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5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青龙河畔气象新
——河北卢龙县富申庄大队批林批孔以来的变化
座落在燕山脚下、青龙河畔的卢龙县富申庄大队,是全县农业学大寨的一面红旗。通过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这个大队的革命和生产出现了一片新气象。
看书学习蔚然成风
在批林批孔的斗争实践中,富申庄大队的干部和群众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深入批林批孔,必须刻苦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掌握理论武器。因此,他们把认真看书学习,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当作当前的一项重要革命任务。
只上过三年学的青年社员陈春兰,开始参加理论学习班时,畏难情绪很大。在党支部书记陈会的耐心帮助下,她回忆了旧社会劳动人民没有文化的苦,深深感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革命的需要,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能学好,从而坚定了“攻克文化关、攀登理论山”的决心和信心。在参加集体学习时,她刻苦读,认真听,不懂就问;回到家里,那怕时间再晚,也要坚持学习,反复琢磨,细心体会。母亲劝她休息,她说:“要批深批透林彪、孔老二‘克己复礼’反动纲领的极右实质,不下苦功夫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怎么能行!”
象陈春兰这样认真读书的社员,全村还有很多。民兵排长刘月芹只上过两年学,开始批判孔老二鼓吹的反动的“天命论”和林彪鼓吹的唯心主义“天才论”时,只知道这都是骗人的鬼话,对其反动实质却认识不清。后来,她认真学习了列宁的有关论述和毛主席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等光辉著作,并虚心向同志们请教,终于弄清了林彪、孔老二鼓吹这些反动谬论,是为他们妄图复辟的反革命政治目的服务的。孔老二鼓吹“天命论”,是为了复辟奴隶制;林彪鼓吹唯心主义“天才论”,是为他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制造舆论。刘月芹在批判会上用学到的革命理论,联系几年来自己参加“五治高粱洼”、“两修拦河坝”等战天斗地的实践,阐述了“实践第一”、“奴隶们创造历史”的观点,狠批林彪鼓吹唯心主义“天才论”的罪恶阴谋。她的批判,有理论,有实际,受到群众的称赞。
一代新人茁壮成长
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这个大队锻炼培养起来的十三名新干部,在这次批林批孔斗争中,阶级斗争、两条路线斗争观念不断增强,继续革命的朝气更加旺盛。
党支部副书记陈伦是个敢于反潮流的青年干部。前几年,他带动青年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顶住了“底分加奖”等错误做法。通过深入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阴谋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罪行,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坚持革命,反对复辟,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就要坚定不移地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因此,一事当前,他首先注意把好路线关。今春,为了大干农业,积极发展养猪事业,大队决定添设一台打浆机。在支部会上,有的同志主张花钱买。陈伦认为,既然自己能制造,为什么还要花钱买?他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现在家业大了,更要精打细算,时刻想到节约,革命传统不能丢。”一席话,说得大家心服口服,一致同意自己动手制造打浆机。
民兵副指导员王凤英是个下乡知识青年。几年来,经过三大革命运动的锻炼,晒黑了皮肤,炼红了思想。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她用自己下乡五年多,在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下,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不断提高的事实,狠批孔孟宣扬的“学而优则仕”和林彪诬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于变相劳改”的反动谬论,进一步树立了扎根农村一辈子的思想。在改天换地的战斗中,她处处抢重活,挑重担,当先锋,自觉地磨练“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今年春天,她带领四名女青年承担了开凿穿山洞的任务。哪里艰苦她在哪里干,哪里危险她就出现在哪里。洞里刨土直不起腰,抡不开镐,她就跪着刨。手磨出了泡不叫苦,胳臂抡肿了不叫累,膝盖磨出了血不怕疼。打眼放炮比较危险,她总是抢着点炮。她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大家艰苦奋战,提前五天完成了开凿穿山洞的任务,受到了群众的好评。最近,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农业生产热气腾腾
富申庄的广大干部、群众,通过深入批林批孔,焕发了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他们干地里活,想天下事,把一锹一镐和世界革命联系起来,奋勇战天斗地,春耕生产搞得热火朝天。
入春以来,他们顶风冒雪,仅用八天时间,就在青龙河修起一道六十米长的拦河坝,保证了水轮泵站的发电用水。接着,又乘胜前进,把百亩人造平原的土层加厚了一米,为夺取农业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前些日子,正是小麦返青、大田播种的关键时刻,座落在西山路口的引水渡槽出现了塌方。民兵副连长陈山和副指导员王凤英,勇敢地带领民兵承担了修建渡槽的艰巨任务。在施工中,他们批判了林彪、孔老二散布的“上智下愚”等反动谬论,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巧架“飞桥”的战斗中,“铁姑娘”、“铁汉子”等先进人物不断涌现。基干民兵陈柱负责搬料任务。他背着二百斤重的水泥砖,在只有一尺宽的又陡又滑的跳板上,来来去去;他双手磨出了血,同志们劝他回去休息,他却坚定地说:“想想旧社会缺吃少穿的苦日子,看看今天的幸福生活,再累也心甘。”知识青年王伟和张培华担任和灰拌料,担水、挑沙、供石送料,整天一脸汗水一身灰沙,从没有叫一声苦。他们大干十三天,终于修成了长八十米、高五米五的十拱引水渡槽,保证了南山二百亩麦田和稻田的用水。
现在,这个大队的广大干部和群众,正以批林批孔为动力,抓紧麦田管理,努力夺取今年农业的更大丰收。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安徽省六安县新建的三十铺茶场工人正在采摘春茶。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云雾山中新画图
最近,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参观了湖北省钟祥县客店公社革新大队社员在云雾山中绘出的美好画卷:平展展的层层梯田挂在山坡,一座座水库映着蓝天,清泉渠水绕山间,拖拉机、动力机震荡得山鸣谷应。社员们正在用本大队几年巨变的事实,狠批林彪攻击和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罪行。
拨正方向
革新大队第三生产队地处客店坡的小集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刘少奇“三自一包”的黑风刮到这里。躲在阴暗角落的阶级敌人,跳出来煽动群众上山乱砍树木,弃农经商,闹得人心涣散,成了有名的后进队。
文化大革命中,群众奋起造了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反,干部、社员进一步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一次,有个反革命分子,乘队里派他砍山藤做公房的机会,乱砍树木当柴卖,被社员发现,立即报告队里,对他进行了斗争。
去年,队里安排人搞副业时,有人提出“可以分摊到人,省得干部操心”。副队长张明水觉得这个办法有问题,便提醒大家说:“文化大革命批判过了的东西,我们再拣起来,这不是走回头路吗?”经过讨论,制定了常年固定专班,收入统一核算,按劳付酬的方案。这一年集体副业收入比往年增加百分之三十。
三队的干部和社员,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办事,用实际行动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爱社会主义,爱集体,努力为革命种好田的好人好事不断涌现,粮食产量节节上升。一九七三年,粮食亩产一千二百八十七斤,比文化大革命前增长百分之六十六。社员们深有感触地说:“田还是那些田,人还是那些人,为啥产量变了样?根本的一条,就是端正了方向,走对了路。”
改造山河
干沟河边有六百多亩水田,由于山高冲狭,下一场暴雨就成灾,三天不下雨又硬得象铁菱角。过去这里也搞过水利建设,但只是修修补补,没有根治。
文化大革命把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了。一九六六年冬,广大干部和社员自己设计,自己施工,修起了一座小型水库,增强了抗旱能力。后来,又在两山对峙的峡口处筑坝修水库。由于这里地势陡峭,没有土可取,社员们便走几百米远翻过陡坡,把一担担黄土挑上大坝。经过一个冬春的努力,打起了拦河坝,蓄水八万多方。接着,又开通了二千多米长的盘山渠,挖了排水沟,使这个文化大革命前的干沟河,变成了不怕旱涝的米粮川。
去年,中稻谷一上场,大队党支部就集中一百个劳力,打响了平整土地的战斗。二十四岁的党支部书记黎东明,泥里水里,和大伙干在一起。干部社员齐努力,把原来四十多块高低不平的“碟子地”,改成了六大块平展展的园田。新平整的土地当年种上了小麦。文化大革命以来,他们共兴修小水库四座,治理山冲十二个,挖渠六十条,劈山造田一百二十亩,平整改田二百亩。
闯出新路
过去,这个大队只习惯于种一季中稻,一季麦子,粮食亩产一直在四五百斤上下徘徊。文化大革命中,他们建立了农业科学研究组织,改革耕作制度,试种双季稻。但是,这个新生事物刚萌芽,就遇到了阻力。有些人说:“山高水冷气温低,种双季稻白费力。”一小撮阶级敌人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一方黄土养活一方的人,山区只有种一季的命。”农业科研组织的负责人、共产党员吴万林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的教导,决心顶着风浪闯新路。在党支部的支持下,他们带领社员群众,第一次试种了二十五亩双季稻,亩产达千斤以上。
试种双季稻的成功,更加激发了群众改革耕作制度的积极性,双季稻面积逐年扩大。为了进一步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他们又进行了一年三熟试验。结果,五十一亩三熟作物平均亩产一千三百多斤。接着,他们又在晚稻田里套种小麦,解决了无霜期短、作物生长时间不足的矛盾。一九七二年,三熟作物亩产上升到一千四百多斤,打破了山区不能搞三熟的旧框框。
小面积试验的成功,鼓舞了广大干部和群众。大队党支部积极推广改革耕作制度的经验。一九七三年,全大队双季稻发展到五百多亩,三熟作物发展到一百二十亩。由于备足了肥料,不失时机地掌握了生产环节,这一年夺得了大丰收。事实雄辩地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论断:“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兰考的春天
阳春三月,我们访问了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生前战斗过的河南省兰考县。登临城北黄河故堤,极目眺望,大地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那一排排矫健挺拔的大官杨,一处处满枝花蕾的大果园,一片片紫花盛开的泡桐林,还有那一方方苗青花黄的小麦和油菜间作田,给今日兰考增添了无限春色。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和考验的兰考人民,继承和发扬焦裕禄同志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战十年,基本上征服了内涝、风沙、盐碱三大灾害之后,又乘批林批孔的强劲东风,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打响了搞好今年春耕生产,夺取更大丰收,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兰考的战斗。
今年春节一过,兰考县的干部和社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狠批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决心以新的建设成绩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成果,保证社会主义江山永不变色。
兰考县委的领导成员站在批林批孔斗争的最前列。县委书记王向明联系兰考的巨大变化,狠批林彪反党集团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罪行。他说:过去的兰考是野兔不拉屎的盐碱滩,飞沙不毛的荒岗岭。解放以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粉碎刘少奇、林彪两个资产阶级司令部的斗争中,教育了群众,锻炼了干部,全县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继承和发扬焦裕禄的革命精神,坚持挖河除涝,翻淤压碱,植树防沙,不断地改变着兰考灾区的面貌。如今的兰考大地,碱滩变良田,荒岗树成荫。一千多条排灌沟河,渠堤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排灌系统。过去的风口和沙丘,已经被林带堵封起来。五十多万亩青沙地,实行了农业和泡桐间作。二十多万亩盐碱地,经过深翻淤灌,植棉改碱,增强了抗灾能力,大面积涝、碱、沙灾害已经基本上解除。去年,全县八十一万亩秋粮作物夺得高产,总产量比一九七二年增长二成多,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为国家提供商品粮三千万斤。当年焦裕禄同志带领全县人民栽植的泡桐树已经成林,木材蓄积量达二十万立方米,全县胜利地实现了民用木材自给有余。林彪反党集团闭着眼睛说瞎话,胡说什么“国民经济停滞不前”,“农民缺吃少穿”,这完全是恶毒诬蔑,必须坚决回击!
在焦裕禄生前树立的“四个红旗队”之一的秦寨大队,社员们用本队深翻压碱逐步把全队四千多亩盐碱地建成稳产高产农田,夺得粮棉双上《纲要》的生动事实,批判林彪和孔老二宣扬的“上智下愚”、“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等等反动谬论。曾被焦裕禄誉为“五老将”之一的贫农社员秦友礼说:解放前,俺秦寨五百一十户人家,逃荒要饭的就有二百五十三户,卖儿卖女的一百七十二户,饿死一百八十多人,死绝三十五户。是我们命穷吗?不,那是阶级压迫的结果。解放后,特别是一九六二年,焦裕禄同志带领着俺队坚决走毛主席指引的路,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翻淤压碱,经过十年奋战,俺队的盐碱地上长出了喜人的好庄稼。去年,粮食平均亩产五百七十九斤,皮棉亩产八十五斤,队队有储备,户户有余粮,还为国家提供商品粮二十多万斤。是俺的命好了吗?不,那是俺跟毛主席干革命的结果。通过批判,俺算把林彪的黑心肠看透了。他要开倒车,俺要干革命;他要复辟资本主义,俺要把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
批林批孔运动,成为兰考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巨大动力。它激励着人们决心打好备耕、春耕这一仗,夺取今年农业更大的丰收。
我们来到兰考,正逢春播,社员们正在忙着把营养钵里培育的棉苗往棉田移栽。播得较早的玉米和高粱,已经出苗,呈现一派生气勃勃的喜人景象。
兰考县今年要进一步发展农田灌溉,需要电。今年二月下旬,在批林批孔推动下,县委及时组织力量,展开了柴油发电机组联合发电并入大电网的试验。参加试验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胆革新,终于成功地把电流源源输送到电网上。到四月十日,全县已用五十多部柴油发电机组联合建成了九个小电厂,每小时提供电力两千五百度,大大加快了农田水利化的前进步伐。
抓肥料是保证农业大上快上的一项重要措施。兰考群众大打人民战争,广开肥源,狠抓农家肥。在赵垛楼大队,社员们回顾本队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自力更生解除内涝,锁住风沙,实现一人一亩水浇地的战斗历程,狠批林彪、孔老二鼓吹的“上智下愚”的反动谬论,进一步激发了革命干劲。干部和社员团结战斗,大积农家肥,为夺取今年农业新丰收创造了好条件。
在兰考,最引人注目的是,过去想都不敢想,或想了办不到的事,今天变成了现实。打机井,过去要十几个人干七八个昼夜,花一千多元才能打成一眼;现在花二三百元,几个人大干一天一夜就可打成一眼。河道岁修,过去每年都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今年在整治四明河、宋营沟、五干渠等三十六条河道工地上,七万九千名治河大军,你追我赶,以每人每天完成八立方米土方工程的惊人速度,十几天就完成了。在引黄人民跃进渠渠首闸工地上,四百多名治理黄河大军,正在抢时间,赶进度,日夜奋战,对大闸进行高标准整修。在紧靠黄河南岸的三义寨公社,五千多名社员振奋革命精神,打井修渠,为实现井河双灌而奋斗。黄河东坝头的爪营公社,五千名社员在完成东方红提灌站二十里干渠修筑任务的同时,出动马车、架子车,往返五十里,把工程所用的一千吨物料及时运到工地,加速了桥、闸、涵工程的配套,四万亩小麦和春地提前得到浇灌。
随着批林批孔运动的不断深入,兰考县干部们的革命斗志也越来越昂扬。他们以焦裕禄为榜样,带领全县人民大干苦干,在建设新兰考的战斗中积极发挥带头作用。
现任中共开封地委书记兼兰考第一书记的张钦礼,是当年同焦裕禄并肩除三害的战友。今年春节,他带着县委的五、六名干部,拉着架子车,把一千四百多斤春小麦良种送到红庙公社双杨树大队。然后,他们同大队干部和社员一道学习毛主席关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伟大教导,狠批林彪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热情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研究如何消除农业生产薄弱环节,更好地打井修渠,平整深翻,植树造林,加快实现农田水利化、园田化、园林化。
县委八位书记、副书记和十八名常委,也分别深入到全县十个公社蹲点。他们住在老贫农家里,蹲在生产队饲养室里,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县委常委赵新贞参加十大回来后,担任了堌阳公社党委第一书记。他尽管对农业生产有着丰富的经验,但仍然坚持调查研究,跑遍全社十七个大队,掌握阶级斗争的新动向,了解农业生产的新问题,走到那里,干在那里。为了使春红薯和春播大麦间作在全公社推广开,今年三月上旬他就到春红薯栽种面积较大的范场大队去搞试验,做出样板,然后在各队推广。
县委副书记杨捍东,原是一九六七年毕业的大学生。几年来,他在老干部的带领下,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迅速成长。一九七二年冬,他担任县委副书记后,坚持深入基层,到阶级斗争比较复杂、自然条件较差的王茂店大队蹲点。他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坚持对干部、社员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狠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在他的帮助下,大队党支部建成了一个密切联系群众的朝气蓬勃的战斗指挥部,保证了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贯彻执行,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去年,大队粮棉产量都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为了夺取今年农业新丰收,杨捍东又帮助王茂店大队进一步改变生产条件,掀起打机井,深翻土地,积肥和植树造林的新热潮,为全公社抓革命促生产树立了好榜样。
在县委领导干部的带动下,很多县、社干部,走出办公室,身背行李,到最困难的地方蹲点。他们同群众一道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用更大的革命干劲战天斗地,续写焦裕禄没有写完的战斗诗篇。 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