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6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下面刊登的,是湖南省株洲市的几篇文章。从中可以看出,厂社挂钩,集体安置知识青年到社队农、林、茶场这种形式,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又是怎样地受到各方面的热烈欢迎。
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是全党的事业
中共株洲市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领导小组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场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这个革命要求我们领导具有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我们有远大的革命胸怀,就会去积极地为知识青年坚持乡村创造条件。从认识、推广厂社挂钩,集体安置知识青年到社队农、林、茶场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的认识逐步有了提高,也更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
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过去,由于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加上私有制旧观念的影响,使我们看得不远,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当作权宜之计。因此,常常是人动员走了,工作也就算完了。对知识青年下去以后的培养教育,吃、住、用、医的安排,很少过问。
伟大的批林整风运动,擦亮了我们的眼睛。林彪为什么恶毒咒骂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是“变相劳改”?这个反面教员,给我们上了一堂阶级斗争课。林彪所以疯狂攻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妄图阻挠和破坏我们按照毛主席指引的道路,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同我们争夺年青一代;是妄图破坏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阻挠逐步缩小三大差别。以前由于我们路线斗争觉悟不高,竟然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看成是临时措施,没有看到它的深远意义,这是错误的。
有了新的认识,有了革命责任感,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工作,不再是撒手交给业务部门去管了。我们多次组织调查组,遍访了株洲县和市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知识青年组以及分散插队的青年。有两个点的情况特别使人高兴,一个是太湖公社春风茶场,厂社对口安置了二十多个下乡青年,工农共同做好培养教育工作,青年个个朝气蓬勃;另一个是王十万公社派出一位大队党支部书记、一位大队妇女主任和十多位贫下中农,带领六十多名下乡青年办起公社林场,青年在这里成长得很快。革命群众的实践经验,对我们的思想触动很大。毛主席给知识青年指引的道路,体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工农群众理解最深。我们在作临时打算时,他们早就千方百计让知识青年坚持乡村了!相比之下,群众的路线斗争觉悟多么高,阶级感情多么深!
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又有了群众的革命创举,我们抓好这项工作的决心也就大了。一九七二年,我们综合春风茶场和王十万公社林场安置知识青年工作的经验和优点,搞了十个试点,青年、家长和工矿、公社都说好,很快打开了新局面。一九七三年普遍推广时,我们只是根据十多年来厂矿支农点的分布情况,作出厂社挂钩安置下乡知识青年的方案,工厂和社队就拉起手来,很快做好了知识青年下乡的各种准备。去年下乡两千多名知识青年,从动员到安置妥当,不到两个月就大体完成了。有的社队当年没有分到下乡青年,再三找市里要求,说:“今年分完了,明后年我们就得优先,人多人少都欢迎。”这样一个可喜局面的出现,确实鼓舞人心。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的丰硕成果。
回顾这段路程,我们走得并不自觉。以前抓知识青年工作,感到很吃力;现在抓,正如群众议论的:“这回是象毛主席讲的那个样子了。”是批林整风和革命群众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意义的认识,提高了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开阔了我们的胸怀。斗争实践深刻地教育我们永远不可忘记“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这一伟大真理。
现在,我们只是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迈开了步子,还有许多新的斗争摆在前头。我们一定通过正在深入发展的批林批孔运动,虚心向群众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为知识青年坚持毛主席指引的上山下乡的方向,搭好桥,带好路。


第3版()
专栏:

我爱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
株洲县黄龙公社高伏大队林场下乡知识青年 范建芳
去年四月,我中学毕业后,同我厂二十多名同学一道,到厂的对口单位黄龙公社高伏大队林场锻炼,受到贫下中农和带队干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育,使我深深爱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
来到林场,正赶上给树木幼苗松土。山土坚硬石头多,一锄挖下去蹦得老高。开始,我劲头鼓鼓的,过了几天,累得腰酸背痛,满手都打起了血泡,心里嘀咕起来:这么大的山,哪年哪月才能挖到头呀?收工回来,贫农谢大伯看我吃饭连碗都难端起,心痛地对我说:“小范,万事开头难啊!慢慢磨出一手厚茧来就好了。”带队干部赵叔叔看出了我的心思,和我一起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的教导,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好刀要在石上磨。人要革命化,就要刻苦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学习贫下中农的好思想,在艰苦的劳动中磨练。”谢大伯和赵叔叔的关怀和教育,使我受到鼓舞。以后,在艰苦的斗争中,我总是以贫下中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激励自己顽强战斗。
我们林场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下来不久,工厂领导亲自来看我们,并且和公社、大队负责同志一道,对我们的劳动、学习和生活作了妥善安排。工厂和公社配合,只花了一个月时间就给我们建起了新房。我们四个人住一间,很宽敞。厂里发动职工群众送给我们一百多本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以及其他革命书籍,为我们建起了图书室,还送来各种文娱器具,帮助我们开展文体活动。贫下中农为我们配备了炊事员,派专人带我们种菜。晚上,带队干部组织我们学政治,学时事,访问贫下中农。大伙还经常打球,演出文艺节目,乐啊,笑啊,跳啊,蛮有意思呢!我深深感到:厂社挂钩真优越,集体生活暖人心,广阔天地无限好,贫下中农个个亲。
经过一年多的战斗,我们和贫下中农一道挖山五百多亩,育苗三亩。林场种的水稻平均亩产一千三百多斤,创造了全大队粮食亩产最高纪录。我的脸晒黑了,胳膊长劲儿了,人由“小棍子”变成了“小胖子”,政治觉悟比以前提高了。今年一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深深体会到:农村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在农村锻炼成长。孔老二说什么“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林彪攻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都是胡说八道!我们一定要用坚持乡村的伟大胜利,驳斥他们的无耻谰言。


第3版()
专栏:

贫下中农欢迎知识青年来农村
中共株洲县黄龙公社委员会
去年,我们公社同株洲市的五个工厂挂钩,在九个社、队林场安置了一百四十多名知识青年。一年来,林场办得更好了,生产发展了,知识青年也象成片的新林一样,在这里扎根成长。这种安置办法,贫下中农很欢迎。
知识青年到林场后,和贫下中农一起,积极开山劈岭、植树造林,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去年党的十大后,我们组织力量改造“望日台”那块荒岭,水口大队林场十名女知识青年,学习大寨“铁姑娘”,艰苦奋战,创造了每人每天挖山整地二分三的高工效,推动了全社挖山造林工作。现在,全社人工造林四万八千亩,知识青年所在的九个林场占二万六千亩。知识青年还成立了十一个科研小组,搞了土壤改良、防治病虫害等十多项科学实验,取得了初步成效。他们帮助社、队办了一百多所政治夜校,组织了五个文艺宣传队,农村的文娱体育活动也活跃起来了。
贫下中农看到知识青年这支生气勃勃的力量,看到农村面貌的迅速变化,好喜欢啊!他们说:“这些伢妹子,不简单,有出息,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无产阶级的好后代,我们一定要选觉悟高的贫下中农培养他们。”通过层层推荐,贫下中农讨论,挑选了三十多名党员、一百多名男女社员,到九个林场,同知识青年一起战斗,政治上关心他们,生活上照顾他们,生产上手把手地教他们。
知识青年集中安置到社、队林场以后,我们与工厂来往多了。工厂的领导、知识青年的家长经常利用节假日,走访自己子女所在的林场,走访我们公社,对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更熟悉、更关心了。我们有什么困难,缺什么,想什么,工厂用不着派调查组下乡就晓得了。一次,株洲电厂一位领导同志到对口挂钩的长形大队走访,一再询问大队有什么困难要帮助解决,大队同志告诉他没什么要麻烦工厂的了。可人家是有心人呀,他走到林场门前抽水机那里细看,发现抽水机的出水管生了锈。这抽水机要灌八百多亩稻田,出了事故就要影响生产。他回去便派了一名工人,带了防锈漆给漆好了,还告诉机手怎样保养。过去,社、队大型机械坏了,要送到工厂去修,如今,工人同志主动上门修。去年,我们有两部汽车、三台中型拖拉机、一部发电机,都是这五个厂协同其他单位到公社就地修好的。贫下中农也很关心工厂,经常到挂钩的工厂去走访,还到知识青年家里征求意见,介绍他们子女成长的情况,互相交谈厂、社革命和生产建设的大好形势。这样,我们从工人老大哥身上学到无产阶级的思想品质,眼界开阔了,想得更远了,进一步认识到,工农都是国家的主人,建设城市,建设农村,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因此,我们互相关心,互相支援,结成铜墙铁壁。


第3版()
专栏:

株洲桥梁厂党委副书记胡泰成来到黄龙公社高伏大队林场看望职工子女和自己的女儿,鼓励她们坚决听毛主席的话,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湖南日报》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决不辜负工人阶级的委托
红湘江机器厂知识青年带队干部 朱传富
我是一个从工人中提拔的车间干部。去年四月,经过工人群众推荐,厂党委批准,担任厂里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带队工作。消息传开,家长们纷纷找上门来,这个嘱咐,那个委托,他们说:“老朱,咱们就把孩子交给你了,你领着他们到广阔天地里去闯吧,把咱们工人阶级的后代一个个培育成材。”党的信任和工人阶级的委托,使我感到责任重大。
去年四月十一日,我带领三十四名知识青年来到我们厂挂钩的公社——株洲县白关公社的白关大队农场。汽车刚一停稳,欢迎的人流就把我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起来,在一片锣鼓声中,这个接背包,那个提行李,无数双手拉着我们,一位老贫农激动地说:“毛主席英明伟大,把这么多有文化的伢妹子送下乡,这可是开天辟地没有的喜事呀!”这一切,激励我们下定决心,一定和贫下中农一道,把知识青年们培养好。
知识青年身在农村,能不能安心农村?带队干部的工作很重要。农场的老农说得好:“若要果子满树挂,园丁就要勤打枝。”为了帮助知识青年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牢固树立扎根农村的思想,我们经常给他们讲村史、家史,和他们一起,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批判刘少奇、林彪鼓吹的“下乡镀金”、“变相劳改”等反动谬论。为了使青年们很好地学习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我们帮助他们建立了学习制度,提供学习资料,给他们作辅导。我深切地体会到:要带好知识青年,就要满怀无产阶级感情,关怀他们,教育他们。
下农村后,我还有个体会:那就是贫下中农不光对知识青年亲,对带队干部也亲。他们把我们看作工人老大哥派来的代表。因此,作为带队干部,在认真抓好带队工作的同时,还要努力密切工农关系。我平时注意把贫下中农的所急所需记在心里,及时向厂里汇报。去年“双抢”季节,大队研究组织人突击,但劳力不够。会一散,我就回厂反映。厂里派出二百三十多人去支援,使“双抢”提前告捷。平时农机上坏了个啥,缺少个啥,我就向厂里反映,设法帮助解决。贫下中农激动地说:“知识青年下农村,工农更加心连心。”
我带队到农场一年多了,虽然工作有点累,但是看到几十名青年,象农场的果树一样扎下根,有的入了团,有的评上了先进青年,有的进了领导班子,心里比喝蜜还甜。我一定不辜负工人阶级的委托,不辜负党和同志们的信任,努力工作,把下乡知识青年们带好,让党和毛主席放心。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第3版()
专栏:

孩子下乡,我们高兴
下乡知识青年家长 王永兴
我的孩子叫王鑫波,去年中学毕业后,和株洲桥梁厂的二十多名职工子弟一道,高高兴兴地下到社队林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厂社挂钩,集体安置知识青年的办法到底怎么样?十几岁的孩子,离开家庭到人生地不熟的农村,能行吗?出于这种担心,我趁去年“五一”节假期,会同桥梁厂的几位下乡知识青年的家长,到林场去看望。
林场离市区七十公里,我们下了火车,登上山路,放眼广阔的天地,为孩子能战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感到自豪。拐过山坳,是一路平川,当时正是早稻插秧季节,孩子们刚刚中午收工,一溜儿走在田埂上,定眼一看,我那孩子不正在队列里吗?他和同伴又说又笑的,多高兴啊!孩子们见了我们,争着诉说下乡以后,城市和农村对他们的关怀。说工厂领导亲自来看望他们,并且和公社、大队的负责同志一道研究,对他们的劳动和学习作了具体安排,对吃、住等实际问题作了妥善解决。在带队干部的具体组织下,他们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请贫下中农忆苦思甜,学习政治,学习时事,开展革命大批判,过着紧张愉快的生活。听着孩子们的介绍,我们分享到他们的幸福和欢乐。去以前,我打算在林场住上一两晚,可是耳闻目见,还有什么使我不放心呢?所以当天我就回厂了。
春节,孩子从林场回来,变化很大。去时个子比我矮一点,仅仅八个月,就长得高出我两个指头了。脸色黑里透红,体格很健壮,思想也进步多了,积极要求入团。我深刻认识到,刘少奇、林彪胡说什么“下乡镀金”、“变相劳改”,孔孟胡说什么“学而优则仕”、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都是摧残青少年成长的毒药。只有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的上山下乡的道路,才是知识青年革命化的康庄大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