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8月2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大力开展技术革新运动 支援国家建设
朝鲜机械工业战线职工努力增产机械设备
新华社平壤一九七四年八月二十三日电 朝鲜机械工业战线上广大职工,大力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努力增产各种机械设备,支援国家建设。
据报道,今年全国机械工业部门大约增加五百多台重要机械设备,采用了几千项技术革新方案,有力地提高了生产能力。今年头七个月,朝鲜各机械工厂生产的挖掘机、推土机、压缩机等大型机械比去年同期有成倍的增长,此外,各机械工厂还生产了许多新的机械产品,其中包括大型鼓风机、载重二十五吨的运输汽车、大型引擎、两极一万瓩电动机、大型吊车等。
郑明哲工厂的职工,今年制造出一种每小时能推土二百二十多立方米的大型推土机。在制造的过程中,职工们克服了许多困难,提出了四百多项技术革新方案,完成了生产工序的流水作业,全厂生产能力比去年提高二倍以上。三年前还只能生产运煤车的全忠燮煤矿机械厂,最近试制成大型油压式综合机械支柱,并且已成批生产。采用这种机械,不但能保障煤矿工人生产安全,而且促进了采煤的综合机械化。(附图片)
图为金星拖拉机厂的装配车间一角。 朝鲜中央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

墨西哥总统向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会委员会表示
支持纳米比亚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
西南非洲人民组织揭露南非反动军队屠杀纳米比亚人的暴行
新华社墨西哥城一九七四年八月二十三日电 墨西哥总统路易斯·埃切维里亚和外长埃米略·奥·拉瓦萨八月二十二日相继表示,墨西哥支持纳米比亚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
埃切维里亚总统八月二十二日在总统官邸“松林”别墅接见了由圭亚那的拉什利·埃蒙德·杰克逊率领的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会委员会。埃切维里亚总统对这个委员会说,墨西哥人民和政府支持非洲纳米比亚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他指出,纳米比亚的现状是陈旧过时的国际污迹。在世界非殖民化过程中,纳米比亚最后必将取得独立。
同一天,拉瓦萨外长也会见了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会委员会。他在会见时说,墨西哥“始终不渝地大力支持那些消灭殖民主义的措施”。他要求“立即彻底消除南非非法占领纳米比亚的状态”。他说:“墨西哥政府忠于它的国际政策,这个政策是在经历殖民时期的痛苦、外国的侵略和丧失领土的沉痛的历史的基础上制定的,墨西哥政府反对可能同意南非在纳米比亚合法存在的任何行动。”
拉瓦萨外长说,墨西哥政府已经作出努力,“避免同(南非)这个种族主义政权发生任何贸易联系”。他表示墨西哥政府支持纳米比亚人民的正义要求,并同世界其他许多国家一起声援纳米比亚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
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会委员会目前正在拉丁美洲进行访问。
新华社卢萨卡一九七四年八月二十一日电 西南非洲人民组织最近在这里举行记者招待会,揭露非法占领纳米比亚的南非殖民军队的暴行。
在记者招待会上,一位纳米比亚(西南非洲)奥万博族村长阿隆·哈因古拉愤怒地控诉南非军队去年侵占了他的村子,残暴杀害大批村民的暴行。
他说,南非当局出动直升飞机在这个村子附近空降了殖民军。敌人向村子发动了袭击,用机枪向村民扫射。在这次袭击中,总共有一百零五名纳米比亚人被打死,其中包括许多妇女和儿童。这位七十五岁的老村长自己也几乎被敌人的刺刀捅死。
在记者招待会上,西南非洲人民组织代理新闻总书记安德烈亚斯·希潘加也揭露了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军队杀害数百名纳米比亚人的暴行。他说,一九七二年一月到三月间,南非法西斯军队就在纳米比亚北部屠杀了一百多非洲人,在附近挖了一个大坑,把尸体扔进去。


第6版()
专栏:

泰国工人罢工要求提高工资
苏里南美资铝土公司工人罢工 多米尼加市民罢市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八月二十三日讯 曼谷消息:据泰国报纸报道,最近一个多月来,泰国许多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抗议物价上涨,要求提高工资,改善生活待遇。
八月十九日,曼谷一家汽水公司的五千名工人举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工人的团结斗争迫使资方接受了工人的要求。
八月七日,曼谷“暹罗洲际大旅社”的六百多名职工集体罢工,向资方提出改善生活待遇等十二项要求。他们在同业工人的支援下,坚持进行了十天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吞武里地区十一家织布厂的工人,由于资方拒绝接受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从八月二日开始进行了持续十八天的罢工斗争。八月十二日,帕是乍能县一家米粉厂的二百多名工人,也举行了罢工。
泰国中部沙没巴干、沙没沙空和佛统府的八家工厂大约一万名工人,分别在七月二十九日和三十日举行罢工,反对压迫和剥削,要求提高工资。
据泰国劳工厅消息,在七月份的头十二天里,泰国各地发生了三十二起罢工斗争,参加罢工的工人共达一万一千多名。
新华社乔治敦电 据来自苏里南首府帕拉马里博的消息:在苏里南(荷属圭亚那)的雷诺斯矿业有限公司(美国资本)的铝土工人八月十六日举行罢工,抗议公司当局无理解雇铝土工人。
公司当局拒绝了工人提出恢复被解雇工人的工作的合理要求。工人代表警告说,如果不能达成协议,恢复被解雇工人的工作,工人们将在帕拉马里博的雷诺斯矿业有限公司的办公大楼前举行示威游行。
铝土是苏里南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占苏里南出口的百分之八十。
铝土产量一九三八年为四十万吨,到一九七二年已经增加到六百七十八万吨。但是,这些产品主要掌握在美国垄断资本手里。他们从中榨取了巨额的利润。
新华社讯 圣多明各消息: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部分地区和其他一些城市的市民最近举行罢市,抗议生活费用上涨。
八月十二日,圣多明各市商店关门,市民们举行了示威游行。警察镇压示威群众,逮捕一百多人。
从今年七月十五日开始,首都圣多明各的市民首先举行罢市,抗议生活费用高涨。罢市浪潮迅速扩大到圣地亚哥、巴尼、莫卡等城市。


第6版()
专栏:

印度新任总统艾哈迈德就职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八月二十四日讯 新德里消息:八月十七日举行的印度总统选举,于二十日揭晓,执政的国大党提名的候选人、前农业部长法赫鲁丁·阿里·艾哈迈德当选为印度的第五任总统,并已在二十四日正式就职。
印度总统是由印度联邦议会(包括联邦院和人民院)以及各邦议会的议员投票选举产生的,任期五年。


第6版()
专栏:

叙利亚、埃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和也门领导人
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争取解放重返家园
巴勒斯坦工人总联合会举行代表大会萨那为也门烈士举行国葬
新华社大马士革一九七四年八月二十一日电 巴勒斯坦工人总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八月二十日晚在大马士革开幕。
叙利亚总理马哈茂德·阿尤比代表阿萨德总统在会上讲了话。他说:“我们将毫无保留地支持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继续进行武装斗争,因为这是他们争取解放和重返家园的唯一手段。”
阿尤比总理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的唯一代表。”
阿尤比总理揭露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者正在破坏已经达成的协议和国际决议。他说,当前敌人的言词和敌人的军事准备“只能表明它的侵略意图。它企图把既成事实强加于我们”。
巴勒斯坦工人总联合会总书记法塔希·拉吉布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谴责犹太复国主义的侵略。他说,巴勒斯坦人民为了取得胜利必须作出牺牲,同时也需要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阿拉伯工会国际联合会秘书长拉蒂夫·布勒特耶发表讲话说:“我们宣布,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唯一合法的代表。”
新华社开罗电 埃及总统萨达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统扎耶德·本·苏丹·阿勒纳哈扬八月十九日在一项联合公报中宣布,他们支持阿尔及尔阿拉伯首脑会议的决议,继续支持解放巴勒斯坦家园和恢复巴勒斯坦合法权利的斗争。
联合公报是在扎耶德·本·苏丹·阿勒纳哈扬八月十六日到十九日访问埃及结束时发表的。公报强调阿拉伯国家继续合作的重要性。
两国首脑在谈到海湾地区的重要性时强调说,必须使这一地区避开国际上的激流,从而保证其安全和稳定。公报还说,两国首脑支持英勇的非洲人民为独立和自由所进行的斗争,直到仍然在帝国主义枷锁下呻吟的所有人民取得独立和在整个大陆实现和平为止。双方同意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
据新华社科威特一九七四年八月二十二日电 据科威特报纸报道,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统扎耶德·本·苏丹·阿勒纳哈扬八月十九日到二十一日对沙特阿拉伯进行了国事访问。八月二十一日双方在吉达发表了联合公报。
公报说:“两国领导人宣布,两国将站在为收复被占领的土地和恢复被篡夺的权力而斗争的巴勒斯坦人民一边。”公报继续说:“两国领导人表示准备同海湾地区的兄弟们合作和协调,以维护这一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公报说,两国领导人还希望阿拉伯领导人努力加强阿拉伯的合作和团结,以赢得最后胜利。公报还宣布,两国决定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并决定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发展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
在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还签署了标定两国边界的协定。
新华社萨那一九七四年八月二十一日电 据也门《革命报》报道,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指挥委员会主席、武装部队总司令易卜拉欣·哈姆迪八月二十日在接见巴勒斯坦军事代表团时重申支持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民的正义斗争。他说:“我们希望能够为所有阿拉伯人的事业作出贡献。我们任何时候都准备献出一些人。这里的每一个具有革命性的也门人都希望成为为巴勒斯坦捐躯的烈士。”
巴勒斯坦军事代表团是为护送在巴勒斯坦牺牲的也门烈士哈桑·马赫迪的遗体于八月十九日到达萨那的。
新华社萨那一九七四年八月二十日电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首都萨那八月二十日为在被占领的巴勒斯坦牺牲的也门烈士哈桑·马赫迪举行了隆重国葬。
参加葬礼的有: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穆赫辛·艾尼等高级军政官员。
哈桑·马赫迪烈士一九七○年在科威特当海员时参加法塔赫“暴风”部队。今年八月十日,在同以色列海军的战斗中牺牲。


第6版()
专栏:

中伊人民友谊源远流长
飞机掠过袅袅的白云,从海湾进入伊拉克上空不久,在我们的眼帘下就出现两条蜿蜒曲折、晶莹发亮的河流,由北而南汇成大河注入海湾。这就是有名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的上游曾经是古代文化的发祥地。这不由得想起了我国的黄河与长江。黄河流域也是我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和伊拉克都是文明古国,在近代又都遭受过帝国主义的侵略,两国过去有着多么相似的历史和命运啊!
在巴格达,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伊拉克朋友这样一句话:中国和伊拉克过去在历史上就有过友好的交往。今天又都是第三世界的国家,面临着共同的斗争任务,这一切使我们两国人民之间联结起一条友谊的纽带。
是的,在伊拉克这块古老的国土上,人们不难找到中伊两国历史友谊的见证。巴格达的博物馆里陈列着在伊拉克出土的中国古代青瓷花瓶。历史上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就是从中国长安经过西亚和伊拉克的泰西封和哈提纳通向地中海东岸。泰西封离巴格达三十多公里,我们曾去那里游览。现在这古道驿站已经成为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的萨勒曼公园。建立于一千七百年前高三十多米、长一百四十八米的大拱门,尚有半壁残存,巍然矗立在那里。周围偶然可以看见几匹骆驼,迈着从容不迫的步子走向远处。我们跟踪着它的足迹,似乎看到了当年在这风尘仆仆的古道上,一队队满载着丝绸和各种物品的商队,顶着骄阳,踏着黄沙,在清脆的驼铃声中徐徐远行。如今这条古道早已淹没,代之而起的是各种汽车飞驰而过的宽阔公路。但是,几千年前人们历尽艰辛,沿着“丝绸之路”沟通着东西方交流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中伊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几千年以前。早在公元九十七年,我国东汉曾派甘英出使,到达条支,这就是现在的伊拉克。公元八世纪,在巴格达建都的阿拔斯王朝(中国历史上称为黑衣大食),曾多次向中国派出使节通好。据中国史书记载,从公元七五二年到七六二年的十年内,黑衣大食派使节到中国就达十一次之多。阿拔斯国王在巴格达建立新都的时候曾说过:“这个地方是一个优良的营地。此外,还有底格里斯河,使我们和象中国那样辽远的国家发生联系。”从七世纪到十三世纪,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商业来往非常发达,有水陆两路通向巴格达。当时巴格达好几里长的码头上,停泊着许多中国的大船,运来了瓷器、丝绸和麝香。巴格达市里还有专卖中国瓷器的市场。我国唐代首都长安有条“西市”,那里聚集着许多阿拉伯商人,贩卖从两河流域等地运来的珍珠、宝石、香料和药材。当时这种频繁的来往不仅促进了两国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也增进了人民之间的友谊。
但是,当帝国主义霸占了伊拉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两国人民共同遭受帝国主义蹂躏的时候,中伊两国友好的交往被切断了。直到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之后,一九五八年伊拉克人民推翻了费萨尔王朝,赢得了独立,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之后,友谊的纽带重又联结了起来。现在,在伊拉克的港口停泊着中国的货轮,载来各种物资和中国人民的友情,同时又把伊拉克人民生产的椰枣和化肥等运往中国。两国的友好使者不断往来。在反帝反殖斗争中,中国和伊拉克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互相支持,共同战斗。在中伊友好日益增进的时候,中国政府代表团和中国记者又应邀来到这里,参加伊拉克国庆活动,为促进中伊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一分努力。
一踏上伊拉克的国土我们就感受到友好的情谊。在巴格达机场,伊拉克朋友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巴格达现在的天气非常热,我们欢迎中国朋友的心也是这样热的。的确,我们的访问就是在热切的气氛中度过的。无论在大街上,在工厂中,许多大人小孩一见到我们就喊着:“西尼·夏比亚”(人民中国),“萨达喀”(友谊),表达了伊拉克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情。
七月十四日是伊拉克七月革命庆祝活动的第一天,一出门我们碰到了伊拉克几位司机朋友,就向他们表示节日的祝贺。他们兴高采烈地说:“伊拉克人民和中国人民是好朋友,我们很高兴中国朋友远道来到这里同我们一起庆祝节日”。有一次,我们去巴格达附近亚历山大机械厂参观,两位工人特地走过来问我们是不是中国来的。我们回答是从北京来的。他们就高兴地拉起我们的手,一路陪同参观并不时地向我们说:“伊拉克人民和中国人民是兄弟,两国人民的友谊非常深厚。我们和中国人民是反对帝国主义的战友,又正在发展自己的经济,我们相互学习,团结在一起,就能挫败帝国主义的阴谋。”伊拉克工人的话,使我们看到第三世界团结反帝的事业多么深入人心。
的确,身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共同遭遇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共同斗争,使亚非拉人民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亲切之感。在我们访问伊拉克的时候,也随时可以发现这种亲切的感情。有一天我们参观巴格达博物馆回来,同一位伊拉克朋友述说参观时的高兴的心情。这位伊拉克朋友谦虚地说:“中国也是一个文明古国,你们也有许多极有价值的文物。要不是殖民主义者抢走了我们许多宝贵的文物,这里的博物馆将会展出更多的东西。”我们告诉他帝国主义也曾经从中国掠夺了许多珍贵的文物,这位朋友听了后情绪激动地说:“是啊!我们的命运多么相同,因此伊拉克人民对中国人民感到十分亲近。我们的友谊就是在我们两国人民反对侵略的斗争中增强起来的。”
在结束访问的时候,我们怀着惜别的心情坐上夜航机向巴格达告别。遥望底格里斯河畔还闪耀着繁星似的灯火,仿佛一双双热情友好的眼睛。我们祝贺中伊两国人民的友谊象长江、底格里斯河那样源远流长。新华社记者 本报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