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文艺短评

地方戏曲移植革命样板戏大有可为
小峦
批林批孔运动的深入,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地方戏曲移植革命样板戏也有了新的发展。目前正在北京举行的四省、市、自治区文艺调演,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各地都有一台地方戏曲移植革命样板戏的全场或选场参加,其中有上海的沪剧、越剧、淮剧,广西的壮剧、桂剧、彩调剧,湖南的花鼓戏、湘剧,辽宁的评剧。通过移植的再创造,革命样板戏中顶天立地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在地方戏曲舞台上放射出了夺目的光辉。这是广大文艺战士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认真学习革命样板戏经验,改造旧地方戏曲取得的成果。广大工农兵观众热烈赞扬:地方戏曲移植革命样板戏就是好!
地方戏曲移植革命样板戏,是进一步普及革命样板戏的有效措施。革命样板戏是实践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是深入批林批孔、批判一切腐朽没落的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锐利武器。大力普及和移植革命样板戏,是各民族、各地区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这对于无产阶级在上层建筑领域内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我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多民族的国家,有丰富的地方戏曲剧种。地方戏与当地人民生活、语言特点、欣赏习惯有密切的联系。通过移植,可以使革命样板戏更易于为各地区、各民族群众所听懂和接受,从而使革命样板戏塑造的英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更好地发挥革命样板戏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战斗作用。
地方戏移植革命样板戏,是推动地方戏曲革命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年前,无产阶级首先在京剧领域内发动了革命,攻克了旧京剧这个最顽固的堡垒。革命样板戏不仅把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表现了“新的人物,新的世界”,而且从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的根本任务出发,对旧京剧的唱、念、做、打以及器乐、舞台美术等各种艺术手段,都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达到了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时代精神与剧种特色的统一。地方戏曲的革命,必须走京剧革命开拓的道路;而从移植革命样板戏入手,正是沿着京剧革命的道路改造旧地方戏曲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这次调演移植剧目的演出,就生动地反映了地方戏曲舞台发生的深刻变化。例如湖南花鼓戏过去演的是小生、小旦、小丑的所谓“三小戏”,表现的大多是腐朽的孔孟之道和庸俗的儿女情长之类的题材;今天演的是革命样板戏《沙家浜》,表现的是工农兵火热的斗争生活。各地移植的经验表明:通过移植革命样板戏的实践,创作、演出人员认真学习革命样板戏满腔热情、千方百计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的经验,学习革命样板戏在改造旧京剧的过程中执行推陈出新方针的经验,并将革命样板戏所揭示的无产阶级文艺创作的普遍规律与本剧种的特点结合起来,用于移植的具体实践,这不仅对批判地改造地方戏曲的传统艺术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今后地方戏曲新剧目的创作也将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地方戏曲移植革命样板戏,是在斗争中锻炼和发展地方戏曲革命队伍的重要途径。革命样板戏是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搏斗中诞生的,移植革命样板戏也充满着尖锐复杂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和两种思想的斗争。在移植的过程中,革命的戏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革命样板戏的斗争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只有在斗争的大风大浪中,才能逐步建立起一支有战斗力的、坚持地方戏曲革命的无产阶级文艺队伍。从这次调演中,我们高兴地看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锻炼和改造了文艺队伍;移植革命样板戏的斗争实践,也有力地促进了地方戏曲革命队伍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一大批朝气蓬勃的年轻文艺战士正在茁壮成长,原有地方戏曲队伍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造,一支从事地方戏曲革命的骨干力量正在形成。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地方戏曲移植革命样板戏有了蓬勃的发展,取得了初步成绩。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围绕移植革命样板戏的工作,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还在继续;彻底改造旧地方戏曲的任务还很艰巨;无产阶级巩固地占领地方戏曲阵地还要作长期的努力。我们必须满腔热情地扶持这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成长,要批判那种“样板戏标准高,移植不了”的谬论,对于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攻击和破坏移植工作的活动要坚决顶住。通过这次调演,我们要坚持地方戏曲移植革命样板戏的正确方向,交流与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克服缺点,大力促进地方戏曲移植革命样板戏的发展。
要进一步搞好移植工作,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要把地方戏曲移植革命样板戏作为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一件大事来抓。要以批林批孔为纲,深入批判反革命的修正主义文艺路线,批判旧地方戏曲中的孔孟之道,以巩固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胜利成果。要很好地组织地方戏曲队伍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文艺思想和党的文艺方针,从对当地地方戏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调查研究入手,把地方戏曲移植革命样板戏的工作切实地抓起来。要鼓励和支持移植革命样板戏的创作、演出活动,引导有关创作、演出人员认真学习革命样板戏的经验,广泛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注意不断提高移植演出的水平。
在移植革命样板戏和改革地方戏曲的工作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要注意力求达到时代精神与剧种特色的统一。这个问题在音乐改革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它是关系到移植的革命样板戏能否真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巩固地占领地方戏曲阵地的重要问题。为此,就必须在彻底批判旧地方戏曲反动内容的同时,从塑造英雄形象出发,对其艺术形式进行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就必须批判地吸收地方戏曲传统艺术形式中一切有用的东西,并加以创新、发展,进行艰苦的再创造。当然,地方戏曲移植革命样板戏和一切事物一样,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总是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一时出现“非驴非马”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足为怪。只要通过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就能逐步做到既富有时代精神,又较好地发挥各个剧种的长处和特色。这次调演剧目中的不少唱腔与配乐,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他们的实践经验,值得认真总结,以对今后的移植工作有所助益。
我们相信,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伟大方针指引下,地方戏曲移植革命样板戏,一定会促进革命样板戏更广泛地普及和地方戏曲革命的不断深入。地方戏曲移植革命样板戏大有可为。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多采艺术特色的各民族、各地方剧种,一定能以崭新的面貌,在社会主义文艺的百花园中大放异彩!


第3版()
专栏: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团演出桂剧《杜鹃山》
广西壮族自治区彩调剧团演出彩调剧《红色娘子军》
上海市人民淮剧团演出淮剧《海港》
上海沪剧团演出沪剧《红灯记》
上海越剧团演出越剧《龙江颂》
湖南省花鼓戏剧团演出花鼓戏《沙家浜》
湖南省湘剧团演出湘剧《杜鹃山》
辽宁代表团评剧队演出评剧《龙江颂》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剧团演出壮剧《平原作战》 本版照片为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