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4月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在批林批孔斗争中打冲锋
——记青年工人丁晓岩批林批孔的事迹
走进山西省忻县地区机引农具厂,举目所见,一派热气腾腾的革命景象。车间内外贴了许多批林批孔的大字报和大批判专栏。青年工人丁晓岩写的批林批孔文章和评论,引起厂里工人的广泛议论。有的说:“小丁在我厂批林批孔战斗中打了头一炮。”有的说:“小丁是这场阶级斗争中涌现出来的革命闯将。”
二十一岁的丁晓岩,是一九七一年入厂的新工人。入厂以后,他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关心国内外大事,去年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去年第四季度,丁晓岩在学习党的十大文件的基础上,连续写出了《林彪与孔老二》、《吹响我厂批林批孔进军号,打响我厂批林批孔第一炮》、《各级领导要抓批林批孔大事,革命工人要当批林批孔主力军》三篇文章和评论,在今年一月二日开始陆续刊登在车间黑板报上,揭露和批判了林彪尊孔反法、贩卖孔孟之道的狼子野心。
在《吹响我厂批林批孔进军号,打响我厂批林批孔第一炮》的评论中,丁晓岩指出:“孔老二是什么人?他是顽固维护没落奴隶制的反动派,那就应该万炮齐轰;孔孟之道是什么货色?它是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维护其反动统治的工具,奴役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那就应该彻底批判!”
评论说:“林彪一伙尊孔、崇儒,从孔家店拣起一堆破烂向我们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猖狂进攻。我们就要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打它一场人民战争,揭开他们的画皮,暴露他们的用心。这是上层建筑领域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必要的斗争,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步骤。”
评论最后向全厂职工提出:“战斗吧,同志们!不要犹豫,擦亮眼睛,你是无产阶级战士,你就应该在这场事关重大的阶级搏斗中打先锋!冲!冲!冲!”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一九七四年元旦社论发表以后,丁晓岩在学习社论的过程中,同他的师傅一起,又继续写出了好几篇批判文章和评论。
一个只念过六年半书的青年工人,能够这样自觉地参加批林批孔斗争,这是他紧密联系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的结果。
去年八月,丁晓岩从报纸上读到了杨荣国同志写的文章《孔子——顽固地维护奴隶制的思想家》,受到很大的启发。从那以后,他不仅注意学习报刊上发表的批孔文章,还从《毛泽东选集》中选读了毛主席关于批判孔孟之道的论述。通过学习,丁晓岩进一步懂得了孔老二是个反对革命,鼓吹倒退的反动派;孔孟之道就是复辟之道,是两千多年来束缚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
为了进一步弄懂批林与批孔的关系,丁晓岩还反复学习了党的十大文件和报刊上的文章,并且把林彪与孔老二的黑话加以对照,分析他们的共同点。从分析对照中,他逐渐看清,林彪和孔老二都是要搞复辟,开倒车;都是搞唯心论的先验论,鼓吹反动的“天才论”;都是反革命的两面派。他们是一脉相承,一丘之貉。
丁晓岩提高了觉悟以后,自觉地投入这场斗争,积极搜集材料写批林批孔文章。去年十二月下旬,他的师傅、共产党员王润贵从外地参观学习回来,向大家介绍了外地批林批孔情况。丁晓岩立即拿出已写好的批林批孔文章请师傅修改。王润贵一字一句地读了小丁的文章,热情地鼓励小丁参加这场斗争。今年元旦的晚上,他们师徒俩一边学习《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元旦社论,一边批判林彪和孔老二的罪行。第二天早晨下了夜班,他们同车间工人一起,抬黑板,找笔墨,把两篇批林批孔的文章写在《战地黄花分外香》的板报上,打响了全厂批林批孔的第一炮。
二月初,忻县地区机引农具厂的批林批孔运动展开以后,丁晓岩担任了小组的辅导员,和小组的工人一起边学、边议、边揭、边批。全组工人围绕着批判“克己复礼”、“中庸之道”和毒草《三上桃峰》,先后写出了六十多份大字报。丁晓岩在他写的《林彪鼓吹“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就是攻击暴力革命,攻击无产阶级专政》的大字报中,以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武器,狠批林彪反党集团的《“571工程”纪要》反革命武装政变计划,狠批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三月十七日,丁晓岩所在的钳工组的工人们下班以后,重温了毛主席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许多重要指示,同厂里的干部一起,议论了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回潮在这个厂的反映,连夜由丁晓岩执笔,又写了《向修正主义的办企业路线宣战》的大字报。
丁晓岩在批林批孔中打先锋,在生产上也起带头作用。他一贯坚守生产岗位,认真踏实地干活。业余时间,他生龙活虎地开展批林批孔的活动,车间交给的宣传任务,他都放在下班以后挤时间去完成。去年,丁晓岩为了抓革命,促生产,把探亲假推到今年二月初。但是,批林批孔斗争蓬勃展开,使丁晓岩的心情很不平静,他二月初在家里只住了三天,就提前半个月回到厂里。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今年一、二月份,丁晓岩所在的钳工组每月都提前一至两天完成生产任务。
新华社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知识青年的贴心人
——记上海在黑龙江插队干部刘生才烈士的事迹
党的好干部、知识青年的贴心人、原上海市粮食局去黑龙江插队干部刘生才同志因患肺气肿等病,经医治无效,不幸于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四日在黑龙江逝世。这个不幸的消息传到上海以后,曾与刘生才同志朝夕相处、并肩战斗过的战友,都禁不住热泪夺眶。人们悲痛地说:“老刘生前热情支持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为我们作出了好榜样,他那种一心为革命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一九七○年四月,刘生才同志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的教导,满怀革命豪情,来到黑龙江逊克县车陆公社利民大队插队锻炼。几年来,他带领上海插队知识青年,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努力改造世界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刘生才同志用自己的模范事迹,批判了孔老二一伙“学而优则仕”和林彪一伙“变相失业”的反动思想,实现了他生前“哪里最艰苦,我就应在哪里战斗”的钢铁誓言。
心在边疆 热爱边疆
每年四、五月份,在黑龙江是风沙最大的时候,也是春播最好的季节。刘生才一到农村,就坚决要求到劳动强度较大的播种箱上去工作。当地的领导同志看到老刘已年过半百,担心他刚到边疆,干这样重的活吃不消,就劝他先好好休息几天,适应一下北方的气候再干。老刘诚恳地说:“你们的意思我理解。但我是来接受再教育的,哪里活最紧张,我就应该到哪里去,这正是锻炼人的好机会。”他立即投入了火热的生产劳动,不论白天夜晚,刮风下雨,只要拖拉机在原野上奔驰,人们就能看到老刘随着红色播种箱来回奔波。
几年来,老刘牢记毛主席关于“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教导,总是和贫下中农、知识青年一起劳动。无论是春季播种,夏季铲地,秋季抢收、脱粒、送公粮,还是管食堂的菜地、做杂活,他样样都抢着干,哪里最艰苦,哪里最紧张,老刘就出现在哪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有力地批判了叛徒、卖国贼林彪和孔老二轻视体力劳动,鄙视劳动人民的剥削阶级思想。
刘生才同志战斗在边疆,热爱边疆人民,急边疆人民所急。一九七二年,老刘因病返沪治疗,当他听到自己所在的大队遭到大水灾时,就不顾病体未愈,决定马上返回黑龙江,投入抗灾自救的斗争。家里人劝他等身体好了再回去,老刘坚定地说:“现在那里有困难,十分需要我回去,我怎能留在家里呢?”他简单准备了一下,就带病返回利民大队。回队以后,老刘虽然经常咳嗽、气喘,他还是和大家一起劳动,为抗灾自救贡献力量。
刘生才同志曾经这样说:“我们在政治上要向高标准看齐,在生活上只要过得去就行了。”老刘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农村的几年中,他生活十分俭朴,和贫下中农、知识青年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从来不搞特殊化。老刘在生活上处处省吃俭用,一条被面用了十几年,破了就补,一直用到了他逝世的那一天。可是,对于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志,他却经常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钱拿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有人劝他说:“老刘,你年纪大了,想吃什么就买点吃吃,想穿什么就买点穿穿,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老刘坚决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说:“我是来接受再教育的,不是来享晚年福的!”
教育青年 扎根边疆
插队几年来,刘生才同志遵照毛主席关于“要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的教导,牢记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工人阶级的委托,满腔热情地从政治上思想上帮助青年,无微不至地从生活上关怀青年,使青年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茁壮成长。知识青年每一次开会,老刘都要参加。他经常找知识青年谈心,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一次,有个知识青年在搞代销员工作时碰到一些困难,就想打退堂鼓。老刘知道以后,马上找这个青年谈心。在老刘的帮助和教育下,这个青年认识到做代销员工作的重要意义,决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由于老刘很关心知识青年,所以,青年们有什么事情,总是喜欢找他商量。
老刘经常带病步行几十里,去看望上海知识青年,传达毛主席、党中央的指示,鼓励知识青年扎根边疆干革命。他对知识青年说:“只要对革命有利的事,我们就要多干;只要是对革命不利的事,我们就要坚决抵制!”有一个时期,在少数知识青年中产生了一股“返城风”。有个青年想利用自己与个别干部的私人关系,要党支部开证明,同意他离开农村到城里去工作。老刘知道后坚决不同意。他配合当地干部做了大量的政治思想工作,帮助广大知识青年坚定扎根农村干革命的决心。
老刘十分关心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重视运用革命文艺这种形式,对知识青年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尽管他年纪比较大,还是和青年们一起,积极组织文艺活动,丰富知识青年的文化生活,用革命文艺占领农村业余文化阵地。老刘经常为搞文艺活动费心奔忙,有时工作到深夜。他组织知识青年排练《金训华之歌》小话剧等节目,热情歌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革命的新生事物,深入批判孔老二一伙的“学而优则仕”等反动谬论,帮助青年坚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在生活上,老刘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知识青年。他看到食堂里缺少放馒头的用具,就割来柳条,编了许多筐,交给食堂使用。在农活繁忙的季节里,食堂人手少,有时忙不过来,老刘不顾自己身体有病,清晨三点多就起床,到地里摘豆角。早饭以后,他又和大家一起出工。一九七二年,当地因受灾歉收,食堂缺菜,老刘主动拿出自己节余的钱,给食堂买菜。知识青年生病了,老刘总要去探望。因此大伙只要提起老刘,都亲切地说:“老刘是我们政治上的好老师,工作上的好参谋,生活上的贴心人。他象父母一样关心我们知识青年。”
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
刘生才同志身体一直不大好,当地的党组织、贫下中农和下乡知识青年都十分关心他,多次劝他抓紧治疗,他都以种种“理由”婉言谢绝了。老刘一心想的是党的事业,想的是革命工作。他常对人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发一分热,放一分光!”虽然肺气肿等病日益加重,他仍然坚持战斗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
去年七、八月间,老刘插队的地方又涨水了,尽管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提前筑了堤坝,但由于水位不断猛涨,堤坝还是被冲开了缺口。全村男女社员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抢险斗争,好多青年跳入缺口。老刘看到情况紧急,他不顾自己发烧到三十九度,毅然跳下水去,和青年们共同战斗。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劝他说:“老刘,快上去!”他却说什么也不肯。后来,好几个人一起,才把他推上岸来,可他马上又投入了紧张的运土劳动。这时,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贫下中农把老刘抬上马车,硬要他先回队休息。但隔了一会,他又跑回堤坝,继续参加战斗。
老刘在病情日益恶化,行走已经相当困难的日子里,还念念不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收割黄豆时,老刘总是起得很早,有的同志问他:“你这样早起来干啥?”老刘回答说:“我走得慢,割得慢,如果再晚点起来,还能干啥活呢?”许多同志关切地说:“我们大家只要多使一把劲,就把你的任务完成了。”他却说:“我虽然割得少,但割一垄,就少一垄。”贫下中农、插队干部和知识青年都不让他下地干活,老刘看着丰收的年景,怎么也不肯休息。为了减少弯腰引起气喘,他自己做了一个夹子,又下地干活来了。他对同志们讲:“多捡一颗豆,就是为国家多交一粒粮。”人们感动地说:“老刘真是革命的老黄牛!”
去年秋天,老刘的病越来越重,当地党组织、贫下中农、知识青年和插队干部,都催促他到县医院或回上海治疗,可是老刘总是百般推辞说:“当前农活很忙,正是秋收,不要为我一个人耽误了生产。”当贫下中农准备好马车,送他到县医院去时,他又说:“现在脱粒、送公粮紧急,要用马车,等我病好一点自己去。”卫生员为他打针,他坚持不肯多用针药,要把针药留给贫下中农用。在病危卧床不起的时候,老刘仍想着党,想着革命,要求在他床前参加最后一次党支部会议,对利民大队一九七四年的规划提出了建议。
去年十二月四日凌晨,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刘生才同志,与我们永别了!许多贫下中农含着热泪对着他的遗体说:“老刘呵!你真是把整个心都交给咱利民大队了!”已经买好车票准备回上海探亲的六名知识青年,都退了车票,守在老刘的遗体旁。正在外面进行征兵体检的知识青年,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连忙赶回来,最后看望了老刘一眼。当老刘病危时,中共逊克县委派出干部和医生,专程赶到利民大队探望他。老刘逝世后,车陆公社党委连夜给上海有关组织拍了电报,并举行了追悼大会和安葬仪式。
根据刘生才同志的生前表现,中共上海市委、市革命委员会追认刘生才同志为革命烈士。刘生才同志虽然不幸逝世了,但他那生命的火花放射出的灿烂光辉,他那革命的战斗的先进事迹,将永远激励着人们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奋勇前进!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陈二铺公社党委组织下乡知识青年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湖南省临醴县陈二铺公社党委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组织下乡知识青年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向贫下中农学习,同贫下中农一起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罪行,推动了全公社批林批孔运动的发展。
批林批孔运动在这个公社开展起来以后,公社党委为了帮助知识青年提高认识,特地举办学习班,组织他们学习毛主席有关阶级斗争和批林批孔的指示,请了十几位老贫农给他们讲家史、村史,诉旧社会的苦,讲新社会的甜。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了下乡知识青年对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仇恨,认识到开展这场批林批孔运动的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下乡知识青年搞好革命大批判,公社党委又组织他们针对林彪、孔老二的各种谬论,向贫下中农进行社会调查,根据调查的材料,同贫下中农一起开展革命大批判。青年们向贫下中农调查了当前农村阶级斗争的情况,用这些实际材料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罪行;用调查来的贫下中农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科学种田夺高产的动人事迹,批判林彪、孔老二鼓吹的“英雄创造历史”和“上智下愚”的反动唯心史观。青年们还用自己在农村茁壮成长的事实,对孔孟宣扬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和林彪散布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的无耻谰言,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下乡知识青年通过社会调查,用贫下中农熟悉的材料来批判林彪、孔老二的反动谬论,推动了全公社批林批孔运动的发展,他们自己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提高了扎根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汪家园大队园林场的下乡知识青年,一面开展革命大批判,一面开荒造林,现已开出新茶园二十多亩。公社茶场的下乡知识青年,积极投入批林批孔斗争,开展科学种茶试验,决心夺取革命和生产的双胜利。 (新华社)


第4版()
专栏:编后

做新生事物的促进派
一九六八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号召:“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毛主席的教导,深刻地批判了孔丘、孟轲鼓吹的“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反动谬论,为广大干部和知识青年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叛徒、卖国贼林彪,把孔孟之道作为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武器,疯狂攻击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胡说什么广大干部下放劳动是“变相失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妄图破坏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
乌鸦翅膀遮不住太阳的光辉。今天本版刊登的上海去黑龙江插队干部刘生才烈士的先进事迹,有力地批判了孔孟之道和林彪的诬蔑。刘生才同志在下放锻炼期间,坚持走五·七道路,努力改造世界观。他遵照毛主席关于“要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的教导,满腔热情地带领下乡知识青年,把全部心血都献给了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工作。刘生才同志不愧是党的好干部,知识青年的贴心人。他为广大五·七战士树立了一个榜样。我们大家都要学习他,做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促进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