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9月1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争夺之下,何来“缓和”?
任谷平
苏修头目波德戈尔内,最近在索非亚的一次集会上表示,苏修“决心”要尽一切努力“使缓和具有不可逆转性”。言下之意就是,他们一向津津乐道的所谓“缓和”,有“逆转”之势,十分不妙。这种论调,倒是耐人寻味的。
这几年来,人们早已听厌了苏修在所谓“缓和”问题上唱的滥调。他们不是宣扬世界局势已从“冷战转向……缓和”,“缓和势头越来越大”,就是胡说什么世界的“气氛变得温和”了,地球更加接近于“持久和平”了。可是,曾几何时,他们却一反过去的腔调,担心起“缓和”的“逆转”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不是别的,而是他们的“缓和”骗局已被戳穿,“缓和”政策连遭碰壁,走进了死胡同。
苏修所谓的“缓和”,不过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欺骗人民,麻痹对手,掩盖侵略,加紧同另一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缓和”的烟幕下,它大搞核扩军,争夺核优势;披着“缓和”的外衣,它力图向西欧伸手,分化削弱西方联盟,巩固东欧势力范围;借“缓和”之名,它引进西方资金和技术,以便腾出手来,全力扩充军备。总而言之,投一石而得数鸟,这就是苏修在“缓和”的幌子下所要实现的如意算盘。
然而,这种算盘是不可能得逞的。列宁早就指出,“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其目的不完全是直接为了自己,主要还是为了削弱敌方,摧毁敌方的霸权”。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霸世界,正在你抢我夺,明争暗斗,各怀鬼胎,互挖墙脚。谁都要想压倒对方,占取优势。它们的本性,决定它们之间唯有激烈争夺,而不可能有“缓和”。即使它们有时出于彼此的需要也搞一些协议,制造一些“缓和”的假象,但终究掩盖不了它们日益激烈的争夺。不妨以事实为证:
在战略核武器问题上,苏修一心只想限制对手,扩展自己。它不以洲际导弹数量上的优势为满足,还要野心勃勃地争夺导弹弹头质量上的优势。
在欧洲,它一面不断增强兵力加紧控制东欧,威胁西欧,一面拒绝“人员思想交流”,抵制对方进行渗透。
在中东和地中海,它不但力图保持原有地盘,还想假借各种名义插手干预,进行新的扩张。
在印度洋,它悄悄地攫取别国海军基地,却又大喊大叫“揭发”别人在搞基地,借以转移视线,欺世惑众。
这就清楚说明:苏修说的是一套,干的是另一套;它之所以宣扬“缓和”,完全是为了便于自己扩张,争夺霸权。
在苏修咄咄逼人加紧争霸的情况下,不仅西欧国家正在提高警惕,加强联合,抗衡它的威胁,而且,苏修的对手另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会甘心吃亏,光让苏修去占便宜,而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华盛顿,已经有人指出,苏修的“缓和”不过是一种“把铁拳头套在丝绒手套里”的诡计;主张美国必须在战略核武器方面“向上平衡”,“加强威慑力量的武库”,以对付苏修的争夺和威胁。
事实上,正是在苏修嘴上空喊“缓和”的时候,它同另一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却越来越激烈,越来越露骨了。他们两家的每一次所谓“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不过是新的一轮核扩军与争夺核优势的开端。去年夏天,苏美两家首脑签订协议的墨迹未干,它们就在中东盘马弯弓,怒目对峙。今年夏天,双方再次会面不久,塞浦路斯事件又使东地中海的风云突变,至今仍然争执不下,紧张不已。
事实证明,正是两个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把世界搞得很不安宁,使国际局势不可能有真正的缓和。各国人民已经日益看清,苏修社会帝国主义本身,就是世界紧张局势的一个祸根。它到哪里,就要在那里跟另一个超级大国争夺,使那里的国家和人民受害遭殃,使国际局势更加动荡,更加紧张。在这种情况下,“缓和”的烟幕也就越来越稀薄,“缓和”的调子必然越来越唱不下去。苏修今天之所以担心“缓和”出现“逆转”,不过是它“缓和”骗局日益破产的证明。不管它尽多大的“努力”,这也是无可挽回的。


第6版()
专栏:

法国《红色人道报》揭露苏美争霸地中海
最重要的是必须抛弃对“和缓”的幻想
阿根廷、墨西哥和芬兰报刊谴责苏美海洋霸权主义
新华社巴黎一九七四年九月九日电 法国《红色人道报》最近一期发表题为《两个超级大国滚出地中海》的评论,谴责苏美两国在地中海争霸。
评论说,最近,地中海的紧张局势大为加剧,“两个超级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已使地中海变成了真正的火药库。”
评论说,苏联和美国在地中海煽风点火,它们“今天鼓动这个国家反对那个国家,明天再反过来煽动那个国家反对这个国家,使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加剧,插手各国人民的内部事务,竭力打垮对手和扩大自己的影响。”
评论说,地中海连结欧、亚、非三大洲,它“已经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世界霸权而无情争夺的地方。这就是地中海紧张局势的根源。”
评论号召保卫地中海的独立与和平。评论说,美国和社会帝国主义的军舰和基地必须撤出地中海。“而且,最重要的是:必须抛弃对‘和缓’以及对在六年前毫不犹豫地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来又支解巴基斯坦的那些人的所谓‘善良愿望’的幻想……巨大的军事力量使那些人嚣张猖獗,那些人肯定是最危险的。”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九月十一日讯 阿根廷和墨西哥报刊最近发表文章,驳斥苏美两国在海洋问题上的霸权主义谬论。
阿根廷《全景》周刊九月十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说,苏联为了同美国一起反对许多国家所主张的二百浬领海权,提出了这样一个论点:“穷国由于缺乏大规模开发海洋资源的经济手段,因此就应让工业国家来进行开采。”文章说:“按照莫斯科的理由,那些处于依附状态的国家正是因为穷,就没有资格占有海洋资源。而且,它们因为不能够开发自己大陆架的资源,就注定得继续生活在贫穷之中。”文章说:“就是这样,称为第三世界的国家看来已被打入一个恶性循环的地狱,从而始终和长期以来的落后联结在一起。”
文章说:在海峡问题上,苏联和美国代表都坚持自由通行,但“第三世界的国家已经指出,军舰的自由通行威胁着它们的生存,因为这可能把它们卷入它们不希望参加的争斗之中去”。
墨西哥《国民报》九月十日发表文章,谈到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主张的二百浬经济区的态度时说:美国的立场是,如果沿海国没能完全利用它的海洋生物资源,那么这个沿海国有义务允许其它国家来利用。文章强调说:“美国的这种立场将遭到主张承袭海理论的国家的严厉反对”。
文章指出:迄今海洋资源的利用是有利于高度工业化的大国的,因为只有这些大国拥有足够的捕鱼手段。如果沿海国承担那样的义务,必将妨碍沿海国增加捕鱼量。
新华社赫尔辛基电 芬兰马克思列宁主义小组机关刊物《十月》一九七四年第三期发表文章,谴责苏美两个超级大国顽固推行海洋霸权主义。
这篇题为《超级大国对抗发展中国家》的文章说:“自从一九五八年在日内瓦举行第一次海洋法会议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表示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出的二百浬经济区的要求。”但是“直到加拉加斯会议,超级大国还反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二百浬经济区的要求。”文章接着指出,“苏联和美国都要维护它们的海洋自由”。“两个超级大国都主张别国必须允许它们的军舰和核潜艇自由通过这些国家领海范围内的海峡。”“苏联不想放弃它的军舰和潜艇在别国领海范围内的海峡自由通过的权利,尽管这种自由对别国安全是一种威胁。超级大国的强权政治要求这种航行自由。美国也主张自由通过,它说这是美国及其盟国安全的需要。”


第6版()
专栏:

我新任大使向苏丹总统递交国书
新华社喀土穆一九七四年九月十二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任驻苏丹民主共和国大使张越九月十二日在喀土穆人民宫向苏丹总统尼迈里递交了国书。
递交国书之后,尼迈里总统同张越大使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出席递交国书仪式的有:外交部长曼苏尔·哈立德、外交部礼宾司司长赛义德·谢里夫·艾哈迈德和人民宫礼宾官阿卜杜勒·拉欣等。
张越大使是九月七日到达喀土穆的。
苏丹外交部长曼苏尔·哈立德八日接见了张越大使。


第6版()
专栏:

我首任大使向加蓬总统递交国书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九月十三日讯 利伯维尔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加蓬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刘英仙,九月五日向加蓬共和国总统哈吉·奥马尔·邦戈递交了国书。
邦戈总统在接受国书后同刘英仙大使进行了热情友好的谈话。
递交国书时在座的有:加蓬外交和合作部长科尼吉·奥昆巴·多克瓦策格以及总统府、外交和合作部的高级官员。


第6版()
专栏:

我新任大使向意大利总统递交国书
新华社罗马一九七四年九月十三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任驻意大利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韩克华,九月十二日向意大利共和国总统乔瓦尼·利昂纳递交了国书。利昂纳总统在接受国书后同韩克华大使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递交国书时在场的有:意大利总统外交顾问弗德里科·森西,总统军事顾问乌戈·斯科洛·拉维纳以及共和国典礼局局长康图奇·科拉多·奥尔兰迪。
韩克华大使是九月七日到达意大利首都罗马的。


第6版()
专栏:

为我党的工作者友好访问团访朝
我驻朝鲜大使举行宴会
新华社平壤一九七四年九月十三日电 中国驻朝鲜大使李云川,九月十二日晚在大使馆为以刘子厚为团长、申健为副团长的中国共产党党的工作者友好访问团对朝鲜的访问举行宴会。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委员会委员、党中央书记金东奎,党中央委员会部长金国泰和有关部门负责人金吉铉、金载凤、李冕相、姜官善等应邀出席了宴会。
刘子厚团长首先在宴会上讲话。他衷心祝贺朝鲜人民在金日成主席和朝鲜劳动党领导下所取得的成就,并祝愿今后取得更大的胜利。
刘子厚说:“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站在朝鲜人民一边,坚决支持朝鲜劳动党、朝鲜政府和朝鲜人民为反对外来干涉,争取祖国自主和平统一的正义斗争。”刘子厚还热烈赞颂了中朝两党和两国人民之间的革命友谊和战斗团结。
金国泰部长在讲话中赞扬了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成就。金国泰说:“血肉相连的朝中两党和两国人民的友谊团结,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显示了战无不胜的威力和伟大的生命力。”
宴会始终洋溢着中朝两国战友之间的亲切友好、真挚热烈的兄弟情谊。
新华社平壤一九七四年九月十三日电 中国共产党党的工作者友好访问团,结束了对朝鲜的友好访问,九月十三日乘飞机离开平壤回国。
到机场欢送的有: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部长金国泰,朝鲜劳动党平壤市委员会责任书记康贤洙,党中央副部长金吉铉,外交部副部长金载凤,朝鲜民主妇女同盟中央委员会书记姜官善等。中国驻朝鲜大使李云川和大使馆外交官员也到机场送行。


第6版()
专栏:

我政府贸易代表团到巴格达
新华社巴格达一九七四年九月十日电 由外贸部副部长柴树藩率领的中国政府贸易代表团九日到达这里,对伊拉克进行友好访问。
代表团在机场上受到伊拉克经济部次长马赫迪·乌贝迪和其他有关官员的欢迎。中国驻伊拉克大使赵行志和大使馆商务参赞周勉也到机场欢迎。


第6版()
专栏:

法国总理希拉克发表演说
决心要使西欧联合获得新的进展
新华社巴黎电 法国总理雅克·希拉克九月五日在法国东部城市斯特拉斯堡发表演说,重申法国政府决心要使西欧联合获得新的进展。
希拉克说,欧洲的联合,“对我们说来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他说,需要在政治方面提出一些新的倡议。“因此,在法国担任共同体部长理事会主席期间,法国政府决心要使欧洲建设获得新的进展。”
希拉克说,在同西欧“共同市场”其他国家政府进行必要的磋商后,法国政府“将在今年年底以前召开的最高级会议上,向各国政府首脑提出一些目的在于维护和发展作为欧洲共同体基础的共同体政策的建议,以及目的在于改进欧洲政治组织的建议”。


第6版()
专栏:

比意首脑会谈加强欧洲共同体
新华社罗马一九七四年九月十三日电 比利时首相莱奥·廷德曼斯应意大利总理马里亚诺·鲁莫尔的邀请,在九月十一日和十二日到罗马进行了访问。
据报道,两国政府首脑就加强欧洲共同体的建设、世界经济形势和地中海形势等问题举行了会谈。会谈双方一致认为,欧洲共同体的政治和经济统一的进程需要加速。


第6版()
专栏:

英前首相希思访美同福特总统会谈
新华社伦敦一九七四年九月十一日电 英国前首相、保守党领袖爱德华·希思九月九日至十一日访问了美国,同美国总统杰拉尔德·福特举行了会谈。
据英国报纸报道,希思和福特在十日的会谈中讨论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局势、英国同西欧“共同市场”的关系、西欧同美国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希思在会谈后向报界发表谈话时对西方国家的严重经济困难表示不安。他说,“西方世界总的说来都是笼罩在我们大家都面对的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下”,“我们全都面临着难以容忍的通货膨胀率,连同世界贸易急剧下降的危险,这可能使我们倒退四十年以上。”
他表明,他同福特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应当怎样“非常紧急地共同对付通货膨胀的问题”。
希思强调,英国应当坚定地承担它对西欧一体化所承担的义务。他说,“我们在英国面临十分困难的局势,面临一场十分严重的危机”,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应当同西欧“共同市场”其他成员国积极努力地进行合作;而如果英国退出共同体,它就要“冒很大的风险”。
希思还说,福特在会谈中曾经表示,美国希望同它的西欧盟国保持最密切的关系。
希思已经在十一日晚回到伦敦。


第6版()
专栏:

美国总统福特召集经济会议
讨论当前美国所面临的严重经济问题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九月七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总统福特九月五日召集一些美国经济学家在白宫举行会议,讨论当前美国所面临的严重经济问题。
福特在会议开始时发表的讲话中说,召开会议是为了寻找“对付并克服经济困难的办法”,“通货膨胀是我们国内的头号敌人”,“问题是明显的、痛苦的、令人烦恼的”。他说,会议“不会宣布什么快速的奇迹。对于我国经济的病根并没有速效的药剂”。他要求美国人民准备作出“大量的个人牺牲”。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在会上发言的经济专家对美国经济的预测大都是“阴郁的”、“令人沮丧的”。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奥托·埃克斯坦说,另一次“经济衰退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工业经济学家戴维·格罗夫说,“现在几乎看不出(在一九七五年)在经济的任何方面会有明显的力量”。银行经济学家贝里尔·斯普林克尔说,“预计在近期内不可能有任何好转”。
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曼斯菲尔德在九月四日也对记者说,“我认为我们眼下正处于一种(经济)衰退的状况。一切迹象都是令人沮丧的。”他认为,当前的经济“具有三十年代(指一九二九——一九三三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一切特征”。
为了应付这一严重经济局面,美国政府决定在本月内召开一系列经济会议,谋求对策。据美联社报道,参加五日会议的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对美国当前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没有一个能治愈这种毛病的“速效办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