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9月1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回族山村在前进
青海省大通县新城公社后子沟大队,是个回族社员聚居的偏僻山村。蓬勃发展的批林批孔运动,加快了这个大队的前进步伐,促使整个山村呈现一派新气象。八月丰收时节,我们到这里访问的时候,金色的麦浪在满山遍野翻滚,男女社员们正怀着喜悦的心情挥镰收割。村头巷尾到处是批林批孔的专栏和黑板报。入夜,在明亮的电灯下,社员们有的在夜校里聚精会神地学习政治、文化,有的在大队文化室里排演文艺节目。歌声阵阵,书声琅琅,回荡在山村的夜空。望着这一片沸腾的景象,大队党支部书记穆元福兴奋地说:“批林批孔运动的深入发展,使我们队的干部社员思想大解放,觉悟大提高,夺得了今年农业生产大丰收。”
老 队 长 新 风 貌
今年七月,在中共大通县委召开的批林批孔现场经验交流会上,一个五十多岁的农村干部用切身的体会,讲述了批林批孔运动对自己的教育,听的人受到很大启发。这位干部叫冶成丁,是后子沟大队第三生产队的队长。
冶成丁从合作化时期到现在,已当了近二十年的队长。过去,他抓生产很有办法,参加劳动也总是走在前头,可就是不爱学习,总认为当队长每年只要抓好春种、夏管、秋收三件事,就算尽到了责任。去年秋收大忙时,大队办起了政治夜校,三队有很多社员报名参加,冶成丁担心会影响生产,积极性不高。
今年开春以后,队里展开了批林批孔运动,大队政治夜校的学员一下子由七十多人增加到一百二十多人。他们在夜校里一边学习,一边开展革命大批判,成了队里批林批孔的骨干。有一天,三队在地头开批判会,冶成丁一看到会的大多是一字不识的社员,担心批不起来。不料,会刚一开始,气氛就很热烈。大家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有的批“克己复礼”,有的批“中庸之道”,有的批“上智下愚”、“男尊女卑”。就连原来斗大的字不识半升的女社员马桂英,也拿着发言稿批判起来了。会后,冶成丁诧异地问她:“你不识字,怎么会念批判稿?”马桂英高兴地对他说:“政治夜校教我们学政治、学文化,使我也能拿起笔批判林彪、孔老二了。”短短两句话,对冶成丁震动很大。
更使冶成丁受教育的是,夜校的学员们不仅是批林批孔的闯将,也是抓革命、促生产的模范。今年春播的节骨眼上,连续下了两场大雪。三队有三十多亩阴坡地因大雪覆盖,没法下种。参加夜校学习的三队男女社员,不怕疲劳,连续几个晚上下课后自动组织义务劳动,背走地里的积雪。每晚干到下半夜,第二天照常出工。今年植树造林的时候,又是政治夜校的学员们,连夜到十几里外的山上砍来黑刺,围起刚刚栽下的树苗。社员们这种一心为集体,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使冶成丁深受感动。他回想自己过去只埋头抓生产,结果生产还是上不快的教训,再看看今天的事实,深深感到,必须得加快前进步伐,提高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于是,他积极参加批林批孔运动,每次队里开学习批判会,他都按时到会,带头发言。他不仅自己经常到夜校听课,还积极支持儿子和媳妇上夜校,逢人就讲办政治夜校的好处。社员们高兴地说:“我们的老队长变得更有革命朝气了!”
占 领 文 艺 舞 台
今年六月十三日,出席大通县第二届贫下中农代表大会的代表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观看了后子沟大队业余文艺宣传队的汇报演出,纷纷赞扬她们是“贫下中农占领文艺舞台的尖兵”。
今年四月,后子沟大队业余文艺宣传队在批林批孔热潮中成立了。这个宣传队的十四名女队员,多半是结婚不久的新媳妇。几个月前,她们在人多的场合,连说句话也脸红心跳。批林批孔运动开展后,她们通过深入批判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和反动的孔孟之道,大大振奋了敢于同旧习惯势力作斗争,敢于同旧传统观念决裂的革命精神。她们怀着为贫下中农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而战斗的坚强决心,登上了文艺舞台。这时,有的人议论说:“整天唱唱跳跳,哪象个新媳妇?”她们不顾议论讥笑,坚持登台演出,大大长了贫下中农的志气,有力地冲击了轻视妇女的旧习俗。
业余文艺宣传队成立以来,大队党支部引导队员们反复学习毛主席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入批判修正主义文艺路线,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充分发挥革命文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战斗作用。短短几个月间,她们紧密配合农村批林批孔斗争和农业学大寨运动,自编自演了《批林批孔铲毒根》、《政治夜校就是好》、《后子沟人民唱新歌》等节目。文艺宣传队的队员们白天和社员一块劳动,在田间地头演唱革命样板戏选段和革命歌曲,业余时间就编写排练反映本队革命和生产的节目,受到社员们的热烈欢迎。
顶 起 半 边 天
在后子沟大队,每当人们谈起今年革命和生产的大好形势时,都称赞妇女群众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思想大解放,充分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
过去,后子沟大队没有一个女党员,女团员也为数不多。批林批孔运动以来,先后有三名妇女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七名女青年加入了共青团。一批妇女干部在斗争中茁壮成长。大队妇代会主任、新党员赵天兰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赵天兰过去不识字,也没上台讲过话。批林批孔开始后,她不顾家务的拖累,积极参加政治夜校学习。几个月来,她结合学习毛主席著作和中央有关文件,刻苦学习文化。她每天随身带上本子和铅笔,在地头劳动和烧火做饭的空隙,都争分夺秒地学习。每次批判会,她都认真作准备,积极带头发言。现在,她已成了大队理论小组的成员。
“毛主席为我们撑腰,我们要为毛主席争气!”后子沟大队的广大妇女通过批判林彪诬蔑妇女的种种谬论,批判几千年来孔孟之道宣扬的“男尊女卑”的反动思想,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女社员联系回族劳动妇女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愤怒批判林彪宣扬孔孟之道,妄图开倒车,搞复辟的罪行,广大妇女路线觉悟迅速提高。她们发扬反潮流的斗争精神,破旧俗,立新风,踊跃参加政治夜校、文艺宣传队、理论学习小组和科学实验小组。
思想大解放,干劲估不透。原来根本做不到的事情,现在能够做到了。后子沟大队有耕地近三千亩,地多人少,过去每年只有一半的耕地能拔完头遍草。严重的草荒,成为粮食增产的一大障碍。今年田间管理期间,广大妇女通过批林批孔,大干苦干的劲头更高了。她们连续奋战几个月,胜利地拔完了头遍草,接着又在百分之六十的耕地上拔了二遍草,为夺取今年农业丰收贡献了力量。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第4版()
专栏:

狠批“天才论”以后
——武汉部队某部炮一连发扬军事民主促进战备的事迹
群山环抱的靶场,硝烟弥漫。一辆辆“敌坦克”,越过大沙河,向武汉部队某部炮一连阵地扑来。突然,火光闪烁,紧接着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观察所传来振奋人心的报告:“二十二发炮弹全部命中,二十二辆‘敌坦克’全部报销!”
这次打坦克训练的优秀成绩,是在批林整风运动中,批判了林彪的唯心主义“天才论”以后取得的。
最近,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联系这场打坦克训练,一连的干部战士,又一次狠批了林彪、孔老二宣扬的唯心主义“天才论”和
“上智下愚”等反动谬论,狠批了林彪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
根本在路线
去年九月,当一连开始执行打坦克训练任务的时候,困难不少:除了炮班长外都是新战士,缺乏组织训练的经验;最叫人挠头的是训练时间太短,只有半个月。
在党支部开会研究训练任务时,有的同志一开始就提出:“前年训练时间那么长,还打得不太好,今年临阵磨枪行吗?”
党支部书记、指导员张才珍反问了一句:“前年训练打得不好,问题是不是在时间的长短上?”
这一问,打开了人们的思路。经过分析,大家认为,前年打得不好的原因主要是:干部不相信群众,关起门来拉计算尺,查射表,训练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没有认真发动群众去解决。这说明,林彪宣扬的唯心主义“天才论”和“群众落后论”的影响,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影响,还没有肃清。大家进一步认识到:能不能练好兵,根本问题是能不能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军事路线。
张指导员给大伙念了一段毛主席的教导:“关于军事民主,必须在练兵时实行官兵互教,兵兵互教;在作战时,实行在火线上连队开各种大、小会。在连队首长指导下,发动士兵群众讨论如何攻克敌阵,如何完成战斗任务。”
毛主席的话,使支委们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大家一致认为,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的锻炼,全连同志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建设而练兵的劲头,比任何时候都高,这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有利条件。只要相信和依靠群众,调动每个战士的积极性,就一定能够胜利地完成打坦克训练的任务。
于是,党支部把训练的要求、方法、步骤等交给战士讨论,和战士一起制定了训练方案;干部和战士一起摸爬滚打,及时发现和解决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一场生龙活虎的群众练兵活动,在一连迅速展开了。
实践出真知
凌晨,起床号还没响,在离连队不远的一座小山脚下,炮七班班长段达志一遍又一遍地在练习口令。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把炮身烤得滚烫。战士们都休息了,段达志独自围着火炮跳上跳下,练习操作,军装全被汗水湿透了。
夜晚,风雨交加,在一连的炮场上,一群人披着雨衣,围着一门火炮转来转去。其中就有段达志。只见他甩掉雨衣,跳上炮盘,反复演练起来,还不时停下来向身旁的人请教。这是段达志请来的其他几个班的班长,针对他当天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会诊”。
在打坦克训练的过程中,段达志每一天几乎都是这样争分夺秒地度过的。有人问他:“你的干劲咋这么大?”他回答说:“学习了毛主席的《实践论》,批判了林彪反动的‘天才论’,思想解放了呗!”
一九七○年入伍后,段达志一直在炊事班工作,前不久才调到炮七班当班长。对火炮操作这一行,真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训练刚开始,他憋得满脸通红,连个简单的口令都喊不清楚。别的班长进行炮床水平规正,只要六分钟;可段达志呢,搞了一个半小时,累得满头大汗,还是不行。
那时,段达志的心上比放了块石头还沉重。他想:咱这“火头军”,天生就是笨,趁早撂挑子回炊事班算了。排长看透了他的心思,对他说:“把毛主席的《实践论》拿来读一读,仔细想想别的班长为啥行,你为啥不行,是不是因为脑袋瓜不灵?”
段达志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实践论》,懂得了“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他又把自己和别的班长做了比较:别的班长行,是因为他们一入伍就在炮班,实践得多;自己不行,是因为一入伍就和锅碗瓢杓打交道,没沾过火炮的边,没有这方面的实践。世界上决没有什么“生而知之”的“灵脑袋”。林彪鼓吹唯心主义“天才论”,是为他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制造反革命舆论。我们绝不能上当。不懂技术怎么办?刻苦地学,反复地练!
从此,段达志的技术提高很快。经过半个月锻炼,他进行炮床水平规正,只用五分钟就达到了要求。实弹射击时,段达志指挥的七班,三发三中,打了个优秀。
群众是英雄
离实弹射击只有三天了。这三天的战前练兵,一分一秒都是宝贵的。就在这紧要关口,上级指示:为了提高射击精度,火炮一律改用另一种瞄准镜。可全连除连长参观过这种瞄准镜的使用外,其他人都不会用。
根据自己在参观中学到的经验,又参考了一些书本资料,连长王朝臣向全连讲述了这种瞄准镜的用法。他的话音刚落,几个性急的同志就说:“咱赶快按连长的法儿练去吧!”二班长王青山喊道:“别忙,我觉着连长说的高低修正量的装法不对,应当反过来。”
是呵,如果高低修正量装错了,炮弹不是飞上天,就是钻地皮,这可是直接影响射击效果的大问题哩!全连立刻围绕如何装高低修正量,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有的说连长讲得对;有的说二班长的意见对。
听着战士们的争论,王连长很激动。以前,他总认为自己当兵比别人早,比战士“高明”;现在,他深深地认识到,“最聪明、最有才能的,是最有实践经验的战士”。要想带好兵,练好兵,必须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发扬军事民主,实行“官兵互教,兵兵互教”,先当学生,后当先生。
于是,他向党支部建议:立即召开军事民主会,用群众的智慧,攻克如何装高低修正量这个难关。
军事民主会从午后一直开到太阳落山还没结束。炊事班的同志把饭送到阵地上。革命战士责任感告诉大家:必须尽快把问题弄清,不然打起仗来就会放跑敌人!天黑透了,点亮马灯继续研究,一直到深夜十二点。最后,全连一致肯定了二班长的意见。
在批林批孔斗争中,一连的同志进一步总结了这次训练的经验,决心深入批判孔孟之道,肃清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流毒和影响,把连队建设成无坚不摧的无产阶级专政的铁拳头。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天桥新风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北京天桥地方人民奋起批判修正主义,破旧俗,立新风,精神面貌进一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刻苦学习
要批判修正主义,必须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周仙芝是寿长街居委会的主任,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解放以前,她妈妈用十个鸡蛋交了学费,她才能到一个私塾里念书。后来交不起学费了,她也就被撵出了私塾。
周仙芝每想起这件事,更加仇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她想,要不再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必须学习毛主席著作,批判修正主义。她就下决心学习文化。为了学字,她特地买了一块小石板,让孩子把字写在上面。盛夏中午,别人都休息了,她还在房檐下,反复认字。隆冬深夜,全家都睡了,她还在灯下一笔一画地写生字、生词。有时生词不懂,她就把女儿从床上叫起来,请女儿教。为了不耽误女儿的休息和工作,她想了一个办法:拿报纸对照收音机学记录新闻。几年来,她认的字和词越来越多,可以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批判文章了。
对照收音机学习的办法很快在寿长街推广了。街道居民学习成了风气。在毛主席发出“认真看书学习”的指示后,居民们学习的劲头更大了。有的已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批林批孔运动开展以来,街道居民联系天桥变化的具体事实,深入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最近,他们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法家著作和儒法斗争的历史,批判了反动的“三字经”、“女儿经”,前后共写了批判文章二百四十多篇。
商店与顾客
在文化大革命中,天桥地方的商店批判了修正主义路线,批判了资产阶级的生意经,进一步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现在商店与顾客之间,联系更加亲密了。
天桥信托商店平时顾客很多。一天,有个顾客拿着一个旧烟盒来卖,营业员看到烟盒绿色斑斓,以为是铜的,就按铜烟盒作价,付钱给顾客。晚上,验收小组的同志对当天收购的物品进行验收,发现这个烟盒是银的,按质论价,应补给顾客四元五角钱。他们就查找收购烟盒的单据。整整翻了一千多张单据,才找到了顾客的姓名和住址。第二天一早,党支部就派营业员老张跑了十几里路,给顾客补付了四元五角钱。
一个春天的上午,福长街二条副食商店卖韭菜,售货员霍宏瑞按平常的牌价卖:一角七分钱一斤。刚卖了不多会儿,售货员张伍伦走过来帮忙。他发现今天的韭菜质量比平时的差点,就去查看当天进货单上的价格,每斤应卖一角六分,就马上告诉小霍改过来。可是,这时小霍已经卖出去好些韭菜了。怎么办呢?小霍说:我们决不能多收顾客一分钱。晚上,这个商店的售货员就分头走访,把卖韭菜多收的钱,退还给了十一户人家。
商业人员为人民服务一丝不苟,顾客也爱社会主义商店。一天,一个小孩到福长街二条副食商店买东西,售货员不慎多找给他五角钱。小孩的父亲刘成江发现后,立即让孩子给商店送去。小孩跑到商店说:“阿姨,这是您刚才多找给的五角钱。当时我没清点,拿起东西就走了。”售货员怕孩子记错了,没有收。不一会,孩子的父亲来了,向售货员讲明了情况,店里才把钱收下。
老将传艺
天桥宣武区杂技团老艺人朱国良,六十多岁了,正在认真地辅导青年演员韩淑兰做蹬花缸的动作。
韩淑兰从小喜爱翻斤斗,练武术。分配到团里工作以后,见了空竹、飞叉,她总是爱不释手。领导分配她去学蹬缸节目,她满肚子不高兴,练功也不积极。
解放前,天桥是杂技艺人聚居的地方。他们大都是绝技家传不外传,一家抱着祖传的绝技,就算抱住了饭碗。解放后,生活有了保证,这种思想逐步消除了。可是,朱国良还有一些保守思想,对自己的女儿传艺显得特别精心,对别的青年关心不够。文化大革命中,天桥老艺人批判了“艺术私有”的错误思想,提高了思想觉悟。朱国良在批判中也受到教育,决心把自己的本领尽快地教给其他青年演员。
朱国良想:要给小韩传好艺,首先要解决小韩的思想问题。他给小韩讲起了自己过去的悲惨经历。解放前,他在天桥摆地摊卖艺,恶霸逼着他交地皮税,他没有钱,就被赶出了天桥。此后,他又三次回到天桥卖艺,又被赶走了三次,只得到处流浪,有时全家一天只吃一个老窝瓜。朱国良说:“如今,党和政府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可得认真学习啊!”小韩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进步很快。
为了使小韩更快地成长起来,朱国良在业务上对她精心培养。一次,朱国良患感冒,发高烧,仍然坚持带病辅导小韩练功。还有一次,朱国良脚扭了,一动就钻心疼。但他还忍着剧疼,做完了示范动作。在他的帮助下,小韩思想上和技艺上进步都很快,现在她已较好地掌握了蹬缸的技术。
在批林批孔斗争中,社会主义新风正在天桥继续发扬光大。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4版()
专栏:

北京部队某部九连理论小组和指战员们一起,研究儒法军事思想斗争史,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编写了一万多字的《法家和儒家两种军事思想的对立及林彪与孔孟反动军事思想的联系》的宣讲材料。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