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4月2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成昆路上处处春
一条钢铁大道奇迹般地出现在川滇高原上,列车呼啸着,奔驰着,把西南边疆的各族人民和当地产品送往祖国的心脏——北京、大西北和东南沿海,把来自祖国各地的旅客和支援边疆建设的器材送到西南边疆。这条钢铁大道和它的几十条支线,给沿线新兴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带来一派繁荣新景象。
乘坐火车行驶在成昆路上,你会看见列车不断地穿行于云雾缭绕的崇山峻岭之中,出了这个隧洞,又钻进那个隧洞。你还会看见列车经常奔驰在波涛乱翻的激流之上,跨过一座钢桥,又飞越另一座钢桥。在这些由大小凉山、横断山脉和金沙江、大渡河等天险组成的所谓修路“禁区”,过去不知给行人增加过多少困难!解放以来,这里的交通情况不断改进,但是生产和生活物资仍然要经过千车万船辗转迂回的运输,影响了边疆建设速度的加快。人们多么渴望在这里修筑一条大路啊!如今,在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英雄的筑路军民,以敢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豪迈气概,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把人们的期望变成了现实,把天堑变成了通途!
如今,坐在舒适的火车里,谛听着滚滚向前的车轮声,人们怎能不对那些在这里开山劈水的铁道兵战士和筑路职工们深表敬意,怎么能不激情满怀地欢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
沿线宝藏放光彩
川滇高原上重重叠叠的群山,就象一座座宝库。在这里,地下藏有几十种储量丰富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地上有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还有充足的水力资源——奔腾急湍的大江大河,真是到处都是宝。过去,由于山高水险,交通不便,除了少数矿藏已由当地小量开采外,大多数还在地层深处沉睡着。成昆铁路的建成通车,为开发这块宝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成昆铁路动工兴建的同时,一项项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的宏伟工程也先后开始进行。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里的山山水水换上了新装。金沙江畔,工厂林立;峨眉山下,机器轰鸣。千里成昆线,犹如一条根深叶茂的长青藤,周围结满社会主义建设的累累硕果。这里有钢铁企业,有铁矿、煤矿、石棉矿,有水电站、机械厂、林场和木材加工厂,还有星罗棋布的地方“五小”工业。成昆铁路伸出的几十条支线,把这些厂矿企业同全国紧紧地联接在一起。去年,成昆铁路发送的物资中,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是沿线各地生产的钢材、生铁、铁矿石、煤炭、水泥、石棉、木材等产品。
成昆铁路通车以后,新建的罗茨铁矿、上厂铁矿的矿石通过铁路运进了昆明钢铁厂,促进了昆钢生产的发展。近几年来,昆钢先后建成了三个分厂和十三个车间,发展成了具有采矿、选矿、炼焦、炼铁、炼钢、轧钢的钢铁联合企业,能生产薄板、中板、无缝钢管等一百多种钢材。一九七三年这个钢铁企业生产的生铁,比成昆铁路通车前的一九六九年增长了三倍多,钢和钢材增长了两倍多。
铁路,也为开发川滇高原的原始森林提供了有利条件。成昆铁路通车以前,滇西的木材用汽车运到昆明,运费就超过了木材本身的价格。运输成了开发原始森林的最大障碍。有了铁路后,林业部门利用金沙江流放木材,接上火车,水陆联运,非常方便。现在横断山脉深处,已建立起八个森林工业局,成为我国重要的木材产地之一。几年来,在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牛日河沿岸,先后建设了一批森林工业基地。铁路为它们运来一批批林业机械,又送走一批批木材。现在,成昆铁路沿线有十个集材点,集运的木材一年比一年增多。三年多来,通过成昆铁路送往全国各地的木材已达二百多万立方米。
新兴城镇平地起
随着成昆铁路的通车,一批新兴的城镇在沿线拔地而起,一些古老的城市也焕发了青春。
人们乘车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牛日河畔,一座美丽的新城展现在眼前:宽阔的柏油马路穿城而过,新建的楼房布满马路两旁。一群群穿着鲜艳百褶裙的“阿咪子”(彝族姑娘)在商店里进进出出。满载旅客的长途汽车,从县城驶向四面八方。这就是凉山新城甘洛。
甘洛,解放前彝族群众称它为“阿克扎地”,意思是雁雀住的地方。这里群山环抱,荆棘丛生,历史上是奴隶主打冤家的械斗场所。原来,这里有一座全靠手攀脚蹬的“藤桥”和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与外界相连。一九五六年,凉山民主改革后,这里才逐渐建设了几幢房子和少数生活公用设施。
成昆铁路的修建,使甘洛新城诞生了。负责成昆路北段修建任务的交通部第二铁路工程局,在这里设立了工程指挥部。为了支援铁路建设,人们修公路,架桥梁,盖工厂,办商店,甘洛日新月异地改变着自己的面貌。现在,这里已发展成了一座拥有一万多人口的新兴城市。原来这里仅有的一个小农具厂,现在变成了农机厂,成批生产打米机、饲料粉碎机、水轮机和各种农机配件。在甘洛,还建立了水泥、水电、食品、印刷、建筑材料等地方工业。原来甘洛全县没有一寸公路,现在利用修铁路的汽车便道,加宽整修,改成公路干线,并在牛日河上架设了钢梁大桥,又兴修了一些区乡公路,构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地方公路网。过去甘洛没有电,现在全县已有六十座小水电站。翻身奴隶们说:“在旧社会,夜里我们只能看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萤火虫,从来没有点过灯。现在,我们翻身做主人,有了铁路,有了工厂,还有了电灯,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社会主义的新凉山!”
当列车翻过大凉山进入美丽富饶的安宁河坝时,举目远眺,只见一排排高大的厂房和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田野,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过去熟悉西昌的人们,现在已经认不出这座古城的面貌了。
西昌建于汉朝,迄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这里水足土肥,物产丰富。可是,在旧中国,这座古城五业萧条,残破不堪。解放后,西昌城有了很大发展,成昆铁路通车以后,更加繁荣昌盛起来。过去的臭水塘上,现在修起了电影院和百货大楼。以前的泥泞街道,现在变成了柏油马路。这里兴建了冶金、机械、榨糖、纺织等三十多个工厂。一九七三年,西昌的工业总产值比成昆铁路通车前增加了一倍。
西昌历来是川滇高原上的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过去,这里的物资进出全靠汽车运输,从成都到西昌要五天时间,现在只要十三个小时。铁路运输促进了商业的购销。据西昌铁路分局统计,一九七三年,这个地区的商业部门收购外运的核桃、板栗、蓑草、栓皮等农副土特产品就有四万多吨,还有鹿茸、麝香、豹骨、熊胆等各种中药材二千七百多吨。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业产品也逐年增加,百货、针织品、文化用具、五金等商品的销售金额比通车前增加了一倍。
农村山寨欣欣向荣
成昆铁路沿线过去交通闭塞的广大农村和彝家山寨,如今到处欣欣向荣。从成都乘车南行穿过川西平原,沿着峨眉山脚爬上云雾缭绕的大凉山,就来到号称今日凉山“粮仓”的越西县。一九七三年越西县粮食总产量与铁路通车前的一九六九年相比,增长了百分之六十。多种经营也有了很大发展。
在越西县人民改变山区面貌的斗争中,得到了成昆铁路的有力支援。三年多来,火车给这个县运来了九十多台拖拉机和大批农业机械、水利机械和化学肥料,从河南、山东、云南和本省的其他地区,运来近百万株苹果、雪梨树苗,以及大量的三七和其他树种,还从川西平原、阿坝等地运来优良土豆种和小麦种,促进了农业和林业的发展。
列车进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浓郁的春天气息笼罩着群山。在连绵起伏的梯田里,越冬小麦层层碧绿,盛开的油菜花在阳光下金光耀眼。楚雄被称为滇西的门户。但是,过去这个州只有一条从昆明通往云南西部的公路干线,大量物资受运力限制被卡在门口,进不来,出不去。现在,各种支农物资络绎不绝地运往全州,并经过这里运往滇西的七个地、州。
成昆铁路通车以来,这个州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充分利用国家从铁路运进的大批农业生产资料和引进的先进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去年,全州农业获得全面丰收。全州社员平均收入比成昆路通车前的一年提高一倍以上。
民族工人茁壮成长
成昆铁路上的社会主义列车在前进,各兄弟民族年青一代铁路工人在成长。
在成昆线上,有许多日夜辛勤劳动的少数民族年轻职工。他们是奴隶、贫下中农和牧民的后代,从雪山峡谷、边远山寨来到铁路部门,成为川滇高原上少数民族的第一代铁路工人。
昆明铁路分局广通机务段内燃机车彝族司机张文光,参加过修建成昆铁路。当时,他开蒸汽机车,担任铺轨架桥的任务。他想到这条钢铁大道将把大西南、把他的家乡,同首都北京和祖国各地联接起来,有说不出的高兴和激动。在施工紧张的时刻,他吃在车上,睡在车上,日夜奋战。成昆铁路通车后,上级决定把他留下来开内燃机车。驾驭内燃机车,需要一定的物理、电气知识,要了解错综复杂的电路原理。这对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张文光来说是个难关。他决心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在汉族工人的帮助下,他白天学、晚上记,一手拿着机车电路图,一手摸车身上一个个零部件,熟悉它们的部位、性能。这样经过两三个月的刻苦学习,他终于掌握了内燃机车的电路原理和驾驶技术,开始独立行车。两年多来,他驾驶机车奔驰在成昆线上,一直保持着安全运输的先进成绩。
阿柳五角,这个童年时代为奴隶主当娃子(奴隶)的凉山彝族姑娘,现在是普雄车站的行李员。她从当了铁路职工以后,就以顽强的革命精神努力学习政治和业务,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服务。两年多来,由她经办的行李、包裹,没有出过一次差错。
现在,成昆铁路上有彝、傈僳、纳西、阿昌、普米、傣、白、回等十个少数民族的近千名铁路职工。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他们阶级斗争、两条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不断提高,分别担任了站(段)的领导干部、技术员、值班员、货运员、公安员、站务员、司机等职务,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当中,有为群众爱戴的积极做政治思想工作的西昌车务段党委委员、彝族工人毛木甘,有多拉快跑安全运输的昆明铁路分局生产能手、白族司机赵鏸,有吃大苦、耐大劳的读书铺车站共产党员、纳西族工人和阿章,有临危不惧、舍身救旅客受到各族人民称赞的甘洛车站公安派出所彝族民警木洛木牛。他们和汉族广大铁路职工团结战斗,并肩前进,为保证畅通无阻地把大批工农业生产建设物资和工农兵旅客源源送往全国各地,日夜辛勤地工作着。
新华社记者


第4版()
专栏:

“禁区”禁不住英雄汉
宋赞
成昆铁路开始施工的时候,有几个外国专家说什么“地质复杂,此路不通”,把沿线宣判为“不能修路的禁区”。
“地质复杂”吗?确实很复杂:山高谷深,川大流急,有三分之一的路段座落在七级以上的地震区;有气温高达四、五十度以上的深沟,有十级大风劲吹的峡谷;有溶洞、暗河、断层、流沙、瓦斯、岩爆、泥石流、粉砂、硝盐;还有什么“一线天”、“火焰山”、“水帘洞”等等险境。“地质复杂”,这句话完全正确。
“此路不通”吗?不对!铁路已经通了:三年多来,线路质量良好,运输畅通无阻。英雄的筑路军民们说得好:“天高我敢攀,地厚我敢钻,险山恶水听调遣,英雄面前无难关”。地上不通地下通,一条条地下隧道连接起来象一条地下长城;地面不通空中通,一条条桥梁连接起来象空中走廊;找不到修车站的地方,车站修到隧道里。“此路不通”不过是外国专家们的神话,“畅通无阻”才是英雄们创造的现实。
是“不能修路的禁区”吗?是禁区,又不是禁区。按照外国专家们已有的经验,按照过去修路的常规,按照刘少奇鼓吹的洋奴哲学、爬行主义的观点来看,它就是“禁区”。但是,有了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有了已经掌握自己命运的英雄人民,有了敢于实践敢于创造的斗争精神,有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它就不是禁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请看:地质极坏,施工中山体多次移动,不断塌方的“禁区”,被“天塌下来要顶住,地陷下去要填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为党为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打破了;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狂风卷着大雨的高空架桥“禁区”,也被英雄们采取各种改变架桥常规的措施而打破了。请问什么样的“禁区”,能禁得住这样的英雄?!
关键在于路线。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一干扰,洋奴哲学、爬行主义一抬头,不是“禁区”的地方也变成了“禁区”,英雄也失去了用武之地;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一贯彻,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一打倒,洋奴哲学、爬行主义一批臭,英雄们便大显身手,“禁区”也就变得畅通无阻了。
“禁区”,作为一种观念,只是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某些事物在守旧的、懦弱的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对于具有革命精神,勇于实践创造的英雄们来说,没有什么“禁区”是不可以经过不断实践斗争而打破的。这样的事,不仅在修路上有,在科学技术上也有,在医学上也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这样的事是屡见不鲜的。“禁区”禁不住英雄汉,懦夫面前“禁区”多。“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成昆路上的英雄事迹,狠狠批判了孔孟之道和林彪一类骗子的唯心史观。


第4版()
专栏:

邓小平会见瓦尔特·哈斯率领的青年理事会代表团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十八日讯 邓小平副总理今天上午会见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青年理事会主席瓦尔特·哈斯率领的青年理事会代表团全体成员,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中国大使保尔斯参加了会见。
对外友协副会长李恩求,有关方面负责人耿世忠、朱良等,也参加了会见。(附图片)
图为会见时合影。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刘湘屏、黄树则会见埃及朋友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十八日讯 卫生部部长刘湘屏、副部长黄树则今天下午会见了由埃及卫生部负责卫生防疫的国务秘书阿卜杜拉·莫尼姆·马哈茂德率领的埃及卫生防疫和公共卫生代表团全体成员,同他们进行了热情友好的谈话。
这个代表团是在四月二十五日晚到达北京的。
二十七日晚,黄树则副部长设宴招待埃及客人。埃及驻中国大使阿卜德应邀出席了宴会。


第4版()
专栏:

西园寺公一到京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十八日讯 日本朋友西园寺公一和他的夫人西园寺雪江、长子西园寺一晃、儿媳和秘书等一行六人,应中日友协的邀请,今晚乘飞机到达北京。
到机场欢迎的有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对外友协副会长杨骥,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李茂斋、孙平化、经普椿等。
到机场欢迎的还有在京的日本朋友杉山市平及夫人等。


第4版()
专栏:

云南扩大烤烟种植面积
据新华社昆明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十四日电 云南省烤烟产区各级党组织发动群众狠批林彪、孔老二鼓吹的“天命观”,坚定了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今春气温低的情况下,全省培育的烟苗比去年同期多百分之九,已落实的烤烟种植面积,比去年实种面积增长百分之六以上。
云南省烤烟产区今春普遍受到低温和霜、雪袭击,烟苗生长缓慢。怎样抗灾保苗,打好增产烤烟的第一仗?烟区各级党组织发动群众,深入批判林彪、孔老二的反动“天命观”。通过开展革命大批判,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了战胜灾害夺丰收的信心,群策群力保烟苗。著名云烟产区的江川县海浒大队的社员用草席和稻草来给烟苗防霜防冻。他们到公路上拣马粪,收集鸡粪等热性肥料,用来提高烟苗田的地温。同时,固定有经验的老农专门管理烟苗,及时浇水、防虫。通过这些有效措施,保证了烟苗的顺利生长。


第4版()
专栏:

西湖公社积极采摘春茶
据新华社杭州电 著名的龙井茶产地——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公社的男女社员,在批林批孔斗争中焕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积极采摘春茶。
西湖公社重视抓好茶叶生产。去冬,全公社三千多亩茶园,施了一万六千担饼肥,数量超过以往任何一年。今春以来,各生产队采取修枝剪杈、全面追施催芽肥等措施,抵御了冷空气,保证了茶芽粗壮早发。


第4版()
专栏:

武进县发展河蚌育珠
据新华社南京电 江苏省武进县广大干部和社员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充分利用水面,发展河蚌育珠,取得丰硕成果。一九六七年以来,全县共培育珍珠九千四百六十多斤,其中有五千四百多斤珍珠是去年一月到今年三月的这段时间内收获的。这里培育的珍珠,质量逐年高,具有大、光、圆的特点,受到收购部门的欢迎。
武进县在首先保证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做到以副养农,以副促农。这个县的六十四个公社,已普遍发展河蚌育珠,不仅为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