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
专栏:
千里草原气象新
——记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变化
在我们祖国西北的祁连山北麓,有一块总面积二万多平方公里,东西绵亘六百五十多公里的草原。这里是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我国少数民族裕固族人民聚居的地方。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居住在这里的裕固族以及汉、藏、蒙古、回、土等各族人民,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今的肃南千里草原,到处是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不久前,我们来到这里访问,只见那绿绒毯子似的草原上,撒满了雪白的羊群;饲料地里的青稞、燕麦正在吐穗,泛起层层绿波;一条条盘山渠道流水欢歌,一辆辆满载羊毛等畜产品的汽车奔驰而过。牧民们兴奋地告诉我们:肃南草原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人的思想大变化,牧业生产跨骏马,千里草原大变样。
跃 进 的 步 伐
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各族人民以跃进的步伐向前迈进。这个县是以养羊为主的牧业县。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绵羊改良工作获得了丰硕成果。他们用新疆细毛羊和当地土种羊杂交,培育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毛、肉兼优的杂交绵羊。现在这种羊已发展到三十七万多只,等于一九六五年的四倍,今年以来已向国家交售羊毛一百六十多万斤,等于一九六五年的一点八倍。文化大革命前,牧民们靠天养畜,逐水草放牧。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牧民和干部批判了修正主义路线,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搞草原基本建设。现在,全县牧民都有了定居点,小畜有了避风、向阳、保暖的畜舍,大畜有棚圈。全县四万多亩饲料地,每年可产八百多万斤精饲料,大多数生产队牲畜饲料已自给有余。这个县过去没有一座水库、一条渠道和一个电站,如今已兴建了二十一座水库、塘坝,开挖了四百五十多公里盘山渠道,打机井,挖土井,使七十多万亩干旱草原得到了灌溉。全县建成了十座小水电站、十三座小火电站,定居点上户户有电灯,饲草饲料加工实现了机械化。
由于牧业生产基本条件的改变,牲畜稳步发展,牧民收入逐年增加。一九七三年,全县商品零售总额比一九六五年增长了一倍多。牧民们高兴地说:毛主席领导我们把身翻,文化大革命使草原换新颜,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集体经济一步一层天。
深 刻 的 变 化
说起肃南草原的变化,最根本的还是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文化大革命前,有些干部由于受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认为牧区工作“特殊”,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不高。贫下中牧批评他们是“只抓羊和牛,不分敌我友”,结果羊和牛也抓不上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深刻地教育了广大干部,党的基本路线深入人心。康乐公社党委书记妥进礼(藏族),经过文化大革命的锻炼,认真看书学习,坚持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成为牧民称赞的好干部。这个公社的康丰生产队,工作比较后进,妥进礼就到那里蹲点。他整整住了三个月,白天和牧民一起劳动,晚上和牧民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他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发动群众揪出了一个隐藏了多年,暗地里挑拨民族团结,破坏牧业学大寨的反革命分子。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康丰生产队一跃变成了先进队。
居住在肃南草原上的各族人民,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迅速改变着肃南面貌,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北滩公社北极生产队的裕固族牧民拉布吉,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拉布吉今年四十五岁。解放前,拉布吉过的是比黄连还苦的日子。解放后,拉布吉翻身作了主人,生活越来越美好。文化大革命使他进一步提高了政治觉悟。在甘肃省绵羊改良工作队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他坚持搞绵羊改良工作。寒冬腊月,滴水成冰。这正是羊群下冬羔的季节。拉布吉经常通宵达旦地守候在羊群旁边。放羔羊的暖洞放满了,他就把羔羊放在自己睡的热炕上。有的羔羊体质弱,他常常把自己吃的白面、清油、白糖,熬成稀糊糊喂羔羊。现在,他已经掌握了科学养畜的一整套技术,为集体培育了大量改良杂交绵羊,羔羊年成活率和成畜保活率都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群众推选他担任了生产队贫协组长和公社贫协主任,他说:“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要带头继续革命,为革命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的精神面貌变了,许多过去没有办到的事情,现在都办到了。并菜沟公社五个牧业生产队,只有一千四百零九人,放牧着五万多头牲畜,人少畜多,草原负担大。过去,有些人总是埋怨“山高气候凉,草原干旱条件差”,不去搞草原基本建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了修正主义路线,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在牧民心中扎根了。广大牧民和干部提出“两人的活一人干,抽出一人搞基建”的响亮口号,仅从一九七○年到一九七三年,这个公社就打成机井两眼,挖土井四十七眼,修成引洪渠道四条,埋设地下输水管道二十公里,使一万亩草原得到了灌溉,九十万亩干旱草场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还实现了牲畜棚圈化和饲料自给。近四年来,这个公社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牲畜稳步发展,平均每年净增率为百分之七点三。近几年来,肃南各族人民既抓好当年的畜牧业生产,又进行了草原基本建设工作,使过去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基本结束了。
新事物如烂漫山花开遍草原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如烂漫山花开遍草原。
肃南各族牧民居住分散,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一点三人。过去,在教育部门工作的同志对于这样的地方如何普及小学教育一直没能找出好办法。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牧民们在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文盲落后作斗争中,创造了“马背牧读小学”这一新生事物,终于找到了牧区普及教育的好方法。那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刚开始的时候,红石窝公社红石窝生产队党支部发动贫下中牧经过充分讨论,把一匹枣骝马送给刚从中学毕业的裕固族贫牧的儿子兰礼,决定让他担任教员,骑马巡回教学。红石窝生产队是个纯牧业队,裕固族和汉族共四十六户,二百八十六人,分散居住在海拔三、四千米、总面积一千二百五十平方公里的三座大山之间。解放前,这里没有一个识字的人。一九六五年,这个队三十一名儿童,只有十名在区办小学读书;五十七名青壮年,有五十三名还是文盲。兰礼肩负着党和群众的委托,以极大的革命热忱和顽强的毅力,一直坚持走马教学。兰礼不畏祁连风雪,不怕路途艰险,草原帐篷作课堂,一个学生也开讲。现在,红石窝生产队已由一个文盲村变成了祁连山里一个文化村。儿童们百分之百上了学,青壮年全部摘掉了文盲帽子。由“马背牧读小学”出来的学生,有十六名分别担任了队里的赤脚医生、兽医、牲畜配种员和管理柴油机、电动机的技术员,还有一名学生被送到中央民族学院学习。许多当长工出身的老人和家务拖累大的妇女,经过“马背牧读小学”扫盲班的几年学习,现在也能阅读毛主席著作了。对红石窝生产队“马背牧读小学”这个新生事物,广大牧民无不赞扬它好得很!现在,队队办起了牧读小学。
和“马背牧读小学”一样,合作医疗这个新生事物一出现,立即受到牧民们的衷心拥护。现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除了国家办的医院、防疫站、卫生所以外,生产队办的合作医疗站有二十四个,赤脚医生七十一名,卫生员八十三名。全县有百分之九十七的人参加了合作医疗。许多合作医疗站已经做到了免费医疗。牧民高兴地说:医院办在家门口,送医送药到帐篷。合作医疗就是好!
在肃南草原,现在人们到处可以看到骑马巡诊的医护人员、赶着牦牛为牧民送货的商业工作者和跋山涉水为牧民服务的电影放映队……。这都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新气象。
批林批孔运动中,肃南各族人民畅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巨大变化,深入批判了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他们表示,一定要用抓革命、促生产的实际行动,把肃南草原建设得更加美好,为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2版()
专栏:
“列车大学”
成昆路上,列车飞驰。在一节明亮的车厢内,一块小黑板端端正正地挂在中间。成都铁路局参加铁路客车新型电气装置短训班学习的新老工人,正聚精会神地听西南交通大学教师讲解客车新型电气装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工人们亲切地称这个短训班是“列车大学”。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国铁路工人和技术人员制造了具有先进水平的列车电气装置。成都铁路局的车电工人们为了尽快熟悉和使用这种新型电气装置,提出了办短训班的要求。在铁路局和车辆段党委的领导下,在西南交通大学的支持下,开办了短训班。到目前,短训班已经办了四期,每期半月至一月,已经培训了一百五十多名铁路工人。短训班的课堂就在火车上,学员毕业实践也是在运行着的列车上进行。短训班结合新电机、控制箱和荧光灯逆变器的使用和维修组织教学,使工人了解新型电气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分析、判断和处理故障。工人们毕业回去后,不仅保证了列车运行中电路系统的正常工作,而且把四十多辆列车的老式照明设备改装成为新式照明设备。
参加短训班学习的工人中,年龄最大的五十多岁,最小的二十多岁,原来文化程度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列车大学”的课该怎么上呢?开始,西南交通大学的教师们看到工人同志实践经验丰富,认为只须“着重向理论方面提高”就可以了,所以多讲多灌。结果,工人们反映“听课时晕头转向,背了本本用不上”。教师们虚心听取意见,感到应该从学员的实际情况出发,要讲得深入浅出。为了使学员听得懂,记得住,教师们从学校实验室搬来了模型教具和各种仪表,还自己动手制作了示教板和挂图四十多件,进行形象化教学。新电气装置中有两个比较复杂的控制电器——磁放大器和磁继电器,讲起来名词术语多,公式曲线多,成为学习中的两个“拦路虎”。为了攻克这个难关,教师们千方百计地自制示教板,同时加强实践环节,让学员动手测量参数,观察波形。在此基础上,再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讲清构造原理,使学员加深对电路、元件和原理的理解,掌握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弄通这两个装置的相互关系,征服了这两个“拦路虎”。
在教学中,西南交通大学的教师重视发挥工人的作用,培养工人教员,经常请工人师傅上讲台。例如讲新型控制箱在运用中的故障处理时,教师自己缺乏实践经验,讲得不具体,不生动。后来请了一位有实践经验而又善于总结经验的工人师傅讲课,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位工人师傅有的放矢,指出哪些是常见的故障,哪些是不常见的故障,分析了产生故障的原因,以及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方法去排除故障的办法。同时,还针对技术操作中易于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
每期学习快结束的时候,教师组织工人学员就在列车运行中,进行寻找和处理电气系统故障的毕业实践。这样,既可以进一步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理论知识。
列车在铁路线上飞奔着,毕业实践开始了。在专挂的实验车上,工人们把所学的电气装置全部摆开,分成四个小组,动手接线、通电,自己讲述电气装置的工作原理,自己动手分析、处理故障。他们翻起书,打开图,对着实物,全神贯注地分析研究,然后展开热烈讨论。
办这样的“列车大学”,对西南交通大学教师们来说,不仅接受了工人阶级的再教育,业务上也不断有所提高。 新华社通讯员
(本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
歌颂历史上反孔英雄的彩色陶塑
广东佛山市石湾美术陶瓷厂陶塑创作组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在批林批孔斗争中,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创作了《柳下跖怒斥孔老二》、《揭竿而起》、《洪秀全反孔》等一组彩色陶塑,通过生动的陶塑艺术形象,歌颂历史上的反孔英雄。这一组陶塑结构简练,主题突出,色彩鲜艳,基调明朗,受到广大工农兵的好评。
石湾美术陶瓷厂创作小组的人员每塑造一个历史人物,首先弄清楚这个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当时儒法斗争的基本情况,加深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认识。例如,他们在创作《洪秀全反孔》这座陶塑的过程中,老工人和技术人员认真阅读了有关介绍太平天国的历史资料,了解洪秀全讨孔反儒的战斗精神,在创作中突出了洪秀全敢于反潮流的英雄气概。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湖南釉下彩绘瓷放出新光彩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的推动下,湖南省釉下彩绘瓷的生产放出新光彩。现在这种产品已由一厂生产推广到多厂生产;花色品种由文化大革命前的五十多种增加到二百多种;成套釉下彩绘瓷的产量日益增多,质量提高,色彩更加丰富多彩。今年以来,批林批孔运动激发了工人们更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创作出了内容健康、构图新颖的新画面一百多幅,造型和工艺改革方面也取得新的成果。
一向生产釉下彩绘瓷较多的醴陵群力瓷厂的广大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努力发展釉下彩绘瓷的艺术,创作出了许多内容健康、画面生动的新作品。目前,全省不仅规模较大的瓷厂能够生产釉下彩绘瓷,而且一些小瓷厂也能生产精致多彩、朴素大方的釉下彩绘瓷了。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乌蒙山里的“上海医生”
在多山的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地势最高;在威宁,又数当年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乌蒙山深处大街区最为边远高寒。
一九七二年秋天,经过在农村劳动锻炼两年的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生应仲华,高兴地来到大街卫生院工作。
大街并没有街,开门见山,出门爬山,离县城一百二十里,条件比较艰苦。应仲华想:各族贫下中农世世代代在这里战斗、生活,比我先来的卫生院同志也在这里艰苦创业,我是工人的后代,共青团员,应该在这里扎根!
应仲华被安排到病房工作。他接触的第一个病人是生产队长李忠友。病人腹部肿大,肋下疼痛,住院快一个月了。应仲华上班的第一天,就给这位阶级兄弟认真地作了全面检查。在与病人接触中,他知道李忠友热爱党,热爱毛主席,渴望病好了回去带领群众改天换地学大寨。李忠友的这种革命精神,深深教育了应仲华。他细心地守护在病人身边。有一天晚上,他从本地医生那里了解到有几种中草药能治李忠友的病,第二天一早就扛起锄头上山去挖药。
去年,有一位彝族贫农社员的小女孩余军德,左脚踝下侧深部脓肿,送来卫生院医治。应仲华给她检查诊断以后,很快就作了切开排脓手术。创口经过清理上药,一天一天愈合。这时候,应仲华发现病儿由于长期卧床,腿部肌腱萎缩。他想,必须恢复病儿的腿部功能,才算尽到了医生的责任。于是,他象幼儿园的保育员一样,耐心地鼓励九岁的余军德扶着床沿,挨着墙边,一步一步地练习走路。孩子有时怕痛怕累,应仲华就给她讲革命故事,鼓励她克服困难。医院附近的社员们常常看到,这位“上海医生”早早晚晚拉着小军德的手到室外散步,领她到草地锻炼腿部功能。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小军德终于又能蹦蹦跳跳了。她的父亲和爷爷,至今一讲到这位“上海医生”,就说:“要不是他全心全意地治疗,我家小姑娘恐怕早变成跛子了!”
应仲华关心着住院的每个贫下中农病人。贫下中农把心里话告诉他说:“我们看一个医生,首先看他是不是和我们一条心。如果白大褂一穿,看到病人皮肤黑一点、脚上沾有牛屎,就离得远远的,这样的医生就是本事再大,我们也不愿意找他。”这些话,对应仲华的思想震动很大。不是吗?他起初也嫌病人身上有股汗气,但是,逐渐地,他从贫下中农身上发现了自己正好缺少的东西。初来的那年冬天,一个贫农女社员由于脚部冻伤来就诊。应仲华一看,病人已经自己用针线将冻裂的皮肤缝合过了。他赶忙拆开,清创上药,重新缝合包扎。应仲华批评病人为什么不早点来治,指出这样处理创伤是危险的。但是,这位女社员回答说:“队里活路忙,没顾上到这里来看病!”原来她为了集体的事,竟然忘记了自己的伤痛。应仲华听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从这里,他看到了自己思想上的差距。贫下中农政治觉悟高,比起头脑里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来,不知干净多少倍。
去年除夕,应仲华为了各族人民的健康坚持值班,一个贫农女社员抱着两岁的孩子来治病。病儿牙关紧闭,眼珠上翻,呼吸困难。经过检查,确诊为急性肺炎。由于浓痰塞住了病儿的喉头,有窒息死亡的危险。山村卫生院没有导痰设备,手头只有一根胶管,当时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嘴把病儿的痰吸出。应仲华毫不犹豫地插进胶管,用自己的嘴把痰一点一点吸了出来,病儿呼吸立时通畅。病儿的妈妈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连声说:“你真是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好医生啊!”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