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4月2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看万山红遍
——湖南山区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巨大变化
不久前,我们到湘西的武陵山、雪峰山,湘南、湘东的五岭山、罗霄山进行调查,访问了土、苗、瑶、侗、汉各族的干部和群众,所见所闻,令人鼓舞。感受最深的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特别是经过批林批孔运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深入人心,农业学大寨的战鼓响彻千山万壑。山区人民在大干,山区生产在发展,山区面貌在改变。一九七三年,湖南的粮食总产量比大丰收的一九七二年增加二十多亿斤。其中地处五岭山区的郴州、零陵等四个地区增产的粮食就占三分之一以上。当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给山区带来的变化,不只是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面貌。
人 的 精 神 面 貌 大 变 化
湖南的山丘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搞好山区建设,对全省有重大的意义。但是,过去有的地方由于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在山区工作的有的干部对着穷山恶水发愁说:“山高水冷气温寒,条件太差难改变。”后来,他们到湖区和丘陵区参观了学大寨的先进典型,还是摇头说:“麻雀不能同雁飞,山区怎能同湖区比!”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洪流,冲垮了修正主义给人们套上的精神枷锁,毛泽东思想得到了大普及。山区的干部和社员想得宽了,看得远了,为革命种田的思想境界高了。一九六九年,龙山县洛塔公社和邵东县野鸡坪大队,为山区学大寨树起了榜样。
洛塔公社座落在海拔一千四百多米的武陵山上,是石灰岩地区。每到干旱季节,莫说引水灌田,就是吃水也困难。洛塔贫下中农凭着两只手,堵天坑,截阴河,挖渠道,开梯田,只几年时间就开出梯田四千多亩,一九六九年粮食总产量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一倍,第一次给国家交了丰收粮。
野鸡坪大队座落在石山上,不仅缺水,而且缺土。农业学大寨运动开展以前,有人甚至提出要野鸡坪的广大贫下中农搬家。文化大革命中,野鸡坪的广大贫下中农彻底批判了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把搬家变成了搬山。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全大队男女老少齐上阵,一锤一钎,凿穿了一座石山,搬走了三座石山,打平了五座石山,挑来客土,造成了稳产高产田。一九六九年,粮食亩产达九百多斤,改变了吃粮靠统销、花钱靠贷款的局面。
一九七○年夏天,许多山区的干部到洛塔和野鸡坪参观,一看,服气了。他们回去又组织群众去参观,群众一看,着急了。对干部说:论条件,我们比这里好;论变化,我们比这里差;不是我们的条件不能变,而是我们的思想不先进。于是,山区各县、社、队围绕着这样几个问题开展了讨论、批判:是条件决定一切,还是路线决定一切?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们创造历史?是山区的群众落后,还是干部落后于群众?
群众性的讨论,破除了“山区难变”的论调;群众性的批判,洗刷了唯心论的先验论。黔阳地区的一些干部说:过去,只看到雪峰山高,看不到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更高;只看到穷山恶水难变,看不到群众“穷则思变”。许多山区的干部思想转变了,提高了抓路线、抓大事、抓政治思想工作的自觉性。他们带领群众投入了改造山区的艰巨斗争。
要 想 山 河 变 首 先 抓 路 线
根治穷山恶水,不仅是生产领域里的大革命,而且是政治思想领域里的一场大革命。湖南山区人民在前进的征途上,不仅和阶级敌人斗,和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斗,还同右倾保守思想、旧的习惯势力斗。由于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走自力更生道路,终于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湖南山区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人口少,地域宽,劳动力紧张,阶级斗争经常表现在对劳动力的争夺上。
茶陵县七地公社的同志对这一点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前几年,公社党委发动群众学大寨,但真正投入农田基本建设的劳动力并不多,工程进度较慢。原因在哪里呢?公社党委领导成员分头到不同类型的生产队调查,发现有的队受阶级敌人的煽动,劳动力外出搞副业抓现钱;有的队资本主义倾向严重,乱砍山林竹木。事实说明,阶级敌人妄想煽动“劳力自由支配”,瓦解集体经济。
有了这一认识,公社党委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放手发动群众,批判刘少奇“三自一包”黑货,批判“劳力自由支配”的谬论,狠狠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在较短时间内,外出的劳动力很快回来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掀起了高潮。一九七三年,全公社农业获得了大丰收,粮食亩产达到九百多斤。
在边远偏僻的大山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阶级斗争常常表现在:阶级敌人惯用封建迷信思想,干扰和破坏学大寨的群众运动。通道侗族自治县有一个黄土公社。全社三千八百亩水田,碗一块,瓢一块,散布在两百零八条山冲里,大部分有冷浸、锈水、山洪为害,是个有名的穷山窝。公社党委发动群众学大寨,改土造田。阶级敌人说:“这里是侗家祖宗住过的地方,不能动土。”公社党委计划改造冷浸田,扩种双季稻。阶级敌人说:“这是汉家的办法,侗家行不通。”公社党委用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群众,狠批了阶级敌人,全公社很快掀起了治山治水的高潮。各族贫下中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削平山头,修建渠道,开出两百五十多亩水田,改造了冷浸、锈水田,使百分之七十的农田旱涝保收。前年和去年,粮食亩产连续两年跨《纲要》。
改 造 山 区 的 强 大 动 力
湖南山区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在斗争实践中认识到,要彻底改变山区面貌,就要彻底解放思想。
批林批孔运动是加速山区建设的强大动力。广大干部和群众联系当地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狠批林彪反党集团和一小撮阶级敌人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破坏农业学大寨的罪行,进一步激发了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他们不断破除右倾保守思想,对山、水的治理,规模越来越大,进度越来越快,标准越来越高。
慈利县长峪铺大队从文化大革命以来,大革旧山河的命,仅几年时间,就把过去的“岩壳地”改造成六百多亩“大寨田”,使粮食亩产由原来二三百斤逐步提高到八百斤至千斤以上。今年春节过后,这里连续下了四场大雪,地里积雪一尺多厚,但群众凿石造田的号子声、爆破声没有停过一天。经过一个冬春的战斗,造出了适合机耕的大片梯田。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山区的许多县、社成立了治山治水指挥部,统一规划,大片治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这是湖南省山区建设的新形势、新特点。汝城县的龙虎洞水库,早在一九五八年就建成了,因为没有继续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灌区七个公社的耕地还常受山洪、渍水侵袭,产量一直上不去。过去,年年修修补补,年年是老样子。这次,广大群众狠批了林彪和孔老二鼓吹的唯心主义的“天才论”和“上智下愚”的反动谬论,大大激发了彻底改造山区的斗志。七个公社联合起来,组织了两万七千多劳动力,重新改造灌区的水利建设。
随着批林批孔运动的不断深入,湖南山区的广大干部和群众,通过大摆文化大革命给山区带来的巨大变化,痛击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翻案妖风,进一步激发了彻底改造穷山恶水的信心和决心。现在,从武陵山到雪峰山,从罗霄山到五岭山,到处红旗招展,炮声隆隆。广大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正在继续描绘“万山红遍”的壮丽画图。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
——黄山公社在批林批孔中正确处理农副业关系
山西省壶关县黄山公社,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联系农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整顿副业生产,摆正了农副业生产的关系,掀起了春耕生产热潮。
黄山公社广大贫下中农,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深揭狠批了刘少奇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粮食总产量比过去翻了一番,亩产量跨过了“黄河”,多种经营也有很大发展,成为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在成绩面前,公社党委有些成员沾沾自喜,对农村中两条道路斗争抓得不紧,有些大队纵容劳动力外出,以副伤农的资本主义倾向抬头,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进度。
黄山公社党委发现这个苗头,立即分别召开了公社党委和干部、贫下中农会议,狠批林彪和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联系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有的大队组织人力外出搞不正当副业,并对外出人员实行高工分、高补贴。有的大队揭发出个别干部纵容坏人投机倒把,挖社会主义墙脚。这些事实从反面教育了干部,使他们认识到,农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是长期的,有时是很尖锐的。只要我们放松警惕,不抓大事,不抓路线,资本主义倾向就会抬头。
为了把批林批孔引向深入,黄山公社党委对下好牢和冯坡两个大队作了典型分析对比。下好牢大队在文化大革命中,破以副伤农的修正主义路线,立以粮为纲的思想。纲举目张,五业兴旺,粮食亩产量连年过“黄河”、跨“长江”,一九七三年亩产达到九百多斤,多种经营也有很大发展,社员个人收入不断提高。全大队现有五十多万斤储备粮,二十五万元公共积累。冯坡大队和下好牢只隔一座山,自然条件相同,工作、生产却是另一个样。近二年来,每当秋收之后,他们就借口“搞副业抓现钱”,组织大批劳力畜力外出搞运输,卖煤炭,有的人还自买平车、毛驴,三天两趟出外卖煤。结果是严重地损害了集体经济。由于农业第一线的劳动力不足,去年粮食减产,还欠了国家不少贷款。
典型分析,事实具体,对比鲜明,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农副业关系上的斗争,实质上是农村两条路线斗争的一种表现。公社革委会主任、党委副书记李存福说:“以往虽说每次开会都讲阶级斗争,可思想深处总觉得经过文化大革命,路线斗争问题不大了。从这次副业生产上揭发出来的问题看,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问题不是不大,而是很大。真是斗则进,不斗则退,不斗则垮,不斗则修。”冯坡大队党支部书记李松斗说:“我虽说当支部书记不久,教训却很深。开始,我明知道以副伤农不对头,可一想,有些生产队农业生产有困难;搞运输卖煤炭又是老习惯,抓点钱应急不碍大事,就没有去劝阻,那知道这一松不要紧,挖了社会主义墙脚。大事不抓,对阶级斗争、路线斗争问题不闻不问,是非常危险的。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啊!”冯坡大队老贫农郑照根在批判会上愤怒地说:“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复辟资本主义;我们村里没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坏、右跳出来捣乱,资本主义势力趁机泛滥。如果光抓现钱,不抓路线,资本主义就会复辟。”
黄山公社深入批林批孔,联系农村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端正了副业生产的方向。他们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制订今年生产计划,成立了副业生产领导组。公社、大队和生产队对副业生产人员普遍进行了一次社会主义教育,并对副业生产进行了整顿。各大队坚持“为了农业搞副业,围绕农业搞副业”,根据土地、劳力、资源、销路等情况和农事季节,因地因时制宜组织副业生产。现在,全公社十九个大队,队队办起了土化肥厂,组织起修造农具的红炉。冯坡大队煞住了以副伤农的歪风后,已集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劳力投入以积肥、整地、建设大寨田为中心的备耕运动;重新组织起红炉、编造等集体副业生产,同时大量发展集体饲养业。各大队对一些和农业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副业,如办小煤窑、采矿石、烧砖、烧瓦等,根据农忙少搞或不搞、农闲多搞的原则,安排生产。
黄山公社就是这样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刹住了资本主义倾向的歪风,摆正了农副业生产的关系,掀起了积肥送肥、平田整地、耙耢保墒的备耕热潮。广大贫下中农决心进一步深入批林批孔,坚持抓革命,促生产,打好春耕这一仗。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来信

种好,还要管好编辑同志:
目前正是造林的季节,在植树造林的同时,一定要把树管好,巩固造林成果。
我们大队每年春秋两季都要种很多树,但是因为管理工作跟不上,有些小树不是被牲畜啃坏,就是被小孩折断,成活率不高,影响了植树造林的成果。
从前年开始,我们大队总结了只抓造林不重管理的教训,把发展林业生产提到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的高度来认识,大队党支部采取了确定专人管理和发动群众管理相结合的方法,从大队到生产队都建立了护林领导小组,并发动群众制定了护林制度。这样一来,我们大队的植树造林工作,基本上做到种一棵,保一棵,活一棵。两年来,我们大队种的树,做到了栽一片,活一片,林业生产发展很快。因此,我们建议各地在植树造林的同时,一定要把护林工作抓好。
河北沽源县红圪塄公社金桥
大队贫下中农社员


第3版()
专栏:

“四旁”植树大有可为
——河南省扶沟县发展林业生产的几点经验
河南省扶沟县是全国“四旁”植树的先进单位。解放前,这里没有什么树木。如今的扶沟,座座村庄,绿树丛丛;条条公路,树荫覆盖;道道河渠,桐柳满堤。过去,因为扶沟树少,缺木材,人们买根铁锨把,也要跑上几十里。解放以来,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四旁”植树大发展,全县村旁、宅旁、路旁、水旁都种了树,加上片林和农桐间作林,各种树木达到五千一百万棵,平均每人一百棵以上。近三年伐木十万立米,除集体和社员自用外,还支援煤矿和兄弟县四万多立米。社员烧柴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四旁”植树的发展,对控制风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调节气候起了显著作用,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一九七三年,全县粮棉亩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分别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长一倍多和两倍多。猪和羊的存栏头数也大大增长。
发 展 林 木 靠 路 线
扶沟县“四旁”植树的迅速发展,是全县人民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中,坚决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和党的林业方针、政策的结果。包屯公社小岗大队林业生产的发展,就是全县的一个缩影。
小岗大队有三千八百亩耕地,分布在黄水冲积的飞沙窝里。以往,由于受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林木发展很慢。一九六二年冬,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大队党支部顶住刘少奇刮起的“林权下放”、“毁林开荒”的妖风,带领社员群众,在村旁、路旁和大片沙荒上栽种了八万棵树木。“四旁”植树从每人五十棵发展到一百棵。一九七○年,每人植树达到二百多棵时,党支部带领广大社员破除植树到顶思想,挖掘潜力,排除干扰,继续造林。一个冬春,又栽树十万棵,每人平均植树三百多棵,成为全县植树造林的样板。
文化大革命当中,扶沟县委总结了小岗大队植树造林的经验,认识到发展林业生产,必须正确执行党的政策,顶住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他们根据党的政策,结合本县情况,在发展“四旁”植树过程中,摆正了国家、集体之间的关系。县委负责同志经常深入基层,调查林业政策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抵制各种干扰,维护造林成果,不断提高社员植树造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及 时 解 决 新 问 题
要充分调动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坚持“四旁”植树,就必须及时扫除各种思想障碍。当县委动员广大社员利用“四旁”隙地植树造林时,有人说:“山区栽树,平原种粮,在扶沟造林是不务正业。”“栽树收益慢,远水不解近渴。”县委及时召开现场会,积极推广先进队坚持“四旁”植树的经验,认真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吕漂公社栾坡大队,三千亩耕地,全是泡沙地。由于他们在飞沙窝里栽了一千亩条子,三年内就挡住了风沙,保护了农田,每年割树条收入十万元。白潭公社韩寺营大队,地处老涡河旁,是全县有名的大风口。他们坚持在河坡和村旁栽树,十多年来,就做到了林木满河坡,树荫遮村庄,控制了风沙,粮食成倍增长。事实使大家认识到:植树防风固沙,可以促进粮食增产,又可解决社员的烧柴、造房用材问题。只考虑种粮棉的贡献,不考虑种树木的贡献,就不是全面落实毛主席提出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各社、队决定自力更生培育树苗,积极发展林业生产。
随着“四旁”植树的发展,扶沟县委又根据全县大部分是沙质土的情况,进一步提倡农桐间作。可是,有人认为“树粮不能双丰收”。县委组织全县各级干部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的教导,并选派代表到兰考县参观学习。代表们看到兰考人民在沙碱薄地上大搞农桐间作,小麦亩产倍增,认识到只要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紧密结合起来,就可以使林、粮互相促进。扶沟县农桐间作很快增加到二十五万亩,全县的植树造林活动推向一个新阶段。
挖 掘 潜 力 继 续 干
全县“四旁”植树,每人平均一百棵以上了,植树还有潜力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九七三年夏,县委调查了八个公社的林业生产情况。根据点上的调查,他们算了三笔账:
按“四旁”植树的合理密度计算,全县可栽九千万棵,而现在只栽了五千万棵,还有近二分之一的潜力。
县里有一条四十多里长的幸福河。两岸群众采取“下打(柳)橛,中栽杨,桐树栽在堤顶上,树下培植绿肥王(紫穗槐)”的办法,沿河堰种了四十多万棵用材树,栽了二十多万墩紫穗槐。全县大小排灌河渠二千多条,两岸有八千多里长的堤岸,如果都象幸福河那样,实行乔(木)灌(木)结合,还有十六七万亩地的潜力可挖。
包屯公社郁岗大队,在每人平均栽树一百五十多棵的基础上,对全大队的沟、渠、路等进行统一规划,一个冬春,就在新开的河渠、道路两旁,栽树八万棵,每人平均达到二百棵以上,基本上实现了绿化。全县三百二十七个大队,如果都象郁岗大队那样,实现大地园林化,又可以多栽多少树啊!
这三笔账,算出了潜力,算出了干劲。县委领导成员的思想豁然开朗:“四旁”植树,大有可为;平原造林,大有潜力!他们决心带领全县人民继续奋战,争取在全县早日实现大地园林化。
目前,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扶沟人民狠批林彪、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进一步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加快了植树造林的步伐。全县人民一面进行春耕生产,一面进行春季造林,绿化祖国大地。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农业学大寨
浙江省安吉县双一大队大抓留笋养竹,合理砍伐等措施,毛竹生产大大发展。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