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6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精心处理 突出英雄
——评彩色影片《平原作战》
晓牧
在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二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城乡陆续上映的革命现代京剧《平原作战》彩色影片,是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我国社会主义银幕上绽开的一枝绚丽的新花。这部影片贯彻“三突出”的创作原则,汲取过去摄制革命样板戏电影的经验,“还原舞台,高于舞台”,拍得很有特色。它在努力吃透这出革命样板戏的精神实质和忠实保持舞台艺术成就的基础上,结合电影的表现形式,运用电影手段的特长,突出其重点,加以丰富、发展,做到了既具有色彩浓郁、形式统一的京剧艺术特点,又发挥了电影特有的艺术感染力量,使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更加鲜明、动人,主题思想进一步得到深化。

舞台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革命样板戏从舞台搬上银幕,由于电影镜头的分切,拍摄景别和角度的变化,就产生了一个对舞台场面的取舍问题。摄取什么,突出什么,省略什么,直接反映了电影再创作中的世界观、文艺观和党性原则。彩色影片《平原作战》坚决批判和摈弃了所谓“谁有戏就把镜头给谁”的修正主义谬论,坚定不移地贯彻革命样板戏的“三突出”原则,把满腔热情倾注在主要英雄人物身上,努力突出赵勇刚的重场戏、重要唱段、重要台词、重要表演,精心设计、拍摄了一组一组的精彩镜头。
《平原作战》是一曲抗日游击战争气壮山河的凯歌。游击战争的客观条件规定了游击队在作战时要“采取秘密和神速的行动”,“要象流水和疾风一样”。影片中赵勇刚星夜下山的一组镜头,通过电影手段的巧妙运用,更为鲜明地体现了游击战争的这一具体特点,描绘出主要英雄人物的时代特征。从战士们由崎岖的山路上急步奔来,在青纱帐里蜿蜒疾行,一直到尖兵小组在路口隐蔽侦察,镜头始终紧跟人物的活动而变换、移动。赵勇刚唱导板上场后,立即横切画面,在绿树丛中风驰电掣般地闪过,镜头迅速跟进。这一连串不断变化、移动的镜头,伴随着战士们矫健轻捷的步伐和音乐旋律,有机地融合成流畅、快速的节奏,充分展示出游击健儿们“流水疾风赴战场”的战斗风貌和“怒涛漫卷敌后方”的磅礴气势。接着,镜头从全景蓦地跳成特写,赵勇刚头戴八路军军帽,身着紫花布短衫,威武豪壮地跃然于观众眼前。两极镜头的强烈对比,特写画面的饱满构图,人物脸部的健美造型,使赵勇刚的第一个“亮相”,具有格外醒目的艺术魅力。
赵勇刚的英雄性格是在伟大的人民战争中铸成的。作为“工农的儿子”,赵勇刚深深懂得,人民群众是他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是他杀敌致胜的保障。他的心弦永远和人民群众的脉搏同起同落。影片为了深入刻画赵勇刚这一性格侧面,着力地予以强调渲染。其中,在《鱼水情深》和《不屈不挠》两场里,前后两次用同一角度、同一景别的近景镜头重复拍摄赵勇刚凝视铁锹的艺术处理,就是成功运用电影手法的一个例证。前一个镜头,雷雨夜游击队转移到张大娘家,一战士不慎碰倒大娘挖地道用的铁锹,赵勇刚生怕惊动大娘,连忙将铁锹轻轻拾起,眼看那已磨成月牙形的锹面,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端。他想到的是,
“乡亲们水深火热受尽创伤”,“为抗战献出了火热的心肠”。他叮嘱自己,“人民的安危冷暖要时刻挂心上”。这里,显示了近景镜头善于表现人物精神世界的独特功能,传神入微地描写了赵勇刚无限热爱人民的崇高品德。后一个镜头,张大娘已壮烈牺牲,赵勇刚送葬归来缅怀往事,再一次拿起这柄铁锹,见物思人,心潮澎湃。“平川有边仇无涯”的强烈悲愤,在他心底奔腾翻卷。近景镜头又着力刻画了他那热泪盈眶的眼神和哀思如潮的心情。这时,插入了一个铁锹的特写镜头,泪水洒落锹面,可见的视觉形象更深化了人物的思想意境。这两个镜头所截取的只是舞台场面中极小的细节,但是准确地抓住了英雄人物的革命激情,加以渲染,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量。而人物、道具、角度、景别完全一样的镜头前后重复运用,又互为呼应地连贯了它所内含的思想内容,从而把赵勇刚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阶级本质,强调地突出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青纱帐里》一场,是全剧的思想高潮,生动地反映了毛主席游击战争战略思想的巨大威力。这场戏中,赵勇刚的核心唱段《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我永不迷航》,着重揭示了他深刻理解、自觉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军事思想的主要性格特征。多层次的成套唱腔,是革命现代京剧塑造主要英雄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是主要英雄人物一人净场表演,银幕上对舞台场面中的人物已无所取舍,用电影镜头来比喻,它本身就是“近景”、“特写”,因而影片在拍摄这一唱段时,主要通过镜头的运动和节奏的变化,贴切地体现了京剧舞台艺术的成就,并结合唱段的思想内容,重点突出最重要的唱句和表演,使英雄人物的革命激情表现得更为深切感人。开头赵勇刚对“龟田真是要来‘清剿’,还是设有圈套”进行思索、判断的一段,镜头运动的节奏深沉、徐缓,细腻地描写他对复杂形势的缜密思考。接着,感情深厚的唱腔,富于变化的旋律,倾诉了赵勇刚在斗争最为尖锐激烈时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崇敬思念。镜头随着他的思潮起伏,从容、舒展地运动,既在全景、远景中展示他豪迈的英雄气概,又在近景、特写中抒发他火热的革命激情,揭示出毛主席的亲切教导给了这个在敌后英勇作战的游击英雄无穷无尽的力量。从四问“为什么”起,镜头的运动结合“快三眼”的板式,渐次递进,转而加快,刻画了赵勇刚用毛泽东思想正确分析、判定敌情的信心。当他无比激动地唱出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我永不迷航”时,镜头从全景推成近景,淋漓酣畅地展现了革命战士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感情,形成了这一唱段的最高潮。尔后,一个稳定的全景镜头,使赵勇刚得以通过刚健挺拔的身段表演,显示他识破敌人诡计,毅然果断决策的决心。最后跳出的一个近景镜头,则以鲜明的景别对比和强烈的运动节奏,渲染了“迎来个新中国灿烂辉煌”这一唱句的深远意境,抒发了赵勇刚的远大革命理想。这段长达七分半钟的成套唱腔,虽然只分切了九个镜头,但由于采用了运动和静止相配合的长镜头拍摄方法,既有完整的构思,保持了唱段的连贯,又能变化有致,突出了重点。镜头运动的节奏,有张有弛,相得益彰。这组镜头很好地揭示了赵勇刚在斗争的关键时刻有胆有识,指挥若定,展现出他是一个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对游击战争客观规律有深刻认识的优秀指挥员。

典型环境是塑造典型人物的一个必要条件。电影作为一种以视觉形象为主的艺术形式,具有刻画环境气氛的特长。电影观众也要求银幕所体现的生活气息比舞台更为浓烈。彩色影片《平原作战》在“还原舞台”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了舞台布景,大胆而适度地加强环境气氛和生活实感的渲染,拍摄了不少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的镜头,对于烘托英雄人物、揭示时代特征、深化主题思想,起了重要的作用。
影片一开始,片名字幕隐去之后,随着缓缓横移的镜头,银幕上就展现出一幅冀中地区抗日斗争的历史图景:苍茫寂静的平原上,炮楼林立,沟壑纵横,几盏时明时灭的灯火,恰似日寇狰狞窥视的眼睛;阴霾密布的夜色中,秋虫低鸣,犬声远吠,两响沉闷喑哑的枪声划破了秋夜的静谧。凝重深沉的逼人气氛,预示着一场迅猛的“风暴雷霆”行将到来。影片这第一个镜头,利用电影特技和音响手段,大大强化了舞台布景的视觉形象,渲染了实感很强的生活气息,绘声绘色地勾画出特征鲜明的典型环境,一下子把观众带进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开展敌后游击战的战斗岁月,为赵勇刚率领游击队出场做了有力的铺垫。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是人民战争必然胜利的最根本的依据,也是《平原作战》所深刻阐明的主题思想。赵勇刚率领的游击队之所以能驰骋于茫茫平川,出入于虎穴龙潭,就因为他们紧紧地依靠着千百万阶级兄弟筑起的铜墙铁壁。影片在《鱼水情深》一场,根据舞台美术的精心设计,发挥电影刻画环境的特长,用浓重的笔墨,着意渲染充满革命激情的艺术意境,以烘托军民鱼水难分、团结战斗的深厚情谊,深化主题思想。在抗日堡垒村张大娘家门前,宁静清新的水塘月色,郁郁葱葱的瓜棚豆架,昂然挺立的向日葵,绮丽多采的锦葵花,屋檐下的红辣椒,草棚顶的紫牵牛……交织成一派洋溢着蓬勃生机的革命农村风光,寓意深刻地表现出黎明前的黑暗中革命人民依然“眉舒目展”的精神状态。他们尽管是在敌人血腥统治和残酷扫荡之下,然而对于“天高地宽”的抗日前途,胸怀坚定的胜利信念,井然有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生产,坚韧不拔地顽强战斗。影片充分利用这一生意盎然的环境气氛,拍出了一幅幅色彩丰富而和谐,构图饱满而简洁的画面,热情颂扬以张大娘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他们对于人民子弟兵的似海深情,揭示出赵勇刚大智大勇的阶级基础。
青纱帐,是在平原上开展游击战争所依托的战场,是游击健儿借以隐蔽自己、歼灭敌人的天然屏障。影片为了突出这一典型的环境特征,多次延伸和发展了舞台布景的两翼和纵深,广阔地展示了“战火纷飞青纱帐”的壮丽图景。在《青纱帐里》一场,斑斓的晚霞辉映着青翠的柳丝,火红的高粱和金黄的谷子,在微风中摇曳着茁壮茂密的叶片,象是一层层绿色的长城密布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当军民合围、平原歼敌时,影片结合剧情的发展,特意把战场由村内逐步转移到村外高粱地里,战士、民兵们利用自然的地形、地物,进退自如地杀进杀出,展现了游击战士青纱帐里逞英豪的雄姿。

《平原作战》歌颂伟大的抗日游击战争,直接表现了许多动人心魄的战斗场面。在这出戏里,体现战斗的武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对于塑造英雄人物有着特殊的作用。影片充分反映了京剧舞台艺术的这一重要成就,在多种战斗形式中,着重突出了战士、民兵们的步枪拚刺和用大刀、红缨枪、镢头等土兵器进行的白刃格斗,特别是突出了赵勇刚的武打动作,生动地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影片对拍摄赵勇刚在《智取炮楼》和《平原歼敌》两场中一人力战群敌的武打,进行了精心设计。为了适应武打动作快、幅度大的需要,有些镜头采用了手抱摄影机追随拍摄的方法,有些镜头降低了摄影机转速,相对地增快了动作速度,使得镜头的运动更为灵活多变,武打表演更为惊险逼真。而在眼花缭乱的白刃格斗中,又始终让赵勇刚稳定地处于画面中心位置,做到繁而不杂,快而不乱,突出了赵勇刚英勇无畏、主宰群敌的英雄形象。尤其是他乔装车把式徒手夺刀的镜头处理,更是颇具匠心。先是一个变焦距镜头,从全景急速推成近景,拍下了赵勇刚利用攥住日兵枪把相持的刹那间低头看刀的动作,展现他在敌众我寡的搏斗中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神采;紧接一个特写镜头对准那把被赵勇刚踢落、踩住的日本军刀,他出敌不意,突然将脚伸向刀背,镜头猛然拉开,完整地拍摄了他干净利索地将刀挑起、接住的精采动作。赵勇刚利刃在手,立即左劈右砍,把敌人杀得人仰马翻。这两个镜头,远近结合,一气呵成,既表现了武打技巧的难度,又突出了赵勇刚以一当十的凛凛威风。
影片也同样出色地处理了武打的群众场面。全剧结尾一战,当主力部队赶到张庄后,接连用几个仰角的全景镜头,拍摄了民兵们从隐蔽的墙洞中突然鱼贯飞出和战士们紧追逃敌连续腾空翻越高墙的动作,以紧凑的节奏和凌厉的气势,展现出军民围歼敌人的奇迹。在表现战士们手执大刀与敌人拚杀时,配上了音响效果,大刀过处,风声飒飒,吓得日寇魂飞魄散。战斗高潮中,在一个摇跟的全景镜头里,赵勇刚从青纱帐内高高飞起,一跃而出,神兵天降般地杀入敌阵,其势锐不可当。
影片在拍摄武打镜头时,始终坚持武打技巧为表现革命激情和塑造英雄人物服务的原则,既注意形体动作的健美,又表现英雄人物的激情;既力求技巧动作的完整、连贯,又突出英雄人物在短暂瞬间的英武造型;既渲染武打节奏的强劲、快速,又保持英雄人物形象的相对稳定。总之,既表现了精湛的武打技巧,又突出了英雄人物的革命激情。
彩色影片《平原作战》的摄制成功,是革命文艺战士对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恶毒攻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批判,是对修正主义文艺黑线回潮的一个有力反击。
尽管这部影片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有些夜景用光不够讲究,光源不清,缺乏层次等,但总的来说却是越拍越好。我们深信,随着批林批孔运动的继续深入和革命样板戏的进一步普及、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阳光照耀下的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园地,必将更加繁荣兴旺。


第2版()
专栏: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解放军某部 刘成华 冯云庆
革命现代京剧《平原作战》彩色影片,按照“还原舞台,高于舞台”的创作原则,运用电影艺术手段,成功地描绘了以英雄人物赵勇刚为代表的中国人民与以龟田为代表的日本一小撮帝国主义分子的激烈较量。这是阶级对阶级的较量。
赵勇刚是人民军队的指挥员,也是工农群众中的一分子。他和平原人民一块做过工,有着“一个饼子分着吃,一床破被伙着盖”的阶级深情;又和平原人民一块打日寇,有着同仇敌忾、肝胆相照的斗争精神。因而体现在他身上的智慧和力量,并不是什么个人“天才”,而是整个阶级的智慧的结晶。所以,他与龟田斗“智”,不论是声东击西,袭扰敌人;还是当面对垒,直接交锋,自始至终占着主导的地位,胜利的优势。赵勇刚一出现在平川上,首先使敌人电话不通,军车出轨,哨兵被杀,伪军被俘,把龟田打得“耳聋眼瞎”,不得不暂时放弃了进山增援的打算。龟田这个日本一小撮帝国主义分子的代表,从他们反动阶级的唯心史观出发,自以为“多年研究战略战术”,是个“高贵”的“上智”。在他看来,工农出身的赵勇刚不过是个下煤窑的“苦力”,只要挨村挨户地“反复清剿”,就能趁赵勇刚立足未稳,把游击队扼杀致死。他气势汹汹地带着全队人马“搜、拿、追”,要找赵勇刚“决战”。赵勇刚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强大的敌人,胸有成竹,避强就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他时而“化整为零”分头去破路炸桥,广泛袭扰敌人;时而“集中兵力”,声东击西,智取中心炮楼;忽而在张庄挖地道,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忽而又化装进城,火烧粮库,处决汉奸。想打就打,想走就走,牵着龟田的鼻子,从马庄到张庄,从张庄到中心炮楼,从青纱帐到城里,犹如“鱼在水鸟在林自由来往”,神出鬼没,打得龟田“晕头转向如陷泥塘”。
龟田在节节失败中,领教了“苦力”智慧的无穷,形势所迫,不得不从要找赵勇刚去“打”变为为躲赵勇刚而“逃”。于是,散布谣言,造假象,企图连夜溜走。这是两个阶级斗智的高潮。赵勇刚在青纱帐里,从各条渠道上得到的都是敌人要“清剿”张庄的消息。是反“清剿”,还是去炸军火,成为一个关系战役全局的问题。在这“军情急如火”,“箭在弦上弓难张”的关键时刻,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赵勇刚,立刻把情况报告了党组织,然后沉着冷静地分析敌情。他首先仰望西北,看到了“延安城光芒万丈”,想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瞩望,犹如听见了毛主席亲切教导。他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分析敌情,从“云山雾障”中识破了敌人的诡计,做出了飞车炸军火的果敢决断。龟田满以为诡计得逞,沾沾自喜,就在他得意地叫嚷:“赵勇刚啊,赵勇刚,我们后会有期”的话音未落时,??火车声中,一束强烈的灯光直刺龟田,赵勇刚飞车赶到了车站。灯光象征着赵勇刚的才智,一下子戳穿了敌人阴暗心灵深处的秘密。接着,赵勇刚与龟田展开了一场扣人心弦的舌战。赵勇刚面对刀光剑影和龟田的咄咄逼问,从容镇定,不慌不忙,“与敌人巧周旋”,终于逼得龟田赔礼致歉,悻悻而去。赵勇刚炸掉了敌人的军火,彻底打破了龟田的一切计划,最后把敌人引到人民的汪洋大海里,一举歼灭。龟田的覆灭,是那些“高贵”的“上智”们,被“卑贱”的“苦力”们所埋葬的写照,表明了反动没落阶级鼓吹的唯心史观的彻底破产;赵勇刚的胜利,则是无产阶级唯物史观的辉煌胜利。
《平原作战》还塑造了人民群众英勇抗日的艺术群象,真实地再现了当年人民抗战的不朽功勋,把“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个伟大真理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人民群众一心想抗日,一切为抗日,创造了人民战争的奇迹。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我们伟大祖国的河山,但伟大的中国人民决战决胜的心,是任何穷凶极恶的敌人不可战胜的,是任何残酷野蛮的手段不能征服的。影片中张庄的革命群众,为抗日深挖洞,修地道,筑起地下钢铁长城,在敌人“眼皮”下,建成红旗不倒、稳如山的战斗堡垒村。他们在田间炕头学习毛主席关于持久战的光辉思想,用毛主席的战略战术思想武装头脑,出生入死与子弟兵并肩战斗,英勇杀敌。张庄人民的英雄事迹,是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千百万革命群众的一个缩影。但是,就在人民英勇抗日的事实面前,林彪却胡说什么老百姓“天天不是在谈抗日”,他们谈的想的是“怎样搞钱,怎样搞米,油盐酱醋柴,妻子儿女”等等,这是对抗日人民的莫大诬蔑!《平原作战》通过热情地讴歌工农子弟兵赵勇刚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英勇斗争,歌颂了人民群众抗日斗争的无穷智慧;形象地展现了人民群众一心想抗日、一切为抗日的高贵品质,给了林彪效法孔老二鼓吹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谬论一记响亮的耳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