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1949——1974

做意识形态领域革命的先进战士
——记马继敏妇女植棉组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前进的事迹
广阔的河北平原棉区,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涌现出许多妇女植棉组。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这些植棉组更加生气勃勃。全省以妇女为主体的植棉组,已发展到十三万多个,拥有一百二十多万人,管理着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棉田。马继敏植棉组就是它们当中最活跃的集体之一。
拿起批判的武器
马继敏植棉组,是束鹿县一间房公社马家庄大队第四生产队的九个姑娘在一九七二年春天组成的。她们成立植棉组的目的,是要用争取棉花高产的实际行动,批判林彪散布的“妇女落后”、“妇女无用”等谬论。头一年,这些平均年龄二十岁的姑娘们,主要利用休息时间,在盐碱地里种了二十三亩棉花搞试验。试验刚开始,冷言冷语就吹到了她们耳边:“黄毛丫头能成什么气候!”姑娘们顶住了冷风,按照毛主席关于“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的教导,坚持试验,大干苦干。当年,就创造了亩产皮棉一百六十五斤的高产纪录。一九七三年,植棉组的人数扩大了一倍,管理的棉田却增加了四倍多,达到一百三十亩零九分。这一年,又获得大面积丰收,平均亩产皮棉一百四十二斤,其中六亩四分示范田,亩产皮棉二百二十三斤。
这时,村里的舆论开始起了变化:“旧黄历不能看,老脑筋就得换,新社会的妇女就是沾!”
然而,生产斗争代替不了路线斗争,光靠大干苦干打不倒旧观念。每当队里议论男女同工同酬问题的时候,总有人禁不住摇脑袋:“说一千,道一万,妇女不如男子汉!”
批林批孔运动开始了。为了打好意识形态领域里马克思主义战胜修正主义这一仗,年初被选为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的马继敏,更加注意带领植棉组的姑娘们学习革命理论。她们按时上政治夜校,坚持每周学习两个晚上的制度。大家认真读马列的书,读毛主席的书,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儒法斗争史,人人上阵批林批孔。今春以来,开了三十多次批判会,办了十三期大批判专栏,每人写了十多篇批判文章。她们反复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批判浸透孔孟之道毒汁的《三字经》、《女儿经》,还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搜集和批判了四十多条反动谚语。
批林批孔运动打开了姑娘们的眼界:社会经济制度变了,反映旧制度的旧思想还会长期盘踞在一些人的头脑里,不肯轻易退走。这就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努力作战。她们认识到,要打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光靠干“争气活”,创高产纪录还不够,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拿起批判的武器,坚决同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作战,同反动的孔孟之道作战。
植棉组的姑娘们决心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中冲锋陷阵,更加自觉地投入了批林批孔运动。在批判会上,经常可以听到她们有理有据地批判“男尊女卑”的各种旧观念。
“什么‘男不治内,女不治外’,这是孔老二放的毒。我们新中国的妇女就是不信这一套,既要治内,管好家务,又要治外,管好国家大事!”
“什么‘好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是孔孟之道套在妇女脖子上的精神枷锁。我们新中国的妇女就是要彻底砸烂封建枷锁,走出家门干革命!”
在党支部的引导下,马继敏植棉组团结男女社员,从家里到队里,从夜校到田头,围绕男女同工同酬问题,严肃地批判孔孟之道。
开始,有的人说:“妇女技术低,底分低点是应该的。”植棉组的姑娘马上站起来说:“去年我们种棉花,平均亩产皮棉一百四十二斤。你们也管理棉田,怎么没有创造过这么高的纪录?到底是谁的技术低?”有的人还是不服气,仍然争辩说妇女怎么也不行。这时,植棉组的老“顾问”马中义搭了腔:“要比,我看得比思想,比干劲,比对国家的贡献!去年十八个闺女生产了一万九千斤皮棉,平均每人为队里创造财富一千多元,比男劳力创造的还多。压低妇女底分是不合理的。”
经过摆事实,讲道理,大多数人同意实行男女同工同酬了。可是,个别人却说什么:“辩论了半天,无非就是为多得几个工分呗!”马继敏她们说:“我们坚持斗争的目的,绝不是为了个人多得工分,而是为了破除
‘男尊女卑’的旧思想,批倒‘妇女落后’、‘妇女无用’的谬论,树立社会主义的新思想。”
矛头对准孔孟之道,大家迅速取得了一致的看法:孔孟之徒散布的“男尊女卑”的旧观念,不仅压抑着妇女,而且毒害着男子。历代行将灭亡的反动派,直至叛徒、卖国贼林彪,都是挖空心思利用反动腐朽的孔孟之道,从精神上束缚劳动人民,束缚劳动妇女,妄想维护和复辟吃人的剥削制度。只有共同努力,批臭孔孟之道,同旧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才能搞好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认识提高了,男女同工同酬的政策很快在第四队落实了。经过群众评议,马继敏植棉组有七个姑娘的劳动底分评上了一级。在党支部领导下,其他五个队也这样做了。广大妇女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更高了。妇女植棉组很快就由八个发展到二十四个,由八十七人增加到二百三十九人。她们所管的棉田,去年是二百八十亩,今年增加到一千零七十亩。
大立革命的新风尚
在批林批孔的大好形势下,马继敏植棉组的同志们,时时刻刻用毛主席关于“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得到”的教导,激励自己为革命多作贡献。
四月初,当杂交高粱急需抢墒播种的时刻,男劳动力正集中在机井上下井管,队长马增印很着急。这时,植棉组的马静杰、马玉勉主动要求去耩高粱。马增印怕女儿马静杰把地耩糟了,脱口就说:“耩地可是个技术活,你们沾吗?”
“嗬!刚批了轻视妇女的思想,碰到具体问题又冒出来了!”马玉勉不等队长分辩,接着又说:“人都是学而知之,哪有生而知之的?好的扶耧手是天生的吗?这也不让我们捅,那也不让我们摸,怎么学会全部农活?”
马增印见她们说得在理,笑呵呵地答应说:“你们试试看吧!”
马静杰和马玉勉套上牲口驾起耧,去耩高粱了。马静杰的爷爷马老茂七十多岁了,是个老扶耧手,听说闺女们去耩地,就赶到地里去指点。男社员们下完井管,到这里来看新鲜。有的看垄线,有的刨深浅,笑滋滋地说:“耩得真不赖!”可也有人说:“等出了苗再看究竟吧!”几天过去了,小苗出齐了。“妇女耩地就是行”,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
大队党支部抓住这件事,召开了现场会,大长了妇女们的志气。马继敏植棉组的姑娘们更加意气风发。三夏大忙期间,她们连续作战,做到了收麦、打场、管棉三不误。
马继敏植棉组,如今已成为批林批孔运动的骨干。全组姑娘,有的担任了大队理论辅导员,辅导社员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宣讲儒法斗争史;有的带领全村妇女开批林批孔赛诗会,唱革命样板戏和革命歌曲,讲革命故事,表演各种文艺节目;有的挨门串户地进行移风易俗的宣传,提倡勤俭节约,宣传晚婚和计划生育。
现在,村子里不仅青年妇女十分活跃,许多中年妇女和老年妇女也走出家门,热心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形成了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在马继敏植棉组的带动下,妇女们通过批林批孔运动提高了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过去,妇女队长说话没人听。如今,生产队讨论问题,队干部总是说:“得和妇女队长商量商量,要征求征求妇女们的意见!”过去,妇女们上工等队长敲钟,干活等队长发话,还总由男同志领着干。如今,妇女们争先出工,带头干活,充分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
社员家庭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有的男社员干点家务活儿,生怕别人看见“不光彩”;有的人从地里回到家里,就是坐等饭吃,以为这是“应当应分”的事。通过批判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和孔孟之道,批判“男尊女卑”,实现男女同工同酬,特别是看到了妇女们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的力量后,许多男社员说:“过去那套是孔孟之道,得改一改啦!”现在,男女分担家务,共同学习,互相帮助,已经形成新风尚。
(《河北日报》稿)


第3版()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1949——1974

工农团结引来幸福水
在广西东罗煤矿附近的扶绥县渠黎公社陇斗大队,一条条从煤矿井口爬上山坡的水管,引来一道道渠水环山奔流;一片片晚稻,绿浪翻滚;一坡坡秋玉米,茎粗叶茂。广大工人和贫下中农看着这派喜人的景象,高兴地说:批林批孔指方向,工农团结力量强,陇斗面貌变了样。
陇斗大队过去是个“三天无雨成小旱,十天无雨便成灾”的干旱地区,向来只种植旱地作物。遇上干旱年景,庄稼就没啥收成。
近两年来,东罗煤矿在这个大队附近的松岭、五联新建了两个矿井,每天都从井下排出大量的地下水。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这两个矿井的广大工人,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狠批林彪搞分裂,破坏团结的罪行,对加强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加深了认识,提高了工业支援农业的自觉性。不少工人提出利用地下水,支援附近农村的生产大队。这个建议得到了矿党委的支持。今年三月初,两个矿的领导干部和陇斗大队的干部、贫下中农一起,对利用井下水,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矿井低、农田高的情况,采取了提高矿井出水口和加安抽水设备的措施。矿上还派出技术工人,帮助这个大队安装了三条扬程二十米至三十米高、共五百多米长的引水管和一整套提水机具,把地下水引上了千年干旱的山坡,及时支援了春耕生产。
陇斗大队广大贫下中农对工人老大哥的支援十分感谢,决心进一步搞好农业生产,为国家多做贡献。他们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一面引水灌田,抢插早稻;一面开山打石,砌石堤,延伸渠道,扩大灌溉面积。今年,这个大队破天荒插上了六百二十多亩早稻。
春插以后,这里连续三个多月没有下过透雨。松岭煤矿党委和工人们积极设法加大水的流量,支援大队及时灌水插上了中稻。这个大队今年上半年粮食产量等于一九七二年全年粮食总产量的两倍。贫下中农感动得把工人老大哥送来的煤井水称为“幸福水”。
东罗煤矿工人积极支援农业生产,陇斗大队的贫下中农也大力支援矿山建设。松岭矿和五联矿需要大量片石搞基本建设,大队就组织社员利用农闲时间,集体突击开山运石,大大促进了矿山的建设。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海上大寨獐子岛
獐子岛,是辽宁省旅大市长海县的一个学大寨的先进集体,有“海上大寨”之称。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獐子公社广大干部、群众,狠批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滔天罪行。回忆旧社会的苦难岁月,对比今天的幸福生活,大家一致表示:决不能让悲惨的日子重来!
旧社会的獐子岛,地主、渔霸互相勾结,对渔民实行残酷的剥削和掠夺。渔民们经常饿着肚皮出海,含着眼泪撒网,过着“打鱼捞虾,饿死全家”的悲惨生活。
解放后的獐子岛,渔民翻身做主人,海岛建设面貌一新。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狠批了刘少奇、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渔业生产迅速发展,农业学大寨也取得很大成绩。去年全公社水产品总产量,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长二点四倍。一九七一年,粮食亩产量跨过了“长江”,蔬菜基本自给。进入獐子岛,只见排排瓦房,层层梯田,锤声叮当,船厂正在修造渔船。渔业机械化迅速发展,大型渔轮和机帆船大量增加,实现了远海渔船动力化,近海小船拖带化。运输、加工等也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
经过批林批孔运动,獐子岛更是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广大渔民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提高了,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大量涌现。海上闯将刘悦荣,“潜水能手”王天勇,被称为“张铁人”的张声天,女模范石当枝等,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在抓革命、促生产中,起了带头作用。“三八”号渔船的姑娘们,经过批判林彪和孔老二散布的“男尊女卑”等反动谬论,社会主义觉悟进一步提高。她们冲破旧的习惯势力,今年第一次试用围网捕鱼,并获得了高产。岛上广大妇女,意气风发,她们除积极参加渔业生产外,在农业学大寨方面也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她们劈山填沟,移土造田,使一千多亩耕地实现了梯田化。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渔民决心以批林批孔作为强大动力,把獐子岛建设得更加美丽繁荣。(附图片)
青年机手志气高,豪情满怀建宝岛。
铁锤挥舞叮当响,劈山填海当闯将。
捕捞归来鱼满舱,支援国家出力全。
“三八”号出海捕鱼虾,船长看图把渔情查。(本栏照片为本报通讯员、本报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