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一点两面战术”是典型的击溃战术
钧迅
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林彪抛出了所谓“六个战术原则”,“一点两面战术”是其中之一。林彪一再强调,“一点两面战术”“是战术中最主要的东西”,其它“战术”“主要为了实现一点两面”。可见它是“六个战术原则”的核心。“ 一点两面战术”是什么意思呢?林彪曾作过许多含糊其词的解释,大意是:所谓一点,就是集中九分之七甚至九分之八的兵力于一点,对敌实施攻击;所谓两面,除点上算一面外,再用九分之二甚至少到九分之一的兵力从另一面攻击。长期以来,林彪反党集团把“一点两面战术”标榜为对毛主席战略战术的“具体化”,招摇撞骗,以售其奸。因此,批判林彪的“六个战术原则”,必须抓住“一点两面战术”这个核心,揭露其要害,批判其实质,肃清它的流毒和影响。
毛主席说:“歼灭战和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包围迂回战术,同一意义。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林彪的所谓“一点两面战术”,恰恰与毛主席的这个指示相对抗。它是典型的击溃战术。
“一点两面战术”在战役战斗上反对集中优势兵力。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集结大力,打敌一部。这是我军一贯的作战指导思想。毛主席指出:“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林彪倒行逆施,胡说什么“在战略上要集中兵力,战役上一点两面,而在战术上、战斗动作上却是分散兵力”。这是明目张胆地对抗毛主席的战略战术思想。但为了掩盖问题的实质,林彪在解释所谓“一点”时又说:“我们主张主要方向用九分之七甚至九分之八”的兵力。把这种主张与毛主席关于集中优势兵力的指示混为一谈,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其实,林彪将九分之七甚至九分之八的兵力集中于“一点”,与毛主席所说的集中优势兵力,攻击一点,完全是两码事。首先,集中兵力的含义不同。毛主席说:“我们主张的集中兵力,是建立在保证对于战场作战的绝对或相对优势的原则上”,“必须六倍、五倍、四倍、至少三倍于敌,方能有效地歼敌”。不论在战役上、战术上,都须如此。很明显,毛主席所指的“六倍、五倍……”是战场上我军与敌军兵力的对比,而林彪所说的“九分之八”与“九分之一”,却是自己在“点”与“面”上的兵力对比。这就违背了毛主席关于“集中优势兵力”的基本精神。如果在战役战斗整体上敌强我弱,那么,即使象林彪所讲的那样,集中绝大部分兵力去攻击敌人的一点,敌人还可以迅速地机动兵力,调整部署,集中对付我之攻击点,势必形成顶牛或进攻受挫,打成得不偿失的消耗战;反之,如果在战役战斗的整体上我强敌弱,按“一点两面战术”去打,将绝大部分的兵力堆积于一点,面上的兵力非常单薄,就会给敌以可乘之机,或突围逃跑,打成击溃战。可见,“一点两面战术”中所讲的“集中”,是打消耗战、击溃战的集中,是与毛主席关于打歼灭战的思想背道而驰的。
其次,点的意义不同。拣弱的打,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这是我军传统的作战方法。毛主席指出:“在战术的部署方面,当着我军已经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包围敌军诸路中的一路(一个旅或一个团)的时候,我军担任攻击的各兵团(或各部队),不应企图一下子同时全部地歼灭这个被我包围之敌”,而应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从敌军诸阵地中,选择较弱的一点(不是两点),猛烈地攻击之,务期必克”。毛主席所说的“较弱的一点”,是在运动战中敌人诸路中业已被我包围起来的较弱的一点,无论在战役的整体上还是在战斗的局部上,我都占压倒的优势,既能全歼,又能速决;这较弱的一路或一点,是按照当前的敌情、地形和自己的兵力情况规定的,是全面衡量“人民赞助、良好阵地、好打之敌、出其不意等条件”来选择的;这较弱的一路或一点,是从整个战役来考虑的,得手后,可以迅速扩张战果,各个歼灭该敌,迫使敌人集中变成分散,强敌变成弱敌,一口一口地把敌人吃掉。这样,毛主席就把歼灭战建立在切实可靠的物质基础之上。而林彪“一点两面战术”所谓的“点”,是以阵地战为主要形式的,是战术上狭义的一点,是机械地“根据地形条件决定”的敌人阵地上的一点,抹煞了人民的赞助、好打之敌、出其不意等重要条件。林彪还说:“战胜敌人时兵力对比少,不成为重要因素”。这就进一步取消了打歼灭战的物质基础,根本谈不上全歼敌人。
“一点两面战术”反对四面包围敌人。
毛主席对林彪的“一点两面战术”向来就是不同意的。早在一九四七年,毛主席就在一个指示中质问林彪:你们所说一点两面的战法是什么意思?林彪诡称:“一点就是说要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的攻击点上”,“两面就是必须采取勇敢包围的办法”。这纯粹是欺骗。什么是一点两面?一点两面就是打击溃战。十大军事原则是主张把敌人四面包围起来,核心是打歼灭战。“两面”是反对四面的,把敌人放跑。林彪以为用一种似是而非的解释就可以欺骗党,欺骗广大指战员,结果却暴露了他反革命两面派的丑恶嘴脸。
在兵力使用上,林彪突出一点,虚设一面,根本反对四面包围。林彪说:“我们主张主要方向用九分之七甚至九分之八,次要方向用九分之二甚至少到九分之一”的兵力,还“可以有‘点’无‘面’”。他虽然也说“部队多可以三面四面”,但接着又说“不过三面四面更是需要时间”。他还露骨地攻击四面包围是“分散兵力”“平均主义”。这就说明,他报告毛主席说的“两面就是必须采取勇敢包围的办法”,完全是口是心非。
在具体打法上,林彪主张一点突破,一面平推,反对围歼敌人。林彪把主要兵力用于一点,“带一个纵队几万人,带一个师万把人,带一个团数千人,从一个狭窄的地段打”,不是把敌人围起来,而是摆成头尖尾巴长的三个梯队,在敌阵地上开个口插进去。这是一种钻敌人的口袋的极端愚蠢的“战术”,是很危险的。按照这种打法,我外面的部队有劲使不上,反而容易遭敌炮火袭击;我插进敌阵的部队不可能齐头并进,必然是有先有后,更可能被敌各个击破。林彪还自卖自夸他的“一点两面战术”是“为了清算一面平推”战术提出来的。这是欲盖弥彰。既然是“为了清算一面平推”,为什么要突出一点,虚设一面,反对四面包围呢?这难道不是典型的一面平推吗?
在作战目的上,林彪主张将敌人“打垮”“击溃”,反对“务期必克”,“不使漏网”。林彪在谈到胜利的标准时说过:“即使打成击溃战、对峙或两下撤退的仗”,“同样算是完成任务,算是胜利”。这就充分暴露了他反对歼灭战、主张击溃战的本来面目。“一点两面战术”就是为这种作战目的服务的战术,它必然要反对四面包围。林彪说:“‘一点’是打垮敌人,‘两面’是把打垮的敌人消灭”,这里所谓“消灭”是假,是林彪用来掩盖其击溃战的遮羞布。既然集中九分之八的兵力只能把“一点”的敌人打垮,不足九分之一的兵力就无力把敌人消灭。林彪还说:“与其四面合围逼迫敌人作困兽之斗,不如缺一围三虚留生路”,他为“一点两面战术”所作的这种辩解也是经不得一驳的。攻击一点,虚设一面,就算是两面吧,何以为“三面”呢?其他两面敞开让敌人自由出入,这不是给敌人真留生路吗?很显然,“一点两面战术”与毛主席历来主张不打则已,打则必克,力求全歼,不使漏网的作战原则是相对抗的。是把敌人打垮赶跑,给敌人留生路。林彪是这样说的,实际也是这样干的。在辽沈战役中,他反对毛主席关于南下北宁线,攻克锦州,封闭蒋匪军于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指示,顽固地要打长春,把敌人从北往南赶。在实践中,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战胜了林彪的机会主义路线。打下锦州以后,林彪又抗拒毛主席几次电令抢占营口全歼东北敌人的指示,致使敌人的一个军部、一个师部和三个团的兵力从营口逃跑。事实证明,反对四面包围敌人,就否定了实行歼灭战的兵力部署原则,就谈不上全歼敌人。
是打歼灭战,还是打击溃战?是我党历史上两条军事路线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毛主席指出:我们“基本的方针是歼灭战”,“击溃战,对于雄厚之敌不是基本上决定胜负的东西。歼灭战,则对任何敌人都立即起了重大的影响。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我军以歼灭战为基本方针是革命战争本质所决定的。只有实行歼灭战,才能有效地打击敌人,使它被歼一个团少一个团,被歼一个旅少一个旅,士气沮丧,内部瓦解,日趋灭亡。我则每战必有俘获,士气高涨,越战越强,最后达到消灭敌人,取得战争胜利的目的。历次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胸中没有革命的全局,迁就眼前的事变,要么搞战争投机,实行拚命主义;要么保存实力,消极避战。林彪的“一点两面战术”就是这种机会主义在军事理论上的反映。它是典型的消耗战、击溃战的战术。
马克思主义认为:正确的战术是战争实践的产物。林彪的“一点两面战术”是凭他“特别灵的脑袋瓜”空想出来的,从理论到实践都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它一出笼就受到广大指战员的抵制,这曾引起林彪的哀叹与埋怨。但是为了反革命的需要,林彪及其同伙顽固地向部队推销“一点两面战术”等黑货。尤其是林彪躲在阴暗角落里连续书写“克己复礼”的反革命条幅以后,更加疯狂地叫卖他所谓的“战术原则”。林彪的死党吹它是“战争学”、“军事学”。这正如马克思批判巴枯宁时所指出的:“学说……过去和现在都是次要的东西——仅仅是抬高他个人的手段。如果说他在理论上一窍不通,那末他在干阴谋勾当方面却是颇为能干的”。林彪抛售“一点两面战术”是为了反对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是为了把自己打扮成“天才军事家”,也是为了篡党夺权制造反革命舆论。对于这种阴谋必须给以彻底的揭露和批判。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彻底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夺取批林批孔的更大胜利!


第2版()
专栏:

林彪放跑敌人罪责难逃
工程兵某团副团长 孙德山
在辽沈战役中,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抗拒毛主席的指示,不派兵控制营口,致使敌军一部从营口入海逃跑。对林彪这个罪行,必须批判。
当时,我在辽南独立二师机炮连任副排长。辽沈战役打响后,我们部队在营口附近的台安至牛庄、海城一线活动,任务是阻击消灭从北向南溃散之敌。当我军攻克锦州、解放长春的胜利消息传到部队后,我们全师指战员无不欢欣鼓舞,群情振奋。当时在营口附近,虽然只有我们这一个独立师,但同志们有决心和信心不让敌人从营口逃跑。十月二十二日以前,我们部队已到达了牛庄、海城一线,发觉辽阳、鞍山方向有敌情。我们团的侦察排长出去侦察,抓到了一个敌军需副官,得知敌已准备了运输船,敌五十二军有从营口方向逃跑的企图。我们部队立即将情况报告上级。本来,在这种情况下,林彪应令我们师立即抢占营口,占领有利地形,阻击敌人南逃,待主力部队到达后,全歼这股敌人。然而,林彪这时却偏偏命令我们师开到新民以西钳制敌人。在我们离开牛庄、海城一线不久,敌五十二军就进占了牛庄、海城,并占领了营口。
后来,我们又接到命令,要我们火速返回营口。等我们赶到海边时,敌人有的船只已经走远了,有的船只刚起航,有的正准备逃走。我们立即组织火力与敌人战斗,消灭了没有逃跑的敌人,但已有一万多敌人乘船逃跑了。
事实很明显,如果一直把我们师放在海城、牛庄、营口一线监视、阻击敌人,这股敌人就难以逃掉。正是在十月二十二日到二十五日之间,我们一北上,这股敌人就乘虚而逃了。究竟是谁下了这个错误的命令,二十多年来,对我一直是个谜。这次深入揭发批判林彪破坏辽沈、平津战役的罪行,我才弄清了原来是林彪搞的鬼。在我军攻克了锦州之后,毛主席曾多次命令林彪以足够的兵力阻敌南逃,迅速控制营口。毛主席不但指出了派兵控制营口的目的和意义,而且对派那个部队去营口,怎样阻击敌人等都作了具体的指示。但是,林彪不但不派兵控制营口,还把已到营口附近的我军一部调走,并胡说什么:“敌现已开始向锦州总退却。”“辽南独立二师已无去营口之必要,已令其回头至新民以西钳制敌人”。林彪拒不执行毛主席关于派兵控制营口的指示,放跑敌人,是他右倾机会主义面目的一个大暴露。


第2版()
专栏:

戳穿林彪在兵员问题上的诡辩
退休红军老战士 杨贵生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二月间,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战斗方酣,平津之敌已成惊弓之鸟。毛主席不失时机地组织了平津战役。为了配合华北野战军作战,毛主席一再指示林彪,令东北野战军迅速秘密入关,完成全歼平津之敌的战略包围。但是林彪却顽固地站在右倾机会主义立场上,以所谓“新兵与俘虏战士的补充还未就绪,争取工作也要相当时间”等等为借口,对抗毛主席的指示,再三拖延入关时间。
新兵和俘虏战士的补充工作真的还未就绪吗?事实根本不是如此!辽沈战役后不久,东北野战军很快就补充了十几万新兵。虽然部队新成份增大,但广大指战员情绪很高,入关期间,非战斗减员极少。就拿我所在的部队来说吧,辽沈战役中,我们参加了锦西阻击战。在战斗中,我们人力物力受到一些消耗,但战斗刚结束,东北贫苦人民的子弟就大批大批地踊跃报名参军,到处呈现出母送子、妻送夫,积极参军参战的动人情景。同时,我们还对战斗中俘虏的敌军人员进行审查教育,使他们迅速转变立场,变为“解放战士”,补充我军。我们边行军边补充,不到三天时间,我所在的部队就补充就绪,兵员比战前总数还要多。在战争年代,我们部队都是边作战边补充兵员,战斗一结束,兵员就补足,随时随地都保持部队齐装满员,并且不断扩大,根本不是林彪所说的补充工作“还未就绪”。
新兵入伍和俘虏战士的争取工作,也不是需要很多时间。新入伍的人民子弟兵,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饱尝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苦头,他们从切身的经历中懂得,共产党是劳动人民的救星,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他们肩负阶级重托,抱着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的崇高理想而扛枪打仗,他们入伍以后,很快就能够参战。新改编的俘虏战士,绝大部分是被抓丁拉夫当兵的穷苦人民,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压迫欺凌。他们一到我军,正如毛主席早就指出的那样:“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军队是两个世界。……,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红军象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熔化了。”
林彪故意在兵员问题上制造谎言,对抗毛主席的指示,一再拖延入关时间,这就看出,他的根本目的是妄图破坏平津战役的进行,延长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寿命,阻碍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但是,东北野战军的广大指战员热烈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积极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彻底粉碎了林彪的阴谋,取得了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


第2版()
专栏:

所谓“冬装未发”完全是谎言
工程兵某团副政委 曹长合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辽沈战役结束以后,为了尽快地解放全中国,伟大领袖毛主席急令东北主力部队迅速入关。但是,林彪却制造种种借口,拒不执行毛主席关于迅速入关的指示。借口之一,是“部队冬大衣、棉帽、棉鞋尚未发下”。这完全是谎言!
入关前夕,东北我军御寒的服装真的没有发下吗?根本不是。当时,我在东北野战军某团当宣传员。我记得很清楚,辽沈战役结束以后,东北我军的棉大衣、棉帽、棉鞋等都迅速发放,到入关前夕,绝大部分部队的冬装都已发齐。当时,我所在部队的指战员全都领到了崭新的御寒服装。现在我还保存着两张照片,其中一张是我们纵队干部、战士穿着棉衣,戴着棉帽,打着裹腿,雄赳赳、气昂昂进关的照片。这两张照片,对林彪制造的冬装“尚未发下”的谎言,是一个有力的驳斥。当然,那时东北我军也有一少部分部队尚未领到冬装。但是,在我军已经控制了北宁线等交通干线的情况下,冬装完全可以迅速运到前线。
林彪胡说冬装“尚未发下”,部队不能迅速入关,也是对我军广大指战员的诬蔑。我军是毛主席、中国共产党缔造和指挥的人民军队,具有“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革命精神,怎么会因为冬装晚发几天就不能迅速入关歼敌呢?
谎言掩盖不住铁的事实。林彪制造部队冬装“尚未发下”的借口,对抗毛主席关于东北野战军迅速入关的指示,恰好说明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