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2月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喜看今日大学生
最近,北京工农兵大学生纷纷走出课堂,到京郊农村去,同贫下中农一起批林批孔,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受到了农村干部和社员的热烈欢迎。
同贫下中农一起批林批孔
京郊大兴县南各庄公社南张华大队的干部、社员们正在联系实际,深入批判林彪路线的极右实质,北京大学历史系的一些工农兵学生下乡来了。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学生们根据中央两报一刊《元旦献词》中指出的“要继续开展对尊孔反法思想的批判”,“批孔是批林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精神,向社员群众介绍了孔子是什么人,以及孔子维护没落的奴隶制的反动思想,同林彪尊孔反法的一系列反动谬论对照起来进行批判,使大家更加看清了林彪路线的极右实质。许多贫下中农说:“林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孔老二是林彪反革命的祖师爷,也是我们村里地主的老祖宗。批孔老二就是挖他们的祖坟,拔他们的老根。”一场深入批林批孔的革命大批判就这样开展起来了。知识青年于桂苓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批判了“学而优则仕”等孔孟之道,批判了林彪恶毒攻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罪行。她说,我们知识青年决不上这类反革命的当,一定要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青春。
广大贫下中农联系实际批林批孔,很快抓住了实质,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打击了阶级敌人的反动气焰,在破“四旧”中树立了社会主义新风尚。北大学生在这场大批判中,深切地感到贫下中农给了自己很好的教育。他们更加坚定了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斗争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决心。
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办事
一天早晨,北京钢铁学院工农兵学生孟繁林和吕朝斌正在讨论如何结合村里的阶级斗争实际宣传好党的基本路线,忽听得院内传来沉重的劈木头声音。原来房东居大爷和女儿在轮流劈着一块大树墩。学生们暂停了讨论,抢过居大爷手里的斧头就干了起来。树墩很硬,他们就使大劲劈,没想到旧斧头忽然断成了两截。小孟拿起半截斧头,立刻想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若把东西损坏了,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吃过午饭,他们向组长请了假,迎着凛冽的寒风,急忙到八里远的沙河镇去,请生产资料门市部的售货员给精心挑选了一把新斧头。两人买了斧头,又急忙往回赶路。走着走着,小孟突然发现斧头上标着价钱。他想,居大爷要是发现了这价钱一定要还我钱,就赶紧用手把价钱数字擦掉了。他俩高高兴兴地直奔居大爷屋里去。没等小孟开口,居大爷就明白了他俩的来意,说:“你们这是干什么,给我劈柴,斧子又是旧的,坏了就坏了吧!”小孟说:“我们是工农兵学员,坚决听毛主席的话,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原则办事,损坏了东西一定要赔偿。”居大爷说什么也不肯收,小孟和小吕却坚决要给。在旁的居大娘看了激动地说:“过去,我们家也住过八路军,损坏了东西也非要赔不可。毛主席教育的工农兵大学生,真象当年的老八路啊!” 新华社通讯员
帮助队里办政治夜校
北京师范大学工农兵学生下乡后,协助门头沟区青白口公社雁翅大队、沿河城公社向阳口大队、妙峰山公社下苇甸大队办起了政治夜校。
这三个政治夜校都开学了。学生们满腔热情地帮助夜校辅导员备课。在夜校里,他们和贫下中农一起,紧密联系农村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实际,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批判林彪修正主义路线,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批判剥削阶级的“四旧”。政教系工农兵学生史润彩,入学前曾任平谷县东高村公社赵庄户大队党支部书记。赵庄户大队原来是一个后进队,通过批林整风,扎扎实实学大寨,在一九七二年大旱之年夺得丰收,粮食总产从一九七一年的三十一万多斤增到四十八万多斤。史润彩在向阳口大队政治夜校讲《农业学大寨》一课时,联系赵庄户大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干部带头苦干实干,加快农业学大寨步伐的实际,讲得生动、具体。社员们称赞她讲的既有理论,又有实际,“对我们很有帮助”。
在办政治夜校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锻炼。他们说:“广大贫下中农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的热情这样高,我们更应该认真看书学习,自觉改造世界观,坚持在阶级斗争的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


第4版()
专栏:

学习工农兵 表现工农兵
——记话剧《烈马河畔》在群众中诞生
河北省围场县文工团在华北地区文艺调演中演出的话剧《烈马河畔》,把农业学大寨运动搬上了话剧舞台,反映了当前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重要主题。工农兵观众说:“这个戏使我们看到了塞外人民学大寨的热腾腾的朝气,泼辣辣的劲头。看了以后很受鼓舞,很受教育。”
围场县文工团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九六九年十二月成立的。这是一支新型的文艺队伍,它的五十多名成员,绝大多数是来自工厂、农村的青年人,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五岁。他们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努力从人民群众的三大革命的丰富斗争生活中,汲取艺术原料,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
围场县是一个偏远的深山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激发了全县人民改天换地的革命积极性,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他们掀起了以治山治水为中心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围场县文工团员们被这种火热的群众斗争生活所激动,决心要把它搬上舞台。
可是,他们的文化程度都不高,虽然写过三百多个中小节目,但是,要写一个象《烈马河畔》这样的大戏,有人担心完不成任务。中共围场县委发现这些想法后,鼓励他们按照毛主席的教导,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群众的火热斗争中去,了解工农兵,学习工农兵,按照样板戏的创作原则,表现好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宽城县下河西大队有一条“暴河”,年年泛滥成灾。这个大队的贫下中农决心开山打洞,引暴河水灌溉农田,彻底根治河患。大队党支部书记赵仁肩扛大镐,带头钻进了山洞,打眼放炮,开山炸石。他饿了啃一点冻干粮,渴了喝口山泉水。一次,炮声响过很久了,赵仁还没有从洞里出来,群众急忙涌进去,发现赵仁被震昏在一个大石坑里。大家把他搀出洞口,见他衣兜里有一张写给父母的纸条,上面说:“我如果牺牲了,你们不要悲观,我是为人民利益而死,死得有价值,你们要继续和大家一块儿干下去。”群众流着热泪把他唤醒。赵仁睁开双眼就问:“都响了吗?”群众说:“都响了!”赵仁听后就说:“进洞清渣!”说罢,一扭身又带头钻进了山洞。围场县文工团的创作人员,在围场县所在的承德地区先后到三十一个公社、一百多个大队去深入生活,发现象赵仁这样热爱社会主义,忘我建设社会主义的英雄人物何止千万!他们激动地说:“我们如果不把人民群众这种火热的斗争生活反映出来,就对不起广大贫下中农,对不起塞外人民!”于是,他们想尽各种办法,克服文化低,创作经验不足的困难,饱蘸着人民战天斗地的革命豪情,写成了话剧《烈马河畔》。
对于围场县文工团这些年轻文艺战士来说,不但写戏困难,演戏也同样是困难的。过去他们从来没有演过话剧,开始排练时,台步走不好,台词也分不出抑、扬、顿、挫,所以演出时,群众说主要人物演得不象,不真。这时,有的演员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这一情况,县委组织他们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根据《讲话》的精神,他们到群众中去,和贫下中农交知心朋友,加深对贫下中农思想感情的体会,来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
剧中的主人公高燕红,是一个年轻的女党支部书记。扮演这个角色的演员赵淑春十三岁就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一个思想好、劳动好的社员。开始她演的高燕红,群众反映是个整天教训人的党支部书记,脱离群众。为了把高燕红的形象刻画好,她不但访问了许多农村基层干部,还背上行李,步行七十华里,专门去和棋盘山公社二十九号大队的女党支部副书记胡志红同吃、同住、同劳动,学习她的先进思想,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舞台动作,深入钻台词。为了演好这个六场话剧,每一句台词她都几十遍地朗诵,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手势,她都几十遍地练习。扮演剧中一位老铁匠的张治中,是农民出身,演戏对他来说,困难更多些,但是他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为了演好戏,他到城里一个铁匠铺,虚心跟老师傅学打铁,不但很快掌握了打铁的要领,还学习了工人们的思想品质。他今年四十多岁了。可是他打破“人过四十不学艺”的旧观念,勤学苦练。别人一个小时学会的东西,他不惜花费几十个小时来学习。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他还不停地默念着台词。围场县文工团的演员们,就是这样刻苦学习演戏的。
《烈马河畔》自一九七一年冬天创作出来后,两年多来,先后在周围农村演出了二百多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一次,一位公社党委书记来请文工团去演出,他说:“我们那里正在治山治水,社员们很想看看你们编的那个学大寨的戏,你们如果顾不上,那怕到工地对一遍台词,大家也是欢迎的!”
群众爱看这个戏,也希望这个戏进一步提高。怎样提高呢?围场县文工团员们学习毛主席关于“所谓提高,也就是从工农兵提高”的教导,认为还是要继续深入群众,根据群众的需要和愿望来提高。这以后,他们不断地利用演出间隔的时间,到群众中去实行“三同”,听取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来修改演出本。两年多来,他们共修改了二十二遍,一次比一次都有所提高。这个剧的第一场有一个情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党支部书记高燕红为了教育青年社员小虎要善于团结后进的群众一道战斗,对小虎说:“你把手伸开。你看,这五个指头不一般齐呀。如果这个短点咱们不要;那个短点咱们砍掉;这不要,那个也不要,闹到最后只剩下一个指头,那怎么能攥成拳哪?”小虎一听,恍然大悟,及时改变了对待落后群众的不正确态度。这个生动的细节,贴切的比喻,就是根据群众的建议改写的。
现在,《烈马河畔》在首都舞台上演出了。但是,围场县文工团的文艺战士们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水平。他们说:“这个戏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有革命样板戏作榜样,有贫下中农作老师,我们心里感到踏实。我们有决心再改它二十遍,二百遍,直到把它改好,演好为止!”新华社记者


第4版()
专栏:

河北省唐山市地方戏剧团演员对每一个动作都精益求精,苦练基本功。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北京部队炮兵某部指战员举行集会
热烈庆祝朝鲜人民军建军二十六周年
朝鲜临时代办李宰弼,武官姜松哲大校等应邀出席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二月五日讯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炮兵某部指战员今天举行集会,热烈庆祝朝鲜人民军建军二十六周年。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李宰弼,武官姜松哲大校和大使馆其他同志,应邀出席了庆祝大会。朝鲜战友来到部队驻地时,受到北京部队副司令员杜文达,北京部队炮兵副司令员王庆华,和炮兵某部负责人刘光、崔亮等的热烈欢迎。指战员们敲锣打鼓,高呼口号,向英雄的朝鲜人民军致以节日祝贺。
在洋溢着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亲密团结气氛的大会上,刘光同志首先讲话。他热情赞扬朝鲜人民军在金日成主席英明领导下,在捍卫祖国的独立,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事业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刘光谴责美帝国主义继续阻挠和破坏朝鲜的自主和平统一的罪恶行径,谴责日本“青岚会”分子公然发出破坏朝鲜自主和平统一的叫嚣。他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促进朝鲜自主和平统一提出了一系列合理的重大倡议,得到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我们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坚决支持朝鲜人民争取自主和平统一祖国的正义斗争,直到取得彻底的胜利。
姜松哲大校在讲话中介绍了朝鲜人民军在金日成主席领导下所走过的胜利和光荣的道路。他谴责朴正熙傀儡集团在美帝国主义唆使下,阴谋破坏朝鲜人民统一祖国的神圣事业和新的挑衅罪行。他说,我国人民和人民军指战员时刻保持警惕,并作好一切准备,坚决打击敌人的任何进攻。
姜松哲大校在讲话中指出,朝鲜人民和人民军指战员对最近南越西贡当局妄图侵占中国神圣领土——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行径表示极大愤慨。我们完全支持中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所采取的自卫行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在声明中所表示的严正立场。他说,朝中两国人民和两国军队间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和合作关系,在反对帝国主义的共同斗争中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会后,中朝两国战友一起观看了朝鲜故事影片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战士业余宣传队演出的文艺节目。朝鲜同志还参观了部队的军事训练表演。


第4版()
专栏:

云南紫胶获得丰收
新华社昆明电 云南省著名特产紫胶一九七三年获得丰收,产量和质量都比前年高。
紫胶是一种树脂,由小胶虫吸食树液后的分泌物形成。它是化工、医药、电气等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云南省是我国紫胶生产的主要基地。去年,这个省有七十多个县对紫胶生产抓得早,抓得扎实。早在夏季紫胶虫放养前,有关部门就召集紫胶生产专业会议,总结和交流一批粮、胶双丰收的县、社、队典型经验,落实“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积极发展紫胶生产。为了改变“靠天产胶”的落后经营方式,许多社、队一手抓当年生产,一手抓长远建设,大力兴建人工紫胶场和紫胶园,挑选经验丰富的胶农管理,为紫胶稳产高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4版()
专栏:

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积极发展河曲马
新华社西宁电 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积极发展河曲马的生产,一九七三年马匹的数量比上一年净增百分之八点九,成马保活率达百分之九十七,马驹成活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是我国优良马种河曲马的主要产地之一。河曲马身高体长,适应性能强,吃苦耐劳,持久力好,耐粗放,不易掉膘,繁殖率高,挽力大,是一种挽乘兼用的良马。为了增殖这种马匹,支援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县的广大贫下中牧在学大寨运动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积极建设草原。最近两年多来,全县兴修水渠七条,种植多年生牧草六千五百多亩,大灭草原残鼠,为发展河曲马创造了条件。为了提高河曲马的质量,这个县建立了国营种马场,选育优良品种进行繁殖。


第4版()
专栏:

在四个省、市的药材调查人员帮助下
西藏药材生产有了新的发展
新华社拉萨一九七四年二月五日电 北京、上海、天津、四川赴西藏调查药材的人员,经过七个月的辛勤普查,在西藏许多山谷地带,发现满山遍野长着各种药用植物。连同以往发现的,现在已知西藏高原野生药材共有八百多种,其中,大黄、胡黄莲、党参、木瓜、虫草、贝母等蕴藏量很大。这些药材已经和正被挖掘出来,用于发展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
这四个省、市的药材调查人员,是去年四月来西藏帮助工作的。他们到西藏以后,立即分赴拉萨、昌都、山南、日喀则、那曲五个地区的广大农村、牧区,认真调查研究。天津药材调查人员在半年的时间里,走访了二十二个县、二百一十四个公社和五百一十七个生产队,往返行程二万五千公里。他们在日喀则地区普查药源时,爬到海拔五、六千米高的雪山上采挖药材标本,发现了黄芪、麦冬等二十多个药材新品种。
这些药材调查人员在普查药源的过程中,热情向西藏农牧民宣传“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帮助当地群众开展采药活动。白朗县境内药材资源较多。药材调查人员到那里以后,主动向当地干部和农牧民介绍药材的品名、特征和用途,同群众一起采挖。
这四个省、市的药材调查人员在西藏工作期间,虚心向藏族人民和藏医学习,对藏医医治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作了详细了解,进行临床观摩,并且采集了四百多种药材标本,收集了不少藏医药方。
在药材调查人员帮助下,西藏药材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一九七三年各种药材的收购量,比一九七二年有了大幅度增长。名贵药材鹿茸、麝香分别超额百分之七十和百分之三十以上完成了收购计划。调往内地和出口的各种药材中,仅鹿茸、麝香、虫草、贝母、大黄、胡黄莲等六个主要品种,数量就比一九七二年增长了百分之五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