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2月2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第二次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开幕
布托总理、阿萨德总统和卡扎菲总统强调以色列必须撤出所占领土,巴勒斯坦人民权利必须恢复
新华社拉合尔一九七四年二月二十三日电 第二次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二月二十二日晚间在巴基斯坦的文化古城拉合尔隆重开幕。
出席开幕会议的有三十五国的国家和政府首脑以及其他高级官员。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应邀参加了会议。
这次首脑会议的议程是:中东局势、巴勒斯坦事业和耶路撒冷问题。
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在会上致开幕词。他说:“巴勒斯坦的悲剧激动着穆斯林的心已经半个世纪了。”他向那些在西奈沙漠和戈兰高地牺牲了生命的战士们表示敬意。
布托总理指出,目前在中东,脱离接触并不等于和平。他说:“以色列军队撤出一九六七年以来占领的全部阿拉伯领土,恢复阿拉伯人对圣城的主权,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这些就是一项解决办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布托总理在开幕词中还赞扬第三世界国家利用本国资源发展本国经济的努力和成就。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在开幕会议上说:“十月战争正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继续进行着。这场战争是我国人民的伟大、英勇的斗争,它说明了一些事实,粉碎了一些神话。”他指出,除非以色列全部撤出它占领的阿拉伯土地以及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保证,这场战争将来也不会结束。
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在会上谈到巴勒斯坦问题时说,真正的问题在于,被用武力赶出了自己的家园的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遭到了剥夺。他呼吁伊斯兰国家组成统一战线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


第6版()
专栏:

阿拉法特主席在科威特群众集会上说
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决心战斗到底
新华社科威特一九七四年二月二十一日电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二月二十日在科威特的一次群众集会上说,巴勒斯坦战士决不放下枪杆子,决心战斗到最后胜利。
阿拉法特对参加集会的约两千名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说:“巴勒斯坦革命不会屈服,任何东西都不能阻止它,因为这个革命是我们人民的意志,是光荣的阿拉伯民族的意志,而我们是这个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在谈到去年十月战争的意义时说:“十月战争期间,以色列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和它的优势都被打破了。”“它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而且第一次使阿拉伯的坚强团结从海湾延伸到大洋。”
他在谈到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在十月战争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时指出:“尽管我们没有导弹、坦克和飞机,但是我们开辟了第三条战线,取得了巨大的胜利。”“通过参加十月战争,我们培养了大批英雄,锻炼了我们争取解放家园的意志。”
阿拉法特主席还强调必须在被占领的土地上加强游击队的活动。
阿拉法特主席是在率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代表团前往拉合尔参加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之前,对科威特进行访问的。


第6版()
专栏:

叙利亚军队反击以色列侵略军挑衅
新华社大马士革一九七四年二月二十一日电 据叙利亚军方发言人在这里发表的战报说,叙利亚部队在二月十九日和二十日两天在戈兰高地前线中段和北段同以色列侵略军进行了战斗,使敌军在人员和武器方面都遭到损失。
十九日凌晨二时二十五分,敌人的一支巡逻队向前线北段的叙利亚部队开火。叙军立即进行反击,使敌人巡逻队遭到伤亡。
十九日上午十一时三十五分,叙利亚部队同敌军在前线中段炮战十分钟,摧毁敌军的一些工程装备。
当天下午二时五十分,在前线北段,敌军用机枪向叙军阵地开火。叙军用机枪和轻武器进行反击。后来双方的大炮和坦克也参加了战斗。在战斗中,叙利亚部队摧毁敌人一组大炮和一辆坦克。
二十日下午一时四十五分,敌军用机枪向前线北段的叙利亚阵地开火,叙利亚部队立即予以回击。交火持续十五分钟,叙利亚部队击毁敌人重机枪一挺,并打死机枪手。


第6版()
专栏:

卡塔尔控制两家外国石油公司股份
新华社科威特一九七四年二月二十一日电 据科威特报纸报道,卡塔尔财政和石油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本·哈利法·阿勒萨尼二月二十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宣布,卡塔尔政府同在卡塔尔经营的两家外国石油公司达成的一项新的股份协定规定,卡塔尔在这两家公司中拥有的股份从百分之二十五增加到百分之六十。协定从今年一月一日起生效。
这两家公司是卡塔尔壳牌公司和卡塔尔石油公司。
卡塔尔财政和石油大臣说,协定实现并且确认了卡塔尔在这两家公司的行政管理方面占支配地位。这项协定还规定卡塔尔政府对卡塔尔的天然气资源拥有全部权利。
他还说,这项协定可从现在起到一九七九年年底以前的任何时间内随时修改。


第6版()
专栏:

西德《世界报》刊载文章揭露
苏联借口对付中国把矛头对准欧洲
奥国防部长说要认真对待苏联可能进攻奥地利的计划
新华社波恩一九七四年二月二十二日电 西德《世界报》二月二十日刊载一篇文章指出苏联散布所谓“黄祸”论,只是掩盖其极力扩军备战,并把矛头对准欧洲的一个幌子。
这篇题为《黄祸——只是莫斯科搞军备的一个借口》的文章说,虽然苏联“到处散布”“中国危险的论点”,“事实上苏联的军事行动泄漏了秘密”。文章说:“俄国人虽然最近几年内在与中国的边境上加强了自己的力量,但它不倾向于或者没有被迫为了它在亚洲的地位而减少在欧洲土地上的卷入。因此,在莫斯科的常规部队中约有百分之七十五的陆军,约百分之七十的空军,在其核武库中约有百分之九十的中程武器和约百分之八十五的短程武器是安置在我们大陆上的。此外,在本大陆南北两翼红色海军越来越咄咄逼人。”
文章接着指出,“克里姆林宫通过谈判力求达到战术上的近目标,即阻止自由世界(指西方)进行保护其安全的军事努力;它搞军备是要达到战略上的远目标,即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按照它的设想,是要减少西方威慑的效用,相应地增加东方威慑的有效性。”
文章接着说,“竭力把越来越暴露出其进攻性质的苏联军事政策伪装成对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防御措施”这样一种手法,也是为上述目标服务的。文章最后指出,面对着苏联在欧洲大陆不断增加军备,“美国人和欧洲人必须就对东方的共同方针取得一致意见。只有这样才真正符合欧美安全的含意”。
新华社维也纳一九七四年二月二十三日电 据奥地利《轮廓》杂志二月二十一日报道,奥地利国防部长卡尔·吕特根多尔夫就苏联对奥地利等国发动进攻的计划,发表谈话指出,要“认真对付”苏联可能进攻奥地利的计划。
吕特根多尔夫说,他认为这个透露出来的计划“是可信的”,“人们不容对它掉以轻心或者把它斥之为虚幻的东西”。他强调说:“在紧急情况下,(奥地利)联邦军将进行抵抗,立即予以回击。这是理所当然的。”他并指出,“每个指挥官都有义务立即抗击入侵的部队”。
《轮廓》杂志同一期还刊登了一篇题为《莫斯科向奥地利进军计划》的详细报道。


第6版()
专栏:

瑞士报纸评苏美“限制战略武器”第二轮谈判
苏美不是裁军而是加紧核军备竞赛
新华社日内瓦一九七四年二月二十二日电 瑞士报纸《日内瓦论坛报》二月二十二日在一篇评论苏美“限制战略武器”第二轮谈判的文章中指出,“战略武器一面在谈判,一面在扩充”。
评论说,苏联已在着手制造多弹头导弹,而美国也不落后,它有一个目的在于保持“对等”的军备计划。
评论最后说:“应该说,这是一场在越来越高的水平上保持对等的竞赛,而并不是裁军。”
另一家瑞士报纸《洛桑日报》最近也在一篇文章中说:“无论是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第一阶段还是第二阶段,都没有能够使军备竞赛停止。”
文章说,即使对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武器库作出了某些数量上的限制,也没有能够制止威力更大的新武器的发展。为了搞军备竞赛,两个超级大国把大笔钱花在军费上。


第6版()
专栏:国际知识

赞比亚改变贸易通道的斗争
位于非洲中南部高原上的赞比亚共和国是个内陆国家。它的矿产资源丰富,有铜、钴、铅、锌、锰、铁、铀等。其中以铜最著名。
赞比亚共和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积极发展民族经济,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反对大国霸权主义,积极支持南部非洲的民族解放斗争。
罗得西亚的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对赞比亚积极支持津巴布韦人民的正义斗争极端仇视,它对赞比亚采取敌视态度,从派遣间谍到进行武装挑衅,无所不用其极。它还利用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赞比亚使用罗得西亚贸易通道的状况,妄图对赞比亚实行经济封锁。
赞比亚过去的对外贸易通道有两条:一条是向南经罗得西亚到莫三鼻给的印度洋港口贝拉。据统计,在罗得西亚一九七三年一月关闭边界之前,赞比亚每年百分之六十七的进口物资和百分之三十三的出口物资是经由这条南线通道运输的。另外一条是经扎伊尔向西到安哥拉的大西洋港口洛比托。
罗得西亚白人种族主义政权过去就曾经单方面撕毁过有关赞比亚出口货物过境的协定。一九七三年初,它又无端制造借口,于一月九日悍然宣布关闭同赞比亚的边界,中断通往赞比亚的所有公路和铁路交通(不包括赞比亚铜的出口运输),妄图破坏赞比亚的经济生活,迫使赞比亚放弃对津巴布韦人民正义斗争的支持。
面对罗得西亚白人种族主义政权的讹诈和挑衅,赞比亚政府和人民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赞比亚政府首先决定停止经罗得西亚出口铜。随后,又宣布不再使用经由罗得西亚的贸易通道。赞比亚的严正立场得到了非洲国家和人民一切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广泛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罗得西亚白人种族主义政权被迫宣布于同年二月初重开两国边界。但是赞比亚政府并不因此而动摇完全摆脱对罗得西亚贸易通道依赖的决心,多次重申,赞比亚决定把贸易通道改走北线。
新开辟的北线贸易通道有三条:一条是从赞比亚到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港,一条是从赞比亚到肯尼亚的蒙巴萨港,一条是从赞比亚经马拉维到贝拉港。
经过一年多的巨大努力,赞比亚改变贸易通道计划已取得初步成功。据统计,一九七三年七月,经北线通道出口的铜已达正常月份出口量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五。
赞比亚人民的正义斗争得到非洲国家和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声援。与赞比亚毗邻的坦桑尼亚等国立即向赞比亚提供新的通道或港口,给予运输上的各种方便。坦桑尼亚政府宣布把自己在两个港口使用的吞吐量让给赞比亚,而自己则改用其它港口。扎伊尔、肯尼亚、马拉维和博茨瓦纳等国也纷纷提供各种支持。这一斗争充分反映了非洲国家和人民在反对侵略、颠覆和干涉,维护国家主权,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互相支持、团结战斗的大好形势。
赞比亚政府和人民目前正在为完成改变贸易通道的计划而继续努力。


第6版()
专栏:国际知识

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是非洲人民对罗得西亚的称呼。罗得西亚过去称为南罗得西亚,是英国殖民主义者一手制造的白人种族主义国家。
津巴布韦在非洲班图语中是“石头城”的意思。公元九世纪时,津巴布韦非洲人曾大量建立这种用石头砌成的建筑物,显示出当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罗得西亚面积三十八万九千三百平方公里,人口约五百六十九万,其中白人只有二十六万,非洲人主要是班图语系的马绍纳族和马塔别列族。
十九世纪末叶,英国殖民主义者罗得斯创办的“英国南非公司”,在非洲大陆东南部赞比西河两岸侵占了大片土地,建立了英国殖民统治。他无耻地用他的名字把赞比西河南北两岸的地区分别命名为南罗得西亚和北罗得西亚。
二十世纪初,大批欧洲移民侵入这个地区,掠夺津巴布韦的资源。一九二三年起,英国政府给南罗得西亚以“自治领地”的地位,派驻总督,建立了白人殖民者统治的政府。一九五三年又把南罗得西亚和北罗得西亚(现在的赞比亚),加上尼亚萨兰(现在的马拉维),拼凑成“中非联邦”。但在这个地区非洲人民的强烈反对下,“中非联邦”在一九六三年解体,尼亚萨兰和北罗得西亚于一九六四年先后宣布独立。南罗得西亚白人当局也把南罗得西亚改名为罗得西亚,并于一九六五年十一月片面宣布“独立”。
罗得西亚白人种族主义政权一贯奉行野蛮的种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对津巴布韦人民施行法西斯统治。
有压迫就有反抗。津巴布韦人民为反对白人殖民统治,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一九六六年四月二十八日,津巴布韦人民拿起武器,开始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革命斗争。津巴布韦游击战士虽然在斗争中遇到一些挫折,但他们总结了经验教训,经过几年的政治和军事准备后,又在一九七二年年底开始了新的战斗。目前,人民武装的活动,北部已扩展到同莫三鼻给太特省相邻的芒特达尔文地区,东部已扩展到同莫三鼻给马尼卡—苏法拉省相邻的乌姆塔利地区。在罗得西亚首府索尔兹伯里以南的加固马和西部的卡鲁伊奥地区,也有人民武装活动。
津巴布韦人民反对白人种族主义政权,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得到了赞比亚和其它非洲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声援。


第6版()
专栏:国际知识

卢萨卡
卢萨卡是赞比亚的首都,人口约四十万(包括郊区),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有食品和水泥等工业。
卢萨卡是赞比亚的交通中心。有国际机场。全国的主要公路在这里交会。纵贯南北的铁路干线从卢萨卡向北,经过著名的铜带城市恩多拉通扎伊尔共和国;向南经南方省的利文斯敦通罗得西亚。
在卢萨卡举行过多次国际会议,如一九六九年四月的第五次东非和中非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一九七○年九月的第三次不结盟国家会议。第三次不结盟国家会议通过了《关于和平、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卢萨卡宣言》。


第6版()
专栏:国际知识

赞比亚的铜
赞比亚的矿产资源丰富,其中以铜最著名,有“铜矿之国”之称。
赞比亚的铜矿主要集中在北部靠近扎伊尔的广阔地区,形成一条宽约六十五公里、长约二百二十公里的著名的“铜带”。
赞比亚铜的蕴藏量约九亿吨,占世界蕴藏量的百分之十五左右,铜的产量为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十三,占世界第三位。铜的产值在赞比亚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约为百分之六十五,占出口总值的百分之九十五。
独立前,赞比亚铜矿的开采为英、美帝国主义垄断资本所操纵。独立后,赞比亚政府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逐步对外国资本采取了限制和接管的措施。一九六八年,赞比亚宣布取消英、美垄断资本对赞比亚铜矿的“永久开采权”,接管他们控制的两个铜矿公司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一九七三年又进一步宣布立即赎回当时为控制这两大公司百分之五十一股份而发行的全部债券,并立即接收两公司的人事、财政、经营管理、销售和招聘技术人员等权力。


返回顶部