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8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亚非拉人民心连心
——彩色纪录影片《万紫千红》观后
徐寅生 胡玉兰 郗恩庭
彩色纪录影片《万紫千红》,生动地纪录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的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的盛况,反映了我国人民热情欢迎亚非拉乒坛朋友的动人情景,是一曲团结、友谊的赞歌。我们亲身参加了这次亚非拉乒坛盛会,观看影片时感到格外的亲切感人。一幕幕友谊的情景,一曲曲深情的歌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使我们回到了乒坛盛会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沉浸在友谊的海洋之中。
去年秋天,一千多名亚非拉乒坛朋友,不怕山高路远,不畏艰难险阻,跨越千山万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北京。他们为友谊而来,为团结而来。在那些日子里,我们和亚非拉乒坛朋友们聚集一堂,欢叙友情,切磋球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赛场内外洋溢着浓厚的友好气氛,真是处处友谊处处欢歌。比赛场上,老将败给少年选手,并不为输球难过,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热情地奔过去,把年轻的小选手高高举起,打心眼里为新手的成长而高兴。当非洲选手与拉丁美洲选手比赛时,坐在观众席上的非洲朋友和拉丁美洲朋友,不仅为自己的运动员鼓掌,更为对方运动员加油喝采。比赛一结束,两大洲的朋友们互相高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种重友谊、重团结的可贵风格,贯串着比赛的始终。无论是胜者还是败者,都是欢乐的,因为都赢得了友谊。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赢得友谊,就是胜利”,“我们都是胜利者”。我们不仅常常听到这些寓意深刻的话,也常常看到体现这些话的动人情景。有一次,黎巴嫩和巴巴多斯女队在首都体育馆的比赛马上要开始了,但巴巴多斯有几个队员从宾馆出发时错乘了去工人体育馆的汽车,耽误了比赛时间。按竞赛规则,就要算巴巴多斯队弃权。但黎巴嫩队教练说:“我们主要目的是和他们结交友谊。他们来晚了,我们要等他们。”在这场友好比赛之后,巴巴多斯团长激动地说:“胜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友谊。今天,我们不能说谁胜谁负,却可以说我们都是胜利者,因为我们成了朋友。”
巴巴多斯朋友的话说得多么深刻,多么好啊!的的确确是这样,对我们运动员来说,比赛的胜负是暂时的,而友谊却是长存的。这一点,在我们和日本运动员的交往中,感受和体会很深。我国乒乓球界的一些老运动员,从五十年代起就与日本老一辈的乒乓球选手有交往,从六十年代以来交往就更频繁了。十多年来,也记不清中日两国乒乓球运动员交锋过多少次,进行过多少场紧张、激烈的比赛,如今比赛的胜负已成了过去,而结下的友谊却永远留在两国运动员的心坎里。今天两国老一辈的运动员都不参加比赛了,但我们之间结下的友谊却日益深厚。我们每次到日本访问,日本的老运动员总要赶来看望我们,带着孩子到我们住的旅馆欢叙友情。他们常常说,带孩子来,是为了使孩子从小就受到友谊的薰陶,使日中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在中日恢复邦交的前夕,日本朋友们送给我们一件很普通而又具有特殊意义的礼品——一把小巧精致的钥匙,并深情地说:“让我们用友谊的钥匙去打开日中邦交的大门吧!”去年,我们和日本老运动员在亚非拉乒坛盛会的日子里重逢了,我们兴致勃勃地一块儿作了表演赛。回顾十多年来的交往历史,我们更加珍惜两国运动员通过小小银球所结下的深情厚谊。
亚非拉乒坛的这次团结、友谊的盛会,开得是很成功的。盛会闭幕时,亚非拉朋友们真是难舍难分。不同肤色的手,多少次紧紧地握在一起;各种色彩的笔,题写了多少临别赠言;不同的语言,多少次相约再会。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庆贺胜利闭幕的宴会上,亚非拉朋友们抑制不住沸腾的激情,手拉着手,搭成了友谊的桥,团结的桥,欢乐地跳起了友谊、团结舞。许多朋友回到宾馆,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一直欢唱到深夜。记得,在友好邀请赛刚开幕时,一位非洲的记者朋友访问我们,要我们展望一下这次盛会的前景。当时,我们充满信心地回答说:
“一定会成功!一定会胜利!”那位记者朋友满有兴味地又问道:“你们有什么根据呢?”我们说:“因为亚非拉人民心连心。”那位非洲记者朋友听了以后,显得很激动,很兴奋。他说,他已经就这个问题访问过亚非拉许多国家的运动员,所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是啊,亚非拉人民过去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今天又面临着共同的斗争任务。要友好,要团结,这是二十七亿亚非拉人民的共同心愿。这股革命的历史洪流,是任何东西也阻挡不住的。它必将冲决一切障碍,滚滚向前。
看了影片,我们眼前浮现出对祖国满怀深情的台湾省旅日、旅美同胞的形象。在那些难忘的日子里,我们和台湾省旅日、旅美同胞朝夕相处,一起代表祖国人民和亚非拉各国朋友进行比赛和联欢。
“高山青,涧水蓝,
台湾的同胞爱祖国,
祖国的同胞爱台湾,
祖国和台湾永不分呀……”
这表达了祖国同胞和台湾省同胞的骨肉感情,表达了全国人民共同心愿的歌声,至今还时时在我们耳际回响。我们永远也忘不了,在观看文艺演出时,台湾省同胞听着解放军女演员激昂深情的歌声:“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激动得流泪。我们都坚信,祖国的宝岛台湾一定要解放!
影片《万紫千红》,通过亚非拉乒坛友谊、团结的盛会,生动而深刻地表达了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二的亚非拉地区人民要友好、要团结的共同心愿,反映了第三世界人民反殖、反帝、反霸斗争的大好形势。影片还通过亚非拉乒坛朋友在我国参观访问,展现了经过文化大革命战斗洗礼的我国各条战线欣欣向荣的面貌,对安东尼奥尼拍摄的反动影片《中国》是一个有力的批判。那些妄图诬蔑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英雄好汉”们,都只不过是螳臂当车,只能落个可悲的下场!(附图片)(附图片)
《万紫千红》一镜头:青少年翩翩起舞,欢迎亚非拉朋友。(中国电影公司供稿)


第3版()
专栏:

真实的纪录 热情的赞歌
解放军某部 长华
彩色纪录影片《万紫千红》,以饱满的热情,精湛的艺术再现了第一届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盛会的实况;同时,如实地反映了我们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的面貌,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伟大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正在自己的锦绣河山上,描绘最好最美的画图,创造惊天动地的业绩。这伟大的业绩是反华影片《中国》的拍摄者安东尼奥尼所抹煞不了的。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永远是光辉灿烂的春天。
“歌如潮,花如海,亚非拉朋友四方来”。去年秋天,亚非拉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位乒坛朋友和其他朋友欢聚北京,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情厚谊。他们在我国作客期间还游览了名胜古迹,参观访问了工厂和人民公社,和我国人民一起,为新中国取得的每一个胜利而高兴。影片中一支支团结战斗的友谊之歌在我们心里回响激荡。看,这是一个红日高照的天安门的镜头。雄伟的天安门在旭日和彩霞的辉映下,金碧辉煌,灿烂夺目。这是新中国诞生的标志,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象征。解放前,国内反动派割地让土,出卖主权,帝国主义列强横行霸道,使我国的大好河山受到了野蛮的践踏。在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反动统治,做了国家的主人。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祖国山河显得格外绚丽多姿。万里长城,巍峨壮丽;昆明湖水碧波荡漾;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使人赞叹;浩瀚滇池,气势磅礴……。和中国人民有着共同遭遇、共同斗争的亚非拉朋友看到这些,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在古长城上纵情欢舞,在昆明湖上放声歌唱,游园会上高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前留下永远纪念的合影。亚非拉朋友走到哪里,就把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传播到哪里。影片作者通过亚非拉朋友参观游览的镜头,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亚非拉朋友心连心的壮丽画卷。
随着亚非拉朋友的参观访问,我们在阶级教育展览会上,又看到了解放前在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中国人民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非人生活。解放后,劳动人民翻了身,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银幕上可以看到,中国人民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无论是男人,还是妇女,每一张面孔都洋溢着欢乐和幸福。作者为了进一步展示中国人民的内心世界,还用浓重的笔触酣畅地描绘了反映人民精神生活的文化艺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战斗洗礼的文艺舞台上,在革命样板戏的带动下,群众性的文艺创作和演出活动蓬勃开展,文艺舞台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影片在描绘中国的大好河山,表现中国人民高尚的精神面貌的同时,还热情洋溢地赞颂了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大好形势。中国人民按照“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伟大方针进行的斗争,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和赞扬。亚非拉朋友怀着友好和喜悦的心情,来到东北工业基地参观访问,在大连机车厂,朋友们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在厂内试行的我国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内燃机车;在变压器厂,朋友们听了工人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设工厂的介绍,交口称赞;在重型机械厂,朋友们亲眼看到现代化的工业技术水平,看到我国自己设计生产的大型机械。这是多么兴旺的景象啊!农业战线更使人兴奋。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英雄的大寨人民为代表的亿万贫下中农,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以愚公移山的英雄气概,改造山河,改造中国。从飞机上,在火车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农业学大寨的滚滚浪潮,中国的土地上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这是我国连续十二年农业大丰收的一个缩影。朋友们来到苹果累累、葡萄满枝的果园,亲口尝一尝香甜可口的水果,和中国人民共享丰收的喜悦,该有多甜蜜啊!共同的遭遇,共同的斗争,共同的胜利,使我们相互鼓舞,相互支持。当拉丁美洲的代表在人民大会堂的宴会上建议三大洲的朋友拉起手来,搭成友谊的桥梁时,我们的心随着银幕上朋友们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让我们继续为亚非拉人民的共同事业,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吧!


第3版()
专栏:

生动的形象 精心的构思
——学习影片《万紫千红》的艺术处理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李堃 李则翔 叶同荷
香港长城电影公司摄制的《万紫千红》,是一部以“第一届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为题材的彩色纪录影片。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亚非拉三大洲人民的革命团结和战斗友谊;歌颂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好形势,受到了广大工农兵观众的称赞。影片作者充分运用电影艺术手段,从艺术构思、镜头运用和摄影等方面,很好地突出了主题思想,值得我们从事新闻纪录电影工作的同志学习。
影片《万紫千红》着重反映了亚非拉三大洲人民和运动员之间的团结和友谊。作者紧紧把握“友谊第一”这个主题,不受“邀请赛”本身的进程、时间、地点和礼仪等限制,大胆地取舍材料。在“邀请赛”进行的过程中,精心选择、摄取能够反映事物主流、本质的典型活动,不在“比赛”上大做文章,而是用许多篇幅去表现各国和各地区的运动员之间的友谊,以及他们和中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的动人场景。影片生动、形象地反映出第三世界人民在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中的革命团结和战斗友谊;展示了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一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的总趋向。影片通过来自三大洲的运动员在我国各地的参观访问和其他各种活动,真实地反映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我国人民精神振奋,朝气蓬勃;文艺舞台上,百花盛开,春色满园;工农业生产一派兴旺景象;崭新的天地,壮丽的山川,伟大祖国欣欣向荣。这一切,有力地回击了反华小丑安东尼奥尼对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攻击和诬蔑。
为了突出主题,影片的编导进行了精心的艺术构思。《万紫千红》影片的第一组镜头是日出,天安门广场,孩子们在首都体育馆院里为在“亚非乒乓球邀请赛”时栽种的“友谊树”浇水。配合这几个画面的解说词的大意是:“北京,这个东方的名城,近年来传颂着许多动人的国际友好往来、人民友谊活动的佳话。两年前,亚洲、非洲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乒乓球队,曾经在北京‘首都体育馆’的大院里亲手栽种了六棵象征亚非人民友谊和团结的常青树,在人们的精心培育下长得十分茂盛、挺拔。”编导用非常简练的手法,开门见山,一下就点出了主题。接着用了几个快速的推拉镜头表现“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的宣传画后,就转到入场式,把“友谊”这个主题有层次地展开。在影片的后一部分,作者又表现了亚非拉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团长栽种“友谊树”的情景。这样的艺术构思,不仅紧扣主题,使影片首尾呼应,而且寓意深刻,它向人们显示出:亚非拉三大洲人民是如何珍视他们之间的友谊,三大洲人民的友谊象松柏一样,万古常青。
整个影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虽然介绍了许多内容,但并不使人感到平铺直叙或杂乱无章。编导用“友谊”这条红线,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串联在一起,并在影片中安排了四个起伏。影片的第一个高峰是开幕式上的文体表演和运动员的强烈反映;第二个高峰是在参观访问中和中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第三个高峰是游园联欢活动;第四个高峰也是影片的高潮,是中央领导同志的会见和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里离别前的情景。影片有起有伏,从一个高峰推向另一个高峰,把观众带入到当时的情景中。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观众与影片中的人物的感情产生了交流与共鸣。
在场次的转换和镜头的连结上,编导也下了一番功夫。例如外宾参观长城后,编导用贝雕“友谊筑长城”展品作为转场镜头,接到外宾参观工艺美展;从展品熊猫转到外宾在公园里参观熊猫、“米杜拉”;从孩子们的笑脸转到外宾访问幼儿园;从幼儿园小朋友跳“苹果舞”转到外宾参观苹果园、葡萄园……这些场次的转换,镜头的连接,不是材料的堆砌。各组镜头都有内在联系,与主题紧紧相关,因而转换得十分流畅、自然。
在拍摄过程中,影片的编导和摄影师很注意抓取一些感人的细节。在游长城一组材料中,他们拍下了:外宾累了,喘口气再走,山上风大,一位中国同志替运动员穿上毛衣,以及许多运动员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长城上的镜头。又如外宾参观幼儿园时,他们拍摄了:孩子们把自己的“习作”送给阿姨,外宾教孩子叠小鸟,以及和孩子们一起堆积木等镜头。这些细节,增加了影片的生活气息,使人们感到十分亲切。尽管镜头用得并不多,但对主题却起到了烘托、渲染的作用,细腻地描写了三大洲人民的深厚情谊。
影片满腔热情地反映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好形势。在外宾参观东北地区工厂时,作者选拍了:变压器厂的生产车间,一部部巨型变压器正在安装,重型机器厂的产品,大连机车厂生产的内燃机车等镜头,展示了中国工人阶级辛勤劳动的成果和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接着,在去桂林游览的途中,又用移动镜头拍摄了丰收在望的稻田。这几组材料,镜头不多,篇幅不长,但使人感到新中国工农业生产热气腾腾,一派繁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影片,在摄影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整个影片光调明朗,景物有层次,颜色还原好。摄影师在拍镜头时,很注意光线的运用,角度的选择,画面的构图。如在拍天安门时,他们选择了低角度,比较好地显示了天安门城楼的雄伟壮观和长安街的宽阔深邃,很有气魄;他们采用侧逆光拍,使得整个画面的景物有层次,调子清晰,生机勃勃。另外,滇池、桂林山水等风光镜头在构图上也很讲究,使人看了,更加感到祖国江山如此多娇!
对于新闻纪录电影来讲,摄影师能不能根据主题思想的要求,用手中的摄影机敏捷地抢拍下感人的材料,构成完整的一组,是非常重要的。《万紫千红》的摄影在这方面是很出色的。他们在拍摄材料时,不仅把事件和人物的活动纪录下来,而且也很注意拍摄作为陪衬的景物和人物的情绪、反映,用以烘托主体。如拍摄外宾参观幼儿园这组材料,他们不仅拍了孩子表演舞蹈节目和外宾看节目的镜头,而且还抢拍了看节目的孩子合着音乐的节奏,情不自禁地做起了和表演节目相同的动作,作为陪衬。摄影师抢拍下这些生动的细节,使这场表演别开生面,顿时“活”了起来,把新中国儿童幸福愉快的生活和崭新的精神面貌,形象地向观众展现出来,深化了主题。
拍好比赛或表演的观众的镜头,对于从事新闻摄影的同志来说,是一个比较困难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万紫千红》的摄影在这个问题上是解决得很好的。他们委派有经验的摄影师担负这个任务,抢拍到在球赛过程中群众为亚非拉朋友的精湛球艺所吸引的兴奋、惊叹、惋惜、入神,以及做挥拍动作等各种精彩镜头。这些镜头完全靠摄影师根据主题的要求,在现场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耐心的等待,迅速地抢拍下来的。把这些镜头穿插在特定的精彩球赛中,大大地增加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影片在摄影上的另一个特色,是“两极”镜头运用得比较好。他们用大全景、全景镜头展示宏伟欢腾的场面,用近景、特写镜头刻画人物的情绪,有力地表达了主题思想。
影片《万紫千红》以它深刻的思想性和特有的艺术魅力向我们展示了第三世界国家更加觉醒壮大,第三世界人民战斗团结和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图景,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我们热烈祝贺影片所取得的成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