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7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长岛人民谱新歌
在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横跨渤海海峡的一百六十多华里中,排列着大小十八个岛屿,这就是长山列岛。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把长岛人民的思想推上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他们战胜各种困难,勒令“龙王”献宝,谱出了一支又一支激动人心的凯歌。
闯 海 闹 海
过去,这里流传着一首歌谣:“成山头,铁山峡,鬼神都害怕,最难过的还是五道沙。”渔民们往往只在近处捕鱼,不能到广阔的大海中大显身手。文化大革命以来,长岛人民批判了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充分相信自己的力量,不怕千难万险,绕过成山头,穿过铁山峡,闯过五道沙,到大海去战斗,革命和生产呈现一派新气象。
困难难不倒英雄汉。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长岛人民勇往直前,战天斗海。
在大海中捕鱼,最大的困难是遇到大风浪。但是,风头风尾,鱼情旺发,产量就高。长岛人民不怕困难,坚持抢风头,抓风尾。每当大风来前,他们总是抢时间多拉一网风头鱼;当大风将要减弱时,他们又总是提前出海,抢时间多拉一网风尾鱼。一天夜里,渔场上刮起了七级大风,波涛翻滚。“长渔五号”船长范永治说:“鱼情旺发,正是夺丰产的好机会,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批判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迎着风浪找鱼下网。”全船立即做好各种准备,迎着风浪前进。不久,他们发现了鱼群,全速围着鱼群划了一个圈子,撒下了一千多米长、八十多米高的尼龙围网,将鱼群团团围住。这一网,就捕了五万多斤青鱼,满载而归。
鲨鱼,人称它是海上霸王。旧社会,渔民见了它,要焚香烧纸,赶紧躲开。可是,在经过文化大革命锻炼的劳动人民面前,鲨鱼再也不能称霸了。一个夏天的黎明,王吉章、王启仁两个年近六十岁的老渔民,驾着一只丈把长的木帆船在渔场上收网,发现了一个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家伙,比船还长,仔细一看,原来是条大鲨鱼。两人抖擞精神,决心同这个海上霸王较量一番。王启仁紧收鱼网,凶鲨一露头,王吉章拿起竹篙,对准鱼唇,全力刺去。凶鲨痛得一个翻滚,带着网,拖着船,窜出五十多米远,小船剧烈摇晃起来。他们越战越勇,经过十三个回合的鏖战,一条三丈多长、五千多斤重的海上霸王,被拴上了四条鱼索,拖了回来。
团 结 战 斗
海上的胜利,是一幅幅团结战斗的画面。
一天,隍城公社山后大队的五十六号小机帆船出海,发现鱼苗好,渔场稳定,一连两潮都获得高产。船长肖作林想:眼下正是鱼群分散的时候,很多船只都在其他渔区作业,这样一个好渔场只我们一只船捕捞,多么可惜!可是,要把渔情通知其他船只,来回就要耽误自己捕鱼的时间。怎么办?大家讨论决定,一定要发扬共产主义风格。他们掉转船头,急驶三个多小时,回去把渔情报告了公社党委。然后,他们带领三十多只兄弟渔船,直奔这个中心渔场。大家在这个渔场又坚持了三个潮汛,船船获得高产。
连云港有两只初次捕台鱼的渔船,常投空网。这事被长岛县的“长渔二十六号”船的同志们知道了。大家想帮助兄弟渔船提高产量,就把自己船上善于观察鱼群的“鱼眼”范国良派去。原来,探鱼器只能探察深水的鱼群,打台鱼要靠人眼观察。范国良到连云港的一只渔船上,爬上四米多高的桅杆,帮助他们分辨那是真鱼群,那是小鱼造成的假象。一次,他发现前方海面上波浪颤动得厉害,说明下面有鱼群。他马上发出信号,渔船快速前进,追上鱼群,撒下大网,果然一网捕鱼五万多斤。后来,他又到另一只船上传授经验。这两只渔船的同志们经过他的帮助,都掌握了打台鱼的技术。
辽宁省双岛湾是个以农为主的大队,想发展海上捕捞生产,缺乏捕捞技术。长岛县南隍城大队便派去最好的船长帮助他们。每天早晨,双岛湾的两只小机帆船随着南隍城的船队一起出海。一个虚心学,一个积极帮,两省渔民团结一心,并肩战斗。经过三年时间的传、帮、带,双岛湾渔民掌握了小机帆船作业全部技术。现在,他们已经能独立作业,产量逐年上升,成为辽宁省渔业战线上的先进单位。
长岛人民急人之急,敢冒风险。一个早春的日子,风啸浪吼,大雪铺天盖地而来。全速返航的“长渔七号”,离家只有十几浬,不久就可以安全返回。突然,他们发现左前方有四只小船在惊涛骇浪中颠簸。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就是冒再大的风险,也要抢救,绝不能丢下阶级兄弟不管!”他们毅然决然地掉转船头,全速向遇险船只驶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搏斗,救起了辽宁省四只小船上的十六名渔民。后来,风力逐渐增加到十级,掀起了三层楼高的瓦檐浪。雪越下越大,船体上的冰结到二尺多厚,使船重增加了好几万斤。全船象一个大冰块,有压沉的危险。两省二十六名阶级兄弟齐心协力,用铁锤打,斧头砍,搏斗了四十八个小时卸了三万多斤冰块。在驻岛解放军的大力帮助下,终于胜利脱险。
海上“种田”
长岛海湾里,布满了一排排、一方方海带养殖架子,仿佛一块块丰产田,面积有六千多亩。随着养殖区的扩大,养殖内容越来越丰富。这里不但有裙带菜、紫菜,还有干贝、鲍鱼,都在人工培育下成长。
一个春天,海面上突然出现了百年不遇的浮冰,向海带养殖区压过来。小浩大队九十亩海带面临着全部覆没的危险。党支部书记唐修会迅速组成抢险突击队。他们划着十几只舢舨,在海带养殖区的外面,组成一道防线,把不断涌近海带区的浮冰,一块一块地顶回去。第一流浮冰被挡住了,第二流又来了,怎么办?党支部立即做出决定:“去漂压石,将海带架子下沉五米!”全村社员立即行动起来,纷纷投入战斗。二月的海水彻骨寒,谁也不叫一声苦。从下午干到深夜,他们搬来八十多立方石头,把三百多行海带架子全部沉了下去。为了不误海带生长,大冰过去以后,他们又忙着取石加漂,使海带再浮上来。在浮冰封海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九十亩海带三沉三浮,保证了正常生长,夺得了大丰收。
砣矶岛与海鸥栖息的小砣子岛,相距四百米。这里流急浪涌,渔船不敢停,很难发展养殖生产。砣矶公社贫下中渔,决心筑一条连接两岛的拦海大坝。一九七○年三月,军民互相配合,开始了一场移山填海的战斗。两个岛间的海峡,最深处达二十多米,流急浪大。在这里放下几百斤重的石块,就象抛下根鸡毛似的,随流漂走。他们就用几吨到十几吨的大型石块作坝基和护坡石。正当大坝将要靠近对岸的时候,连续遭到两次台风的袭击,被冲垮了一百多米。他们毫不气馁,继续战斗。三年来,他们战胜了三十多次狂风巨浪的袭击,整整削平了一座山,搬来了二十四万立方石头。在批林批孔斗争中,军民更加奋发努力。现在,大坝已修好三百多米,完成总工程量的百分之八十。坝外浪涛汹涌,坝内风平浪静,新扩养的五百亩海带丰收在望。
来到砣矶公社后口大队,人们可以看到人工孵化的海参幼苗。大队建立了实验小组。大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海边盖起了三间实验室,修起两个水池,抬来二十口大缸。正当海参幼苗刚孵化出来,一场强台风袭来,把实验室摧垮了。后来,他们又搭起席棚,下海拣来参种,进行定温诱导,促进集中产卵,终于又孵化出了小海参。
长岛县的同志说:“比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长岛有两个翻一番,一是水产总产翻一番,一是粮食亩产翻一番。这两翻都靠的是毛主席革命路线指航向,人们精神面貌大变化,结下了丰硕的成果。”在批林批孔推动下,长岛人民将谱出更雄壮的新歌!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喜看麦海千重浪。这是山东胶县铺集公社沙河大队社员,正在进行小麦选种。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沙滩变良田
在黄海岸边,从老坝港到遥望港,这一百多里长的海滩上,出现了一簇崭新的村庄。这个曾经是潮来潮往的海滩,而今变成了绿洲,棉田银花放,稻田飘谷香。江苏省如东县人民,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鼓舞下,从一九六九年冬天以来,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向海滩夺田十二万九千亩,围成了这个新垦区。
文化大革命前,如东人民就想搞围垦,由于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未能实现。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了刘少奇和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一九六九年夏,县革命委员会接受群众的建议,带领各公社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跋沙涉水,走遍港港汊汊,进行实地勘察,订出了向沧海夺田的宏伟规划。
洋北港是全线港汊中最大的一条,宽五百多米,长二十余华里,由于水深浪急,先后两次围堵都失败了。难道洋北港真的填不起来?县革委会工程指挥部的负责同志深入工棚,发动群众献计献策,终于找到了下游打桩,快速沉包,上层堆土,四面围攻的好办法。工程指挥部连夜组成突击队,公社干部许洋河冒着零下三度的严寒,第一个跳进齐腰深的海水里,队员们一个个跳下水,抡起铁锤,一口气打下几十根桩。他们说:“大寨贫下中农三战狼窝掌,我们要制服洋北港!”桩一打好,围垦战士齐上阵,挑土、填包、打硪,连续战斗了十六个小时,一鼓作气堵住了港汊,制服了奔腾不息的洋北港的海水。激动的人群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
十万愚公战黄海,百里海滩摆战场。民工们经过二十八天的紧张战斗,完成了四百二十八万土方,一举向沧海夺田七万六千亩。一条宽七十五米,高八点五米,全长五十多华里的大堤,终于以巨人般的雄姿,傲然屹立起来。堤外,白浪滔滔,渔帆点点;堤内,河渠成网,条田成行。经过几年奋战,这堤又加长了,现在已有一百零六华里,围田十二万九千亩。
如今,黄海滩上,欣欣向荣。如东人民在这里已建筑了七座可作通航、纳鱼苗、水力发电等综合利用的现代化水闸,开挖了一千零三十万土方,建立和健全了引淡排咸的单独水系。看啊,一排排的新房屋正在兴建,一个个社办小厂、饲养场正在出现,一条条葱绿的防护林正在形成,一块块淡水养殖基地正在建立,一个社会主义新垦区,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黄海滩上。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带头人就是要带头干革命
——记宣城县溪口大队党支部书记殷忠启的事迹
安徽省宣城县溪口公社溪口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殷忠启,是一个担任了二十多年农村干部的老同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使他更加焕发了革命青春,以饱满的热情坚持革命工作。贫下中农称赞他说:“忠启是我们的好带头人。”
今年初春的一个夜晚,第七生产队的队部里,灯火通明,批林批孔大会热烈地进行着。口号声此起彼伏,群情激昂。在这里蹲点的殷忠启,第一个站起来发言,联系自己的身世,愤怒地批判林彪“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
殷忠启的老家在湖北孝感。旧社会因饥寒交迫,逃荒到溪口深山,给地主打长工、卖短工度日。一九四九年,春雷一声响,毛主席和共产党把他救出了苦海,党又培养他当了干部。二十几年来,他饮水思源,下定决心,跟着共产党,跟着伟大领袖毛主席,沿着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大步向前。因此,他对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滔天罪行,无比愤恨。他说:“孔老二要复礼,林彪要复辟,两个和尚一个庙,两只喇叭一个调,都梦想开历史倒车!林彪搞‘克己复礼’,就是妄图在中国复辟资本主义,要我们走回头路,吃二遍苦,我们坚决不答应!我们一定要把批林批孔斗争进行到底!”
批林批孔运动开展以来,殷忠启奔波于各个生产队,出入于贫下中农家庭,积极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同群众一道,奋勇战斗。
在他的带动下,溪口大队的批林批孔斗争,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村头、山腰、田边,到处摆开了战场,男女老少一齐投入了战斗。
殷忠启常想,带头人就是要带头干革命,心中要时时想着集体的利益。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他是这样带头的,在过去他也是这样坚持的。
两年多以前,他曾因病到合肥治疗。从合肥返家时,医生对他说:“殷忠启同志,你的病还没有全好,回去不要参加劳动,三个月后来复查。”殷忠启并没把医生的嘱咐放在心上。两年多了,一直没有去复查。队里的干部和贫下中农一再劝他休息,对他说:“你动动嘴,出个主意就行啦!”他却笑着回答:“我的生命是党和毛主席给的,我要用有限的生命,多做一点贡献。这样,心里踏实些!”
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殷忠启以身作则,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的指示,带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
去年双抢季节,太阳如火顶头烤,山冲里象蒸笼一般闷热。殷忠启同社员们一道,割稻,掼稻,挑稻。一件小白褂,汗湿了,又晒干,干干湿湿,一天总有十来回。一天,他们正在掼稻,忽然狂风起,乌云滚。山区的暴雨说来就来,顷刻之间,大雨如注。“不能让到手的粮食受到损失!”殷忠启喊着,从容不迫地在风雨中战斗。社员们也一个个顶风冒雨,不下战场,一直坚持到收工。集体的粮食没有受到损失。
去年春茶采制时节,制茶的烧柴一时不接手,上万斤的青茶正等烘制。殷忠启心想,我们公社担负着茶叶出口任务,茶叶质量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于是,天不亮,早饭没顾得吃,他就拉着板车,走了二十五里,沿小道,进深山,砍了满满一车硬柴,飞快往回拉。正走之间,天气突然变了,山风呼啸,暴雨倾盆。他脱下衣裳,盖在干柴上,光着膀子,在风雨中拉车前进。一直到夜晚八点多钟,才到茶厂,及时供应了烧柴。
在工作中,殷忠启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的教导,努力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搞好领导班子的革命团结。
他经常组织大队领导成员刻苦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党支部、革委会订了学习制度,他带头执行,定期检查。一次,由于身体过度虚弱,他被送进溪口医院输液。当针还在胳膊上的时候,他却又叫人把大队干部找来,询问学习制度执行的情况。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理论学习要坚持下去。要分清什么是正确路线,什么是错误路线,就要认真看书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不然的话,就是盲人骑瞎马,容易上当受骗!”在殷忠启带领下,溪口大队的干部认真学习革命理论,形成了一个团结战斗的坚强集体。他们带领群众努力学大寨,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近年来,大干快上,粮食亩产由文化大革命前的三百来斤猛增到九百四十七斤;茶叶总产由文化大革命前的五万余斤增长到七万余斤。
殷忠启十分关心群众生活。去年年底的一天,北风紧吹,大雪纷纷扬扬,漫天飞舞。殷忠启走出了家门。这是他多年的习惯:落雨落雪,别人往家走,他往外边走。进东家,串西家,问寒问暖。这一天,他听说贫农社员陈安才的母亲病了,就去看望这位贫农老大娘。他了解到陈安才一时生活困难,立刻来到大队部,及时召开干部会议,决定借十五元钱、一百斤粮食给陈安才。当陈安才看到殷忠启满身雪花,送来钱和粮时,激动得泪珠儿直滚。
今年开春以后,殷忠启同志的病又犯了。县委和公社的负责同志专程去看望他,大队干部和贫下中农守在他的身边,并给他在上海一个大医院办好了住院手续,联系好了病床。上级领导和大队干部、社员都再三劝他去住院治疗。党组织的关怀,贫下中农的关心,使殷忠启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激动地说:“我为党做的工作太少啦!把病床留给更需要的同志吧!”
三月底的皖南,春暖花开。一天,殷忠启感到身体稍微有点劲,就又兴致勃勃来到山边,从怀中掏出一份溪口大队的远景规划,对身旁的社员和干部说:
“我们要努力作战,移山造田。把我们的社会主义江山打扮得更美气!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同你们一块战斗!”
目前,在批林批孔斗争中,溪口大队的干部和社员,以殷忠启为榜样,在社会主义大道上,迈开了新的步伐。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