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9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学习《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沈迅勇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毛主席向东北军民发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这是指导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光辉文献。今天,重温这篇著作,对于深入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有着深刻的意义。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阶级斗争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我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大决战。
围绕着建什么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军事的和政治的斗争。这个斗争,在东北表现得极为尖锐。一九四五年秋天,毛主席派遣了大批干部和军队进入东北,领导东北人民,消灭日寇和伪满的残余,肃清汉奸,剿除土匪,建立各级地方民主政府。蒋介石为了吞并人民的胜利果实,在美帝直接援助下,频繁地向东北运兵,攻占了已被我军从日本帝国主义手中解放的山海关、锦州等战略要地,企图割断我华北与东北的陆上联系通道。东北的一场严重斗争已经不可避免。这一斗争对全国局势具有重大的意义。毛主席高瞻远瞩,适时地提出我党当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在距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认真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根据地,逐步积蓄力量,准备将来转入反攻,实行战略决战,全歼东北蒋军。这是毛主席为东北解放战争取得全胜而制定的极其重要的战略方针。
林彪站在右倾机会主义立场上,对毛主席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既不传达,也不贯彻落实。他伙同彭真,积极追随刘少奇鼓吹的“和平民主新阶段”,叫嚣“东北亦将迅速步入和平”,要实现所谓“东北和平前夜最后的一战”,不愿意做艰苦工作,拖延了建立东北根据地的时间。当蒋介石的军队占领了四平、长春,逼近松花江的时候,林彪又被外强中干之敌的气势汹汹所吓倒,曾把自己的指挥部由哈尔滨撤到佳木斯和伊春,还准备撤出更多的地方,离开群众,偏安一隅。
毛主席及时指示东北军民坚持南满斗争,打乱了敌人部署,纠正了林彪的错误。东北军民坚决贯彻执行了毛主席的指示,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东北解放区已联成一片,完成了土改,发展了生产,后方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物力资源。翻身农民踊跃参军,保卫胜利果实。同时,东北我军已取得了内线和外线作战经验,提高了战斗力。这样,东北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就为我军同东北蒋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二
毛主席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一文中,明确指示:必须“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必须“建立群众的武装”,必须“建立政权,组织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以便稳固地方,配合野战军,粉碎国民党的进攻。”发展人民武装力量,是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基本条件,没有这个东西,或有了而无力量,一切问题都无从说起。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就是实行全民武装。一方面要组织一支人民军队,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和打击敌人的主要工具。另一方面,广泛地建立人民群众的武装组织——民兵,直接配合军队作战。军队和民兵相结合,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武装的群众与非武装的群众相结合,这就构成了威武雄壮的人民战争。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是以武装的革命根据地为依托发展起来并取得伟大胜利的。毛主席是中国武装的革命根据地的创始者,一贯重视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因为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不但有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而且还有与帝国主义勾结的官僚资产阶级。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建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解放战争之初,全国各地拥有十几块武装的革命根据地,就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些革命根据地是依靠武装斗争建立起来的;同时,建立和巩固革命根据地,又是坚持武装斗争的依托。因此,当蒋介石反动派大举进攻解放区时,为了粉碎其进攻,毛主席指示我们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由于革命战争以根据地为依托,就能够使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支援战争和配合武装斗争。而武装斗争也对这些斗争的开展,起着有力的支持和保证作用。
林彪一再对抗毛主席关于“建立群众的武装”的指示。他伙同彭真另搞一套,招兵买马,招降纳叛,露骨地宣称“人多就能成‘王’”,鼓吹共产党员当兵贩子是光荣的事。林彪的这种做法,为一些兵痞流氓、土匪敌特混入我军大开了方便之门,严重地危害了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前方作战。
毛主席、党中央及时纠正了林彪的错误路线。在毛主席建军路线的指引下,到了一九四八年,东北我军已发展到有正规军七十万人,地方武装三十万人。而敌军只有五十五万人。我军不但质量上早已超过了敌军,数量上也超过了敌军,从而使我军有能力同敌进行战略决战。所有这些,都是毛主席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思想的伟大胜利。三
毛主席指出:“在确定建立巩固根据地的地区和部署力量之后,又在我军数量上已有广大发展之后,我党在东北的工作重心是群众工作。”“群众工作的内容,是发动人民进行清算汉奸的斗争,是减租和增加工资运动,是生产运动。”毛主席的这些指示,是巩固东北根据地的唯一正确的方针。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我们以革命根据地为依托所进行的人民战争,实际上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因此,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把广大农民群众组织和团结在党的周围,就成了争取革命战争胜利的关键。为此,必须使农民从封建压迫下翻过身来,成为解放区自觉的主人翁,积极参加根据地建设,参加和支援战争。在战争进行中,党领导解放区亿万农民进行了彻底的土地改革,有步骤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只有彻底改革土地制度,才能获得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只有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不断供给军队的需要,才能支持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取得战争的胜利。东北军民正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集中主要力量,清算汉奸,清匪反霸,发展生产,建立群众的武装和人民的政权,把群众斗争从经济斗争迅速提高到政治斗争,在自力更生的方针指引下,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口号下,开展了创建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巩固了后方,有效地支援了战争。但林彪顽固对抗毛主席和党中央关于土改的指示,不放手发动群众彻底改革封建土地制度,却鼓吹和平土改,在一段时间里束缚了群众手脚,干扰了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
东北广大军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排除了林彪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彻底实行了土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支援革命战争的积极性,陷敌于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在解放战争中,东北人民踊跃参军,投入战斗,并且建立了强大的二线兵团,作为东北我军的后备兵员。还动员了数以万计的民工随军行动。这是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实践证明,没有革命根据地,就不能实现人民战争,就不能取得解放全东北的伟大胜利。
创建武装的革命根据地,是毛主席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提出的伟大战略思想。我们的战争不是一种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人民战争。我们进行的战争,不仅是要消灭敌人,而且要建立革命政权,扩大人民武装力量,进而夺取革命胜利。正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逐步建立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奠定了中国革命从小到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础,取得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2版()
专栏:

北京部队某部特务连指战员,在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中,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军事著作。 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集中优势兵力 方能克敌制胜
济南部队某部副营长 董振坤
毛主席在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中,明确指出:“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毛主席还指出:“实行这种方法,就会胜利。违背这种方法,就会失败。”这个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是达到战略目标所必须采取的作战方法。
在复杂多变的战争中,要掌握作战的主动权,最主要的是,善于把优势兵力集中到对战争全局最关紧要的地方去,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做,才能保证整个战役的顺利进行,以实现全歼、速决。一批敌人被消灭以后,就可以把主要力量转移到另一个目标上去。这样捉住一批,吃掉一批,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打主动仗,就赢得了全局胜利的主动权。这种方法,从形式上看,规模小一些,但从实效上看,消灭的敌人要比分散力量、拉长战线、齐头并进的打法多得多。敌人的灭亡不是慢了,而是大大的加快了。毛主席说:“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伤十”和“断一”,“溃十”和“歼一”,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断一指则少一指,伤十指则十指还在,还可以恢复;歼灭敌人一个师敌人则少一个师,击溃敌人十个师则敌人的建制还在,还可以补充。击溃战对于敌人不是致命的东西,歼灭战才能最有效地打击敌人。所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打法,就可以有效地削弱敌方力量,变敌强我弱为敌弱我强;在敌弱我强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打法,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战斗作用,人尽其力,物尽其用,尽快地战胜敌人,消灭敌人。同时,这种打法还可以充分地补充自己,不但可以补充武器弹药,而且可以为我军补充兵员,为我军全面的战胜敌人创造良好的条件。
我军由于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在同敌人的战斗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可是,林彪公然反对毛主席的这一作战方针。在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林彪一再对抗毛主席的指示,不肯集中兵力打大歼灭战,一心只想打击溃战,企图把蒋军由关外赶到关内、由北面赶到南面,破坏两大战役的胜利进行。毛主席及时制止了林彪的错误做法,领导东北和华北军民取得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加速了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的进程。历史雄辩地证明,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针,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我军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运用这一作战方针,就能战胜任何强大的敌人。


第2版()
专栏:

发扬我军的优良战斗作风
解放军某部荣立二等功的六连
毛主席在十大军事原则中指出:“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这条原则的基本精神是发扬我军的政治优势,以我们无产阶级军队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压倒敌人,夺取战争的胜利。
在战斗中提倡勇敢牺牲、英勇向前的精神,是我军的优良战斗作风,也是我军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勇敢战斗,才能排除万难,一往无前,攻则无坚不摧,守则岿然不动。我军经过几十年英勇作战、艰苦奋斗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就是我军这种优良战斗作风的生动记录。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长达十二个月的长征路上,天上每日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但红军战士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纵横驰骋,英勇奋战,最后是我们胜利、敌人失败。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和人民一起,团结战斗,英勇杀敌,粉碎了日寇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的反共高潮。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在大规模的运动战中,用自己的双脚同敌人的汽车轮子比赛,不怕牺牲,不怕疲劳,日日夜夜连续奋战,大量地歼灭敌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指战员一把炒面一口雪,和朝鲜军民一起,打败了武装到了牙齿的美帝国主义。
几十年来,我军在党和毛主席的教育下,优良的战斗作风不断发扬光大。但是,林彪千方百计地败坏我军的优良战斗作风。在辽沈战役结束以后,毛主席从战略全局出发,令东北我军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迅速入关作战。林彪却一再抗拒毛主席的指示,迟迟不调主力入关。他不止一次地大谈所谓“战斗作风”的问题,但却只字不提连续作战;他还别有用心地把我军的勇敢精神说成是不讲战略战术的“死打”、“蛮干”、“硬拚”,妄图从多方面破坏毛主席的建军路线。林彪的这些反动言行从反面教育我们:培养什么样的战斗作风是关系到执行那一条路线的大问题。我们要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贯彻执行毛主席的作战原则,就必须深入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坚持严格训练,保持和发扬我军的优良战斗作风。


第2版()
专栏:

学习带动了批判
某守岛部队迫炮三连战士理论学习小组充分发挥骨干作用
人民解放军某守岛部队迫炮三连的战士理论学习小组,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在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中,积极发挥骨干作用。他们豪迈地说: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锐利武器,我们这些青年战士,也能剥掉林彪这个所谓“常胜将军”的画皮。
迫炮三连的战士理论学习小组,由十六名战士组成,他们是在批林批孔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在学习和批判中,他们总是走在全连的前面。
最近,三连战士理论学习小组认真学习了恩格斯的《一八五二年神圣同盟对法战争的可能性与展望》等军事著作,反复攻读了毛主席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等著作,进一步认识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形势,深刻领会毛主席在辽沈战役中采取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英明决策。然后抓住林彪对抗毛主席指示,破坏辽沈战役的罪行,层层剥皮,深入批判。一批林彪从右倾机会主义立场出发,畏敌如虎,不敢南下北宁线作战;二批林彪对抗毛主席的战略部署,迟迟不集中兵力攻占锦州;三批林彪反对毛主席关于迅速封闭营口的指示,致使部分敌人从海上逃走。同志们斗志昂扬,纷纷表示,一定要把被林彪一伙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把林彪这个孔老二式的“巧伪人”的面目彻底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由于理论骨干先走一步,作了较充分的准备,全连的批判一展开,他们就写出了十余篇学习毛主席军事著作的体会的文章,帮助大家掌握批判武器。同时,把林彪破坏辽沈战役的具体材料整理出来,便于大家对准靶子进行批判。他们还把自己编写的《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与孔孟反动军事思想》的材料,发给各班,供批判时参考。这样,全连很快形成了一个人人口诛笔伐林彪罪行的新局面。
目前,这个连队的理论学习小组正和全连同志一起,不断把批林批孔运动推向深入。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