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8月2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双河大队面貌一新
湖北省公安县郑东公社双河大队,在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中,干部和群众精神振奋,新人新事大量涌现。
群众起来管路线
过去有人说:“干部管线,群众管干。”如今,在双河大队,广大群众不但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脚踏实地地干,而且自觉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只要修正主义的货色一露头,他们就出来顶;资本主义倾向一出现,他们就出来批;阶级敌人一破坏,他们就坚决斗争。
今年棉花播种以后,第五生产队召开社员大会,讨论加强棉花管理的措施。有人提出:“干脆包下去,干部少麻烦,工分也好记……”没等这个人把话说完,在座的社员就议论起来。老贫农魏传礼站起来说:“不能再走‘三自一包’的老路,重吃‘工分挂帅’的苦头!”大家联系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从方向路线上找原因,把讨论会变成了批判会,狠批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通过批判,社员们认识到不抓路线就会走回头路。他们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合理评工,棉花管理得很好。
双河大队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涌现出许多关心集体、勤俭办社的新人新事。今年三月,大队党支部为了使水利工程成龙配套,计划在农忙前赶建八个涵闸,买木料做模型等要开支二万多元。这个计划拿到群众大会上一讨论,宋绍友等三位老贫农坚决不赞成,认为开支过大。他们提出用晒花帘子抹上黄泥代替木制模型、自己采石砌涵洞的施工计划。干部和群众听了,一致称赞这个计划省工、省钱。
一场土法上马修建涵闸的战斗打响了。广大干部和贫下中农把工地当作批判“上智下愚”的战场,当作勤俭办社的课堂,没有石头自己采,遇到困难大家帮。经过半个月的奋斗,只花了两千元,提前一个月就把八座涵闸建好了。事后,党支部委员感慨地说:“群众真正是英雄啊!”
干部作风大转变
在双河大队部会议室里,贴着一张大队干部的劳动工分榜:截至五月底止,支部书记陈圣广劳动一百三十二天,大队长贺修其劳动一百三十一天……。年轻的支部副书记兰品德指着这份工分榜对大家说:这些数字是批判林彪、孔孟之道鼓吹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剥削阶级思想的成果。接着,他讲了陈圣广带头抓革命、促生产,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的故事。
第十生产队是全大队的后进队。过去人们总认为这个队地势低,条件差,要想改变面貌,大队就得“下点本钱”帮助它。因此贷款先给它,机械也先满足它。可是给得越多,依赖思想越严重,面貌还是改变不大。真的改变不了吗?今年农历正月初三,陈圣广来到第十生产队。他白天同社员一起参加劳动,晚上同社员一起批林批孔,休息的时候和社员一起交心谈心。有一位老贫农恳切地对他说:“圣广,我们这个队不是条件差,而是心想不到一起,劲使不到一处。你要首先帮助我们解开这个疙瘩呀!”陈圣广根据老贫农的意见,对这个队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有几个地主、富农分子散布种种谣言,挑拨宗族关系,破坏干群之间的团结。于是,陈圣广带领群众联系阶级斗争实际,深批林彪“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狠狠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双河大队沸腾起来了。干群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掀起了开沟修渠、改造低产田的热潮。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全队开通了一条排水渠,改造了六十多亩低洼田,还为棉田积了大量底肥。
“班长”带了头,大家争上游。党支部同志学习陈圣广,深入各生产队,和群众一起批林批孔,推动农业学大寨运动深入开展,全队面貌焕然一新。


第3版()
专栏:

斗出了新南焦
河北省高邑县西富村公社南焦大队,原是太行山脚下的一个岗坡旱庄,生产长期落后。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面貌大变,气象一新。
在批林批孔的群众会上,人们联系南焦大队这几年的斗争历程,畅谈自己的体会,大家一致说,新南焦是斗出来的。
原来,南焦大队农业生产条件不好,副业门路却很广,山里有煤炭,岗下有陶土,河滩有沙场。文化大革命前,由于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党支部掌握不稳前进的方向。有人说:到山上凿个窟窿就有钱花,何必种庄稼?因此,每年春天队里把种一撒,有人就挂起锄头外出干活。
文化大革命初期,贫下中农批判了刘少奇“三自一包”的黑货,要求把挖煤、打陶土等副业归集体经营。有的人表示反对。这明明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大队干部却来了个调和折衷,确定:合伙经营,抽成分红。结果,许多劳力往山里跑,农业学大寨成了一句空话。
后来有一段时间,又出现了另一种偏向,大队干部由于划不清政策界限,怕别人说搞副业就是搞资本主义,连正当的副业也不组织安排了。结果,农业缺少资金,生产仍然上不去。
新的党支部成立后,认真学习了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坚决同以副伤农的资本主义倾向进行斗争,合理安排了副业生产,农副业都有了发展。去年,这里遇到严重干旱,有人说:庄稼不行了,都去搞副业吧。党支部组织群众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教育群众树立人定胜天的思想,坚持担水点种,适时完成了播种任务。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大家联系实际,批判修正主义路线,眼睛更亮了,干劲更足了。今春以来,南焦大队修成了一百三十米长的隧道,一百米长的渡槽,扩大浇地面积五百亩。今年夏收,小麦由去年亩产二百零六斤,增加到四百七十多斤,总产由去年的三十五万斤,增加到七十一万斤。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小谷的变化
谷家旺是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新干部。他家住在江苏建湖县新光大队九队,这里阶级斗争比较复杂。开始,谷家旺很有一股闯劲,敢说敢斗,敢抓阶级斗争,敢顶歪风邪气,群众赞扬他是初生犊儿不怕虎。
可是,阶级敌人却当面讨他的好,暗地拆他的台,用封建宗族关系拉拢他。有个反革命分子姓谷,群众要批斗他,他向谷家旺求情,说什么“同是谷家弟兄,斗我对你也不光彩,望你手下留情。”谷家旺思想有些动摇,斗争时有些手软了。
批林批孔运动深入开展后,群众揭发了阶级敌人的活动,党支部书记谷昌先就和老党员张树祥一道给小谷讲党的基本路线和他的家史,提高他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老张说:“小谷,一切反动家伙都是嘴如蜜罐,心如辣蒜,我们可千万不要上他的当啊!”通过阶级教育,小谷认识到,阶级敌人利用了封建传统观念,拉宗族关系,逃避群众对他的批斗,这是应该十分警惕的事情。亲不亲,阶级分,姓谷的不全是一家人。后来,他亲自主持了批判会,狠狠地揭发和批斗了那个反革命分子。从此以后,小谷积极学习,坚持斗争,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打先锋。


第3版()
专栏:

文化大革命为我们开拓了金光大道
中共河南省禹县无梁公社井李大队支部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过去,由于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我们井李大队粮食产量一直上不去,每年要吃国家的统销粮。经过文化大革命,井李大队大变样。现在这里是:条条石渠绕山转,层层梯田上高山,粮食总产五年增加二点四倍。我们越想越觉得毛主席的教导深刻、亲切。
文化大革命使我们懂得了抓路线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滚滚洪流冲刷了修正主义的污泥浊水。在党的九大召开期间,干部和群众热情洋溢,展开了一场“井李向何处去?”的辩论。有个支部副书记原来认为:“能领千军,不领一村。农村的事难办,干部难当!”通过革命大批判和忆苦思甜,他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认识到:不是农村的事难办,而是党支部不注意抓革命,促生产。不是干部难当,而是自己没有按照毛主席革命路线办事,迷失了方向。他沉痛地说:“今后,我一定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干一辈子革命。”
过去,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我们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文化大革命使我们懂得了路线是决定一切的。我们抓紧对群众进行路线教育。一位老贫农激动地说:“旧社会,山上的石头都归地主管,咱贫下中农拿起铁锤只能给地主干。整年在山上喝西北风,也没见谁吃顿饱饭,咱可不能只管干,不管路线。没有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咱贫下中农咋能有今天!”老贫农乔青山一度热衷于搞小家业,而不大关心集体。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以后,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认识到:“甜有源,苦有根,贫下中农的命运,是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同社会主义制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从此,他学习认真,热爱集体,关心路线。群众高兴地称他“老来红”。抓了路线教育,社会主义正气升上来,资本主义邪气压下去。党支部带领群众大干苦干,改造裂礓地一百四十多亩。同志们说:“千年铁树开花,万年石地翻身,全是文化大革命的功勋!”文化大革命使我们学会斗争哲学
在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我们井李大队摘掉了落后帽子。在赞扬声中,我们一些同志背上了先进包袱,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放松了革命警惕。他们认为阶级敌人该批的批了,该斗的斗了,便单纯追求生产指标,放松了阶级斗争,资本主义自发倾向有所抬头,农业学大寨运动受到影响。经过文化大革命锻炼的贫下中农,一针见血地指出:党支部不注意抓阶级斗争,这样下去资本主义就会在井李复辟。贫下中农的话给我们敲起了警钟。大队党支部重温了毛主席的教导,深深体会到,抓阶级斗争决不能歇气,决不能手软。
井李大队面貌改变了,农副业生产发展了,社员生活富裕了,这本来是个大好事。可是,党支部的个别人却打起了个人“小算盘”,忘记了无产阶级革命大目标。党支部用党的基本路线分析,认为这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在新形势下的一种表现。为了扭转这种倾向,党支部以批林批孔为纲,通过总结历史经验,使大家认识到,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要坚持继续革命,就必须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共产党员、七队队长侯文元,总结了自己的教训。他说:“小家业想的多了,就会忘记无产阶级革命的大目标。”当时,正是大忙季节,队里砌石渠缺少石料,侯文元主动把自己准备盖房的石料先借给队里,节省了集体劳力,保证了及时通水浇地。文化大革命使我们大队改变了面貌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井李大队坚持抓革命、促生产,大打农业翻身仗。共产党员、五队队长朱金水,经常用三十二斤重的大铁锤,打钎开石,一气就是上百锤。一个冬春,他把一根五尺长、鸭蛋粗的铁钎子,打得只剩下八寸。有个女青年,开始认为垒石堰、做石料是男劳力的活,女的干不成。通过学习和实践,她解放了思想,成了本大队有名的“女石匠”。第六生产队十几个在家操家务、看小孩的妇女,发挥蚂蚁啃骨头的革命精神,利用零星时间,苦干一个多月,造地三亩半。五年多来,全大队平整土地一千六百多亩;挖裂礓,添客土,改造裂礓板地五百多亩,闸沟淤地五十多亩。
为了解决缺水问题,我们在群众中大讲林县“引漳入林”的英雄事迹,发动群众,制定了兴修水利的规划。在兴修水利的战斗中,专业队冬战“三九”,夏战“中伏”,塌方不怕,流血不怕。广大群众农闲大干,农忙小干,关键时候突击干。在校的小学生、赤脚医生、营业员、卫生员,也都挤时间到工地劳动。劈山、凿岭、过大沟,越干越有劲。特别是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更加高涨,又砌成十华里长的环山渠,同时截潜流,打深井,使一千五百亩“望天收”的地变成了水浇田,在原来吃水如吃油的地方,实现了一人一亩水浇地。


第3版()
专栏:

上海川沙县艾南大队第一生产队理论小组写大字报批林批孔。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扶植新生事物 推动革命生产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县马家湖大队,是吴忠县一个比较偏远的大队。经过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具有无限生机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大量涌现出来,推动了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
经过文化大革命,这个大队和各生产队的领导班子实现了老、中、青“三结合”,四十九名干部中,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就有三十四名,其中还有十一名是青年妇女干部。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合作医疗事业蓬勃发展,大批回乡和下乡知识青年在迅速成长。大队还成立了业余文艺宣传队和图书室,各生产队都有图书员、板报员、读报员和革命故事员。批林批孔运动中,全大队还组织起有六十人参加的理论队伍。革命新生事物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去年,这个大队粮食总产、亩产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都翻了将近一番。林、牧、副、渔各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马家湖大队党支部认识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是一场严重的斗争。大队党支部经常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组织干部和社员分析研究阶级斗争的新动向,对搞破坏活动的阶级敌人开展批判斗争,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一大批年轻人走上领导岗位后,他们相信和依靠群众,刻苦学习,朝气蓬勃,敢想敢干。广大贫下中农看到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打心眼里高兴。一小撮阶级敌人对此却怀恨在心,千方百计进行破坏。第十生产队贫下中农推选刚过二十岁的张万仁当了队长,他带领群众狠抓阶级斗争,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全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历史反革命分子却在背地里吹冷风,说张万仁年轻,不能治“家”,妄想让一个有严重资本主义思想的人当队长。
党支部从这件事情中敏锐地感到,阶级敌人扼杀新生力量,目的在于搞垮“三结合”领导班子,削弱无产阶级专政。党支部抓住这个事例,发动群众揭发批判阶级敌人的反革命罪行;并组织干部和群众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提高大家支持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自觉性。这场斗争,打击了敌人,教育了群众,大长了青年干部的志气,促进了新生力量的成长。
青年侯选民担任第四生产队队长后,大公无私,敢于同错误思想作斗争。队上有五个匠人,其中有他父亲和另外三个长辈。一九七二年年终分配,这些匠人没有按时给队里结算,侯选民毫不犹豫地叫会计把他父亲和其他几个匠人的欠款全部扣回。当时有人担心地劝他:“里边有你父亲,还是考虑考虑再说吧。”侯选民坚定地说:“不管是谁,做了不利于集体的事,就要坚决顶住。”这件事博得社员们的好评,大家说:“如今的青年干部,方向把得正,路子走得对,这样的干部我们信得过。”
一批活跃的新生力量,加上有经验的老农,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起“三结合”的科学实验小组。在为革命种田的思想鼓舞下,他们开辟了试验园地,广泛进行农作物对比、耕作制度改革、良种培育和科学施肥等项试验活动。然而,这和一些习惯于按旧框框种田的守旧思想发生了矛盾。党支部认识到,生产革命首先是一场思想革命,不破除守旧思想,就接受不了新事物,先进经验就推广不开。他们多次举办学习班,同干部和社员共同学习毛主席的教导,批判因循守旧思想和无所作为的懒汉懦夫世界观。通过思想斗争,干部和社员懂得了唯物辩证法,科学种田这一新事物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几年来,这个大队经过自己选育推广的麦、稻良种有十多种,去年,水稻和小麦全部实现了良种化。一年两熟作物的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全大队一千一百多亩水稻,丰收在望。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新队长的新体会
夜幕将至,百鸟归林。四川省邻水县柳塘公社第三大队第一生产队队长陈子华带领社员们在田间干得正欢。
这里过去是全公社闻名的穷地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担任队长的陈子华,干劲冲天地领着大家改造火石坡。开始,大家干得很起劲,可是,没有几天,有些人的劲头慢慢松懈下来了。什么原因?经过调查,发现是一个富农分子在阴暗角落里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天天喊大干,队长要面子,我们流大汗。”陈子华组织大家联系本队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实际,深入批判刘少奇、林彪散布的“阶级斗争熄灭论”,狠狠斗争了这个富农分子,提高了干部、社员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从此,陈子华认识到,抓生产必须抓路线。
后来,那个富农分子见散布流言蜚语骗不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干部、社员,又用请客送礼、续家谱、拉宗族关系的手段来腐蚀干部。去年栽插晚稻时,他找到陈子华说:“队长,一笔难写两个陈,同姓本是一家人……”陈子华当场严加驳斥。从这件事,陈子华进一步认识到,一次阶级斗争的胜利,并不等于斗争的结束;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陈子华还抓住那个富农分子利用办丧事的机会把一些姓陈的社员骗去喝酒的事,召开了革命大批判会,请苦大仇深的老贫农忆苦思甜。他用事实说明,姓陈的不都是一家人,亲不亲,阶级分。通过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广大群众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大大提高,改天换地的决心更大了。去年,粮食亩产比文化大革命前翻了一番,达到九百一十多斤。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