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8月3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一个坚持数年的理论学习小组
南京部队装甲兵某部七连,有一个理论学习小组。这个小组成员的文化水平都很低,大伙称他们是“大老粗”理论学习小组。四年来,这些“大老粗”以知难而进的精神,刻苦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和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成为连队批林批孔斗争中一支生气勃勃的突击力量。 显 著 的 变 化
一天,七连上儒法斗争史的辅导课。一个青年战士登上了讲台。他讲了法家商鞅提出“更法”,李斯主张“法治”;又讲了吕不韦编纂《吕氏春秋》,大搞复古倒退,等等。对于秦王朝建立过程中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历史,讲得有根有据。他还联系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批判孔孟之道,批判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他就是这个理论小组的组长郑占仁。可谁能想到,四年前他还是一个没有达到初小文化程度的“大老粗”呢!
批林批孔以来,这个理论小组经常给连队的干部、战士上辅导课。在七连举行的四次专题批判中,他们就写出许多质量较高的大批判文章,在排以上单位进行重点批判发言一百多次,出理论专栏和黑板报六十一期。
参加这个理论学习小组的同志进步很快。新战士张文清,原来只上过四年学。入伍那阵子,他发起言来,讲几句就没词了。后来,他被吸收参加了这个理论学习小组,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有一次,排里在批判林彪把孔老二的“仁”、“勇”、“智”说成是“团结”、“斗争”、“唯物论”时,不少同志感到抓不住要害。张文清利用七个晚上的自学时间,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和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中有关道德的论述,写出了辅导提纲,对全排进行了辅导。他一针见血地揭露了林彪妄图给孔老二披上马克思主义外衣的罪恶目的,指出:林彪把“仁”说成是“团结”,就是要革命人民对反动阶级施仁政,搞阶级调和;林彪把孔老二鼓吹的“勇”说成是“斗争”,就是煽动一切牛鬼蛇神起来兴风作浪,与无产阶级作拚死的斗争;林彪把孔老二宣扬的“智”说成是“唯物论”,就是用所谓“天老爷给智慧,娘肚子里带才能”的唯心论来冒充唯物论。总之,林彪是用儒家的反动思想冒充并篡改马克思主义,赤裸裸地继承封建糟粕,作为他反党反人民的思想武器。听了小张的批判发言,全排战士很受启发,并且异口同声地称赞说:小张今天的批判水平好比谷地里的高粱——高出一头啊!
如今,这个“大老粗”理论学习小组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七连的范围。原小组成员周克银,去年年底退伍回到家乡后,就和生产队的贫下中农一道,又组织起一个“大老粗”理论学习小组。他用自己和战友们努力攀登理论山的事例鼓舞大家,他以自己勤奋读书的行动带动大家,使这个小组的贫下中农都成了学习的积极分子。他们还认真辅导社员读书,积极带领社员开展革命大批判。几个月来,这个贫下中农理论学习小组写批判文章四十多篇,协助党支部组织了二十五次批判会,给社员上了二十二次辅导课,成了当地农村批林批孔的一支生力军。 集 体 的 力 量
一九七○年三月的一天,时间已是下半夜了。在七连饭堂里,还有两个战士聚精会神坐在那里学习,准备第二天批判刘少奇“剥削有功”谬论的发言稿。可是,大半夜过去了,在他俩面前摆着的两叠稿纸上,却仍然只有记载家史材料的几行字。这两个人就是刚入伍三个月的新战士郑占仁和周克银。
第二天,指导员解子贤对他俩说:“你们俩阶级的苦水不比别人少,阶级的仇恨不比别人浅,为什么批判起来不如别人有力呢?是因为你们手中缺少理论武器啊!只有能文能武,才能彻底战胜一切敌人。”
“缺少理论武器?”“对!正是这个理。”小郑拉着小周的手说:“我看咱俩从现在起,互帮互学学理论,好不好?”“好倒是好,可就凭咱俩这斗大的字还识不了一筐的文化底子能行吗?”“有啥不行!当年人家王国藩‘三条驴腿’办起‘穷棒子社’闹翻身,靠的是穷则思变的志气,靠的是集体的力量。在经济建设上,‘穷棒子’能靠合作闹翻身;在理论学习上,咱这些文化底子薄的‘大老粗’,为啥就不能通过互帮互学攀登
‘理论山’呢?”他俩就这样合计定了。当晚,两人共同翻开《毛泽东选集》的第一篇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学起来。以后,他们一直坚持下去,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批林整风开始时,他们经过一年多互帮互学,已把《毛泽东选集》细细读了两遍,对路线斗争的大是大非问题,比较注意从理论上去进行分析了。在批判林彪的唯心主义的“天才论”时,他们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等著作,并且写出了比较深刻的批判文章。在全连的批判会上,他俩用实践第一的观点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天才论”的反动性;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剖析了唯心主义的“天才论”的反动阶级实质。他们的发言,受到了大家的称赞。这件事,使小郑和小周初步尝到了学习理论的甜头。党支部积极支持理论学习小组这一新生事物,并派副指导员担任他们的辅导员,同时又吸收了三名高小程度的同志加入理论学习小组。
毛主席、党中央发出开展批林批孔斗争的号召以后,他们认识到:加强理论建设,决不是三五个人的事,要把这场上层建筑领域里的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就必须造就一支宏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于是,他们协助党支部研究了培养更多的理论骨干的问题。在批林批孔的热潮中,理论小组又一次扩大了,全连四分之一的同志参加了理论学习。在培养新的理论骨干的过程中,原小组的同志积极担任小教员,热情地用自己四年来攻读革命理论的经验帮助他们。在学习中,他们进一步发挥集体的力量,一个人遇到难点,全组人人动脑筋,用集体的智慧战胜困难。大家说:“组织起来,依靠集体的力量,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 可 贵 的 精 神
理论学习小组的同志们说,在理论上要攀高峰,必须下苦功夫。
说起郑占仁刻苦读书,七连的同志能讲出许多生动的故事。他无论酷暑严冬都坚持学习。三伏天学习时,他打一盆凉水放在身边,实在热得厉害了,就把脚泡在凉水里降降温。十冬腊月学习时,他把清凉油装在口袋里,困得支持不住了,就在太阳穴上涂一点油醒醒神。有一回,连队到农场突击栽秧,那场战斗可算是够忙够累了,但郑占仁还坚持挤时间学习。为了不影响大伙休息,他每天晚上钻到牛棚里,借着那里的灯光读书。四年来,他就是凭着这股劲头,把《毛泽东选集》通读了四遍,学习了近十本马列著作,比较仔细地阅读过的政治、理论书籍共五十三种,写了九本笔记,有三十一万八千多字。
几年来,这个理论学习小组自觉地坚持每周晚上学习五个小时、交流一次学习体会的集体学习制度。即使在小组成员分散的情况下,他们也都有计划、有布置,自觉地坚持自学,并通过各种途径及时交流学习情况。去年下半年,部队外出拉练,小组成员蒋庭贵一个人留营。他根据小组的学习计划,坚持自学。在学习碰到困难时,他一面自己钻研,一面把学习难点写信告诉小组。小组对他信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集体讨论,并在沿途调查了解劳动人民解放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用实际材料说明理论上的问题,并由郑占仁整理出小组的学习记录寄给小蒋。通过这次活动,小组全体同志的认识又有了提高。
这个学习小组的同志还不断给自己提出新课题。老战士张目泉的家乡就是孟轲出生的地方。早先,当地有不少尊儒反法的骗人的传说:什么孔丘办学“有教无类”如何好啦,什么秦始皇“焚书坑儒”如何坏啦……。在批林批孔中,小张觉得这些东西都需要批判,但由于对历史事实不了解,很难下手。这时,他深深感到:要把孔孟之道批深批透,首先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次,还必须学点历史。到目前为止,他已结合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读了《商鞅变法》、《秦始皇》等小册子,读了柳宗元的《封建论》、韩非的《五蠹》等法家著作,还读了不少关于儒法斗争的历史材料。对儒法斗争的历史有了初步了解后,他写出了《谈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进步意义》等文章,这对推动连队批林批孔运动的深入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解放军炮兵某部党委副书记、团长张静波,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带头学,带头批。这是他和战士理论骨干一起畅谈学习毛主席军事著作的心得体会,狠批林彪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    本报通讯员摄


第2版()
专栏:

不断学习 不断批判
在祖国东北边疆的一个深山沟里,老贫农张大爷的家里深夜还亮着灯。这是知识青年徐金华在认真攻读毛主席的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张大爷已经催他三遍了:“孩子,睡吧,明天再学!”可他总是不听。
徐金华是一九七○年从浙江到黑龙江省穆棱县福兴大队插队落户的。在四年多的时间里,他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进步很快,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批林批孔运动中,他更加自觉、更加刻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了大队的理论辅导员。
批林批孔运动一开始,徐金华胸中怒火燃烧。他愤怒地握紧笔,一边写,一边想:旧社会,妈妈九岁被迫在资本家纱厂做童工,人还够不着机器,垫两块砖头,光着脚站着干活。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安,受尽了工头的打骂。爸爸从小讨饭,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想到这些,小徐狠狠地在纸上写了一行字:“林彪效法孔老二
‘克己复礼’,就是想叫咱劳动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我们坚决不答应!”这次是小徐写的第一篇批判“克己复礼”的文章。受到了贫下中农的称赞。但是,小徐并不满足,他还想进一步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克己复礼”深入进行分析、批判。
接着,徐金华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有关论述,学习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哥达纲领批判》等毛主席著作和马列著作。他觉得眼更亮了,心里要说的话也更多了。于是,他写了第二篇批判“克己复礼”的稿子。他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批判了孔孟之道,分析了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并联系本大队阶级敌人破坏农业学大寨、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诬蔑教育革命的罪行,写出了《再批“克己复礼”,支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文章。这篇批判稿战斗性强,击中了要害。社员说:“小徐学得深,批得透。”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徐金华不断学习,不断批判。他深有体会地说:有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我们才能把林彪和孔孟之道批倒批臭。接着,徐金华又写了《坚持斗争哲学,狠批中庸之道》、《坚持乡村,反修防修——批“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大字报和批判文章。并给贫下中农作了批林批孔的辅导报告。不久前,他给公社党委写了一份关于农村批林批孔运动的情况报告,得到公社党委和县委的重视,为全县深入、普及、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作出了贡献。
现在,徐金华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决心在批林批孔中和贫下中农一道,用社会主义进一步占领农村的思想文化阵地。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战士理论家”
南京部队炮兵某团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培养和锻炼出一支战士理论队伍。报话班班长张世学就是其中的一个。指战员们都亲切地叫他“战士理论家”。
张世学入伍前读书并不多,刚到部队那阵子,看书学习可困难啦!头一次学习《为人民服务》,花了好长时间,才初步能够读下来。但他有知难而进的革命精神,买了字典,边学、边查、边问,认真坚持学下去,进步一直比较快。批林批孔开始后,他看书学习更加努力。早晨学十几分钟,中午看半个小时,晚上再读个把小时,一天挤出近两个小时学习。几个月来,他就用这种精神,攻读了《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等马列的书和《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毛主席著作,有的反复学了四、五遍。他还读了有关儒法斗争史的一些材料,先后写了二十多篇批林批孔稿件。
由于张世学学得好,批得深,连里干部战士学习中有了问题就去向他请教。他也满腔热情地帮助战友们一道学习,共同提高。战士余长生,在讲儒法斗争历史时,和现实斗争挂得不紧,找到张世学。张世学就具体帮助他把研究历史经验同搞好现实斗争结合起来,更深刻地批判林彪路线的极右实质。余长生再次登上讲台宣讲时,注意贯彻了古为今用的原则,收到了明显效果。战士王其荣,开始批“中庸之道”,从理论上批判不深。张世学就同他一块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用对立统一规律批判“合二而一”的谬论,深挖了“中庸之道”在哲学上的根源。王其荣很受启发,一个中午没睡,又重写了一篇批判“中庸之道”的文章。副指导员顾永福在怎样正确评价秦始皇的问题上还有些弄不清的地方,也跑去和小张商讨。张世学根据自己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的体会,向他讲了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他听了感到帮助很大。
张世学在斗争中迅速成长为“战士理论家”,大家都很高兴,他们说:“批林批孔真是培养理论队伍的大课堂啊!”(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朝气蓬勃的辅导员
下班的汽笛刚刚响过,湖南省江南机器厂四车间工房外面的空坪里,挤满了人群。工人们凝神倾听一个年轻姑娘谈学习《哥达纲领批判》的体会。只见她引经据典,深入浅出,讲得头头是道。老工人望着这个在批林批孔斗争中冲锋陷阵的小战士,欣喜地说:“嘿!细妹子成了理论家,是一棵好苗苗。”
这个姑娘名叫李青航。去年八月,工段党支部决定要小李参加车间理论小组学习。她听说是学马列主义理论,回工段还要辅导,不禁吓了一跳,向支书又摆手,又摇头,连声说:
“我文化低,见识少,那里搞得了!”支书亲切地说:“小李,你不是常讲把青春献给党,永远不迷航吗?可是你想过没有,船行大海,经常会遇到迷雾、暗礁;车行道上,也会碰到障碍、叉口;在我们继续革命的征途上,阶级敌人还要兴风作浪,怎样才能不迷航?”
一席话,引起小李的深思。她想起在批林整风开始那阵,自己面对林彪那一套反革命言论,恨得拳头攥出汗,但是批判得不够深刻、有力。她想起在参观韶山陈列馆时,看到革命前辈为了追求革命真理而冒着生命危险攻读马列著作,为实现革命真理而艰苦奋战。她问自己:革命前辈为真理而斗争,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难道我学习中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吗?不!为了战胜敌人,为了掌握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武器,我要象革命前辈那样,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
第二天,她主动到车间理论小组报到。从此,她发奋学习,把大部分业余时间用到学习上。一次,她为了弄懂《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这个观点,一连钻研了几个晚上。有天夜里已经十点多了,她还去虚心请教别人,回来又继续琢磨。熬夜多了,眼睛又胀又疼。但她想到这个观点还没有完全弄明白,硬是坚持学习下去。
小李费了好大劲,做了认真的准备,给工段上了一次关于学习
《哥达纲领批判》的辅导课。事后有的同志诚恳地指出:道理空了,实际少了。为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弄懂这个观点,小李深入家属宿舍,向老工人求教。黄师傅给她讲:在旧社会,我们工人尽管累死累活地劳动,仍然吃不饱,穿不暖,穷得响叮当;而资本家不劳动,却花天酒地,富得流油,问题的关键在哪里?马克思说得好:“一个除自己的劳动力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的人,在任何社会的和文化的状态中,都不得不为占有劳动的物质条件的他人做奴隶。”资本家垄断了机器、原料等生产资料,就是我们劳动人民贫困的根源。小李恍然大悟,进一步认识到,拉萨尔离开生产资料所有制,离开阶级斗争,侈谈劳动是创造一切财富的源泉,其目的是为了保护生产资料私有制,完全是修正主义货色。以后,小李再和同志们谈论这个观点,就讲得深刻、透彻了。
现在,小李已上了六堂理论辅导课,写了不少有战斗力的批林批孔文章,成为理论战线一名朝气蓬勃的新兵。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