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5月9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


第1版()
专栏:

北京市下放郊区农村插队劳动的干部朝气蓬勃
深入批林批孔 坚持“五·七”道路
他们认真看书学习,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自觉改造世界观,被贫下中农称赞为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员,插队知识青年的辅导员
据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五月八日讯 北京市下放郊区插队劳动的干部,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以自己下放劳动锻炼的收获和体会,深入批判林彪鼓吹孔孟之道,恶毒攻击干部下放劳动的罪行,决心沿着毛主席指引的“五
·七”道路继续前进。
中共北京市委遵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和“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的指示,于去年五月从市属机关、企业、大学和各区、县、局抽调两千一百多名在职干部,下放到郊区一千多个大队插队劳动。一年来,这批下放干部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认真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自觉改造世界观,并且协助社队做好插队知识青年的再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贫下中农称赞他们是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员,插队知识青年的辅导员。在批林批孔斗争中,下放干部重新学习毛主席的指示,用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和体会,深入批判林彪鼓吹“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剥削阶级思想,批判他恶毒攻击干部走“五·七”道路是
“变相失业”的罪行。他们说,干部下放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防修、反修,培养无产阶级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林彪反对干部走“五·七”道路,就是妄图使干部走上“三脱离”的道路,成为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工具,他这是痴心妄想。我们一定要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继续前进,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北京市政设计院在通县大杜社公社插队的下放干部,看到社队干部和贫下中农去年三夏大忙时,为了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建设,一连几天不回家,地里吃,场里住,很受教育。全体下放干部同贫下中农一起,顶烈日,冒风雨,大干苦干,迎来了一九七三年的农业大丰收。在批判会上,他们畅谈了自己下放劳动的体会,针对林彪的谬论驳斥说:我们来农村劳动锻炼绝不是什么“失业”,而是创社会主义的大业。干部下放劳动,利用这个机会重新学习,做到能上能下,能“官”能民,这是革命的需要。林彪恶毒攻击干部走“五·七”道路,这正说明我们的道路走对了。在朝阳区中阿友好人民公社插队锻炼的孔德淳,是北京化工学院的女干部。她在一九六四年和一九六九年曾两次下放农村劳动锻炼过。每次劳动回来都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去年她听说北京市委要从各单位抽调一批在职干部到郊区插队劳动,又立即向党支部提出了申请。孔德淳在劳动中,脏活、累活抢在前,刻苦磨练自己。她在批判林彪诬蔑干部走“五·七”道路的反动谬论时说,如果说我们有所“失”的话,那就是我们在劳动中失掉了官、暮、骄、娇四气和资产阶级好逸恶劳的习气,而得到的却是普通劳动者的本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朝气。
北京市广大下放干部还和下乡知识青年一道,痛斥林彪效法孔老二,反对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攻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的反动谬论。他们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它是锻炼、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必由之路。林彪越是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我们越是要歌颂文化大革命,热情支持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积极协助社队做好知识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知识青年培养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延庆县二道河公社下放干部小组组长王元太,是首都钢铁公司第三轧钢厂工人出身的干部,是一九六八年七月第一批进驻清华大学的工宣队员,一九七○年又进驻北京大学。去年,他又积极要求插队劳动,提出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驳斥林彪恶毒诬蔑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无耻谰言。王元太一到农村就协助社队认真做好知识青年的再教育工作。下乡知识青年进村后,他请老党员、老贫农讲家史、村史和阶级斗争史,还用自己在旧社会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惨经历,给青年忆苦思甜,使下乡知识青年一开始走上战斗岗位,就受到了深刻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王元太常常连夜赶写批判稿,带领知识青年召开田头批判会,深入批判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和孔孟之道。通过这些斗争,王元太自己受到了锻炼,也教育和鼓舞了知识青年,使他们不断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
北京市广大下放干部和贫下中农一起看书学习,一起批林批孔,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他们深深体会到,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有的下放干部说,从机关到农村,课堂大了,老师多了,眼界宽了,通过和贫下中农一起学习,一起批判林彪和孔老二,进一步加深了对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极右实质的认识。在怀柔县北宅公社北宅大队插队的共青团怀柔县委副书记王正营,是一个在新社会长大的女青年,对旧社会的阶级压迫没有亲身经历过。她一到村就协助大队党支部把插队知识青年组织起来,编成学习小组,分头到全村一百二十一户贫下中农家里访问,请贫下中农忆苦思甜,同贫下中农一起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写出了八篇贫下中农的血泪家史和三篇地主富农的发家史,还写了一篇村史。通过这项活动,王正营和青年们都受到了一次生动的阶级教育和路线教育。她用贫下中农诉说的血泪斑斑的事实批判说,林彪扯起孔老二“克己复礼”的破旗,就是妄图在中国恢复地主、资产阶级失去的天堂,使广大劳动人民再过牛马生活,这是万万办不到的!我们一定要永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光辉“五·七”道路走下去,在三大革命运动实践中,努力改造世界观,把自己锻炼成为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


第1版()
专栏:

在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指引下
同济大学“五·七”公社坚持开门办学越办越好
广大师生到工地积极参加革命实践,结合典型工程进行教学,思想和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取得了在实践基础上着重向理论方面发展的显著成效
据新华社上海一九七四年五月八日电 在毛主席《五·七指示》的指引下,上海同济大学“五·七”公社师生坚持开门办学方向,积极参加革命实践,结合典型工程进行教学,思想和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取得了在实践基础上着重向理论方面发展的显著成效。
同济大学“五·七”公社是一九六七年由原来的建筑系、建筑工程系同上海市第二、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和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组成的,设有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学两个专业,现有师生七百三十多人。“五·七”公社成立后,师生们到建筑工地边参加实践,边上理论课,改变了过去那种“关起门来搞设计,黑板上面盖房子”的严重的“三脱离”状况。“五·七”公社创办六年多来,已经有四百五十七名学生先后毕业。他们在校期间,结合教学完成一百多项设计任务,建筑面积十八万平方米,还同有关单位协作,研究成功了二十多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直接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这些学生的政治质量和业务水平都远远超过了文化大革命前这个学校的任何一届毕业生。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同济大学“五·七”公社也是这样,在办学过程中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流毒不断进行了斗争。“五·七”公社刚建立不久,就有人反对说:“工地只有生产的气氛,没有读书的环境,离开学校上工地,不象大学的样子”。一九七二年,当社会上出现一股否定教育革命成果的右倾思潮时,又有人提出了取消开门办学的主张,认为结合典型工程进行教学“会削弱基础理论,得不偿失”。“五·七”公社的革命师生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同工人们一起开展革命大批判,大摆关门办学的危害性,大讲开门办学的优越性,并且举办教育革命成果展览会,展出开门办学的丰硕成果,给了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潮以有力的回击。随着批林整风、批林批孔运动的不断深入,师生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战线上前进与倒退、复辟与反复辟斗争的实质,更加自觉地坚持开门办学的方向。
同济大学“五·七”公社在实行开门办学的过程中,把转变学生的思想放在首位,努力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他们认为,开门办学不仅是为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参加革命实践,向工农群众学习,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因此,在工地上结合典型工程进行教学时,注意防止只学技术,忽视政治的倾向。师生们同工人一起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一起开展革命大批判,并且进行社会调查,请在旧社会苦大仇深的老工人上阶级教育课,自觉学习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决心把学到的知识和才能贡献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根据教学要求,同济大学“五·七”公社师生每学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地参加劳动,结合典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有关专业理论知识,锻炼从事实践的能力。他们在选择典型工程项目时,注意前后各个项目之间的相互联系,努力做到前者为后者作准备,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提高,以便学生们由浅入深地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九七○年入学的二百十一名工农兵学员,在三年学习期间,平均每人先后参加了五项典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入学不久,先到工地上参加宿舍、办公楼、仓库等一类民用混合结构房屋的施工劳动,从破土到竣工,了解房子是怎样盖起来的,同时进行现场教学,有的放矢地学习房屋建筑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力学、数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以后,他们又参加了难度一个比一个高的几个建筑项目,结合设计和施工学习有关理论,并且把学过的理论加以综合运用。每完成一项设计、施工任务,他们都进行总结提高,进一步丰富理论知识。这样,整个三年的学习时间,学生们都结合实践学理论,又把学到的理论用于实际,有效地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年级,有一个老工人班,九名学生,平均工龄十四年。他们入学三年来,不仅学完了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而且成功地设计了四个工业和民用方面的建筑项目,建筑面积达七千多平方米。他们在设计中显示的创造才能,是文化大革命前旧大学的学生所无法相比的。当他们还在二年级的时候,就承担了一个条件特殊的车间的设计任务。这个车间四周紧靠着较高的房屋,墙上开窗光线不好,需要进行屋面采光。而这个车间用的又是轻型折线型板式屋架,如果按照通常办法做天窗架或下沉式天窗,不仅构造复杂,浪费材料,而且施工困难,维修也不方便。这个老工人班的学生打破常规,大胆提出了一个新型的平板式屋面采光方案,经过反复试验,终于获得成功。目前,这个车间已经建成,造价既低,采光效果又好,并具有使用耐久、检修方便等优点,得到了使用单位的好评。
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同济大学“五·七”公社已经在开门办学中逐步建立起一个比较固定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劳动“三结合”的基地。


第1版()
专栏:

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会见桑戈尔总统和夫人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五月八日讯 柬埔寨国家元首、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今天上午会见了正在北京访问的塞内加尔共和国总统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和夫人。(附图片)
这是西哈努克亲王和桑戈尔总统进行交谈。
新华社记者摄


第1版()
专栏:

桑戈尔总统参观北京大学和故宫
吴德何英陪同贵宾参观北大受到学校负责人和学员热烈欢迎
徐向前陪同贵宾参观故宫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的历史文物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五月八日讯 桑戈尔总统和其他塞内加尔贵宾在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吴德和外交部副部长何英陪同下,今天下午参观了北京大学,受到学校负责人和工农兵学员的热烈欢迎。
北京大学校园里今天洋溢着中、塞两国人民团结友好的气氛。桑戈尔总统听了有关这个学校教育革命的情况介绍以后,又前往西方语言系法语专业教室参观。贵宾们来到时,学生们正在用法语讨论《人民日报》为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召开而发表的社论《坚决支持第三世界的正义要求》。一位学员谈到特别会议的情况,热情赞扬了塞内加尔政府和人民对这次会议的支持。这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桑戈尔总统还参观了这个学校的历史系考古专业教学标本陈列室和校办制药厂,观看了工农兵学员演出的文艺节目。
今天上午,桑戈尔总统和夫人由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徐向前陪同,参观了故宫博物院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的历史文物。(附图片)
桑戈尔总统和其他塞内加尔贵宾由吴德主任等陪同,五月八日下午参观了北京大学。
这是在校办制药厂参观。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