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9月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安理会再次讨论塞浦路斯问题并通过提案
要求有关各方促进塞浦路斯问题的解决
黄华代表指出苏联的“新建议”是企图对塞浦路斯进行全面“干预”以便扩展势力
新华社联合国一九七四年八月三十日电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八月三十日再次开会,讨论塞浦路斯问题。会议通过了英国、法国、奥地利联合提出的一项提案,要求有关各方促进塞浦路斯问题的解决,还要求设法缓和塞浦路斯难民的处境,对他们进行救济。
中国代表黄华在提案通过后发言,说明中国代表团根据对塞浦路斯问题的一贯立场,决定投票支持这一提案,同时,对草案中涉及“联合国部队”的内容作出保留。
苏联代表马立克在会上竭力兜售召开所谓讨论塞浦路斯问题的国际会议的建议,以为它插手塞浦路斯问题开辟道路。但是,他的活动再次碰壁。
苏联政府为了利用塞浦路斯问题,扩展自己在东地中海的势力,在八月二十二日抛出了一个声明,要求召开有塞浦路斯、希腊、土耳其和所有安理会成员国参加的国际会议,讨论塞浦路斯问题。一个多星期以来,苏联代表马立克利用他本月份担任安理会主席的机会,一次再次召集安理会成员国进行“磋商”,企图把这个所谓建议强加给安理会。由于安理会大多数成员国对马立克的活动表示冷淡和进行抵制,他的企图未能得逞。
在三十日的安理会会议开始后不久,马立克又作了一篇冗长的发言,吹嘘苏修这一建议是“出于公正解决塞浦路斯问题的愿望”。但是,他的这些言不由衷的说教,得不到任何响应,以至马立克自己也不敢把他的这个建议作为决议草案,向安理会正式提出,更不敢要求表决。
马立克的发言受到在东地中海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争霸的另一个超级大国代表的反对。美国代表斯卡利说,苏联的言行“不会帮助解决塞浦路斯的实际问题”。
英国代表艾弗·理查德在发言中指出马立克滥用安理会主席的地位,并且嘲笑他为了抛售一个不受欢迎的建议,虚张声势。他说,“马立克先生知道,苏联关于召开国际会议或派遣安理会使团的建议不会得到支持,否则,他就会把这些建议付诸表决。”
中国代表黄华在发言中说:苏联代表一再兜售苏联政府所提出的所谓“五个常任理事国对塞浦路斯做出联合或平行的保证”和“召开由全体安理会成员国加上有关各方的国际会议”的所谓“新建议”。我们认为有必要指出:苏联的这个所谓“新建议”,并不是什么新鲜货色。大家都清楚,苏联对地中海的觊觎已非一日,也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黄华指出:在最近塞浦路斯的紧张局势中,它费尽心机,力图利用矛盾,煽风点火,挑拨分化,制造混乱,以便从中渔利。它在同另一个超级大国竞相炫耀武力的同时,又在联合国内外发表了许多声明。它最近提出召开国际会议的所谓“新建议”,它反复强调什么派遣联合国特别使团,什么建立“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国际保证”,好象它多么关心塞浦路斯人民的利益和这一地区的和平,其实说穿了,就是要在伪善词句的掩盖下,迫不及待地要由它这个超级大国来对塞浦路斯进行全面的“干预”和“保证”,以便进一步扩展它在这一地区的势力,好同另一个超级大国争夺对东地中海的控制和霸权。这正如中国成语所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因此为了维护塞浦路斯的独立主权与领土完整,就必须警惕和反对一切外来势力,特别是两个超级大国所进行的一切阴谋活动。


第6版()
专栏:

苏修关心的是谁家的利益?
新华社记者述评
最近,一些第三世界的报刊舆论揭露苏联插手塞浦路斯局势的真正目的是混水摸鱼,从中渔利。这触到了苏修的痛处,他们连忙开动宣传机器,为自己的行径辩解,说什么苏联在塞浦路斯问题上是“持建设性和始终不渝的爱好和平的立场的”,是“真心关怀塞浦路斯人民的利益和世界和平的利益”等等。果真如此吗?只要看看苏修围绕关于塞浦路斯问题日内瓦会议的所作所为,剖析一下他们最近提出的所谓新建议就不难明白,苏修集团关心的究竟是谁家的利益。
人所共知,七月中旬塞浦路斯发生军事政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表面上是为了解决塞浦路斯问题,骨子里却是在东地中海地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美国认为,塞浦路斯问题是“北大西洋条约组织内部事务”,竭力“谋求在北约组织内部解决”,严防苏修插手。而苏修集团却借塞浦路斯事端,拚命染指这个战略要地,其追求扩张主义的目的更加明显露骨。苏修是竭力反对没有它参加来解决塞浦路斯问题的。七月下旬,当希腊、土耳其和英国在日内瓦开始举行会议时,苏修集团颇为不安,匆匆派外交部中东司司长米宁以观察会议进展情况为名赶到日内瓦进行干扰。但就在米宁到达日内瓦后数小时,英国、希腊和土耳其即达成三国协议,使“苏联的干涉遭到重大挫折”。据外电称,苏修集团对协议表示“极端的不满”。
根据日内瓦会议达成的三国协议,八月八日起召开这个会议的第二阶段会议。苏修仍然不甘心置身会外,又竭力进行干预。他们指责日内瓦会议是有关国家从事“不光彩政治交易”的场所,声称:“外部力量是塞浦路斯和平与安宁的障碍”,苏联主张“停止外国干涉塞浦路斯事务”,从地中海撤出一切“苏联和美国的军舰和潜艇”等等。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这个时候,苏修自己在地中海东部加强了军事活动。据西方通讯社报道,八月上旬,苏修把“一颗间谍卫星”射向塞浦路斯上空,在那里观察有关国家部队的“调动和部署情况”。紧接着几天后,三艘苏联巡洋舰又通过“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开入地中海”。就这样,苏修的军事行动,戳穿了他们自己的谎言。
八月十四日关于塞浦路斯问题的第二阶段日内瓦会议宣告中断,在塞浦路斯又恢复了战斗行动。苏修认为,这又是他们有利可图的时机。他们连续发表文章,提出解决塞浦路斯问题必须采用“更加有效而又可靠的国际保证”。法新社就苏联的这种言论指出:“显然,克里姆林宫认为,除非苏联参加,否则保证就不牢靠”。“既然英国的调解告吹”,莫斯科就希望别人要求“苏联接替”。
果然,在八月十五日举行的联合国安理会的紧急会议上,苏联代表马立克再次喋喋不休地鼓吹早已破了产的、派遣由苏联参加的所谓联合国“特别使团”去塞浦路斯活动的提案。据说,苏联的提案规定“特别使团”的成员应由安理会主席指定,而八月份的安理会主席恰恰是马立克本人。但是,与会国对苏联的主张根本不予理睬。苏修又施一计,于八月二十二日再次发表政府声明,提出召开由塞浦路斯、希腊、土耳其和安理会成员国参加的国际会议,讨论解决塞浦路斯问题。为了推销这个建议,苏修集团四处活动,多方试探,竭力拉人捧场,但仍遭到不少国家的冷遇。苏修建议的目的是要借用联合国的名义,使自己积极插手塞浦路斯问题,加紧同美国的争夺。难怪外国舆论在评论苏联的建议时纷纷指出:莫斯科的建议是“苏联要插手的一个计谋”,表明“莫斯科将自我推荐”,充当塞浦路斯的“保证国”,以图“在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岛屿的前途问题上有发言权和保护它在地中海的利益”。
为了进一步染指塞浦路斯,在这期间,苏修集团还兴风作浪,大力挑动有关国家的矛盾,今天支持一方,明天支持另外一方,两面三刀,朝三暮四,但万变不离其宗,即千方百计扩大自己在地中海的影响和势力。
很显然,苏修关切的,并不是如它吹嘘的什么塞浦路斯人民的利益,而是社会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利益。当前,塞浦路斯的局势仍在继续动荡,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个东地中海岛屿成了超级大国争夺的目标。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今天提一个建议,明天又提另一个建议,跳来跳去,并不是想使塞浦路斯问题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而是想在东地中海打开缺口,扩张势力。苏修集团在塞浦路斯问题上表演得越是充分,人们对它的用心也就看得越加清楚。


第6版()
专栏:

沙菲、法齐副总统分别宴请接见我大使
沙菲副总统和柴泽民大使讲话强调埃中友谊和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必要性
新华社开罗一九七四年八月三十一日电 埃及副总统侯赛因·沙菲八月二十九日在亚历山大举行宴会,招待即将离任的中国驻埃及大使柴泽民。
沙菲副总统和柴泽民大使在宴会上讲了话,强调埃中两国之间的友谊和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参加宴会的有:埃及外交部长伊斯梅尔·法赫米、军工生产部长艾哈迈德·卡迈勒·巴德里中将、国防部长助理贾迈勒·西德基少将和总统府办公室主任哈桑·艾哈迈德·卡迈勒等高级官员。
八月三十一日,埃及副总统马哈茂德·法齐接见柴泽民大使,并同他进行友好的谈话。
八月二十四日和二十八日,埃及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穆罕默德·哈菲兹·加奈姆、阿拉伯联盟秘书长马哈茂德·里亚德和埃及武装部队参谋长穆罕默德·阿卜杜勒·加尼·贾马斯中将也分别会见了柴泽民大使。


第6版()
专栏:

几内亚总理贝阿沃吉接见我大使
新华社科纳克里一九七四年八月二十八日电 几内亚总理兰萨纳·贝阿沃吉八月二十八日接见了中国驻几内亚大使钱其琛,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第6版()
专栏:

艾尼总理视察塔伊兹革命综合医院工地
赞扬也门和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合作和友谊
新华社萨那一九七四年八月三十日电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总理兼外交部长穆赫辛·艾尼八月三十日上午视察了塔伊兹革命综合医院工地。中国建院工程技术组长郜梅向艾尼总理介绍了工程进展情况,艾尼总理表示满意,同时赞扬也中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合作和友谊。
教育部长艾哈迈德·贾比尔·阿菲夫、财政部长穆罕默德·朱奈德和塔伊兹省长阿里·奥斯曼也陪同艾尼总理参观了医院工地。
塔伊兹革命综合医院是在一九七三年九月动工修建的。


第6版()
专栏:

郑浚基副总理接见我赴朝友好参观团
新华社平壤一九七四年八月二十九日电 朝鲜政务院副总理郑浚基八月二十九日接见了以孙福林为团长,李琼、卜克义为副团长的中国赴朝鲜友好参观团全体成员,并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接见时,朝鲜国际旅行社社长韩炳云和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参赞刘君培在座。
中国赴朝鲜友好参观团是在八月九日到达平壤的。


第6版()
专栏:

新西兰总理柯克病逝
新华社惠灵顿一九七四年八月三十一日电 据新西兰总理办公室在一项新闻公报中宣布,新西兰总理诺曼·柯克于八月三十一日晚因病逝世。


第6版()
专栏:国际知识

多哥共和国
多哥共和国位于非洲的西部,南濒几内亚湾、北接上沃尔特、东与达荷美交界、西与加纳为邻,地形狭长,南北长六百公里,东西最宽只有一百五十公里。面积为五万六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二百零九万。首都洛美。
多哥沿海平原多泻湖、沼泽。西沃河和哈霍河是两条最大的河流。多哥属热带气候,沿海平均温度为摄氏二十七度。北方平均温度为摄氏三十度。全年分旱季和雨季,南部六月至九月、北部四月至十月为雨季。
多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南部主要是埃维族和米纳族,北部是卡布列族。通用的民族语言为埃维语、卡布列语和豪萨语,官方语言为法语。
古代的多哥有许多部落和小王国。十五世纪中叶,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多哥沿海地带。以后,英、法、德殖民者相继入侵,并在当地大肆贩卖奴隶。一八八四年多哥沦为德国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法于一九一四年八月出兵,分别占领了多哥的西部和东部。
多哥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一九五一年,多哥掀起大规模的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浪潮。一九五六年在法国“托管区”首府洛美爆发了示威运动,迫使法国于同年八月宣布东部多哥为法兰西联邦内的“自治共和国”。一九六○年四月二十七日,东部多哥正式宣布独立,成为多哥共和国。
多哥是一个农业国,农业人口占百分之八十六。全国可耕地面积约为四百万公顷,种植面积约为八十六万公顷,粮食作物主要有木薯、玉米、谷子等。经济作物有可可、咖啡、椰子、棕榈、花生和棉花等。
多哥的矿产资源有磷酸盐、铝矾土、锰、铁、石油等。目前开发的有磷酸盐。磷酸盐蕴藏量约一亿吨。今年年初收归国有的多哥“贝宁矿业公司”是全国最大的企业,年产磷酸盐二百多万吨。其他工业有棉纺厂、火柴厂、啤酒厂和水泥制品厂等。
多哥主要出口产品有磷酸盐、可可、咖啡、棕榈仁等,前三项占全国出口总值的百分之八十三。
多哥独立前的经济命脉为法国资本所操纵。独立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纳辛贝·埃亚德马总统领导下,多哥政府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促进国内团结和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多哥政府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增加对农业的信贷。第二个五年计划(一九七一——一九七五)用于农业的资金,占投资总额的百分之六十七。
多哥在国际事务中奉行不结盟政策,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在一九七三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时,多哥政府同以色列断交,表示支持阿拉伯国家收复失地的正义斗争,并且谴责超级大国在中东争夺势力范围。
多哥独立时,我国就宣布承认多哥共和国。一九七一年九月,多哥政府宣布决定承认我国。在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上,多哥投票赞成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和立即把蒋帮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一九七二年九月,多哥外交部长翁莱代率友好代表团来我国访问。这次多哥总统纳辛贝·埃亚德马应我国政府邀请,来我国进行正式访问,必将为进一步加强两国友好关系作出新的贡献。


第6版()
专栏:国际知识

多哥的首都——洛美
多哥共和国的首都洛美濒临几内亚湾,是多哥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海港和铁路枢纽。人口十五万。
以洛美为起点的多哥的主要铁路线有三条:洛美—布利塔线;洛美—帕利梅线;洛美—阿内乔线。
多哥的橡胶、木材以及可可、咖啡、椰子等经济作物都从洛美港口输往欧洲。
洛美同塞内加尔的达喀尔、象牙海岸的阿比让、喀麦隆的杜阿拉、加纳的阿克拉和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和法国的巴黎,都有班机通航。
多哥政府为了清除殖民主义的影响,最近把洛美原来由殖民主义者命名的五条大街,改用本国民族英雄的名字和具有历史意义的日期来命名。


第6版()
专栏:新闻地理

几内亚湾
从直布罗陀海峡沿非洲海岸南行,经过西非的佛得角半岛,绕过利比里亚的帕尔马斯角,航线渐渐东转,就进入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
几内亚湾是大西洋的一部分,西起利比里亚的帕尔马斯角,东到加蓬的洛佩兹角。濒临几内亚湾的国家有利比里亚、象牙海岸、加纳、多哥、达荷美、尼日利亚、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和加蓬。几内亚湾西部有一个椭圆形的海底盆地,叫做“几内亚海盆”,这个盆地的最深处有五千七百多米。几内亚湾还有一些以“几内亚”命名的自然现象,其中一个是流经海湾北部的大西洋暖流,称为“几内亚暖流”;另一个是“几内亚气候”,它的基本特点接近于赤道气候。此外,还有“几内亚森林”等。
几内亚湾沿岸主要港口有阿比让、阿克拉、洛美、波多诺伏、拉各斯、杜阿拉、利伯维尔。
几内亚湾沿岸一带是一条狭长的沿海沼泽地,这里的自然特点是炎热多雨。全年降雨量超过一千五百毫米,比北部内陆地区的雨量多一倍以上。夏季多雨和经常炎热,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湿度总是很高。炎热和潮湿的气候适宜于热带植物生长,所以沿海一带布满热带森林,生长着许多有名的红树林和很多珍贵木材,例如桃花心木、黑檀等。由于殖民者在统治时期任意采伐和掠夺,许多森林资源遭受破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