阿拉伯国家联盟理事会第六十二次会议经过四天会议之后,于九月四日在开罗闭幕。
会议同意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提出的把巴勒斯坦问题作为一个单独问题列入二十九届联合国大会议程的要求。据宣布,这一决定基于三个原则:申明巴勒斯坦人民的根本权利,特别是不受任何外国干涉的自决权;确保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返回家园的权利;强调巴勒斯坦人民有权根据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自由使用他们所拥有的一切手段来取得自己的根本权利。
会议决定加强阿拉伯—非洲合作,决定向一些非洲国家提供两亿美元的贷款,向技术援助基金提供一千五百万美元,用于对非洲国家的援助。会议还决定继续进行阿拉伯—西欧对话,加强同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和国际合作。会议赞同伊朗提出的在中东禁止原子武器和把这一计划列入联合国大会议程的建议。
联盟理事会向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发出呼吁,要求它们干预和制止以色列在叙利亚的库奈特拉城的罪恶行径。呼吁谴责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民、难民营、自由和宗教人士的不断侵犯,要求所有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干预,以制止以色列当局的袭击和恐怖行径。呼吁还保证,阿拉伯人决心收复失地。
理事会会议主席、黎巴嫩外交部长纳法在闭幕词中说,由于进行了冷静的和目的明确的讨论,理事会考虑了议程上的各项议题,并通过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决定。这些决定体现了在当前这一决定性阶段阿拉伯的团结一致。
新华社突尼斯电 阿拉伯各国议会联盟委员会八月二十一日到二十三日在突尼斯举行会议,表示支持阿拉伯人民和非洲人民的正义斗争。
会议通过的关于中东问题的决议说,中东公正和持久的和平必须建立在下列基础上:“一、以色列军队必须从它一九六七年以来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全部撤出;二、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决议谴责以色列的战争措施和政策,谴责以色列对黎巴嫩和巴勒斯坦难民营的野蛮侵略。
会议通过的关于种族歧视和非殖民化的决议表示支持非洲人民解放运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会议再次选举叙利亚人民议会议长穆罕默德·阿里·哈拉比为阿拉伯各国议会联盟委员会主席,埃及人民议会阿拉伯事务委员会主席法齐·乌姆达为秘书长。
在闭幕式上,突尼斯国民议会议长萨多克·莫卡德姆发表讲话,表示突尼斯将用一切手段参加阿拉伯民族为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采取的行动。
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八月二十二日接见了与会的各国代表团。他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阿拉伯内部的团结。


第6版()
专栏:

金钱与权势
章华
“钱……会把人变成怪物。”俄国作家契呵夫一八九八年曾经用这句话揭露过沙俄时期的社会弊病。其实,在全面复辟了资本主义的今天的苏联,情况又何尝不是如此。
举个例子来说,苏联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市发生过这样一桩事:一家大工厂的厂长,花了一万三千卢布的巨款,也就是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十年工资的数目,买通一所医学院的“党委书记”和“教授”,把自己的女儿送进了“高等学府”。据当地报纸透露,那个“党委书记”利用招生受贿、出卖文凭的卑劣手段大发横财,已经成了拥有十四万卢布家财的富翁。
这件事情虽然丑不可闻,但在今天的苏联却并非偶然,而是屡见不鲜的。厂长利用权势搜刮金钱,为使女儿上大学而一掷万金。党委书记利用职权招生受贿,在学校里大做肮脏的交易。有了权势就有了金钱,有了一切,这正是苏联新型的官僚资产阶级的特征。这些“贵族”的子女,倚仗他们父母的金钱与权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到那里就到那里,其特权享受几乎与旧俄时代的贵族世袭制度没有什么两样。
据南斯拉夫一家报纸驻莫斯科记者最近报道,对苏联乌法市居民进行一次专门调查的结果,发现该市厂长、经理、专家等人的子女当工人的简直是凤毛麟角。报道认为,今天苏修的教育,成了特权阶层子女“爬上官职的阶梯”。厂长不惜从腰包里掏出巨款行贿,其目的还不是要使他的特权代代相传吗?
格鲁吉亚共和国的苏修头目,为了掩饰这一丑闻和自己的罪责,不得不发表“检讨”文章,装模作样地表示要“吸取教训”,“弥补损失”和制裁那个受贿的“罪魁祸首”。人们倒是要问,真正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今天苏联社会盛行的贪污受贿、营私舞弊、黑市投机以至盗窃国家财产等等腐败现象,难道不正是苏修叛徒集团全面复辟资本主义的恶果吗?克里姆林宫的一小撮苏修头目,就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列宁曾经指出:在苏联,十月革命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以后,“旧的一代被清除了,而在这块土壤上还会不断产生新的一代,因为这块土壤过去产生过、现在还在产生许许多多资产者。”今天,形形色色的新兴资产者,正象霉菌一样,在资本主义毒素泛滥的苏联土壤上滋长起来。第比利斯受贿招生丑闻,不过是苏联资本主义复辟的一个小小的例证而已!


第6版()
专栏:

东德同美国建交
新华社柏林一九七四年九月四日电 据德意志通讯社报道,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和美国政府经过谈判,决定从九月四日起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双方将互派大使级的外交代表。


第6版()
专栏:

伊朗外交大臣访问阿富汗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九月三日讯喀布尔消息:伊朗外交大臣阿巴斯·阿里·哈拉巴里最近访问了阿富汗。
据报道,在访问期间,哈拉巴里同阿富汗总统穆罕默德·达乌德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哈拉巴里还同阿富汗外交部副部长赛义德·阿卜杜拉就这一地区的局势交换了意见。
报道说,哈拉巴里表示,伊朗同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有着兄弟般关系,因此,希望看到巴阿两国人民在和平和兄弟般关系的气氛中生活。
报道说,哈拉巴里还说,伊朗将继续做工作,进一步促进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两国之间的关系。


第6版()
专栏:

伊朗报纸评苏联被迫同意提高购买天然气价格
伊朗维护原料价格的又一胜利
新华社德黑兰一九七四年九月一日电 伊朗《世界报》(国际版)最近以《伊朗的又一个胜利》为题发表社论,评苏联被迫同意提高购买伊朗天然气价格一事。
社论指出,经过长时间谈判而于八月十七日达成的这项协议,“着重显示了伊朗决心要使它的原料得到公平价格”。
多年来,苏联一直把购买伊朗天然气的价格压得比国际市场价格低得多,使伊朗受到很大损失。今年年初,伊朗要求就调整价格问题举行谈判。
社论说:“起初,俄国人完全拒绝承认有谈判的必要;后来在第一轮会谈中,他们试图扯一些不相干的问题;最后,他们又设法想取得一项比最终提出的价格低得多的价格的协议。但伊朗国王没有让步。”
社论说,最后协议的价格比以前的价格增长了百分之八十二。此外,尽管苏联希望到明年一月才开始执行新的协议,但是终于确定提高后的价格从一九七四年一月算起,这符合伊朗的要求。
社论说,“事实上,俄国人仍然得到很多好处,而以低于国际水平的价格获得天然气”。
社论指出,法国《世界报》把最近的这一协定称为德黑兰对莫斯科的胜利,一个“小邻国”对一个大国的胜利。
社论说,伊朗能够运用它所掌握的手段并且在谈判中采取正确措施,“这是这个国家所引为自豪的”。


第6版()
专栏:

亚非人民团结日本委员会理事长坂本德松撰文
强烈要求苏联归还日本北方领土
指出这是一场反对超级大国苏联的斗争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四年九月二日电 亚非人民团结日本委员会理事长坂本德松在九月号《进路》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日本要求苏联归还日本的北方领土,这首先是维护日本的领土主权的问题,是日本民族争取完全独立的问题,是一场反对已经变为社会帝国主义的苏联的超级大国主义的斗争。
文章说,日本为了争取完全的独立,为了对亚洲的和平作出贡献,首先必须排除来自北方的威胁。
文章强调,如果要在年内举行缔结日苏和约的谈判,那么,解决北方领土问题就越来越成为当务之急。如果苏联不无条件地归还齿舞、色丹、国后、择捉四岛,那么日苏之间就不可能缔结和约。
这一期的《进路》杂志还登载了日本法政大学北方领土问题研究会的一些学生写的文章,谴责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对日本北方四岛实行军事占领和苏联的军舰、军用飞机侵入日本的领海领空等行径,并指出,目前,日本列岛被置于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制压之下。文章说,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一面向日本施加军事威胁和压力,一面阴谋策划把日本拉进它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中去。文章说,归还北方领土四岛的斗争,是争取日本真正独立和解放的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