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3月2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英雄修建成昆路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一)
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祖国大西南的千山万水之间,出现了一条钢铁大道。它连接云贵川三省,把西南边疆和祖国内地的距离大大缩短。
这就是在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亲切关怀下修建的西南铁路网中的重要干线——成昆铁路。
成昆铁路的建成,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是空前壮举。铁路沿线经过的地区,山高谷深,川大流急,地质复杂,气候多变,早在铁路建设之初,一些外国
“专家”就断言这里根本不能修建铁路。然而,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铁路工人、铁道兵战士和参加修路的广大群众,以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终于把这千难万险的铁路干线胜利建成。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丰硕成果,是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成昆铁路是在一九五八年七月开始施工的。由于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筑路工程到一九六二年基本上下马停工。一九六四年八月,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成昆线要快修”的战斗号令。英雄的筑路大军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浩浩荡荡开进了千里铁路工地,开始了筑路大会战。
巍巍的大、小凉山,滔滔的大渡河、金沙江,是毛主席率领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筑路大军继承和发扬毛主席亲自培育的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沿着红军走过的道路奋勇前进。他们在江边沙滩上搭起草棚,在荒山野谷里砌石垒灶,在高山顶上修起悬空的施工便桥,在大河上空架起运输索道,个个满怀壮志豪情,争当开路先锋。
在“抬头一线天,低头江水翻”的大渡河边,在崇峦叠嶂的万山丛中,铁路工人们放下行装就投入了战斗。
在山高路险的雅砻江口,第二铁路设计院的同志自己动手,搬走乱石,搭起一排排帐篷,起名为“革命村”。他们写道:“革命征途革命村,革命青春革命心,革命事业革命志,革命理想革命人。”
工地的公路便道没有修通,筑路工人和铁道兵战士们就肩挑人抬,水运马驮,把大批机械、材料搬到隧道口、桥墩旁。大型机械搬不动,就把它“化整为零”,拆成小部件,一件件抬上人迹罕到的高山。通信兵战士和电力工人,穿云破雾走山川,架起高压电线,沟通通讯联络,为大规模机械化施工创造条件。工程技术人员们,翻山涉水,测量踏勘,精心计算,改善工程设计,为国家节约投资。
英雄的筑路大军以跃进的步伐,用短短的时间,迅速打开了施工的局面。人们说,这是长征路上修铁路,万水千山摆战场,千军万马大进军。 (二)
一九六六年,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如疾风骤雨,席卷全国,摧毁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资产阶级司令部,荡涤着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
这一年,成昆线上红旗飘扬,一片沸腾。千里铁路工地摆开了革命大批判的战场。工地、营区、桥头、洞口,到处都在愤怒声讨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广大铁道兵指战员、筑路工人和民工们,狠批刘少奇鼓吹的“洋奴哲学”、“爬行主义”等修正主义黑货,斗志昂扬地向大自然设下的艰难险阻奋勇前进。
筑路战斗是激烈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出现;而胜利的捷报,也一个接着一个频传。
在大、小凉山和横断山脉,有七处大的盘山展线。有的连找一块修车站的地方都很困难,不得不把车站建在隧道里。在大渡河畔一段二十四公里的线路上,隧道竟达二十一公里,人们称它是大渡河畔的“地下铁道”。在海拔二千三百米的大凉山上,开凿了全长十三里的大隧道。这段铁路在大山腹中时东时西,纵横交错,上下盘绕了三层,绕成一副“眼镜形”。在地势险峻的龙川江峡谷,从石膏菁到大田菁,两地直线距离仅十五公里,高差却达三百米。为了降低坡度,在这里修了三十七公里的铁路,开了长达十八公里的二十座隧道。铁路迂回重叠,有的隧道在山里绕了一个几里长的大圆圈,进口和出口在同一个方向,高低却相差了几十米。这一座座的长隧道、多线隧道、环形隧道,连接起来象一条地下长城。可以想见,工程是何等的复杂,何等的艰巨!
但是,困难吓不倒英雄汉。请听铁道兵战士和铁路工人们的豪迈誓言:“天高我敢攀,地厚我敢钻,险山恶水听调遣,英雄面前无难关。”
有座近千米的隧道,担任施工的铁道兵指战员初到工地时,只有一些钢钎、铁锤和两台旧压风机。公路没有修通,大型机械一时运不进来,战士们说:“我们要与帝、修、反抢速度,争时间,什么困难都不在话下。”他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等待,不依赖,打着灯笼火把进山洞,抡起铁锤打炮眼。狭窄的导坑里,通风差,温度常在三十五度以上;作业面小,有时石碴出不去,人就冒着高温躺在石碴上苦干。战士们奋力开山凿洞,连续五个月创造了人工开挖百米成洞的高产纪录,硬是用八磅铁锤打通了这座近千米的隧道。
某部十一连开挖的隧道,被人们称作“地质博物馆”。这里,有一碰即塌的“烂洞子”,有铁青钢硬的“特坚石”,有四十多度高温的“火焰山”,还有山泉暴涌的“水帘洞”。炎夏,“火焰山”外,骄阳似火,穿汗衫劳动也会晒脱一层皮;“火焰山”里,热气逼人,进洞就象进了蒸笼。战士们冒着酷热战斗,热得头晕了,用水冲一冲继续干;闷得喘不过气来,喝口凉茶坚持干下去。不管温度多高,没有一个人叫苦。一天,刚放过一排炮,石缝里突然喷出一股股冰冷透骨的泉水,碰上了地下暗河,隧道里的情况骤然变了。从此,头上“大雨”倾盆,脚下水深没膝,导坑里每昼夜要流出九千多吨水。“火焰山”变成了“水帘洞”。战士们昨天施工还热得头昏脑胀,今天却冷得打哆嗦。可是,大家顽强作战,寸步不让,从夏天到冬天,水越来越冷,劲越干越足,月月超额完成任务。
英勇的劳动,战胜了困难,赢得了胜利,也锻炼了筑路大军。 (三)
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鼓舞着筑路军民。多少个战斗集体夜以继日,挑灯酣战;多少领导干部累瘦了身体,熬红了眼;又有多少战士和工人冒着危险,勇往直前,光荣负伤,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下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线路的南段有座隧道,是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这座隧道只有一千多米,但地质极坏,施工中多次山体移动,不断塌方。大大小小的塌方,推开峒门,压塌拱顶,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为了给全线早日通车创造条件,某部指战员高举战旗,向这座隧道发起了总攻。
这一天,因为山洪的猛烈冲灌,又一次造成山体移动,引起拱部大塌方。已经打好的拱顶塌下十多米。数百立方米的石块和泥土一泻而下,封闭了导坑,把正在里面打拱的七连四排长罗俊规等十三名同志堵在一段不到十米长的导坑里。洞内一片漆黑,情况十分危险。
在这危急时刻,受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共产党员罗俊规斩钉截铁地说:“同志们,我们是人民的战士,天塌下来要顶住,地陷下去要填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为党为人民作出贡献。”同志们齐声背诵毛主席的教导:“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十三个同志自觉地组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察看险情,加强支撑。在空气越来越稀少的情况下,一个个拿起铁锹,凭着一支微弱的手电光亮,把已经拌好的混凝土一锹一锹地回填到拱部。
洞外的战友们拚力挖开塌方,把他们抢救了出来。他们脱离了危险,顾不得休息,又立即和大家一起投入了排除塌方的战斗。
一百五十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过去了,铺轨列车一声长鸣,穿过千米地下长廊,奔向更远的前方。
在一道近二百米高的绝壁顶上,通信工程连的战士们正在召开“诸葛亮会”,研究这复杂地形的作业方案,最后决定用“依线带线”的办法把电线架过绝壁深谷。这样做,最困难的是放第一根线,弄不好就会连人带线一起摔进谷底。
共产党员吕士伦挺身而出。他用一条绳子扎在腰里,把另一端交给同志们拉住,一把抓起线圈,用尽全力抛了出去。线圈顺着悬崖刷啦啦向下飞去,不料,落进一条崖缝里,死死卡住了。吕士伦把生死置之度外,要求立即下去排除故障。
他腰系绳索,身贴崖壁,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顺着电线下滑,下去四十多米,才发现一道钳口似的石缝把电线卡住了。他不顾怪石碰,不怕荆棘刺,抓住电线,左拉右拽,用了很大力气,才把故障排除。 (四)
数百个桥梁工地上又是一番艰苦战斗的场面。
在这里,宽阔的江河上,要飞架起大跨度的巨梁;幽深的峡谷里,要筑起十五六层楼高的桥墩。还有一座座“空中车站”,要修建在三线桥、四线桥上。一队队铁道兵战士,一支支筑桥工程队,不怕困难,不畏艰险,迎着酷热登高作业,冒着严寒下水开挖桥基,日日夜夜在险滩急流上奋战。
大渡河畔的老昌沟,是一条长好几里、深三百多米的大裂缝,沟里云飘雾绕,一天只能见两个小时的太阳。在这条深沟两侧的悬崖峭壁间,要修建一座跨度五十四米的石拱桥。资产阶级的技术“权威”说:“外国没有先例,不能修。”第二铁路工程局的工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高举革命批判的旗帜,批判资产阶级思想。他们说:“外国有的我们要有,外国没有的我们也要有!”他们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自行设计,土法上马,仅用了五十五天就把这座我国最大跨度的铁路石拱桥修建起来了。
登高英雄杨连第生前所在的连队正在开挖一座大桥的桥墩基础。江水奔腾咆哮,暗礁如林,卵石累累。战士们潜入冰冷刺骨的滔滔急流,把一包包炸药塞进卵石底下,进行爆破。冷吗?他们说:“滚滚急流寒,战士心头暖,修桥为革命,何惧苦和难!”
一天傍晚,某部一连正在一座大桥上紧张施工,突然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狂风卷着倾盆大雨和蚕豆大的冰雹猛然袭来。连长黄德龙想,一连是铺轨架桥的突击队,雨大风狂正好摔打革命的硬骨头。他在桥头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是否停工。战士们说:“我们要争分夺秒早日把铁路修通,大风大雨正好锻炼我们的革命意志。”大家立即研究风雨中架桥的安全措施,决定继续架梁。
这时,风更狂,雨更紧,架桥机吊起近百吨重的大梁,被风吹得不停地摆动。在这紧急关头,共产党员、副排长扶康业纵身跃上了架桥机长臂。一阵阵狂风刮得他站立不稳,猛听得连长在桥台上高喊:“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他镇定了一下,随即不顾个人安危,机智灵活地爬到机臂的顶端,顺着钢缆下到悬空吊起的大梁上,迅速套好千斤顶,安装好倒链滑车。负责落梁的战士们一齐上来拉紧倒链,稳住了摆动的巨梁,使它不偏不倚地落在桥墩上。
就这样,在这一向认为不能架桥的风雨之夜,战士们打破常规,争取了时间,两个工班凌空飞架起四孔巨梁。在汽笛高唱的凯歌声中,一连战士同时间赛跑,连续创造了架桥新纪录。 (五)
一九六九年四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了。在党的九大精神鼓舞下,筑路大军响应毛主席“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伟大号召,掀起了“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新高潮。
铺轨机夜以继日地穿山涉水向前进,架桥机的铁臂从大渡河伸向金沙江边。千里铁路出现在万水千山之间。
一九七○年七月一日,在全国人民欢庆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四十九周年的时刻,成昆铁路胜利建成通车了。南北两列满载工农兵和兄弟民族代表的彩车,分别从成都、昆明两个城市出发,穿山越水来到了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西昌。在这里,十万军民举行了盛大的庆祝集会。
中共中央向修建铁路的全体同志们发出了贺电。祝贺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在同帝、修、反争时间、抢速度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对党对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鼓舞人心的贺电,激励着筑路大军踏上新的征途,投入更加艰苦卓绝的战斗。
问我生活苦不苦,
心中有个七亿五。
为了祖国修铁路,
越是艰苦越幸福。
这是铁道兵战士的诗,它表达了整个筑路大军的革命精神和战斗豪情。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交通部第二铁路工程局的工人满怀激情铺设成昆铁路最后一排钢轨,胜利完成了全线接轨任务。
新华社记者摄
在红军长征时渡过的金沙江上,交通部大桥工程局职工,艰苦奋斗建成了这座全国最大跨度铁桥。成昆铁路穿桥过,金沙激流变通途。  新华社稿
成昆铁路建成通车,沿线各族人民第一次出门坐上了火车。
新华社记者摄
这是满载建设物资的列车行驶在盘山弯道、线路交叉的成昆路上。
新华社稿
列车驶过上是青天一线,下是峡谷深涧的一线天桥。成昆铁路上的这座桥,是我国目前跨度最大的空腹式铁路石拱桥。两岸悬崖陡立,桥隧紧接。建桥时,工人们不畏难险在缆索吊机上施工。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