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6月1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五指山下女委员
——黎族青年干部王开梅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锻炼成长
一位年轻的黎族姑娘,英姿飒爽,奔忙在海南岛五指山下。她深入村村寨寨,带领群众批林批孔。
她叫王开梅,是中共琼中县县委委员、红岛公社新市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干部。一
八年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刚刚点燃的时候,王开梅还是个十五岁的红卫兵。大队召开批判大会,不等轮到她发言,她就跑上台批开了,表现出一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文化大革命的火热斗争锻炼着王开梅。她眼睛更亮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提高了。不久,她加入了共青团,并被选为生产队队委、大队团支部书记。
一九六八年十月,王开梅在公社学习。一天晚上,她听说村里一个地主分子趁儿子结婚,大摆酒席,拉拢干部和社员,散布什么“同姓宗族一家亲,砍断骨头筋连筋”的反动谬论。她马上回去发动群众,斗争这个地主分子。她说:“地主分子利用儿子结婚,大摆酒席,宣扬宗族观念,妄图使我们忘记阶级斗争,我们决不能上他的当。”在她的带动下,从八岁的红小兵到年过八旬的老贫农,都投入了斗争,把这个地主分子批斗得狼狈不堪。社员群众在斗争中受到了活生生的阶级教育。
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在这个偏远的山村越烧越旺,打击了敌人,发动了群众,也锻炼了王开梅。她在斗争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党的九大以后,当王开梅刚满十九岁的时候,新市大队的党员一致推选她为党支部副书记。
广大贫下中农信任她,支持她。一小撮阶级敌人痛恨她,反对她。一个历史反革命分子在群众中散布:“王开梅,假积极,她能当副书记?”老贫农王运富立即反驳:“开梅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我们贫下中农信得过!”有个地主婆假惺惺地对王开梅说:“你是个女孩子,做事没办法,出去弄不好要犯错误的。”王开梅斩钉截铁地说:“有党的领导,群众的支持,天大的困难也不怕。你们这些家伙想阻拦我出去干革命,万万办不到!”把这个地主婆批得十分狼狈。二 开梅担任副支书不久,党支部交给她一个任务,带领二百多名民兵参加辉草水利工程大会战。这个水利工程有一条长七十五米的隧道,过去修过三次,都被大水冲垮了。有个地主分子听说又要修隧道,便胡说什么“现在粮食够吃了,何必费那么大的劲搞水利,还是多搞副业挣点钱好”。阶级敌人的破坏,引起了党支部的警惕。出发前,党支部书记黄世州嘱咐王开梅,要她以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为纲,工作中紧密依靠群众。
王开梅一到隧道工地,首先发动群众揭露、批判阶级敌人破坏水利建设的罪行。她说,我们一定要学习大寨的革命精神,用实际行动打击阶级敌人,把黎村苗寨建设得更加美好。
一场开山劈岭的战斗开始了。王开梅带头掌钎打锤,点火放炮,哪里困难她就出现在哪里,哪里危险她就在哪里战斗。一天,为了保护施工用的水泥,决定搭盖一个草房。她第一个爬上房顶,架梁盖草。由于过度劳累,她突然眼前发黑,一阵眩晕,从四米多高的房顶上摔了下来。大伙赶快把她抬到卫生所。
第二天,当群众在工地上关心地谈论着开梅的健康时,她又出现在群众面前。大家感动地说:“阿梅真是我们的好带头人!”在她的带动下,大家的劲头更足了,提前修好了隧道工程。
王开梅知难而进,勇于挑重担。新市一队阶级斗争比较复杂,她就要求到那里蹲点;白岭生产队领导班子不团结,她就去和他们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教导,帮助他们搞好团结;为了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她又带领四十多人的突击队,奔赴新的建设基地。
后来,王开梅到白银生产队蹲点,和社员们一起战天斗地。他们开荒造田,扩大农田耕种面积。他们自力更生,兴建了一座水电站,既可以灌溉,又能为社员碾米,家家户户还安上了电灯和广播喇叭。从一九七二年起,粮食亩产连年跨《纲要》。现在,这个队的集体经济越来越巩固,户户有余粮和存款,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三 今年初,毛主席和党中央关于批林批孔的重要指示传到了五指山下的黎村苗寨。
开梅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的指示和中央文件,决心在这场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对修正主义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中,带领群众努力作战。
一天,开梅从县里学习回来。一路上,春光明媚,处处充满生机。她回忆起自己每前进一步,都是靠党的阳光雨露滋润,都是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以来,这个文化程度不高的黎族姑娘,刻苦自学,勤于请教,不但学习了毛主席的许多篇著作,还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进一步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
在批林批孔斗争中,王开梅更刻苦地读书,努力掌握批判武器。为了切实弄清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实质,她一次又一次地学习毛主席关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教导,并且联系实际,作了两个对比。一是黎村苗寨解放前后的对比: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黎族和苗族人民的今天。二是农村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对比:新建队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集体生产不断发展,一九七一年以来,粮食亩产连年超千斤,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炼红队由于一度放松了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资本主义自发倾向抬头,影响了集体生产的发展。从这两个对比中,开梅更深刻地懂得,只有社会主义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批判会上,开梅愤怒地说:林彪鼓吹“克己复礼”,妄图搞垮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让我们黎族和苗族人民重住山洞,又穿树皮,再过野人一样的生活。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开梅用自己学习和批判的成果,带动群众深入批林批孔。她和大队其他干部一起,辅导青年、妇女、民兵批林批孔骨干学习班,还分头深入村村寨寨发动群众,培养典型,把批林批孔运动不断引向深入,促进了春耕生产。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千军万马锁蛟龙
——记鲁北人民治理徒骇河
登上鲁北的徒骇河大堤,极目远眺,一派大好风光:四条引黄大渡槽,飞架在徒骇河上,滔滔的黄河水在徒骇河上掠空而过。拖拉机在田野奔跑;畦田平展展,麦苗绿葱葱。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徒骇河畔的一切变得多么美好!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参加治河的广大干部、群众,批判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批判“物质刺激”、“工分挂帅”等修正主义黑货,更加牢固地树立了为革命治水的思想,更大规模地掀起了治河的群众运动。七年多来,共挖筑土方一亿五千六百万立方米,相当于治理徒骇河以来总工程量的百分之七十七,并且兴建了大量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从上游的莘县文明寨到下游入海的沾化县垛园,在七百八十多华里的距离内,人们不仅开挖加深了徒骇河,疏浚治理了金线河、赵王河、苇河、赵牛河、土马沙河等二十八条较大的支流,同时完成了大量的配套工程,形成了强大的导洪、排涝网,使排涝行洪能力比治理前提高四倍,比解放前提高十倍。
在治理徒骇河的战斗中,出现了成千上万的英雄模范人物。商河县殷巷公社贫农社员王秀兰,就是出色的一个。她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积极参加治理徒骇河的战斗。几年来,多次被评为治河模范。一九六九年春,她经常生病,社、队领导不让她当民工。可是,她还是驾起小车,转战在工地上。哪里的工程进度慢,她就到哪里助战。有一次,她得到领导的允许,到济阳工段大胡大队的工地帮助干活。这个大队的人问她:“你的工地在哪里?”她回答说:“我的工地无界限,哪里没完哪里干,挖完最后一锨土,我的任务才算完。”
宁津县杜集公社后郝大队贫农社员郝寿星,踏遍了徒骇河流域,是一个连续治河二十三年的老模范。一年春天,郝寿星备好了砖瓦木料,正准备盖新房。这时,上级下达了治河开工的通知。党支部动员他先把房子盖好,下期再上工地。他说什么也不同意,再三说:“盖房子的事可以往后拖拖,治河的事一会儿也不能耽误。”驾起小车就上了工地。据统计,二十多年来,他已为水利建设工程挖泥土两万多方,每方土按照三千斤计算,就是六千万斤以上,用载重五吨的大卡车运,要装六千多车。
沿河人民在治理徒骇河的过程中,把除害与兴利结合起来,不仅疏河排水,而且沿河筑坝拦水,层层设闸,扩大灌溉面积。他们先后在徒骇河上建闸十一座,在较大的支流上建闸六十多座,使这些河上出现了一段段容水上千万立方米的河中水库,并且通过节制调水,实现了各河互济。沿河还建设了八百五十二座扬水站、二十一个万亩以上的引河灌区,使河渠灌溉面积由过去的一万多亩发展到一百二十万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商河县人民先后开挖治理较大支流七条,修建干、支沟一百三十六条,总长度约一千四百里,同时兴建各种桥、涵、闸三百九十多座,初步建成了一个大面积的排灌系统,大大改变了生产条件。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了确保遇旱有水,做到一套渠系,两个水源,河灌、井灌双保险,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徒骇河流域的人民,在发展河灌的同时,又打了许多机井。在徒骇河两岸,到处可以看到钻井塔巍然矗立,机井架遍布田间,一口口机井喷吐着银泉碧流。阳谷县吴海大队的干部、群众,在完成挖沟修渠、排涝淋碱工程以后,接连打了十三眼机井,使全大队近千亩耕地实现了水利化。去年喜获丰收,粮食亩产达到一千一百五十斤,皮棉亩产一百六十五斤,都比十年前提高十倍。现在,徒骇河流域的机井已发展到两万多眼。
过去,由于河道迁徙,河水泛滥,给徒骇河流域造成了遍野碱洼,片片沙滩。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随着治河工程的发展,沿河各地重碱变轻碱,轻碱变良田。聊城县西王大队紧靠徒骇河北岸,五百八十多亩土地,即使翻一两米深,仍然有盐碱。文化大革命中,在根治徒骇河的基础上,他们挖了七条大型水沟,解决了防涝问题。又挖了六条灌溉渠,打了六眼机井,兴修了淋碱工程。利用徒骇河水和井水上灌下排,以水压碱,终于把全部土地改造成高产稳产田。
碱洼换新颜,沙滩也在变。位于徒骇河故道的惠民县申桥公社,有很多土地是沙河滩。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社员们积极在沙河滩上植树造林。现在,有些树木已经成材,起了防风固沙的作用。靠近林带的万亩沙荒,已变成块块良田。一些大队的粮食亩产量由过去的几十斤,猛增到四五百斤。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为了更多的人看到革命样板戏电影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陕西省军区某部电影组,积极深入连队和哨所,满腔热情地为广大指战员和贫下中农放映革命样板戏电影,为进一步普及革命样板戏做出了成绩。
这个电影组所在的部队,有的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巡逻;有的在终年积雪的秦岭太白山巅执勤。人员分散,交通不便。电影组的干部、战士,为了让广大指战员及时看到革命样板戏电影,“越是艰险越向前”。他们攀悬崖,穿密林,越急流,走遍了整个部队的一百二十多个单位。仅去年一年,电影组就放映了革命样板戏电影三百零二场,使八万五千多名观众,受到了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教育。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个电影组的同志,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深刻体会到革命文艺在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一次,电影组长李养缠和放映员杨斌到太白山区的某哨所去放映彩色影片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听说解放军来放电影,山区贫下中农翻山过岭,从几十里外赶来,早就等在那里。在整个放映过程中,贫下中农同喜儿悲欢与共。放映完毕,许多人还舍不得离开,一个劲地赞叹:“这戏真把咱贫下中农在旧社会的苦情倒出来了!”看到这动人的情景,电影组的同志心里很不平静。放映回来,他们在一起座谈体会,联系文艺战线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反复领会党的十大提出的“要继续搞好文艺革命”的深刻意义。大家看到,革命样板戏把牛鬼蛇神、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统统赶下舞台,让工农兵英雄形象巍然屹立在文艺阵地上。对于这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革命人民拍手欢迎,阶级敌人必然恨之入骨。从此,电影组的同志宣传革命样板戏更加自觉了。
去年五月的一天,放映员杨斌和杨金林,背着五十斤重的机器,踏着崎岖的羊肠小道,到海拔二千米左右的麻底哨所去放映彩色影片革命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晌午,天气十分闷热。小杨他们翻过两座山梁,已是汗如雨注。但一想起常年坚守在深山哨所的战友们热切期望看到革命样板戏的心情,便忘记了疲劳,激励自己快步前进。深山里,气候变化无常,眨眼工夫,一阵风过,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突然下起冰雹来。为了保护机器和影片不受损失,他们脱下外衣盖在放映机上,把片盒揣在怀里,在泥泞的山路上奋力攀登。当哨所的战友和邻近山庄的贫下中农闻讯赶来接应时,看到他们与风雨、冰雹搏斗的情景,都感动地说:“同志啊!你们为宣传革命样板戏,真是尽力和劳神!”
在批林批孔斗争中,这个电影组的同志,更加焕发了革命精神。他们把每放映一场革命样板戏电影,都当作批林批孔的实际战斗。为配合连队批林批孔,他们在放映前,播放革命导师关于文艺革命的论述,宣传文艺战线春色满园的大好形势;放映后,组织观众联系影片内容座谈讨论,充分发挥革命文艺的战斗作用。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在平凡的岗位上

在电话机旁
湖北省军区通讯站总机班守机员吴德莲,入伍一年多了。这个贫农出身的女孩子,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进一步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在平凡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天下午,吴德莲正在值班。三十四号单机的信号牌突然掉下来了。小吴敏捷地插上塞子,对着话筒呼唤了几声,没有听到回答。奇怪!没人摇电话,总机上不会有信号。是谁摇了机子不说话,听到铃响不回答呢?
这时,三十四号单机的用户老红军干部、原某部部长王积功的情况,闪现在小吴的脑海里。原来,小吴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用户家里去检修电话,征求意见。她知道王积功患有好几种病症,经常处于心力衰竭状态,随时都可能需要抢救。想到这里,小吴当即断定:准是他的病又犯了。于是,她机敏地把电话的呼叫塞子插到卫生所的线路上,叫他们赶快到王积功家里去。
刘医生接到小吴的紧急电话,提起药箱就跑。刚一进门,就看见王积功躺在沙发上,脸上直冒冷汗,眼珠子鼓了起来。经检查,心跳显著减弱,呼吸次数减少,已是奄奄一息。刘医生赶快给他输氧,服药,他才慢慢恢复正常。
王积功长期卧病,身旁离不开人。那天下午,孩子们都出去了,老伴出去开会了。谁知天气突然变化,四、五级的西北风直刮,气压下降。他的病又犯了。怎么办呢?他艰难地挣扎起来,想打电话找医生。刚按了一下电话摇把,便不由自主地倒下了。事后,他才知道是小吴给刘医生打的紧急电话,无限感激地说:“小吴真是毛主席培养的好战士啊!”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四川省夹江县文工队满腔热情普及革命样板戏,为巩固和发展文艺革命的胜利成果而斗争。这是他们在农村演出。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