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第三世界加强团结反对超级大国海上霸权
巴基斯坦报纸指出第三世界国家有充分理由对现行海洋法制度进行改革
马来西亚报纸强调确保马六甲海峡不成为超级大国争夺海上霸权的跳板
新华社拉瓦尔品第一九七四年六月二十二日电 巴基斯坦《黎明报》六月二十一日就在委内瑞拉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发表社论指出,第三世界国家有充分的理由对现行的海洋法制度进行强有力的改革。
社论说,进行这种改革的理由是很明显的,因为召开上一次海洋法会议时,“许多亚非国家尚未获得主权和独立。因此当时作出的决定不能认为对各国是有约束力的”。
社论指出,亚非拉国家为了扩大领海范围所进行的斗争是完全合法的。扩大领海范围可以使小国在和平时期保持安全,防止大国派遣强大的舰队到它们的海域进行活动而可能施加的政治压力。
社论说:“沿海国家的另一个根本利益就是取得最大限度的地区,独自开发渔业和其他海洋资源。”“绝大多数国家坚定地认为,决定对毗邻海域的国家权限,这是每个国家的主权。”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六月二十二日讯 吉隆坡消息:马来西亚《星槟日报》六月十七日发表社论说:马来西亚有责任确保马六甲海峡“不被利用作为国际侵略和争夺海上霸权的跳板”。
社论说,“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实际上是海军强国和弱小国家之间一场斗争。海军强国希望维持旧殖民地时代弱肉强食的海洋秩序,但是滨海和岛屿国家则团结起来,要求维护它们的正当的领海权利。”
社论说,“由于超级强国对海洋霸权的争夺战有日趋剧烈之势,马来西亚不能不关注到马六甲海峡在这场争夺战中可能导致的后果。”社论说,“美国和苏联均提出自由航行马六甲海峡的要求。在海洋法会议上,这两个海军强国势将尽其所能,要把海峡变为国际航道。”
社论指出,美国和苏联“为了方便它们的海军及舰艇的移动,它们可以不顾及其他国家的主权与安全及经济利益。它们反对无危害性航行的原则,可见它们的船只的航行往往是可能对有关国家带来危害。”
社论说,“滨海国家有权对它们的领海被他国船只使用时行使它们的主权,包括确保别国船只的航行不会危害到主权国的安全与利益,特别是象马六甲海峡这样的重要水道,更没有理由让海上强国当作公海或国际水道,任意使用。”
马来西亚《光华日报》同一天发表的社论在谈到马来西亚和印尼反对把马六甲海峡视为“国际公海”的立场时说,“我们与印尼都已立法规定自己的领海范围为十二海里,而这个海峡最狭小的水域尚不足二十四海里,足见不能视为国际公海。”
社论说,马来西亚和印尼所坚持的只是对这个属于自己领海范围的海峡拥有必须的控制权利,“以保证我们的和平、秩序及安全不受影响,并无意阻碍‘无害的航行’。”
社论说,美国和苏联是要让它们的战舰飞机自由通过这个海峡,“在当前美苏在印度洋对峙形势下,这是一项对东南亚十分明显的危险。”


第6版()
专栏:

罗马尼亚报刊发表评论“经互会”的文章
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严重损害各国主权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一九七四年六月二十三日电罗马尼亚报刊最近发表文章,驳斥“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等论调,指出这种“一体化”严重损害各国的主权和独立。
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理论和社会—政治半月刊《社会主义时代》今年第九期在一篇评论“经互会”的“经济一体化”的文章中指出,实行超国家的“国际经济一体化严重损害各国的主权,损害它们充分确立自己的政治和经济独立,它不考虑尊重国际法的原则和当代现实的必要性,而当代每个国家都日益强烈要求有权通过自己的民族机构来确立自己的政策、经济和社会—政治选择。”
文章指出:“在跨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当中,多国公司式的国际经济组织正在发展,这些经济组织的决议不隶属于参加国和提供原料国家的政府。显然,在多国经济公司的活动达到某种扩张程度的情况下,它就控制了所在国家经济工作的关键部门。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国家就越来越依赖于超国家的规定,这实际上反映出这些公司已经变成了凌驾于各国政府和其他法律机构之上的超国家的势力,从而严重地损害了这些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文章还批驳了“国际经济综合体”的论点。文章说,这种论点的出发点在于认为“再生产的过程将‘超越’国界,‘变成国际性的’,经济规模已由民族规模变成了‘国际规模’,经互会成员国的国民经济变成了‘国际经济综合体’”。文章说:“认为应该成立‘国际综合体’,建立‘国际经济比例’,实现由一个中心指挥的‘统一国际再生产’等对一体化的理论解释和实践探讨,同那种把国际经济合并、融合在一起的观点和政策是一致的。”文章指出,这种观点是“不科学和不现实的”,列宁曾经批驳和讽刺了这种观点。文章说:“当代现实告诉我们,国界不仅仅是政治边界,而且也是经济边界。”
《火花报》六月四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有人发出了诸如‘统一的社会主义世界经济’、包含超国家机构和统一计划的‘世界合作社’等论调,这些主张违背我们所处时代的根本现实”,“生活本身否定了这些错误的观点”。文章表示反对损害民族主权、建立超国家机构和损害“经互会”成员国国内计划、财政工作和经济管理的作法。
《社会主义时代》今年第十期在谈到“经互会”内用可兑换卢布进行结算的制度时指出,这种货币“并不是某些经济学家所设想的、要在经互会成员国流通的、在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可以通用的‘国际货币’。发行货币是国家主权职责之一。这种共同的‘国际货币’将使每个国家削弱对本国货币流通的控制,有害于各国国民经济的平衡和经济货币政策”。


第6版()
专栏:

秘鲁报纸发表社论和文章
揭露美苏两霸反对二百浬海洋权的主张
谴责超级大国要使第三世界国家的海洋“殖民化”
新华社利马一九七四年六月二十三日电 秘鲁报纸最近发表社论和文章,揭露美苏两霸反对拉丁美洲国家关于二百浬海洋权的主张。
秘鲁《纪事报》六月二十二日发表文章说,拉丁美洲国家的二百浬海洋权主张主要是保卫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的;而有些大国却主张在十二浬的范围以外“毫无限制地自由捕鱼、开发动力和矿物等资源,显然,它们主张毫无限制地自由利用在别国海岸前面的水域、海底和海上空间来从事任何经济、科学和军事活动”。
文章指出,这种主张“只对具有充分航海、科学、技术、经济和军事能力的大国有利,以便使它们以实力产生的设想的权力为名,把任何大陆的海域据为己有”。
文章在揭露美苏两霸坚持这种主张的目的时说,美国除了保护它特别的军事战略利益之外,实际上,正在保护它的那些从事渔业、矿业和石油活动的大跨国财团的经济利益。苏联根据它的战略和攫取经济利益的部署进行活动,甚至在采矿和动力方面也在进行同样活动。
秘鲁《新纪事报》六月二十一日和二十二日就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发表了文章和社论。文章说,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秘鲁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关于二百浬的主张无疑是同超级大国所持的立场明显对立的。文章指出,每个国家可以根据本国人民的经济利益来决定其海上主权的范围。这是每个国家的主权。文章又说,对超级大国说来,“我们这些国家少宣布一浬为领海,它们就能为自己的私利多掠夺一浬”。因此,“秘鲁和一大批国家确定二百浬就是限制、以致阻止它们能够自由活动的一个因素”。
文章揭露说,超级大国诡秘地玩弄“海洋自由”的词句,其目的是要“自由地”掠夺我们的资源。文章谴责超级大国用它们巨额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庞大的渔船队使第三世界国家的海洋“殖民化”。
这家报纸六月二十二日发表的社论在谈到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时指出:“当前存在着这样一种严重威胁:即某些超级大国运用它们在国际政治中以军事和经济实力为后盾的影响,企图把这些可能建立的准则变成对它们的经济和军事利益有利的工具,而这样做破坏了世界上大多数人民的合法权利这一点,对它们来说是无关紧要的”。
社论说,秘鲁人民将坚持对二百浬领海行使主权的主张,这种主张不仅显示了它是合理的,而且同时还是阻止大国在海上横行霸道的一个障碍。


第6版()
专栏:

英国前首相、保守党领袖希思发表讲话
强调英国要为西欧联合事业而努力
新华社伦敦一九七四年六月二十四日电 英国前首相、保守党领袖爱德华·希思六月十八日在伦敦外国记者协会发表讲话,强调英国必须继续留在“欧洲共同体”(西欧“共同市场”)内,为西欧联合的事业努力。
希思认为,“一个统一的欧洲(西欧)的发展”对英国以及其他西欧国家都是有益的。
希思说:“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务必使共同体保持其势头,因为它近来已受到严重的内部问题和(英国要求)重新谈判所造成的分裂及拖延的极大折磨。”
希思强烈表示反对英国退出“共同市场”。他说,如果英国就它参加“共同市场”条件进行的“重新谈判”“处理得很为不当,以至最后的结果是英国退出共同体”,“这将是一个灾难”。


第6版()
专栏:

基希施莱格当选奥地利总统
新华社维也纳一九七四年六月二十三日电 现任奥地利外交部长的鲁道夫·基希施莱格在二十三日选举中当选为奥地利共和国总统。根据奥地利宪法,总统由全国选举直接选出,任期六年。原任总统约纳斯在今年四月因病去世。基希施莱格是由奥地利社会党提名为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的。据宣布,基希施莱格在选举中获得了百分之五十一点七的选票。新总统将在七月八日宣誓就职。


第6版()
专栏:

波兰部长会议副主席访问瑞典
新华社华沙一九七四年六月二十二日电 据波兰报纸报道,波兰部长会议副主席兼采矿动力部长扬·米特伦加于六月十七日至二十日访问了瑞典。
访问期间,米特伦加受到了瑞典首相帕尔梅的接见。双方就波瑞关系的发展和实现两国经济工业科技合作十年协定的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
报道说,波兰将从瑞典获得贷款以扩建炼焦煤矿井,同时波兰将向瑞典提供炼焦煤。


第6版()
专栏:

苏修的海洋霸权主义言论暴露它对第三世界的敌视
新华社记者述评
近几年来,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在海洋问题上连篇累牍地发表了不少嚣张、蛮横的言论,一方面为它实行海上霸权主义扩张制造“论据”,另一方面对第三世界国家保卫国家主权以及维护海洋权利和资源的正义立场进行疯狂攻击。这表明,苏修在海洋问题上,也是第三世界的凶恶的敌人。
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兼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曾经公然宣称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要同另一个超级大国争霸海上,而且放肆地攻击已经站立起来并妨碍它实现其狂妄野心的第三世界。他在《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的海军》一书中叫嚷:“今天仍然存在着进一步瓜分世界海洋的严重威胁。现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某些发展中的亚非拉国家坚持要重新审查利用世界海洋的现行法令。”
戈尔什科夫的这番话反映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要在海上争王称霸的时候,遇到一个强大的反对力量:第三世界国家。他所以对第三世界进行这样的攻击,是因为广大第三世界沿海国坚决主张修改已经过时的旧海洋法并制定一项新的海洋法,以便维护本国的海洋权利和资源,使世界海洋再也不是一两个超级大国可以在“安全利益需要”的借口下任意横行的“私海”。这正是目前广大第三世界沿海国同以一两个超级大国为代表的海洋大国之间斗争的焦点。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为适应它的海上霸权主义扩张的需要,顽固地扮演着旧海洋法维护者的角色。戈尔什科夫就曾经蛮横地宣称:在海洋问题上,“应当改变的并不是国际海洋法的法律准则”,“而是严格遵守现行的条例”。苏联《红星报》则说:“海洋法原则导源于现行国际关系的公认规章(如公海自由等原则)。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得单方面拒绝遵守。”一句话,在苏修统治集团看来,旧的反映海洋大国殖民主义利益的海洋秩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事实上,旧海洋法从来就不是公认的,而是少数帝国主义海洋大国强加于世界其他广大国家的。英国海洋法“权威”哥伦伯斯曾直言不讳地承认,昔日,所谓国际海洋法就是英美一家之“法”。可是,披着“社会主义”外衣、自称是第三世界的“天然盟友”的苏修领导集团,却把老牌帝国主义的旧海洋法全盘接收过来加以维护,反对世界上其它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维护本国海洋权利和资源的正义要求。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面目在海洋问题上不也是昭然若揭吗?
苏修竭力维护旧的海洋法,其目的就在于保持旧海洋法的核心——“海洋自由原则”,以便使它的海上霸权主义扩张活动“合法化”。按照苏修的解释,它所宣扬的“海洋自由”的内容包括:“航行自由”、“捕鱼自由”、“航空自由”、“科学研究自由”等等。从苏修在海上的所作所为看,这些“自由”实际上就是苏修侵犯别国领海、领空的自由,掠夺别国渔业资源的自由,窃取别国军事和经济情报大搞间谍活动的自由。很明显,有了苏修的这些霸权主义的“自由”,就不可能有第三世界和其它广大沿海国维护本国海洋权利和资源的自由。亚非拉国家的一些代表在去年举行的海底委员会和联合国大会上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旧海洋法“所谈的公海自由,不过是少数国家发财致富的工具”,“这种‘自由’其实是保持不平等状况的自由”。
由于苏修把第三世界和其它广大沿海国的国家主权看成它推行“海洋自由原则”的绊脚石,苏修领导集团竟把勃列日涅夫的“有限主权论”运用到海洋问题上。首先,苏修把这个臭名昭著的“理论”运用于侵犯海峡沿岸国对属于其领海的海峡的主权方面。参加筹备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的联合国委员会的苏联代表团成员斯捷潘·莫洛德佐夫在苏联《海运》杂志一九七四年第三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又一次声称:各国船只和飞机可以在属于沿岸国领海的海峡内“自由通行”。他攻击某些海峡沿岸国“在规定外国船只所谓‘和平经过’国际海峡的幌子下”“充当重要国际航线的‘守护人’并在那里为所欲为”。他甚至叫嚷:这个问题,“不能由海峡的沿岸国擅自决定,不能取决于它的意志”。在这里,苏修的霸主逻辑是: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为此,必须限制海峡沿岸国对属于自己领海的海峡行使主权的权利;海峡沿岸国不得充当本国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守护人”,不得“擅自决定”属于本国主权权利范围的措施,甚至不得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否则就是“为所欲为”。苏修这种蛮横态度,表明它在无视他国主权的霸权主义道路上已经走得多远!
在海洋渔业问题上,苏修也对广大发展中沿海国援用了“有限主权论”。苏修在它向联合国海底委员会提出的捕鱼条款草案中规定,“发展中沿海国可以在邻接其领海或渔区(不超过十二浬)的公海内,每年给自己保留悬挂该国旗帜的渔船所能捕获的那一部分鱼量”;而未规定保留的部分,“任何悬挂其它国家国旗的渔船都可以捕捞”。苏联代表伏尔科夫一九七一年八月十三日在联合国海底委员会会议上说,苏联主张作出上述规定,是因为:“主张沿海国的渔权超过十二浬的国家往往是还不能充分开采自己领海内的资源,更不用说离岸较远区域内资源的国家。”请看,苏修老爷们这一专横主张,不正是从它所宣扬的“发展中国家对自然资源的主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工业对这些资源利用的能力”的“有限主权论”中演化出来的吗?
近几年来,苏修在海洋渔业问题上还“创造”了所谓“鱼类是不承认人们划定的界限的”,因而必须限制沿海国对本国沿海渔业资源的主权而让海洋大国去捕捞,并“把捕鱼的管理办法扩大到一切有鱼类栖息的地方”等等谬论。这些谬论,一方面暴露了苏修的凡是有鱼的地方我就要去的霸主嘴脸;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它为自己的霸权行径寻找辩词而不得不乞灵于所谓鱼儿习性的窘迫状态。在联合国海底委员会会议上,圭亚那代表指出,苏联所谓让未被捕捞的鱼死去对国际大家庭是个损失的说法“显然是荒谬的”,“事实上不过是为了国际大家庭中少数特权成员的利益,便于继续掠夺世界各海洋资源而提出的一种似是而非的理由罢了”。
随着第三世界的日益觉醒壮大,一个以第三世界沿海国为主力、团结了一些第二世界国家的反对海上霸权主义的统一战线正在日益扩大。当前,这个波澜壮阔的洪流正在猛烈冲击着以旧海洋法为基础的旧海洋秩序,并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两霸,特别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竭力鼓吹的“海洋自由原则”。在一九七三年的联合国大会和海底委员会会议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明确指出:“传统的海洋自由概念必须改变。”他们宣告:“海洋法已经不能由大国来制订了。”一九七三年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说:“新的海洋法规则应当切实有利于消除对各国安全的威胁,并保证尊重它们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不管苏修怎样在海洋问题上提出种种嚣张、蛮横的主张,也不管苏修同另一个超级大国怎样加剧它们的海上争夺,海上霸权主义的末日已经越来越临近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