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3月9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得到。


第1版()
专栏:

砀山县几位女党支部书记回忆自己成长的过程
狠批林彪、孔老二“男尊女卑”的谬论
新华社合肥一九七四年三月八日电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安徽省砀山县一些生产大队涌现出一批女党支部书记。她们带领群众,斗志昂扬地战斗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在批林批孔斗争中,这些女共产党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狠批林彪散布的孔孟之道,用自己成长的过程,回击林彪和孔老二“重男轻女”、
“男尊女卑”等谬论。“三八”妇女节前夕,这个县的一些女支部书记举行了座谈会,下面是她们的发言纪要。
“班长”要带头抓路线
——刘暗楼大队党支部书记王雪梅
我们大队北靠山东单县,东连江苏丰县,是三省交界的地方,历来阶级斗争复杂,资本主义倾向严重。一九七三年我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以后,全队大事小事都来找我,自己陷在事务堆里拔不出脚。毛主席教导说:“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觉得,党支部书记要当家主事,但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抓路线才是我的工作重心。我们举办了大队、生产队领导班子学习班,以毛主席关于“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三项基本原则为武器,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大队的关键问题是要联系阶级斗争实际,批判修正主义,煞住资本主义歪风。过去大队党支部曾规定:出外做生意的人,每天向队里交一元钱,给记一个劳动日。这样就给外出人员开了“绿灯”。老章程要不要改?在党支部里有不同意见。有的说:“这个章程是党支部研究决定的,要维护党支部的威信,不能改。”有人不同意这个意见,他们说:“那个老章程,只看赚钱,不看路线,给资本主义道路开了方便之门,非改不可!”
当时我想,这个章程得改,但是,上任第一桩事就是推翻原支部的决定,担心头一脚踢不开,以后工作就不好开展,我有点犹豫。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毛主席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决定一切的不是那个“章程”,而是路线。旧章程是人订的,它不对就应该改,订出符合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新章程。自己身为“班长”,事情千万件,必须把好路线关,在大是大非面前,决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之后,我决心下定了,就直截了当地说:“改!”
大队党支部把改革旧章程的事向群众宣布以后,震动很大,议论不一。贫下中农拍手称赞,说改得好。那些经常出外做生意的人思想一时转不过来,在下面瞎叨咕,说我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把事做绝了。”连公婆叔侄也说我做事过急。我觉得,要走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必须堵死资本主义的邪道。我们用本大队阶级斗争的实例,对干部、群众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批判资本主义倾向,还利用文艺宣传队、黑板报、广播站大造革命舆论。结果,不仅打击了一小撮阶级敌人,煞住了资本主义倾向的妖风,群众还根据党的经济政策,提出了不少合理化建议,摆正了方向,农业学大寨运动很快开展起来。
通过改革旧章程这件事,使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党组织第一桩事,就是要不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群众,不断批判修正主义,抓大事,抓路线,抓政治思想工作,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当前就是要抓批林批孔这件大事,把这一斗争引向深入。
在斗争中增长才干
——常庄大队党支部书记包素琴
我是一个回乡知识青年。去年我担任了常庄大队党支部书记。这个队摊子大,班子散,阶级斗争复杂,公社去的宣传队两进两出,没有打开局面。我担心自己缺乏实践经验,万一进去被轰出来,给革命事业造成损失该咋办?毛主席教导说:“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我也认识到,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复杂的斗争能增长才干,只有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经受摔打,嫩肩膀敢于挑重担,才能锻炼出革命的真本事。
上任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党支部“一班人”不团结,开会时意见统一不起来。当时我想,大队面貌要想变,必须干部大换班。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全大队的工作不管鸡毛蒜皮都由我来个一把抓,样样工作我都管,结果是“班长”累得满头汗,支委闲着没事干。后来我反复思考:把全大队干部都换掉,这不符合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对有缺点的干部,只能帮助,不能丢开不管。于是,就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带头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开展革命大批判,狠抓了阶级斗争,并且根据“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增强了“一班人”的革命团结,使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
我没有生产斗争经验,要想领导生产,必须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只有当好学生,才能当好先生。去年七月底发了一次大水,四百亩洼田淹个净光。为了战胜困难,争取大灾之年夺丰收,公社党委规定受淹田块一律补栽晚红芋。我来个执行决议不走样,照章宣讲,给各生产队下达了任务。可是过了两天,下边行动不快。我到生产队进行调查,访问了老农,他们认为,霜期快到,再栽红芋不但无收,反而耽误种麦。我觉得凡事都应该用脑子想一想,多和群众商量,公社党委布置的工作,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符合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决不能听信林彪的什么“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那套鬼话。我把自己的想法向公社党委提出来,及时地纠正了以前的错误。我们大队党支部采取了“晚秋失收双杂补,洼田失收高地补”的抗灾措施,狠抓了高地里五百亩双季杂粮和七百亩春红芋的田间管理,进行施肥、锄草。虽然淹去四百亩晚秋作物,这一年还增产粮食十一万斤,完成征购粮十八万斤。
回忆一年来的工作,我感到,一个人的本事不是天生的,而是从三大革命运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林彪说他的脑袋比别人灵,鼓吹“天才论”,孔老二鼓吹“天命”,这完全是骗人的鬼话。我在实践中坚持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解决了工作中的一些矛盾,做好了工作,提高了自己,就是一个证明。
学会团结“一班人”共同战斗
——园艺场第二大队党支部书记耿德鸾
文化大革命前,我是一个普通工人,一九六八年进了革委会。去年初,党委决定让我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原来的大队党支部书记能吃苦,热情高,干劲大,干起活来象个“火车头”。但这个“火车头”有时由于性急,好跑“单机”,有点“家长”味。因此,其他几个支委渐渐地管事少了,长期蹲在下边不想上来。后来这位党支部书记调动了工作,我接下这副担子,真感到力不从心。党委书记发现我有点“怯阵”,就找我谈心。他说:“小耿,只要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依靠群众,团结好‘一班人’,这副担子你一定能胜任。”
我们支部的“一班人”,副书记王法先原是老队长,是我多年的老上级,其他几个支委都不脱产,他们密切联系群众,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中有的人工作积极性不高,开会不发言,这与“班长”的工作作风分不开。我下决心要学习前任支部书记的长处,克服“跑单机”的弱点,努力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特别是注意团结副书记。只要“一班人”动作整齐,步调一致,工作就能做好。
毛主席教导说:“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我感到,我们党支部要想把工作搞好,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实行集体领导,加强革命团结。
梨花授粉这活季节性很强,每年都要靠附近社队来支援,这已是多年的老习惯。去年春天,为了打胜授粉这一仗,我们召开了支委会。有的委员说:“今年任务比往年重,该多请人来。”有的支委反对说:“乱找社员支援,既增加开支,又影响农业生产。”两种意见一时统一不起来。我发现副书记迟迟不发言,就叫他谈谈自己的看法。他冷不防冒出一句话:“书记表个态,就是决议。”我意识到这是过去支部生活不民主造成的。于是,我耐心引导他,决心“掏”他的意见。又讨论了一阵,他终于打开了“话匣子”。他分析了当时的天气情况,提出了抓思想教育工作的意见,但是也提了些不恰当的意见。经过大家讨论修改,最后统一了认识,形成了“任务重,不添人”的决议。结果,这一年梨花授粉比往年提前三天完成了任务。
党章规定:“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我们“一班人”整天跟工人滚在一起。我充分利用这个好条件,经常跟支委和工人谈心,遇事广泛交换意见,互通情报,让每个同志讲出心里话。只有这样,才能集思广益,保证每个支部成员畅所欲言,人人动脑筋,想问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实践证明,坚持集体领导,坚持革命团结,充分调动每个委员的积极性,就能真正达到思想一致,步调一致,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夺取革命和生产的新胜利。
关键在于一个很大的干劲
——陈庄大队党支部书记刘巧云
前年我们大队试种了七十亩水稻,获得了丰收。去年一下子扩种到三百五十亩。
麦收刚完,旱情严重,黄河故道露了底,大队机灌站的水眼看就要干了,二百亩春稻旱得地裂嘴,叶发黄,一百五十亩麦茬稻任务眼看就要落空。这时,原来对扩种水稻信心不足的人,想开倒车,还说什么“跟老天爷闹别扭,还有好果子吃。”一小撮阶级敌人趁机搬出孔老二的一套,暗地里吹冷风,说什么“人违天意,灾星降临”。广大贫下中农却响亮地提出:“发扬大寨贫下中农百里千担一亩苗的革命精神,干!”是知难而进,还是知难而退?在党支部会上,大家回顾了解放前有一年遇大旱的悲惨情景,畅谈了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英雄事迹,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要打好生产仗,首先要打好思想仗,把抗旱当作批林整风的硬仗来打。我们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大破“听天由命”的旧思想,大立“人定胜天”的雄心壮志,全大队男女老少齐出动,掀起了抗旱的热潮。
奋战两天两夜,机灌站的水光了,井里的水干了。我们到十里以外的官庄公社张老家大队去借水。干了一天一夜,眼看就要放水,我们发现五里以外的“铁头坑”地势高,水流不过来,因此,深挖“铁头坑”成了全工程的关键。我们党支部成员跟社员一起,奋战三天三夜,终于把十里长的水渠挖成了,春稻得救了,麦茬稻及时插秧。秋后,三百五十亩水稻夺得了大丰收,平均亩产九百多斤。全大队一九七三年比一九七二年增产五十三万斤。
毛主席教导我们:“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回想去年夏天开渠引水,夺取水稻丰收的战斗历程,我深深感到,只有带头人处处一马当先,吃大苦耐大劳,才能带领千军万马投入改天换地的战斗。


第1版()
专栏:

董必武代主席致电祝贺吴奈温当选为缅甸国务委员会主席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三月八日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董必武三月八日打电报给吴奈温阁下,祝贺他当选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电报全文如下:仰光缅甸联邦社会主义
共和国国务委员
会主席吴奈温阁
下:
在你当选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的时候,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名义,向阁下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
祝贵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
祝中缅两国的友好关系和两国人民的友谊日益增进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 董必武
一九七四年三月八日于北京


第1版()
专栏:

周恩来总理致电祝贺吴盛温当选为缅甸总理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三月八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三月八日打电报给吴盛温阁下,祝贺他当选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理。电报全文如下:仰光缅甸联邦社会主
义共和国总理
吴盛温阁下:
在你当选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理的时候,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名义,向你表示衷心的祝贺。
祝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和友好睦邻关系进一步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一九七四年三月八日于北京


第1版()
专栏:

北京市妇女联合会举行茶会
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卡翁达总统的夫人、赞比亚妇女代表团团长贝蒂·卡翁达,宾努亲王的夫人,以及在京的各国女外宾八百多人应邀出席茶会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三月八日讯 北京市妇女联合会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茶会,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赞比亚总统卡翁达的夫人、赞比亚共和国妇女代表团团长贝蒂·卡翁达,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首相宾努亲王的夫人,以及正在北京访问的各国女外宾,帮助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国女专家和专家的夫人,各国驻中国外交使节的夫人、女外交官员和外交官员的夫人,各国驻中国的女记者和各国在中国的女实习生,共八百多人应邀出席茶会。
北京市妇女联合会主任傅玉芳在茶会上讲话,她代表中国妇女向贵宾们、姐妹们、朋友们致以热烈的节日祝贺。她说:“诸位朋友来到我国工作和访问,增进了各国妇女同中国妇女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我在此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傅玉芳说:“解放以来,我国妇女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地位。她们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起着‘半边天’的作用。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我国妇女的精神面貌进一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她们朝气蓬勃争先恐后地战斗在各条战线上,为社会主义辛勤工作。很多优秀妇女,特别是工农劳动妇女被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
“当前,我国妇女正与全国人民一道,在以伟大领袖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个批林批孔的高潮,为捍卫我们党的革命路线而奋斗。”
傅玉芳说:“中国妇女在建设自己祖国的斗争中,时刻关注并一贯支持世界各国妇女的正义斗争。我们高兴地看到,世界广大妇女日益觉醒,越来越多的妇女正在投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妇女权利和解放的斗争的行列,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妇女,为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斗争,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中国妇女决心和各国妇女一起,为推进人类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而共同奋斗。”
茶会上洋溢着欢乐、友好的气氛。首都工、农、兵妇女代表和各条战线的妇女代表同各国来宾热情交谈,共同祝愿中国妇女和各国妇女之间的友谊和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
应邀出席茶会的各国女外宾还有:
赞比亚共和国妇女代表团团员坎卡萨夫人、卡万达米小姐,赞比亚贸易代表团团长、商业部长拉·孔达的夫人;
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大臣杨森安将军的夫人;
外国女专家史密斯、妮达、阿霞、艾黎维娅;
亚非新闻工作者协会总书记查禾多的夫人,亚非作家常设局执行书记处临时代理负责人里萨戈达的夫人。
出席茶会的有中共中央女委员、女候补委员,人大常委会女委员,国务院女部长、女副部长,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女副主任,北京市妇联的负责人以及首都各界妇女代表三百多人。她们当中有:刘湘屏、林丽韫、钱正英、谢静宜、唐闻生、高淑兰、诸惠芬、林佳楣、区棠亮、林巧稚、罗叔章、夏之栩、刘昂、王海容、丁雪松、许寒冰、魏环图、波涛、丁志辉、赵俊祯、谢冰心、徐光、韩茶仙、张桂福、王静儒、刘桂英、王志华、宋舜英、白仙畔、陈新民等。
茶会以后,宾主一起观看了北京市儿童表演的歌舞和武术。(附图片)
北京市妇女联合会三月八日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茶会,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