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6月1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为维护二百浬海洋权而斗争的潮流势不可当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六月十六日讯 新华社记者报道:近年来,世界广大沿海国反对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海洋霸权主义,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维护二百浬海洋权的斗争,已经形成一股势不可当的历史潮流。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越来越多的第二世界国家纷纷采取这种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资源的立场,使得两个海上霸主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一国的领海以及领海外属于该国管辖的一定范围的区域统称为“国家管辖范围”。世界上许多国家主张或已宣布在领海外行使国家管辖权的范围,除了大陆架以外,其主要形式是专属经济区,拉丁美洲把它称作承袭海,另一些沿海国则建立了渔业区。
在帝国主义海洋大国疯狂实行海上扩张和掠夺的情况下,广大沿海国自行宣布最大宽度为二百浬的国家管辖范围,不仅是一项经济保护措施,而且是政治上维护国家主权的正当行动。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打着“海洋自由原则”的招牌,到处派遣军舰和其他船只,侵犯别国的领海,掠夺别国近海的海洋资源,窃取别国的军事和经济情报,甚至公然进行武装干涉和侵略。世界广大沿海国宣布最大宽度为二百浬的国家管辖范围的行动,本身就是对超级大国海洋霸权主义的挑战,是保障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的革命行动。这是在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的大好国际形势下,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海洋问题上反对霸权主义的一场正义斗争。
宣布最大宽度为二百浬的国家管辖范围,对第三世界国家保护海洋资源和发展民族经济具有特殊的意义。沿岸海域由于深度不大,是绝大部分鱼类和其他生物资源栖息和繁殖的场所。据统计,世界上十四个渔业区和三大著名渔场都分布在这些地方,这些区域的鱼产量占世界海洋渔业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沿海海底和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硫等各种矿物资源。海岸带的砂质沉积中还蕴藏有石英砂、金、铂、金刚石、铁砂和锡砂等。目前,在浅海区发现的可开发矿业资源已达二十多种。有几十个国家已开始在大陆架勘探和开采石油。这些浅海区域是沿海国大陆领土的自然延伸,那里的自然资源当然是沿海国国家财富的组成部分。
广大第三世界沿海国越来越重视利用本国的海洋资源来发展民族经济。以秘鲁为例,它在一九七○年的捕鱼量为一千二百三十八万多吨,鱼粉产量为二百二十五万多吨,都居世界首位。它的鱼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和外汇收入的第二位,从而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资金来源。其它许多沿海国也把从本国近海捕捞的鱼作为本国人民的日常重要食品。但是,长期以来,第三世界沿海国的自然资源不断遭到苏美两个海上霸王贪婪的掠夺。据统计,苏联一九七○年全国捕鱼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十六以上是在远洋,实际上就是在别国近海捕捞的。美国仅在一九七一年从厄瓜多尔领海内掠夺的金枪鱼的价值就达一千五百多万美元。苏美两个超级大国还力图染指第三世界沿海的矿业资源。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拉美国家从五十年代开始为反对美帝掠夺,展开了保卫二百浬海洋权的斗争。随着两个超级大国在近年来海上争夺的加剧,这场斗争正迅猛地扩展成为世界范围的抵制两霸侵犯和掠夺的保卫海洋权的运动。
早在一九五二年八月十八日,智利、秘鲁和厄瓜多尔在有名的《圣地亚哥宣言》中宣布了对沿海二百浬海域的独占主权和管辖权。前几年,在南美大陆沿海爆发了“金枪鱼战”。秘鲁和厄瓜多尔不畏强暴,坚决拘捕闯入它们的领海进行偷捕的美国和其它国家的渔船,并课以罚款。在这以后,拉美国家不顾美国的威胁和报复措施,坚持了这一保卫主权的果敢斗争。这个斗争赢得了全世界人民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支持和声援。
苏美两国为了攫取海洋霸权,在一九五八年和一九六○年的联合国第一和第二次海洋法会议上,顽固地主张对领海宽度施加种种限制。但是,它们的企图遭到了失败。随之发生的是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相继起来,为保卫民族权益同两霸进行斗争。
一九七○年五月八日,智利、秘鲁和厄瓜多尔等拉美九国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发表《关于海洋法的宣言》,重申了保卫二百浬海洋权和反对超级大国掠夺它们海洋资源的决心。与此同时,同样遭受海上霸权扩张和争夺之害的塞拉利昂、几内亚、坦桑尼亚、塞内加尔和巴基斯坦等许多非洲和亚洲国家相继宣布从十八浬到二百浬的领海和沿海国家管辖范围。加勒比海国家在一九七一年六月七日在多米尼加首都发表《圣多明各宣言》,主张各国有权在领海外划定一个不超过二百浬的承袭海,规定沿海国在这一海域内,对可更生和不可更生的海洋资源拥有所有权和管辖权,同时,照顾到世界广大国家海上航行的便利,允许外国船舶和飞机在这个区域内正常航行和飞越,并且允许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七十七个发展中国家联合发表《利马宣言》,支持拉美国家提出的关于沿海国家可以自由支配在其本国管辖范围内的海洋资源的原则立场。从此,一场由拉美国家带头兴起的保卫二百浬海洋权的斗争,就扩展成为整个第三世界保卫二百浬海洋权的声势浩大的运动。不论在一九七三年召开的非洲统一组织第二十一届部长理事会会议上,还是在第十届非洲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上或第四次不结盟国家最高级会议上,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建立二百浬专属经济区或国家管辖区不仅是维护沿海国家自然资源的重要措施,而且是对发展中国家反对海洋霸权主义共同斗争的重大贡献。目前世界上一百一十多个沿海国中,已经有约八十个国家分别主张或正式宣布确定最大宽度为二百浬的领海、专属经济区、承袭海或捕鱼区等不同形式的国家管辖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日益猖狂的海洋霸权主义行径同时危及发达沿海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促使象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法国等国家也以各种方式支持和赞同在最大宽度为二百浬的海域内行使国家管辖权的主张。苏美两霸的海洋扩张行径,正在促进第三世界和第二世界国家之间在海洋问题上形成一条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使两霸处境十分孤立。这也是两霸陷于“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困境的一种写照。
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前夕,两个超级大国鉴于建立二百浬专属经济区的趋势不可阻挡,正在策划阉割经济区的内容、限制沿海国在经济区内的主权和管辖权利等等阴谋。这已经引起广大沿海国的警惕。


第6版()
专栏:

墨西哥集会庆祝接管国际电讯业务二十五周年
新华社墨西哥城一九七四年六月十五日电 六月十四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举行集会,庆祝墨西哥政府接管国际电讯业务二十五周年。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和数百人出席了这次集会。
埃切维里亚总统在集会上讲话说,墨西哥接管在墨西哥经营的国际电讯系统是在长期争取独立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采取的一项措施,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墨西哥作出的决定和制定的政策屈从于外国。他说,按照这种精神墨西哥收回了石油,实现了电力工业国有化,并接管了国际电讯业务,这是必须给予评价的。


第6版()
专栏:

秘鲁重申在海洋法会议上将坚持保卫二百浬海洋权
巴拿马“自由电台”强调维护二百浬海洋权对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要性
墨西哥出版新书阐述拉丁美洲国家对维护二百浬海洋权斗争的贡献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六月十六日讯 利马消息:出席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的秘鲁代表团团长胡安·米格尔·巴库拉六月十四日说,在这次会议上秘鲁将坚持保卫二百浬海洋权的立场。米格尔·巴库拉在动身前往加拉加斯前发表谈话说,秘鲁的明确立场是,捍卫二百浬海域之内的海床、底土和海洋资源的主权和管辖权。
秘鲁《新纪事报》六月十五日的社论在谈到秘鲁保卫二百浬海洋权的立场时说,秘鲁的立场得到许多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支持,他们要求保护海洋资源,使之免遭世界上帝国主义大国的掠夺。
社论表示希望,在加拉加斯会议上占优势的将是至今仍然遭受践踏的穷国人民的利益,而不是大国的霸权要求。
另据报道,巴拿马“自由电台”六月十五日在一篇评论中强调维护二百浬海洋权对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要性。评论说:“大国拥有庞大的渔船队,这些渔船队能够到达离它们出发的海岸很远的地方攫取海洋资源。”它们的舰队游弋在各个海洋上以维护它们的战略利益。评论接着说:“居于多数的小国没有象样的渔船队和舰队”。它们要求它们对海洋的合法权利得到承认。评论指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已经宣布了它们拥有二百浬经济区的合理意见,而二百浬经济区“对第三世界的利益是非常重要的”。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一九七四年六月十五日电 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召开前夕,墨西哥外交部编辑出版了《墨西哥和海洋制度》一书,阐述墨西哥维护二百浬海洋权的立场。这本四百多页的书包括墨西哥外长埃米略·奥·拉瓦萨撰写的序言和十一位墨西哥国际问题专家撰写的九篇署名文章,还附有一系列关于海洋问题的重要文件和资料。
一篇题为《美洲海洋法的发展,拉丁美洲的贡献》的文章叙述了拉丁美洲国家带头掀起的维护二百浬海洋权的斗争。文章指出:“这些国家为了越过那种随着岁月流逝而变得荒唐或过时的准则界限作出了努力,单方面采取了一些决定。这些决定从平等观念出发,符合时代的要求,所以赢得了支持,最后必将取得胜利。”文章说,位于其他大陆的发展中国家支持拉美国家的主张,而一些有能力到远离本土的水域捕鱼的强国则反对扩大领海和实行二百浬承袭海。由墨西哥前外长曼努埃尔·特略写的一篇文章说,墨西哥和其他一些拉美国家提出二百浬承袭海主张,“目的是保障沿海国家的国民享有专属权利来利用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同时制止许多国家派出渔船队去开发远离本国海岸的海洋的资源,因为这种行径不仅威胁资源的存在,而且意味着拥有更先进的捕鱼技术国家可以使用对沿海国民不利的方式进行竞争,如果这些沿海国家是发展中国家,情况就更严重”。


第6版()
专栏:

伊朗改善同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关系
伊报指出伊朗需要加强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使印度洋不受非沿岸国家控制
据新华社德黑兰一九七四年六月十五日电 今年年初以来,伊朗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同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四月份,伊朗经济和财政大臣胡桑·安萨里访问埃及,同埃及政府讨论了关于发展两国贸易和扩大两国经济合作的问题。五月下旬,埃及第一副总理阿卜杜勒·阿齐兹·赫加齐访问伊朗,同伊朗政府签署了一项议定书。根据这项议定书,伊朗将参与重建塞得港、加宽苏伊士运河和敷设一条从红海通到地中海的输油管,以及埃及的其它一些发展项目。埃及将在地中海向伊朗提供自由港的便利作为其工商业活动的出口。这项议定书还规定伊朗将向埃及提供七亿五千万美元的发展贷款。伊朗还将为塞得港的重建工作提供两亿五千万美元软贷款(注:低息的长期贷款)。
伊朗执政党新伊朗党机关报《新伊朗之声报》在一篇文章中说,苏联政府“曾指望在制定埃及的政治路线方面起决定性的作用,把埃及看作在国际政治棋盘上它手中的一个卒子。但是,这一目的没有达到。埃及不理睬苏联的要求和利益,在它的对外政策方面迈出了独立自主的步子”。
五月,叙利亚经济和外贸部长穆罕默德·伊马迪访问了伊朗,同伊朗经济和财政大臣胡桑·安萨里签订了两国谅解备忘录。两国同意缔结长期贸易协定,将在农业方面建立两国联营企业,并合作建立一家化肥工业企业。伊朗还同意向叙利亚提供技术援助和低息贷款。
今年二月,苏丹总统尼迈里对伊朗进行了访问。在访问结束时发表的联合公报中,伊朗国王和尼迈里总统谴责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强调伊朗和苏丹加强文化、工业、经济和政治合作的重要性。
此外,伊朗还同其他一些亚非国家改善关系。伊朗《世界报》的一篇文章说:“伊朗对外政策的新目标需要同亚非国家加强友好合作”,“使印度洋不受非沿岸国家的控制”。


第6版()
专栏: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埃及
新华社开罗一九七四年六月十五日电 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埃及总统萨达特的邀请,从六月十二日到十四日对埃及进行了三天国事访问。
尼克松已在六月十四日离开埃及到沙特阿拉伯,他还要访问叙利亚、约旦和以色列。在离开华盛顿时,尼克松说,他此行的目的是增强“国务卿基辛格已经取得的进展”,“重申”对“为了探讨如何使美国和那个地区的每个国家之间建立新的和美好的关系”的“主动行动”的支持。
尼克松和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开罗和地中海港口城市亚历山大以及去亚历山大途中举行了多次会谈,讨论了双边关系和国际问题,特别是中东局势问题。在开罗,萨达特和尼克松在双方举行的宴会上都讲了话。萨达特在谈到中东问题时强调,“尊重巴勒斯坦人的民族愿望”对解决中东问题的重要性。尼克松说,他“没有带来”对中东的“复杂问题的现成解决办法”。
六月十四日,两国总统在开罗签署了一项《埃及和美国之间关系和合作的原则》的文件。这个文件说:“两国政府将加强在各级的磋商,包括它们总统之间的进一步磋商”,“它们将继续它们的积极合作”。
文件说,两国总统关于经济合作的会谈,构成五月三十一日基辛格访问埃及时宣布成立的联合合作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两国总统还决定设立六个联合工作小组,为联合委员会今年晚些时候在华盛顿举行的会议准备具体的计划和建议。
文件说,两国政府还同意鼓励建立一个包括两国私营经济部门的代表的联合经济委员会。美国赞成和支持美国企业在埃及的事业。


第6版()
专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十国委员会举行会议
讨论资本主义货币制度改革问题仍无结果
在会上第三世界国家代表为捍卫发展中国家利益作了坚决斗争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六月十六日讯 华盛顿消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十国委员会六月十二日到十三日在华盛顿举行了两天会议,继续讨论资本主义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自从建立二十国委员会来研究这一问题,已经有两年了。但是,这次会议除了针对当前西方货币市场十分混乱动荡的状况决定了一些应急措施以外,对有关建立新的货币制度的一些原则问题仍然没有达成协议。
在会后发表的公报中,二十国委员会公布了会议商定的一项“当前行动计划”。这个计划的内容包括:确立管理浮动汇率的指导方针;为了帮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应付进口石油费用增加的影响提供贷款方便;规定各国在自愿基础上保证不为了国际收支的目的实行或加强贸易限制等措施等等。这些内容本身就反映了当前资本主义货币制度以及国际收支和贸易状况的混乱动荡。“当前行动计划”还确定了特别提款权定值的暂时办法,并且宣布决定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建立一个临时委员会,来取代二十国委员会继续进行货币改革的讨论。
但是,会议对国际货币改革中一些长期有争论的问题,譬如黄金的问题、特别提款权的分配同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援助建立联系的问题,都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见,提出切实解决的办法。因此,一些西方通讯社认为,这次会议所取得的协议,只是一些“妥协的”、“临时的”措施而已。
据报道,在这次二十国委员会会议上,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为了捍卫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使国际货币改革能反映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作了坚决的斗争。会议前夕,亚非拉二十四国的财长曾经举行会议协调对这次会议的立场,并且在发表的公报中强调说,他们不赞同不尊重他们意见的货币改革。他们重申要把特别提款权的分配和发展援助联系起来,以及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和表决权等一系列正当要求。而特别提款权的分配同发展援助联系的问题一直遭到主要来自美国的反对。二十国委员会会议期间,由于斗争激烈,曾经一度陷于僵局,会议的公报也因此不得不推迟发表。最后,在第三世界国家代表的坚持斗争下,会议公报不得不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愿望有所反映,但是对特别提款权分配同发展援助联系的问题仍未明确肯定下来。会议只表示将由临时委员会对这个问题“重新考虑”其可能性和方式,把它推迟到明年二月再去解决。
关于资本主义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从一九七二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二十国委员会进行研究以来,已有两年的时间了。由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之间以及它们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害冲突,矛盾重重,至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去年九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经限期要在今年七月底前提出改革方案。这次会议的结果表明,这个限期已经完全破产。资本主义货币制度改革势将旷日持久地拖延下去。
另外,据报道,在这次会议前夕,主要由西方国家组成的“十国集团”曾就动用黄金储备来应付国际收支困难的问题在六月十一日达成了一项协议。这个问题原是西欧国家提出来的。因为一些西欧国家今年都面临着出现巨额国际收支逆差的困难,需要动用黄金储备来支付这种逆差。但是当前每盎司黄金按官价只值四十二点二二美元,而在自由市场最高曾经达到一百七十多美元,等于官价四倍多。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国家都不愿按官价动用黄金以清偿国际收支的债务,而要求能按市场价格来用黄金进行结算。今年四月下旬,“共同市场”九国财长会议还为此作出了相应决议。但是当西欧国家派代表与美国磋商时却遭到美国的反对。直到这次“十国集团”财长会议,经过幕后交易,才达成协议。协议规定,允许一些国家动用黄金来应付它们的国际收支困难,金价可由借贷双方商定。英国主计大臣埃德蒙·德尔在谈到这件事情时说,这个协议“看来是人们的建议和人所共知的美国立场之间的一个妥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