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文艺短评

批判尊儒反法的坏戏 肃清孔孟之道的流毒
江天
“扫除各个角落里的孔孟之道!”这是工农兵豪迈的战斗誓言。
在批林批孔运动深入、普及、持久地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广大工农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儒法斗争的历史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并拿起革命大批判的铁扫帚,以势如破竹的气概,深入批判孔孟之道。他们针对尊儒反法的坏戏,开展了群众性的革命大批判。一些艺术团体的文艺战士在工农兵的带动下,也开始着手批判宣扬孔孟之道的旧戏曲。
实践证明:对那些在群众中影响较大的宣扬孔孟之道的旧戏曲进行批判,是推动批林批孔运动进一步深入和普及的一个方面,值得提倡。
戏曲艺术本来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它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因此,历来的反动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这种艺术形式,并利用它作为统治人民、愚弄人民的工具。他们通过戏曲竭力宣扬尊儒反法的反动思想,甚至动用法律,明文规定戏曲中只许扮演“义夫节妇”、“孝子贤孙”之类,违者轻则杖,重则杀。而尊孔派的反动文人们,更是喧嚣鼓噪,拚命叫嚷利用戏曲宣扬孔孟之道,以削弱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意志,维护其反动统治秩序。例如,明代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反动的道学家王阳明就公然鼓吹:戏曲“只取忠臣孝子故事,使愚俗百姓,人人易晓,无意中感激他良知起来,却于风化有益”。孔老二的一些徒子徒孙,纷纷提笔编撰,炮制宣扬孔孟之道的戏曲剧本。长期以来,在反动统治阶级的提倡和鼓吹下,浸透了孔孟之道毒汁的坏戏统治着舞台,专了劳动人民的政。党内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也都是尊孔派,都是尊儒反法坏戏的护法神。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不但对反动腐朽的坏戏津津乐道,赞赏不已,而且公然叫嚷“宣传封建,不怕”,为坏戏泛滥大开闸门。在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干扰下,使几百年来毒害着劳动人民的大批尊儒反法的坏戏,在解放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占领舞台,毒害人民群众。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为了复辟资本主义,也胡说什么忠孝节义可以“用其内容”,并居心叵测地大谈所谓政变戏,妄图为其发动反革命政变制造舆论。
尊儒反法的坏戏,充斥着孔孟之道,真是五花八门,五毒俱全。略举数例,以见一斑。
一曰:吹捧儒家,攻击法家。这类戏通过歪曲历史、捏造事实等恶劣手法,竭力丑化法家,美化儒家。秦始皇是新兴地主阶级尊法反儒的政治家,而《荆轲刺秦》等一些坏戏,却歪曲历史真实,攻击秦始皇推行法家路线所采取的许多正确措施。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坚持革新的法家代表人物,然而在旧戏舞台上,却被抹上大白脸,成了一个所谓“奸雄”。相反,一些描写孔丘、孟轲的坏戏,却把他们吹捧为高不可攀的“大贤”“至圣”。
二曰:鼓吹“三纲五常”,宣扬封建道德。这类坏戏,塞满了臣为君死、子为父亡,妻死“节”、仆死“义”等儒家的说教和血淋淋的情节。象《斩经堂》中,吴汉为“做个忠孝双全”,竟逼迫妻子“自刎经堂”;《一捧雪》和《九更天》中的“义仆”莫成、马义,自愿为主人卖命替死,等等,赤裸裸地宣扬“吃人”的封建道德。
三曰:贩卖唯心史观。这类坏戏,有的宣扬“天人感应”的“王权神授”说,有的宣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天命观,有的宣扬唯心主义的天才论。
四曰:鼓吹教子读经。《三娘教子》就是这类坏戏的代表作。它写王春娥断机教子发愤读经的故事,胡诌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滥调,宣扬“学而优则仕”的反动思想。
为了肃清孔孟之道的流毒和影响,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批判这类坏戏,很有必要。
批判尊儒反法的坏戏,必须牢牢掌握斗争的大方向,把矛头对准孔孟之道和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林彪的反动思想体系,同尊儒反法的坏戏,有共同的思想根源,这就是孔孟之道。因此,批判坏戏,必须密切联系林彪和孔孟的反动言论,看看坏戏是怎样写的,孔丘、孟轲是怎样说的,林彪又是怎样效法的,通过批判,进一步肃清孔孟之道的流毒和影响,认清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
批判尊儒反法的坏戏,必须与研究儒法斗争的历史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相结合。只有正确认识历史上法家代表人物的进步作用,才能识破坏戏对他们的污蔑和攻击。这就需要在批判坏戏的同时,认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儒法斗争的历史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反过来,通过批判坏戏,又可以使我们看到历代反动派除了用残酷的镇压手段打击法家之外,还乞灵于戏曲之类的舆论工具污蔑法家,从而认识儒法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更好地吸取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为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服务。
批判尊儒反法的坏戏,还要与歌颂京剧革命的伟大胜利相结合。京剧革命是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的伟大创举。京剧革命,把旧戏舞台上被颠倒的历史再颠倒了过来。革命样板戏反映和歌颂了创造历史的工农兵的斗争生活,充满了同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革命精神,是批林批孔的强大思想武器,同鼓吹复辟倒退的尊儒反法的坏戏,成为鲜明的对照。歌颂京剧革命,歌颂革命样板戏,可以更深刻地抓住宣扬孔孟之道的坏戏的要害,批深批透,并能增强我们继续搞好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决心和信心。
批林批孔运动的发展势如破竹,迅猛异常。广大的革命文艺工作者要紧紧跟上,向工农兵学习,同工农兵相结合,夺取批林批孔斗争的新胜利!


第3版()
专栏:

用新年画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临汾地区文艺工作者对年画进行改革和创新的体会
汾波
在晋南一带广大农村,长期以来盛行着张贴年画的风俗习惯。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内的墙壁、门窗、以至箱柜缸瓮上,张贴各种形式的年画。但是在旧社会,这些年画的内容,都是宣扬封建迷信和“孔孟之道”的。解放以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山西省临汾地区的年画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以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武器,对年画,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革新和创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毛主席在《讲话》中指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临汾地区年画的改革和创新过程中,也始终存在着为不为群众服务和如何为群众服务的问题。也就是要不要用新年画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和如何占领这块阵地这两个基本问题。
毛主席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发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伟大号召。当时,国际国内阶级斗争尖锐复杂。反映在文艺战线上,正是刘少奇以及周扬等“四条汉子”推行的修正主义文艺黑线大肆泛滥,文艺舞台上群魔乱舞的时候。在临汾地区的一些集镇上,旧木板年画充塞市场。是让这些宣扬封、资、修的旧年画继续毒害人民群众;还是用社会主义的新年画去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这是尖锐地摆在年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
京剧革命给无产阶级文艺创作树立了光辉的样板。传统的年画也必须进行改革。但是在工作中始终存在着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尖锐斗争。有人认为街上卖旧画,是市场管理委员会管的事情,别的部门管这些事是不务正业。通过学习使他们认识到:作为党的文艺战士,应该自觉地捍卫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反击这些宣扬封、资、修的黑货,这完全是分内的任务。年画工作者应该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彻底改造旧年画,把才子佳人、牛鬼蛇神赶出年画阵地,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形象,使这一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绘画形式,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认识明确了,他们通过深入工农兵生活,创作出一批新年画。尽管这批新年画质量还不高,但它的方向对头,内容是革命的,形式也比较为群众喜闻乐见,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鼓励。
但是,由于他们对思想文化领域里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在一段时间里,较多地抓了其它形式的美术创作,放松了继续改革年画的工作,忽略了不断提高新年画的质量,于是一些旧年画又在某些集镇上出现了。事实给了他们以很好的教育:文艺战线上的阶级斗争不仅是尖锐复杂的,而且是长期的。只有坚持不懈,努力实践,源源不断地把革命的新年画送到广大农民群众手中,才能牢固地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如何占领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如何服务的问题。要做好这个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搞好创作人员自身的思想改造。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他们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觉悟,十分重视和狠抓了深入工农兵、改造世界观这一重要工作。在不断深入工农兵生活的过程中,不仅和贫下中农建立了感情,纠正了有些同志认为年画没有“艺术价值”,“没啥搞头”,一心想搞“大、洋、古”的错误思想,而且熟悉了群众斗争生活,为创作新年画,打下了较好的生活基础。
在创作年画时,他们首先注重题材内容方面的革新。但究竟什么才是“新”,如何才能做到“新”,过去在思想上是不明确的。有人曾认为只要是表现工农兵现实生活的就是“新”,有的则只强调民间年画的色彩和装饰效果,认为只要“花里胡梢”就行了,而不重视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在创作实践中,贫下中农给了他们很大的教育。有一次,他们新创作了一张《六畜兴旺》年画,自己觉得满不错,于是把草图带到翼城县一个牲口喂得特别好的大队去征求意见,没有想到一位贫农老大爷批评道:“光画牲口不画人有啥意思!这画不如改成‘为革命养马’”。短短几句话,给了他们很大的启发。后来他们按这意见作了修改,突出了贫下中农为革命养好马的英雄形象。通过学习,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年画自然也不例外。所以他们在创作时,努力学习和运用革命样板戏“三突出”的创作经验,千方百计、满腔热情地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形象。实践证明,在他们的创作中,群众比较喜欢的《十大精神放光芒》、《请进来》、《胸有朝阳》等,都是英雄人物塑造得较好的几幅画。新年画只有紧密配合党在各个时期的政治任务,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情歌颂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才能充分发挥革命文艺的战斗作用。而能不能塑造好工农兵英雄人物,是一个根本问题,是年画新不新的关键,也是新年画能不能在农村牢牢扎下根的关键。
为了表现新的内容和新的人物,对于晋南民间年画原有的艺术形式,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他们在创作中,完全摈弃了旧年画中那些为表现封建迷信等旧内容服务的旧形式,对于那些健康的和符合群众欣赏习惯的东西,则加以改造利用。在色彩上,他们根据群众过春节喜欢红火热闹和要有节日气氛的特点,多采用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色调。另外,为了方便群众,他们还设计了十几套门画、斗方、春联印在一块的迎春贴纸,受到了群众的赞扬。
对于宣扬封、资、修的旧年画一定要抵制,要开展革命的大批判;对新年画也要努力做好宣传和发行工作。他们在临汾集镇把新年画和旧年画对比展出,请工农兵写批判旧年画的文章,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更加认清旧年画的毒害。对于某些暗地流传的旧年画,他们还配合当地的党组织,发动群众,进行批判和斗争。临汾县段店大队一位老贫农听了他们的批判后,回到家里看到老伴买的旧年画《荣华富贵》,便气愤地说:“旧社会我给地主当长工,年年贴‘富贵’,年年受贫穷,是党和毛主席领导咱们翻了身。林彪、孔老二叫喊什么‘克己复礼’,这些黑画宣扬什么‘荣华富贵’,就是想叫咱们再受二遍苦,咱们决不能上当受骗!”他顺手拿出刚买的新年画《十大精神放光芒》,激动地说:“这就是毛主席给咱贫下中农指引的路,咱们要听毛主席的话,走革命的路。”老伴受到了教育,马上撕掉了旧画,贴上了新画。
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他们还配合各地新华书店,亲自抓年画发行,到街头卖画。这样不仅解决了年画销售中发行量大、时间短暂集中的矛盾,更重要的是直接听到了广大群众中肯的批评意见,对于改进年画创作,有很大的好处。
“战斗正未有穷期”。他们决心以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纲,把批林批孔运动深入、普及、持久地开展下去,坚决批判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表现和影响;抓紧思想改造,努力进行创作实践,不断提高作品的质量,让革命的新年画牢固地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第3版()
专栏:

普及样板戏的一种好形式
上海市金山县文化馆
革命样板戏是实践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产物。我县广大人民群众十分热爱革命样板戏。在努力学演革命样板戏的同时,还积极移植革命样板戏,大讲革命样板戏故事。
早在一九六九年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十月演出本发表之后,广大故事员为了满足群众学习革命样板戏的要求,经常拿着样板戏的演出本到田头,以讲故事形式讲给社员听。讲革命故事的活动轻便、灵活,不用化妆,不带道具,不需舞台,随时随地都可以讲。能够在坚持业余、坚持节约、不妨碍生产的情况下,把革命样板戏中的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迅速传播到广大贫下中农中间去,这是普及革命样板戏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因此,我们在以演唱形式普及革命样板戏的同时,大力提倡讲革命样板戏故事。
怎样根据革命故事的特点宣传、普及革命样板戏呢?我们作了一些探讨和尝试。
我们开始讲革命样板戏故事时,都是全剧照讲,一个故事要讲两个多小时。故事员利用会前、会后、政治夜校、田头场地讲的话,要分几次才能讲完,故事一长,人物一多,故事员既不好讲,听众又不好记,宣传效果不够理想。后来,我们根据革命故事的特点,选择重点场次进行改编,一次讲完,一个故事最多讲二、三十分钟,效果就好。如《智取威虎山》片断《会师百鸡宴》,《红灯记》片断《赴宴斗鸠山》、《痛说革命家史》,《沙家浜》片断《坚持》等。有时,重点场次中还可以选讲一段:如《痛说革命家史》一场,本来是从李玉和回到家,把下午在粥棚的经过情况告诉李奶奶开讲的。但是,如果时间紧,故事员也可以只讲李奶奶对铁梅“诉说家史”一段,同样达到教育效果。讲样板戏故事片断时,要注意交代前后情节,做到有头有尾,线索分明。我们在改编《杜鹃山》片断《情深如海》一场时,先把前面两场情节概括地交代清楚:“柯湘按党的指示进深山寻找雷刚,不幸被捕。杜鹃山农民自卫军在队长雷刚率领下,乔装打扮混进三官镇,劫了法场,伤了毒蛇胆,抢了党代表柯湘,赶走了靖卫团,三官镇解放了。自卫军打了个大胜仗,迎来了日盼夜想的党代表,大家好不高兴。”接着引入本场讲:“当天下午……”。故事结尾也要交代明白:“这支队伍在党的领导下,除内奸,惩恶霸,全歼毒蛇胆。后来这支队伍上井冈山,跟着毛主席南征北战,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使故事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我们体会到,用讲故事的形式塑造好英雄人物,很重要的一条,是要通过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为此,我们有时借鉴讲故事传统的开相手法,进行革新创造。如在改编《沙家浜》中《军民鱼水情》一段时,就这样描写郭建光:“郭建光上身穿一件白竹布短衫,下身穿一条灰色长裤,头颈上围着一条白毛巾,左手腕上面的伤口还包扎着一段纱布,他英姿勃勃地站立在船头上,目光炯炯,一路上远望着阳澄湖畔的美丽景色,真是芦花开放,稻谷清香,岸柳成行。”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刻画好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们发挥故事的特长,当英雄人物处于斗争的风口浪尖时,不但讲出他的英雄行为,而且着重讲出他的内心思想活动,讲出他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样,就使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在听众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革命故事是口头文学,要求讲起来上口,听起来入耳,没有文化的人也能听得懂。为了尽量做到口语化,通俗化,我们改编时,对剧本中的某些对话和唱词在文字上作了些改动。讲故事和演戏不同,对话不宜过多。所以,在符合样板戏原著精神前提下,我们把有些对话和唱词适当删节或改成叙述,保留那些与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直接有关的对话。
在移植革命样板戏、大讲革命样板戏故事的过程中,县委和各级党委都十分重视。今年五月,我们县举办了革命样板戏故事巡回演讲队,下基层社队巡回演讲,并对社、镇故事员进行辅导。县每年还举办数次移植交流会、修改加工班,提高故事质量。松隐公社党委书记还亲自带领故事员到生产队田头试讲《白毛女》片断《深仇大恨》,征求贫下中农意见,并对故事员进行阶级教育,加深他们对革命样板戏的理解。山阳公社党委为了帮助故事员编好讲好《红灯记》片断《痛说革命家史》,派干部陪故事员下去听老贫农忆苦思甜,提高故事员的阶级觉悟,把革命样板戏故事编讲得更好。故事员为了编好讲好革命故事,还经常收听革命样板戏的录音,认真学习。这样,业余革命故事员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他们活跃在田头、场院,成了普及革命样板戏的一支积极的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