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5月3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朝鲜开展技术革新积极增产化肥
越南北方宣光等省在山区和平原大力修路
新华社平壤一九七四年五月二十九日电 今年以来,朝鲜化学工业部门职工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增产化肥。
朝鲜生产化肥的重要基地兴南肥料联合企业,今年以来产量逐月上升。这个企业五月份氨的日产量比去年平均日产量增加一百吨。过磷酸肥料和尿素,也都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度的增长。
清水化工厂通过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产量不断提高。今年四月份氮肥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
为了大量增产化肥,最近朝鲜化学工业部门在虚川地区新建成一座生产硼砂的微量元素工厂。这座工厂的建成,对满足朝鲜农业对化肥的需要和改变朝鲜化学工业的布局,将起重要的作用。
新华社河内一九七四年五月二十七日电 据越南通讯社报道,越南北方宣光、清化、义安三省人民为便利生产发展,积极在山区和平原修筑道路。
宣光省拿杭县人民在过去两年中用十四万六千多个劳动日修筑了二百八十五公里长的道路和五十五座桥梁。不久前,他们为了加强木材的运输,又修筑了一条跨越一个山区的道路。在一九六一年时,这个县没有一条可以行驶机动车辆的道路,运输只能依靠马和木排。现在,这个县的十八个乡中的十三个乡都已经修筑了能行驶汽车的道路。
清化省许多县的人民最近已投入近十万个劳动日筑路修桥,为即将来临的夏收作好准备。绍山县的人民花了一万多个劳动日,修筑了一条十六公里长的道路和十三座桥梁,为发展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义安省数千名青年大搞筑路劳动,为开发山区服务。新府葵国营农场的工人已经修筑了许多条汽车路和马车道。清章县青年修筑了三十公里长的木材运输道路。圻英县为了便利国营甘蔗农场的运输,也增修了道路。(附图片)
朝鲜某冶金基地一片热气腾腾景象。


第5版()
专栏:

阿尔巴尼亚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罗马尼亚利用河流、湖泊积极发展养鱼事业
新华社地拉那电 在人民政权的年代里,阿尔巴尼亚的农田水利建设成绩显著。目前,全国有三十一万多公顷土地得到灌溉,占可耕地面积一半以上。
解放前,反动统治阶级根本不关心农田水利建设。全国仅有的二万九千公顷水浇地,都掌握在地主手里。全国大部分土地夏旱冬涝,农业收成得不到保证。
解放后,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政府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阿尔巴尼亚三分之二的面积是属于山区和丘陵,因此,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发展这些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广大农业劳动者仅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就建成了五百个水库,灌溉能力达十一万公顷。同时,这些地区的农业劳动者还开凿了总长度达数百公里的灌溉渠。
今年,阿尔巴尼亚广大的农业劳动者将再增加一万多公顷水浇田,其中有六千五百公顷水浇地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区。这样,将使全国的水浇地面积比解放前增加十倍多。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电 罗马尼亚利用河流、湖泊积极发展养鱼事业,淡水鱼的产量近年来有了显著提高。
罗马尼亚是一个渔业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分布全国各地的河流、湖泊提供了发展渔业的条件。一九七三年淡水鱼产量为四万六千二百多吨,比一九五○年增加了五倍以上。
各地在发展渔业时,注意改造天然湖泊,实行捕养相结合的方针。不少农业社利用低洼地养鱼,取得了显著成绩。采取人工饲养的办法大大提高了鱼产量。目前,天然湖泊每公顷的鱼产量每年约二十至八十公斤,而人工养殖的产量则达五百至二千公斤。
为了推动渔业的发展,罗马尼亚十五个国营渔业公司还采取同有养鱼条件的农业社进行协作的办法,向农业社提供鱼苗、鱼具、饲料,并派人作技术指导,教授科学的饲养方法。
近几年来,罗马尼亚普遍推广现代化的养鱼法,提高单位面积的鱼产量。一些国营渔业公司采用了“分层养鱼法”,除放养本地鱼类外,还同时放养了不需专门喂料、以食水生植物为主的鱼类以及从国外引进的一些鱼类,使单位面积的鱼产量大大增加。这些渔业公司近年每公顷的鱼产量达到二千二百至二千八百公斤,比原先多产七百至一千三百公斤。多瑙河三角洲放养的中国鲤鱼、草鱼、鲢鱼都长得很好。
近几年来,罗马尼亚渔业科研事业也有了显著发展。科研人员深入研究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研究和推广人工孵殖鱼苗、综合饲养、对水生植物施肥等方法。多瑙河三角洲渔业研究单位设立了专门渔场,饲养一些逐渐减少的鱼类,然后再放入河流、湖泊,保护和扩大了渔业资源。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电 入春以来,罗马尼亚各地群众广泛动员起来,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目前全国已植树二万五千多公顷,完成了春季植树造林任务的一半左右。
广大青少年利用工余、课余时间进行义务劳动,上山造林和绿化城市。布加勒斯特市今春已经植树九十多万株。瓦斯卢伊县各农业生产合作社已经造林一千一百公顷,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分之八十。
罗马尼亚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罗马尼亚党和政府对植树造林十分重视。今年各地群众除了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外,还特别重视种植能为纺织工业提供原料的树木。


第5版()
专栏:

马来西亚报纸热烈欢迎拉扎克总理访华
中马建交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五月二十九日讯 吉隆坡消息:马来西亚报纸最近发表社论,热烈欢迎拉扎克总理到中国访问和中马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马来西亚使者报》五月二十一日发表社论说,“吉隆坡与北京同时公布马来西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邦交(的协议),受到全体热爱和平的人士的欢迎。”
《马来使者报》在同一天发表社论说:“马来西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达成了建交的协议,是马来西亚一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大事”。
《马来亚通报》五月二十二日发表社论指出,马来西亚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东南亚的历史上写下新的一页,具有深远的影响。
社论说,马中建交顺应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也符合人民的愿望。
《星洲日报》五月二十二日发表社论说,“马中建交掀开了两国历史的新页,这种政治发展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马中人民必然表示欢迎。”
《南洋商报》五月二十一日发表社论说,马中建交奠下了新关系的开端,是值得欢迎的。社论说:马中两国关系的这一发展为马中合作提供了机会。


第5版()
专栏:

越南南方解放区农业战线喜讯频传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五月二十九日讯 据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报道,越南南方各地解放区农业战线不断传来喜讯。
积极扩大种植面积
广治省解放区农民今年年初以来又拆除成千枚炸弹和地雷,夷平了成万个弹坑,新垦和复垦了成千公顷土地,使今年冬春造比去年增加了四千公顷水稻和近五百公顷杂粮。
为了消除旱灾的威胁,广治省人民使用了十三万多个劳动日兴修水利,挖土八万四千多立方,灌溉渠道系统正在形成。最近,广大农民已对百分之七十的稻田和全部杂粮作物施肥一次至两次。现在,冬春造的水稻和杂粮长势喜人。
大修水利增产粮食
一年多来,芹苴省周城甲县解放区人民,在革命政权的领导下,大力兴修水利,增产粮食。他们已经挖了成千米水渠,修筑十八座大型水坝和五百多座小型水坝。由于水利条件改善,解放区人民种植了近五千四百公顷晚稻和六千一百多公顷增造水稻。全县人民欢庆三造作物都获得了丰收,其中冬春造二千七百公顷,夏秋造三千四百多公顷,晚造近五千四百公顷。晚稻每公顷产量达二吨至四吨,其他两造稻谷产量达到每公顷四吨至十吨。
开展生产自给竞赛
自从巴黎协定签署以来,鹅贡省革命根据地的干部、部队同当地人民一样,积极增加农业生产。他们发起了生产、自给的竞赛。
他们在短时间内种了大量的苦瓜、南瓜、茄子和各种蔬菜。这些瓜菜除了供应本单位所需之外,还有剩余。他们除了种植各种瓜菜以外,还种植许多木薯、红薯等杂粮作物。一些机关、部队单位的干部还因地制宜修挖鱼塘,放养了许多非洲鲫鱼。
由于抓好生产、自给工作,许多机关和部队单位的干部和战士们的生活获得了改善,同时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第5版()
专栏:

我政府贸易代表团到达加德满都
新华社加德满都一九七四年五月二十九日电 由中国对外贸易部副部长陈洁率领的中国政府贸易代表团,五月二十八日乘飞机到达加德满都,对尼泊尔进行友好访问。代表团还将同尼泊尔方面商谈签订新的中尼贸易协定。
尼泊尔工商国务大臣布·曼·辛格、尼中文化协会主席马·哈·乔伊蒂和外交部官员到机场迎接。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曹痴到机场迎接。
中国政府贸易代表团在路经仰光时,拜会了缅甸贸易部长吴山温,双方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第5版()
专栏:

阿中友协等举办电影晚会放映《火红的年代》
新华社地拉那一九七四年五月二十九日电 阿尔巴尼亚—中国友好协会和爱尔巴桑冶金联合企业管理总局五月二十八日在爱尔巴桑联合举办电影晚会,放映中国彩色故事片《火红的年代》,受到与会观众的热烈欢迎。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爱尔巴桑区委员会书记维·卡拉伊吉、阿中友协副主席斯·斯帕塞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和冶金联合企业建筑工地的工人出席了电影晚会。
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参赞韩波和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应邀出席了晚会。


第5版()
专栏:

丹中友协举办中国招贴画展览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一九七四年五月二十九日电 哥本哈根消息:丹麦—中国友好协会从五月九日至二十三日在哥本哈根举办中国招贴画展览,展出供宣传和教育用的中国招贴画和新年画共二百五十余幅。约八千名观众参观了这个展览。
丹—中友协主席弗勒明·莫克在展览开幕式上指出,展出的招贴画反映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情况和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他表示相信,这个展览将促进丹、中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哥本哈根负责文化事务的市长博格·施米特和中国驻丹麦大使岳良出席了展览的开幕式。
这个展览将在丹麦全国各地巡回展出。


第5版()
专栏:阿尔巴尔亚通讯

忘我劳动的人们
在劳动党的亲切关怀和培育下,阿尔巴尼亚工人阶级队伍中的英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拖拉机手什居里·卡纳巴里、司机皮拉·列雷和技术革新者努雷定·霍查,就是其中的三个。这三位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模范事迹,已经成为阿尔巴尼亚广大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学习榜样。
为革命战斗终生
三月,亚得里亚海畔的卡瓦亚地区春意盎然。卡瓦亚拖拉机站的五十多岁的老拖拉机手什居里·卡纳巴里驾驶着他心爱的“铁牛”,奔驰在广阔的田野上。
什居里·卡纳巴里是阿尔巴尼亚解放后首批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的拖拉机手之一,是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四、第五、第六次代表大会的代表。他从一九四九年当拖拉机手到如今,总是精神抖擞地驾驶着拖拉机同合作社社员一起奋战在田野里。
一九五五年,什居里领到一部新拖拉机。他提出了要用这台拖拉机在不进行大修的情况下完成八千公顷标准耕地面积的倡议。到一九六一年,他实现了这一倡议。一九六二年,当苏联修正主义者对阿尔巴尼亚进行野蛮封锁的时候,他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苏修企图扼杀我们。我作为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党员,应该怎么办?”他的回答是:“我要遵照党和霍查同志的教导,为国家多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年,他提出了拖拉机不进行大修完成二万公顷标准耕地面积的保证。一九六六年劳动党五大前夕,他实现了自己的保证,并在五大上又提出完成三万公顷标准耕地面积的新倡议。这一任务也早已超额完成。
从一九五五年到现在,什居里已用这台拖拉机耕地三万五千多公顷。按照一般情况,这一期间他的拖拉机应该进行八次大修,但由于他维护得好,一次大修也没有进行,为国家节约了二十六万五千多列克。另外,还在零配件、燃料等方面节约了三十二万二千七百列克。
现在,什居里又提出直到离开拖拉机手岗位时为止,他所驾驶的拖拉机也不进行大修的保证。他说:“到那时,拖拉机又将翻耕几万公顷土地,而我虽然不再当拖拉机手了,但还可以作别的工作。我们革命人为革命战斗终生。”
紧握方向盘
在科尔察—爱尔巴桑公路线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辆牌号为“K○三七二七”的大型带拖斗载重卡车,满载着物资奔驰着。驾驶这辆卡车的是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科尔察区国营汽车货运公司的司机皮拉·列雷。他以一年十一个月零二十天的时间完成了第五个五年计划(一九七一——一九七五年)的个人运输任务,现在正为第六个五年计划而工作,被人民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成为全国交通运输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皮拉·列雷出身于科尔察区的一个牧羊人的家庭。解放前,他家吃不饱、穿不暖,尝尽了旧社会的辛酸。十六岁时,他毅然拿起了武器,加入游击队的行列,在反法西斯斗争中英勇奋战。解放后,他从部队复员,成了一名汽车司机。他认为新的职务就是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新的战斗岗位。二十多年来,他紧握方向盘,驾驶着汽车,冒着严寒酷暑,战胜重重困难,翻山越岭,把各种物资及时运到祖国建设需要的地方。
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皮拉·列雷用三年半的时间完成了个人运输任务,并且节约了一万二千公升柴油、十个轮胎和许多零配件,一九七一年第五个五年计划开始后,他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整个五年计划个人运输任务,并且为国家节约了八千公升柴油和七个轮胎。为了以更优异的成绩迎接阿尔巴尼亚解放三十周年,皮拉·列雷在今年头一个月已经完成了个人月运输计划的百分之二百一十七。从一九六四年以来,他驾驶的卡车已经安全行驶七十万公里。
身残志不残
每当阿尔巴尼亚第七届人民议会举行会议时,人们都看见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人,手扶拐杖登上主席台,倾听着代表们的发言,他就是阿尔巴尼亚第七届人民议会副主席、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爱尔巴桑区的技术革新能手努雷定·霍查。
努雷定·霍查从小就失去了父母。人民政权建立后,党把他培养成一名汽车修理工。一九五一年,由于一次事故,他不幸失去了双腿。工厂党组织的负责人和工人们在他治疗期间日夜守护在他身边,用英雄人物的事迹鼓舞他继续战斗。党的关怀,工人们的热火朝天的干劲使他深受感动。他想:“我虽然失去了双腿,但还有双手,不一样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吗?”他自己动手作了一副假腿装在腿上,练习走路。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使他战胜了重重困难。他刚能走路,就拄着拐杖到俱乐部和图书馆协助工作,并在街道上作了大量的工作。一九六一年,努雷定目睹苏修对阿尔巴尼亚的封锁,义愤填膺,来到区党委,表示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击苏修的封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区党委批准他回到汽车修配所工作。他同工人一起,大搞技术革新,制造成功汽车自动卸货装置和其他一些苏修封锁的设备,成为技术革新能手,并且光荣地加入了劳动党。前几年,建筑工地少一名吊车手,他志愿前往,经过苦练,已能自如地操纵机械,获得了工地上的优胜红旗。最近,他被派到一个部门担任领导工作。他表示:自己的地位虽然变了,但普通劳动者本色不能变,一定要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