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7月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谈连环画的人物形象塑造
宋英
在连环画中塑造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是连环画创作的根本任务。连环画创作与其他艺术创作一样,存在着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尖锐斗争,斗争的焦点同样是集中在塑造哪个阶级的英雄人物上。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深刻指出的:“你是资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资产阶级;你是无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资产阶级而歌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二者必居其一。”解放前,连环画的内容多是反动、荒诞、黄色的东西。新中国建立后,连环画的内容虽然也有些变化,但在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控制下,大量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仍然占据连环画的阵地,成为刘少奇一伙复辟资本主义的一种舆论工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迎来了文艺革命的高潮。革命样板戏的诞生和发展,为连环画创作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当前批林批孔运动深入、普及、持久开展的大好形势下,广大连环画工作者进一步批判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热情歌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新生事物,努力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使连环画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去年举行的《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览》,和今年新出版的许多优秀的连环画,就是有力的证明。仅就上海地区来看,近年来就创作和出版了上百种连环画,其中描写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的创作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涌现了象《智取威虎山》、《青春火花》、《延安的种子》、《血防线上》、《抢渡三关》等比较优秀的作品。在如何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创作实践方面,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了成千上万的英雄模范人物。群众革命斗争的实践和无数工农兵英雄事迹,为连环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连环画工作者只有投身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观察、体验、集中、概括,才可能塑造出丰满高大的英雄形象。近几年来,上海地区的连环画工作者下乡下厂,深入生活,与工农兵相结合,认真改造世界观,并且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三结合”创作组,在党组织的具体领导下,专业与业余作者相结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连环画创作的发展。特别可喜的是通过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锻炼和造就了一支工农兵的业余创作队伍。他们利用革命大批判专栏、墙报、黑板报,在车间、田头自编自绘,以连环画的通俗形式,紧密配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歌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这支队伍的最大特点,就是长期地置身在斗争生活之中,与群众共同战斗,共同生活,对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有着深厚的阶级感情和高度的路线斗争觉悟。例如,连环画《青春火花》的作者都是农场的知识青年,当他们把自己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故事描绘成连环画时,被一种抑制不住的激情所鼓舞,战斗的情景跃然纸上,感到非写不行、非画不可。他们亲自经历了上山下乡这场伟大的革命实践,以实际行动批判了孔孟之道,有力地驳斥了林彪一伙对上山下乡这场革命运动的恶毒污蔑。他们还在农村中进行调查研究,与先进的青年生活在一起,有了更深刻的生活感受,积累了更丰富的素材,并且有大量的速写为基础,因此作品里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战斗激情,比较成功地塑造了以赵凌华为代表的革命新一代的典型。由于作者们亲自参加过抗洪抢险的紧张战斗,与战友们一起纵身跳入激流,手挽手,肩并肩,高唱革命战歌,坚持搏斗,所以才能在连环画中生动地描绘出赵凌华带领群众与洪水搏斗的情节。但这又不是真人真事的再现。赵凌华奋不顾身英勇战斗的事迹,高度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是作者以生活当中无数动人事迹为基础而创作出来的,是在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生活中吸取养料,去粗取精,提炼加工而成的。
林彪出于复辟资本主义的需要,在政治上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在文艺上宣扬唯心主义的“灵感论”、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千方百计地反对塑造和恶毒诋毁工农兵的英雄形象。连环画创作要正确地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斗争生活,塑造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就必须彻底批判反动没落阶级的意识形态孔孟之道,批判林彪所散布的种种修正主义的谬论。同时,也必须遵循毛主席的教导,“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学习工农兵群众的优秀品质,同劳动人民建立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真正把立足点移过来,才有可能塑造出无产阶级英雄的典型形象。

连环画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的过程,也是两个阶级、两种思想激烈斗争的过程。只有在创作中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批判孔孟之道,批判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流毒,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才能保证创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才能描绘出具有高度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和共产主义崇高精神境界的英雄形象。许多连环画作者对于这一点都有深刻的体会。例如,有个描写铁路工人题材的创作小组,在与列车员的共同生活中,深为他们日日夜夜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革命精神所感动,对照创作小组中各人分头包干、各不相关,是多么的格格不入,从而认识到这是文艺黑线在头脑里的反映。他们通过学习毛主席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教导,激发了歌颂铁路工人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的强烈愿望。又例如,有个创作组表现革命英雄慷慨就义前向亲人告别的情景时,过分地描写了依依不舍的感情,这位英雄的母亲看了画稿,认为不能表达烈士牺牲前的精神面貌,这个意见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使大家深受教育。由此可见,塑造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首先是个能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英雄人物精神面貌和阶级本质的问题。在刻画英雄人物的内心活动时,决不能以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去歪曲,也不允许用中间人物来冒充。这就要求连环画作者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用正确观点去指导创作。作者只有在深入生活中,刻苦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开展革命大批判,努力改造世界观,从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思想高度,正确把握和揭示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思想本质,才能刻画好典型环境中英雄人物的典型性格。连环画《刘胡兰》的作者,在与当地贫下中农一起劳动、一起生活中,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狠批孔孟宣扬的“上智下愚”和林彪鼓吹的唯心主义的“天才论”,进一步认识到英雄的成长与群众革命斗争的血肉关系。于是紧紧抓住了英雄性格形成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事件,在斗争的紧要关头的第二十五图(见图一),生动地刻画了群众掩护刘胡兰,而刘胡兰为了保护群众挺身而出的情景:英雄从群众斗争中吸取力量,英雄的革命精神更鼓舞了群众的战斗意志;英雄与群众共同筑成了铜墙铁壁,以压倒一切的精神力量战胜敌人。这样的描绘既突出了刘胡兰崇高的精神境界,同时又体现了英雄与群众在斗争中的血肉关系,给人以深刻的教育。

革命样板戏的宝贵创作经验,为连环画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指明了方向。在连环画中刻画其他所有的人物(包括反面人物),以及描绘环境气氛,都必须坚定不移地为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服务,这是无产阶级文艺创作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连环画塑造人物形象是在连续性的故事情节中展开的,同时又以每一幅画面的特定瞬间来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作者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也是舞台美术设计,因此可以根据连环画特有的艺术规律,积极地贯彻“三突出”的创作原则,充分调动连环画艺术表现的各种手法,例如构图位置的安排、取景的远近、高低大小的区别;线条勾勒的疏密、粗细、虚实的运用;明暗的黑白对比;形体曲直斜横的排列等等。所有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都必须为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服务,决不能玩弄形式趣味,为艺术而艺术,而忽视英雄形象本身的塑造。
根据革命样板戏改编的连环画《智取威虎山》,其中“打进匪窟”一场,就充分发挥了连环画的艺术特点,使反面人物起到陪衬主要英雄人物的作用。全场一共十八幅,英雄人物始终居于画面的主要地位,以正压邪,主宰一切。作者不是在形式上简单地采用大人加小人的处理办法,而是随着英雄与敌人斗争的情节步步深入,设计了远近不同的各种场面,努力在人物造型上下功夫,力求突出刻画杨子荣身居虎穴、力斗顽匪的智慧和胆略。例如第八十二幅,表现杨子荣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他昂然挺立的身姿、精细机智的神态,同蜷缩在右边的众匪种种丑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又如第九十图杨子荣献图时,高高地矗立在画面中央,巍然如山、气冲霄汉,而座山雕一伙却匍匐在英雄的脚下,象征着末日临头的可悲下场。该场的最后一幅,大胆地舍去了所有背景和其他人物,画了杨子荣持酒杯胜利欢笑的特写,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连环画《青春火花》描写革命青年赵凌华帮助刘三虎的情节,在用其他人物的描绘烘托主要英雄人物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群众是英雄存在的基础,英雄是群众的榜样,描写其他正面人物是为了烘托主要英雄的形象。赵凌华在尖锐的阶级斗争中对后进青年刘三虎的耐心帮助,正体现了她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和高度的阶级觉悟(见图二)。特别是通过赵凌华与刘三虎共同回忆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革命造反的战斗历程,不仅揭示了刘三虎转变的思想基础,同时也烘托出赵凌华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党的思想境界。作品在处理刘三虎等人与阶级敌人进行激烈搏斗,和赵凌华带领群众抗洪抢险两条线索同时发展,而进入高潮时,以突出赵凌华英勇战斗取得胜利为主,而又以刘三虎提高觉悟战胜敌人的行动,说明了赵凌华和同志们对他的帮助和教育效果。
环境描写对主要英雄形象的刻画也有很大的作用。连环画《血防线上》的环境描写,展现了一派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农村的景象,丰收的庄稼,笔直的渠道,高压线铁塔巍然耸立,公路两旁绿树成荫,富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对塑造具有高度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的党支部书记陈慧琴的高大形象起了很好的渲染作用。随着斗争的开展,一景一物的描绘力求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第三十一图,当陈慧琴发现情况,重温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教导时,背景上风雨欲来,飘动的柳叶和拂起的汗巾,表达了人物不平静的心情,同时也更衬托出人物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信心。为了揭示英雄人物的内心活动,作者还采用了往事回忆的具体的情节描绘来说明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刻画英雄人物的内心活动时,英雄形象本身的动作、表情的塑造起主要作用。如《青春火花》第三十三图,深夜里,赵凌华手捏钢笔,披衣坐在床头学习毛主席著作,思索着白天书记的谈话,联想起阶级斗争的新情况,这时,毛主席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教导,象盏明灯照亮了她的心。这一瞬间的神态描绘,确切地表达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几十年前,鲁迅曾多次提出要重视连环画工作。他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明确地指出连环画这种艺术形式,“大众是要看的,大众是感激的!”今天,革命的连环画工作者,正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路线胜利前进。我们深信,连环画这一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艺术花朵,在社会主义文艺的百花园中一定会更加吐艳怒放、灿烂芬芳!(附图片)
图一:连环画《刘胡兰》选页
图二:连环画《青春火花》选页


第3版()
专栏:

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
——喜看组画《鲁迅——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
洪旻
塑造鲁迅光辉形象的组画《鲁迅——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以下简称《鲁迅》),最近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和广大工农兵读者见面了。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批林批孔的伟大斗争中产生的比较优秀的作品。它通过十五幅生动的画面,概括地表现了鲁迅伟大的、革命的、战斗的一生。这是对共产主义战士鲁迅的热情颂歌,也是推动我们学习鲁迅的彻底革命精神,深入开展批林批孔的生动教材。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组画,正是遵照毛主席的这一教导进行创作的。整套作品,从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选取了最能体现鲁迅革命精神和革命气质的斗争史实,塑造鲁迅的光辉形象。在内容的表达和形式的选择上,作者不是去迁就构图,那个历史情节好表现,有画面,就把画面让给那个情节;而是服从作品主题的需要,在构思上精心推敲,力求表现好那些能揭示本质的重大情节,刻画出鲁迅的革命精神气质。形式为内容服务,情节安排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是这套作品的鲜明特色。
文艺作品,总是通过艺术形象起到宣传、教育群众的作用。《鲁迅》组画,以饱满的感情,细腻的笔触,比较成功地塑造了共产主义战士鲁迅的光辉形象。十五个画面,幅幅都有鲁迅出现,都以鲁迅为主体。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作者没有受具体历史情节和史实的局限,在创作实践中,积极学习和运用革命样板戏的“三突出”创作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多侧面刻画。为了表现鲁迅的革命气质和革命精神,作品以鲁迅一生的革命实践为素材,从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高度,运用组画的特点,多侧面地揭示了鲁迅的性格特征。
整套组画里,有鲁迅少年、青年、晚年不同时期的形象;有鲁迅在绍兴街头宣传、在“左联”会上讲话、怒斥“四条汉子”、缅怀革命烈士、案头奋笔疾书等多种场合的战斗情景。鲁迅的表情有刚毅、愤怒、悲壮、欢欣、慈祥、沉思、神注等等不同的变化。《寻求真理》一幅中,鲁迅离开故乡,“去寻求革命真理”。在一片阴霾晦暗的荒村景象中,青年的鲁迅目光坚定,昂首眺望,决然告别乡土,踏上漫漫的战斗征途,刻画出了鲁迅立志改变满目疮痍的黑暗社会的坚强意志。《看到新世纪的曙光》表现了鲁迅
“打倒孔家店”、反对复古倒退的彻底革命精神。《在广州中大校务紧急会议上》,表现鲁迅在中大紧急校务会议上,强烈抗议国民党反动派残暴逮捕革命学生,极力主张营救,面对面跟反动校方进行斗争的情景,从另一个侧面着力刻画鲁迅果敢、沉着的气质和悲愤的心情。他横眉怒对几个国民党走卒,竭力抗争。《电贺毛主席和党中央》,表现了鲁迅听到毛主席率领工农红军,肩负中国革命的希望,长征到达陕北的消息时,激动、欢欣的感情。鲁迅燃烟疾书了给毛主席、党中央的贺电,他手持电稿,从座椅上庄严地站立起来,眼里迸发出敬仰爱慕的光芒,脸上微露快慰、欢喜的笑容,表现了鲁迅对毛主席和党中央无比热爱的深情。整套作品正是通过这些侧面的描绘,真实地揭示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憎爱分明的精神境界和革命气质。
为了深入地刻画鲁迅的形象,努力塑造人物的思想高度和内心世界的深度,在每幅画中都对人物形象进行了细腻的多层次的描绘,努力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例如,体现整套作品主题思想的第一幅画。作者以简洁、洗练的肖像画手法,采用近景特写,通过浓黑的眉宇,坚定、明亮的眼神,集中刻画了鲁迅刚毅深沉的面部表情。为了把人物置身在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中,作者概括地勾绘了鲁迅在上海后十年“黑暗势力统治时代”的背景:天空乌云翻滚,天边一线黎明的曙光,揭示鲁迅坚信黑暗即将过去的革命信念。作品用冷暖分明的对比色,深蓝的衣服,冷灰的环境,突出了脸部的暖色,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充实有力地塑出了一尊犹如划破沉沉暗夜的雷电、刺破滚滚乌云的海燕的肖像雕塑。
二、多方面陪衬。为了突出鲁迅形象,组画作者调动了一切绘画艺术语言,千方百计,从用光、着色、环境、道具、发型、服饰等细节描绘,多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陪衬和烘托。
例如《我以我血荐轩辕》一幅,为了刻画青年鲁迅的革命情怀和抱负,作者选取了海滨的背景。鲁迅身居海外,海风迎面袭来,风声萧萧,海浪滔滔。鲁迅行进在海滨岩岸,深沉地遥望“风雨如磐暗故园”的祖国,思索着祖国前途,怀念着祖国人民,此时此刻,心情是何等的不平静呵!沸腾的心潮,恰似拍岸的海浪。作品形象地通过咆哮的海浪的烘托,揭示了鲁迅心潮澎湃,立志为祖国洒尽热血的革命意境。《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为了表现鲁迅如饥似渴地攻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革命精神,作品颇具匠心地在环境上做了很多渲染:书房里案头整齐地堆放着马列著作,鲁迅伏案凝神阅读,划着了火柴,竟然忘了点烟。电灯罩上又加遮了一层厚纸,桌边放着秘密包藏书籍用的蓝花包布,暗示鲁迅是在国民党血雨腥风的法西斯统治的险恶环境下,冒着生命危险刻苦攻读马克思主义的;背后的书架,桌上的稿纸和闹钟,都说明鲁迅是在紧张、繁忙的工作和战斗中坚持学习的,充分表现了鲁迅顽强的革命毅力。再如《痛斥“四条汉子”》,鲁迅身着雪白长衫站在内山书店门前,望着四条幢幢鬼影,昂然屹立。洁白的长衫,映衬出鲁迅磊落、刚毅的高大形象,犹如插在周扬之流这些“伏在大纛荫下的群魔”面前的一柄锋芒凛凛的利剑。
努力塑造叱咤风云的和革命的无产者的光辉形象,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根本任务。《鲁迅》水粉组画和油画《永不休战》,都是刻画伟大共产主义战士鲁迅形象的突出作品。长期以来,围绕着对鲁迅的评价、宣传和用文艺作品塑造鲁迅的光辉形象,一直存在着尖锐、复杂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刘少奇、周扬一伙利用他们把持的文艺阵地,颠倒黑白,歪曲历史,竭力诬蔑、诋毁鲁迅,阻挠、破坏对鲁迅的学习和宣传。《鲁迅》组画的作者们,正是批判了修正主义文艺黑线,不断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加深了对伟大的鲁迅的认识,加强了对鲁迅的热爱和表现好鲁迅形象的强烈愿望,又经过反复加工创造,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套组画的出现,既显示了我国美术创作的新成果,也是对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有力批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